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上海居士林开示录▪P14

  ..续本文上一页所以他一闻就开悟了。

  我们呢,以前的资粮,积聚了没有?最多说积聚了一点点,远远没有聚够;昨天不是有些人来求法么?我们传了个「四加行」,「四加行」是干什么的呢?就是积聚资粮的。资粮里面分二种,一是福德资粮,二是智慧资粮,其中的智慧资粮,就是我们开悟的根子。智慧的资粮没有,你开悟的本钱也没有,怎么开悟呢?等于说做生意的人,连吃饭的钱还成问题,做生意的本钱一个也没得,你想发财,从何发起呢?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说,我们要开悟,一定要从听闻下手;如果不听闻正法的话,想开悟,就坐上亿劫也是徒然的。佛世外道有得了甚深禅定的,但他们不知正法,所以始终出不了轮回。

  修行要踏实下功夫,无法投机取巧,要得果,必须从因上努力去求。儒家有个譬喻「守株待兔」,一只兔子,它跑得太快了,不小心跟前面的一株树相碰,撞死了,就倒在树下。一个很笨的人,看到树下一只撞死的兔子,他想,这个兔子跑到树下来碰死了,我可以等在树下,安安逸逸地,等其它兔子来碰撞,我就将不费力地得到很多的兔子,把兔子卖掉,可以赚一笔钱,他就这样守在树下老等。大家看,这个人不是愚痴透顶了么?兔子撞死在树下,是这祇兔子太粗心或有其它原因导致的,仅是偶而发生的一个机会,他却想个个兔子都那么傻,等候在树下,待着兔子们一个个来撞,把它们捡去卖,这样的机会有没有呢?祇可以说是绝无而仅有。因为这兔子跑的时候,不留心跟树碰到,显然,当时树下旁边没有人或其它猛兽在么!如果树下有人或其它猛兽在,它远远看到早就回头跑掉了,怎么还会撞树呢?你守在树下,它会跑向树来么?这是绝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这个譬喻是譬说这是极愚痴不可得的事情。

  同样,不听闻正法,想成就,想开悟,也仅仅是一种天真的妄想,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听闻正法下手,然后经思、修次第而行。这个道理,不但是佛经上都这么说,一切的大论,《瑜伽师地论》、《阿毗达磨集论》、《现观庄严论》、《大乘庄严经论》等等,也都是这么说的,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性,谁也否定不了的。我们看到《俱舍论》里面有一句话——这个可能学过《俱舍》的人都知道——原文是:「将趣见谛道,应住戒勤修,闻思修所成,谓名俱义境。」这是说,假使你修加行道完毕,要进入见道,快要开悟了,你想开悟、见道证入法性谛理的话,那你该怎么修而趣入呢?那就必定要先安住净戒,依次第勤修闻思修,先听闻正法,次如理思惟,再入定观察。这里又提出了一个必要条件,「先要安住净戒」,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要见道,要开悟,绝对离不开清净的持戒。有些人对开悟(见道)必需要有定、慧是认可的,要清净持戒,却不太理解,看不出持戒与开悟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所以顺便讲一下持戒的重要性。

  《华严经》偈言:「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坚持于禁戒,则是如来所赞叹。」《涅槃经》亦云:「欲见佛性证大涅槃,必须深心修持净戒,若持是经而毁净戒,是魔眷属,非我弟子,我亦不听受持是经。」《毘婆沙》云:「具足戒者,戒言尸罗,亦言行也,亦云守信,亦名为器。」「能善护故言守信也。能至涅槃城故言行也。功德所依名器也。尊者瞿沙说曰,不破义是尸罗义,如人不破足能有所至,行者不破尸罗故能至涅槃。」从上面列举的经论中,很明显地指出,欲证菩提涅槃胜果,是离不开清净持戒的。开悟必需要有定慧,大家公认,但经云「依因此戒,得有定慧」。质言之,若没有清净持戒,则定慧不生,何从而得开悟见道呢?

  有人却认为,持戒是执着,他说:「不思善,不思恶;好的不要去执着,坏的也不要执着,你持戒是一种执着。我呢,既不持戒,又不犯戒,最好。」那么,试问你既然不「执着持戒」,不去学戒,你怎么知道自己犯不犯戒?我们说,居士五条戒,怎样是犯了根本的,怎样不算犯的,学过《南山律在家备览》就知道有些地方是很微细的。出家的二百五十条、三百四十八条戒是更微细了。你说你不执着,啥也不知道,而能也不犯,也不持,怎么可能呢?这真正要做到,要持戒精严,极纯熟后,无功用任运能持,如见道后,五戒任运不会犯,因为已有证的功能,亲证到戒的功德(四证净)他的心跟戒已经合二为一了,那当然不会犯了。这功德祗有圣者纔能;但是凡夫,戒是戒,你是你,心里满腹烦恼习气,与戒全不相应,如果不持戒,不学戒,自己犯了多少还不知道。自己认为没有犯,实际上很多戒都犯到了,甚至很严重的,那怎么能行?见道开悟的希望是绝对没有的。回顾上面所引经论,犯戒的人想见道开悟,证空性,是不可能的!

  我记得,以前有过一位,人很好,善良忠实,但碰上了违缘,与他一位朋友犯了根本罪,他初不知道是根本,知道后很后悔,我们就劝他好好的忏悔。根本戒在别解脱戒里面,对首忏是忏不了的,是不通忏悔的。但是佛陀的慈悲,还有见相忏能忏,就是说,可以修一种忏悔法,就象昨天我们传授的金刚萨埵忏悔法、大礼拜等等,这些都是忏悔法中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把这个法修了之后,修到一定的数量,就会见到瑞相:在定中梦中见到佛放光,抚摸自己头顶,见到自己吐黑色的脏东西,或是看到自己在清泉水里沐浴,把身上的脏垢都洗掉了,或是见到自己升入佛殿,亲近三宝等,这些就是罪障清净的瑞相了。这些瑞相也不是偶现一次,就算罪障清净,要多次显现之后,那就是说明所忏的这个罪清净了。这样做,也不是很容易的事,要在定中、梦中见到这些瑞相,而且不止一次,而是多次的见到,这并不是自己可以掌握的,什么时候能见到,不知道。缘起法嘛,一定要罪障清净了,自然能多次见到。

  但是,我们切不要刻意去求见瑞相,主要的重点是抓好这个忏悔法,痛悔往昔,未来誓不再造的专诚一心地忏,那么,如前所说因缘够了,这个瑞相就会呈现。决不能单从相上去求,否则,魔就会来扰乱。魔也有通力么,他给你托个好梦,甚至化现出佛的相好,放光照你一下,你就以为罪业清净了,也再不去诚意忏悔了,那就上当了!所以,我们忏悔的时候,要从因上求。

  我经常说这个话,佛法是缘起论者,要求得到什么果,要从因上去求,祗要因缘具足,兜够了,果决定会来,不能从果上求的。譬如说那天我们讲的比喻:你要吃饭,不能就饭上来求,饭在哪里?饭要从米里烧煮出来的,你要吃饭的话,先要找米、找水、找锅,找灶,找火柴,还要找燃灶的柴,或者是炭,或者用电灶、电炉。这些因缘条件够了,把它如法的按次第配合起来,把米淘好,锅里放好,加一定的水,火点上,煮半个多小时,果就出现了,饭就烧好了,很简单,家庭妇女都知道。但如果锅不要,水也不要,米也不要,木柴也不要,引火的火柴也不要,或电灶电不要,乃至少一个环节,那你说我要吃饭,饭从何来?没有办法的。不错,旧社会乞丐是要饭的,但也是人家烧好了的纔要得到。因缘条件够了,自然果就会来,单是从果上求,而不从因上求的话,果是见不到的。忏悔也是一样的,如果一天到晚想着,做个梦,梦见佛放光照我了,自己在清净水里沐浴了,脏东西从口里吐出来了等等,这样想的话,有时会适得其反,但即使梦到了,也是魔加持,不是真的罪障清净的瑞相。

  再说一遍,真正的清净瑞相,一定要从因上求,就是把忏悔法,依四力门好好地修。自己要发愿,过去犯的错误,现在痛切追悔,现在不干了,以后再也不干了,哪怕是牺牲生命,逼着你干都不干了,依止三宝、菩提心,猛利的把忏悔法努力好好修。这样因缘够了之后,自然好相会现,罪也会消失;然不能从果上去求。

  这个道理,在我们佛教里到处都是一样的。若要成佛,从成佛的因缘上去求;若要见道,从见道的因缘上去求。见道的因缘,上面引的《俱舍颂》已说了,即是说,要住戒,清净持戒;还要修闻思修三种智慧,这样,就会见道。就是前面说的:以清净持戒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依止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惟,然后定中去观察熏修,最后,一剎那的无漏慧出现了,见道了!这些都是说见道的因缘,把因缘具足修好了,见道自然会来。若因缘不具(不够),戒也不持,善知识也没有,法也不闻,也不思惟,单就是呆呆的修定,真不知从何修起。那么,不要说得不到定,若谓得定,必是鬼神加持的邪定,连外道的无想定也难得到。

  外道的无想定,就是一切都不要想。外道也知道,我们众生的烦恼很重,动辄就要起恶念,做坏事,受苦报。他们也想息苦,他们想的方法,是把心息下来,不要动,心不动的话,烦恼也就不起,坏事也不会做了,认为这样,就可以离苦得涅槃。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去修,结果得到无想定。这个无想定也不低,依第四禅纔能修起,也要依师学习纔行,它的果报,就是说修得无想定后,来世能生到四禅天里的一个天(广果天)里,叫无想天。但是,修得无想定的效果是什么呢?仅仅是把自己的心(第六意识)暂时灭下去了,不动了。等于说一个人没有思想了;没有思想,当然坏的念头不会起,坏事也不会做了,就这样子呆呆地呆在那里,但好的念头也同样起不来了。这样的人,死掉以后,就生到无想天去,无想天里寿命有五百大劫,时间很长,中间不起坏念,好象享受定中一些清净。但是自己没有心识思想,时间再长,也不感觉。五百大劫完了之后,以前心识被定力镇住像石头压了一样,压了五百大劫,五百大劫过了,定力消失了,心识活动能力又恢复增长起来了。但这次的增长,却因为心识不动,压得太久了,就像刀久不磨而变钝一样,心也变得愚痴了。智慧是靠动脑筋磨练出来的,不动脑筋就会退化成愚痴,愚痴的果报,大家知道,是感畜生道。所以,无想天下来的,一般都入畜生道。若是…

《上海居士林开示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三主要道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