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主要道▪P3

  ..续本文上一页的话,那么前面所谓的方便也好,智慧也好,是生不起来的。所以说我们一定生了出离心之后,自己要出离,那么想到众生不想受苦,也要出离,菩提心才生起来。要使他们脱离苦难,就要求智慧,智慧就是要知道一切法空,空才能度一切苦厄。

  

  

  

  所以说我们真正地要修行的话,这三个东西是一体的,从出离心里边才能生出菩提心,从菩提心里边再去修中观见,得到正见。这个里边是一定的联系的,不能越级,也不能缺一个支分。这里我们就简单地讲一下,不能说得太多,我们讲的时间不能太多。把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下边我们把三主要道,我们前面略略地说一下,对我们修行是极端的重要,这个概念希望大家能够在心里刻记下去。就是说,我们要修行的话,不管哪个宗派,出离心、菩提心、真空的见是不能少的。

  

  

  

  这个心有了之后,这个主要的概念有了,才知道三主要道的重要性。下边我们可以把三主要道慢慢地介绍。什么叫出离心,什么叫菩提心了等等,如何生起了,怎么样子的出离心够量了,这些下边我们慢慢地说。这部论是宗大师造的,一共只有十几个颂,一个颂四句,但是一切成佛的方法都包括在里头了。所以说,绝对重要,也是绝对精要的一部书。

  

  

  

  敬礼诸至尊上师

  

  

  

  开始的时候,我们要敬礼上师,所以说,“敬礼诸至尊上师”,这个表示什么?表示我们的法流不是自己想出来的。我们是从文殊菩萨教下来的,等流的一代一代的上师,他们都有修有证这样子传到作者的身上。那就是说法是有源的,它有清净的法源,并不是自己杜撰出来的,那就表示法的清净,是从释迦牟尼等流过来,文殊菩萨教下来的。宗大师他是亲自见了文殊菩萨,修行的时候亲自见了文殊菩萨教他的,所以这个法呢是非常殊胜。在这个里边,要修行,我们佛教里边就是说,要使我们修行生起来,总得要一个师父了,没有师父你怎么修行呢?我们世间上要学一个手艺,要学一个学问都要有个师父,何况我们要成佛,这个道路无始以来没有走过的路,陌生的路,你没有师父带路你如何走这条路呢?所以,我们修行第一个要求师父,就是上师。

  

  

  

  这个上师还是要有条件的。不是随便找一个人,你作我的师父好不好?我教你怎么怎么?这个不行的,要合格的。这个我们就不仔细说了。因为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大家都熟悉嘛,就是要具足十个功德,调伏寂静断伏惑,要有戒有定有慧,有学问,佛教的智慧要渊博,有悲心,要有勇气调伏弟子,要能够见甚深空性的义,证到的就更好了,这些十个条件具足的,找这些人做我们的师父。那么当然了,现在末法时期要找这么完备的师父从何而找呢?我们是找不到了,找不到那我们就不学了吗?当然也有方便,根据我们的传承,康萨仁波切的教授教诫,就是说,这十个功德里边全部具足的找不到的话,有两个是不能少的,其余八个呢没有也没有关系。哪两个不能少的?第一是持戒是不能少的。这个师父不持戒的,学问再好,神通再大,不敢去亲近他;第二个,有悲心。纵然你持戒了,但是悲心不大,专为自己,不想利众生的,那你找他也得不到好处的,他没有悲心,他不一定肯教你。有悲心有戒的,这两个有了之后,这个师父管他学问不太大,神通没有等等,这个可以依止他学法。如果这两个没有,而其他八个都有,学问又大、神通又大,又是有勇气,说话口气很大,也有定,这样的人若没有戒、没有悲心,能不能亲近?不能亲近!这是康萨仁波切的教诫。我们在选择师父的时候这个标准大家要注意,不要迷惑于神通啦什么东西,说些大话了。这个人了不得了,就拜他为师了。在佛法里边,你拜了师之后,就不能随便离开师,离开师了,不听师的话,那是有很大过失的。《菩提道次第》就说了,你不能把你自己,就象这个牛的鼻子一样,绳子随便叫哪个拴起,牵起就走了,这个是有危险的。当我们要修行,第一个是要找师父教我们,这个师父找的时候要好好地用心,好好地观察。《菩提道次第》的标准是十个,康萨仁波切的抉择是这十个里边不能少的是悲心、持戒,其余八个有,更好;没有,问题也不大。这个标准希望大家记住,要找师父,就找一定要有持戒的,一定要有悲心的。其他的或多或少有,很好,即使没有,也可以暂时依止也不会出毛病的。那么这是我们找的师父就应该这样子的找。

  

  

  

  下边就是说,我们找的师父,如果找对之后要好好按依止法去做了,否则的话就是后果很不好的。如果违背依止法的话,不但是下辈子下地狱受苦,这辈子也会生各式各样的灾难,会生各式各样的怪病。这个现实很多事情,你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说,有了师父之后,就可以学法,你要学什么法呢?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三主要道。这里我们就开始介绍三主要道。

  

  

  

  一切佛经心要义,是诸菩萨所赞道。

  

  有缘求解脱津梁,我今随缘而宣说。

  

  

  

  第一个颂,是发心造论:“一切佛经心要义,是诸菩萨所赞道。有缘求解脱津梁,我今随缘而宣说。”这是宗大师自己发愿要造论的一句话。这就是说,这个法并不是自己想出来,或者从其他地方收得来的,是一切佛经最精要的里边提炼出来的。我们这里介绍一下,佛说的三藏十二部经,有的时候说显的,有的时候说密的,有的时候说空,有的时候说有,有的时候赞叹大乘,有的时候又鼓励大家出离修声闻。那么一会儿这么说,一会儿那么说,那么到底该怎么做?没有智慧的就弄得头头转。我记得欧洲一个学问家,他研究佛教,研究了半天,三藏十二部那么大一部藏经,里边这么说,那么说,说的方式很多,最后他的智慧不够了,他就得了一个结论:佛经里边充满了矛盾,没有体系的,没有办法学的,就退了。他搞对没有了呢?搞错了!佛说法,大家知道,都是对机说法的,对这个人在这个地位要给他这么说,对那个人在更高的地位又那么说。也是跟我们学校一样的,给小学、幼儿园的学生,该怎么说呢?排排座,吃果果,给你吃一点点心,果果了。你到大学、研究班里了,再排排座,吃果果那不对了嘛。所以说,跟人的根基,他修行的次第、高低不同、善根有没有的不同,各方面的关系。

  

  

  

  所以说的法呢对某人这么说,对那个人又那么说,看起来好象是有矛盾,实际上是一贯的。小孩子给说小孩子的话,小学生有小学生话,中学生说中学生的话,大学生说大学生的话,这个中间的关系能够把体系理清楚的,这个很难。过去的大德们祖师们,他们要么宣扬显宗,空宗,要么是讲有的,唯识,要么讲显教,要么讲密宗,都偏于一边。而我们说,藏地的宗喀巴大师,所以称第二法王,他把佛的一代时教,显的、密的、大的、小的、空的、有的,全部用一个体系来把它贯穿起来了。在你修这个时候,你该要出离,好好修,就叫你修声闻法,等你声闻法修了有成就了,赶快要度众生了,就给你说大乘法,当你显教修的基础有了,你要继续成佛、要快快成就的话,就给你说密法。所以说这个按了次第来的话,这中间一点也不矛盾。在某个时期,该给你说这个,在某个时期给你说那个;在你还要造罪的时候,对于因果还不太明白的时候给你说有;当你因果一切明白了,你该要再上进一层了,就要给你说空了。所以说,在一个人修行,从他起步一直到成佛中间所有的方法是有次第的,不是杂乱无章,一会儿有了,一会儿空了,一会儿显了,一会儿密了,都是按了这个次第安排好的。

  

  

  

  那么发现这个关键的体系的,这个伟大的祖师就是宗喀巴大师。把佛的一代时教整个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正规圆满的体系,这样子的人呢历史上还没有,所以说他叫第二法王,第二个佛嘛。并不说宗大师超过文殊菩萨了,他实际上是文殊化身了,就他的功勋来说是超过一切祖师的。祖师们宣扬空的,就讲空的,讲有的,就讲有。但是把显密、大小、空有全部一个体系聚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教理的,在佛以后就是宗大师,所以说我们对宗大师这一方面的功勋非常之赞叹,他对后代的众生极大地利益。把佛教的一些说空说有的“矛盾”全部扫清了。

  

  

  

  学过宗大师教法的人,绝对不会对佛教里边持一点怀疑,同时也不会谤法,一切法都是成佛所需要的。就是看你地位不同,这个时候该修这个法,那个时候该修那个法,都不矛盾的。这样子我们不会谤法。否则的话,过去的例子就有嘛,讲有的讲唯识,就说中观不对;讲中观的又说唯识是不到家,互相地辩论;显教的说密教是婆罗门教;密宗又说显教太肤浅了,很多的成佛的要义还不知道,互相地毁谤,互相地污蔑。如果把宗大师的圆满教理学了之后,这些谤法的罪都会避免。所以说我们说学宗大师的教有这么大的好处。

  

  

  

  下边,我们就把宗大师为什么要讲这个的大概说一下。我们这里宗大师的教理把一切佛经都摄在里边了,是三藏十二部里边的总的要点,就在这个三主要道里边。这个方式也并不是说宗大师特别创造的,是过去一些祖师,他或多或少地也这么做了,但是没有做得那么圆满。我们说修行的人是一定要把重点抓住,那么修行才能上路。我们很多人,我也看了很多了,他一出家就欢喜住山去了,他要去闭关去了。如果你手里边没有一个圆满的没有错的修法呢,那你是冒险去了,修法都没有,你闭了关住在山上,你修什么呢?山上那些非人之类扰害修行人的那些很多的,你弄得不好就会着魔。有人告诉我,T山有位师父,他是G寺的(在以前,现在怎么样不知道,是以前告诉我的),他说T山上面的住茅棚的师父很多,修行,我们说这个精神很好,但是很多就是说真正修行的方法…

《三主要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十地颂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