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上海居士林开示录▪P16

  ..续本文上一页那么,我们所接触的,眼耳鼻舌身所接触的外境,都是有限的,还有很多的,就没法去认识了。因此反映到我们的思想范畴,也是有限的,我们的考虑能力因此也受到限制,再加上我们有一个牢不可破的执着,认为一切法是实在有的。一切法本来没有自性,依缘起而显现,而凡夫总是执着以为它是有自性的,于是哲学上多元论、一元论、唯心论、唯物论、有神论、无神论、泛神论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个执着,是一付带歪曲性的有色眼镜,我们从这付眼镜来观察世界,结论都是歪曲的,都是带着变掉原色的。所以,我们凡夫的智慧来观察世界,永远是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的,祇能够近似或者说靠近客观真理,可以靠近一点,就很不错了,完全符合是不可能的。但也不是不可知论,由戒生定,从禅定中生起般若智慧,照破实执无明,以真现量观察,是可以知其真相的。

  我以前(一九八七年左右)在昭觉寺的时候,就遇到一些气功师,他们企图借科学理论为标签来证明气功的真实性,由此而把气功纳入科学中去,他们是假科学家。他们就这样吹嘘了:说科学家再研究发明下去,到了某一个特定的时候,研究科学(——实即是暗指锻炼气功)也可以成佛,佛教的三藏十二部不需要了。这种彻底荒谬,毫无客观依据,全部是主观主义的所谓「理论」,我们认为是太幼稚可笑了。不错,科学的目的,是探讨宇宙的真理;观察研究各种客观存在的运化规律,当研究到所有的规律,而且能运用自在的时候,不是与成佛所悟的相同了吗?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科学的依据,就是用五官观察客观的事实,从中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而我们用来观察的仪器(五官),我们的眼睛、耳朵等,都有局限性,所以所观察的东西不会绝对正确的,最多是近乎正确,不可能全部正确。此外,由于业报的不同,同一河流,人类见的是水,饿鬼见的是脓血,天人见的却是琉璃,这又是一种局限性,人祇能从水的方面去观察研究,根本没法从脓血或琉璃方面去探讨。象这样探讨下去,要掌握宇宙所有规律,想成佛,恐怕是没有办法的。

  再一个,科学家研究客观的一些规律,全是物质性的,固然,心理学家也探讨精神,但仅是人类的精神,而且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所知太少;若以佛教的高度来看,可以说等于零。一切科学家都不知道烦恼造业感果的这一系列精神变物质的过程,所以尽管科学的任务,也说是消灭人类的痛苦,而从来没有想到要从断烦恼下手,更不要说如何纔能断除烦恼、习气了。而我们在世间上所以受苦,全部是因为起烦恼,造恶业,就感到了现实这个身心世界的苦果。地狱里的一切苦具、狱卒,依照《二十唯识论》的解释,都是从烦恼,主要是瞋,造了极重恶业,通过缘起的发展而显现出来的。如果把善恶,这个绝端重要的因素,从客观真理中排除了,那么所研究出来的这个真理也是孤立无力的,跟善恶就没有关系了,那也就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了。

  所以说,真正要知道什么是善,要积极去做;什么是恶,要遮止恶业,凡夫哪里有这种通达缘起不误的智慧?祇有从多闻,纔能知道。以借佛的智慧眼光,我们学会了来运用,纔能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善法,什么是恶法。善法应当修起来,恶法一定要遮止,这个知识的来源—多闻,除了多闻,是不行的,无法知道的。

  第三,「多闻舍无义」。遮止了恶法以后,那些无益的事情,对修行没有好处的,虽说不上是恶法,但是浪费时间,妨碍修行。这些也通过多闻,自觉地会舍掉。因为知道这些无义对我们修行,成佛度众生,有碍无益,所以这就舍掉。《上师无上供养法》中也说:「无义所作即时能止息」,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多闻证涅槃」。最后,因为多闻,经过思修阶段,配合戒定慧,便可以证到一切烦恼苦果完全息灭,善法全部圆满的最高境界—涅槃,就积极意义上说,就是菩提了。所以菩提涅槃的根子就在多闻,这是经上说的,是佛陀亲口说的,所以说是无可诤辩的。归根结底,修行是必定要从多闻下手。

  学过《菩提道次第》的都知道,我们要修行,道前基础怎么办?先是寻求善知识,找到了如量的善知识,就要从意乐、加行二门如理地依止他—依止善知识。依止善知识干什么?听闻正法。从善知识那里学修,首先要听闻正法,听闻正法之后,如理思惟,最后法随法行。所以我们说,真正的修行下手,从依止善知识听闻正法下手。佛在世的时候,佛就是我们的善知识,最大的善知识。佛不在世了,我们就要选择了,哪些是我们的善知识,哪些不是善知识。这个如果搞不清楚,就会上当。如跟了恶知识跑,那就是《广论》所说的,把系鼻子的绳子交给人家,牵起走了。那么,他给你牵到恶道,你也得去了。讲到这里,我们要插几句话,因为这个对现代的一些居士,使他们不会上当,也是很重要的,而且是很必要的。很多人是不知道,但也有很多人,给他们讲过了,他们也知道了,但是还是听不进去,接受不了;或者虽听进去了,碰到事情来了,临时又忘掉了。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要说一下:依止善知识,什么样的人可以做我们的善知识?一般居士说,出家人是我们的师父,都应该恭敬。对的,都应该恭敬;但是都可以跟他学法,对不对?不行!要向他学法的师父,是有严格的条件的,必定要在出家人里面选一个符合条件标准的。一般的师父都跟他学的话,要知道末法时期出家人里面龙蛇混杂,各式各样的人都有,甚至魔王波旬还发过愿,要在释迦佛灭度以后,化作比丘,混在僧团中,破坏佛的正法,多么危险、可怕!所以我们如果选择的师父不标准,那么学法修行就成大问题了。

  所以,我们把《菩提道次第》内讲的所依止善知识的标准,这里也必须要说一下。我们说,找善知识,佛在世,是佛陀,或者他的大弟子,舍利弗,大目犍连等这些善知识。佛不在世了,对于出家师父,我们都要恭敬、礼拜、供养,这是对的。但要依止他学法的,却应该是有特殊功德的那些僧人。

  (一)、要有戒的。而且戒律精严的。如果不持戒的,这个就不可靠,他会做不合戒的事,甚至做坏事。戒是一切功德之生源处,没有戒,一切功德都无从生起,更不要说做坏事了,你跟着他跑了,怎么能学修上路呢?

  (二)、要有定的。戒是基础,要开无漏智慧,没有定是不行的。定即是对戒律所说善行恶行,所有该行该止,以依止正念正知,令心调顺,心寂静而住。

  (三)、要有智慧。智慧断烦恼。我们开了智慧,烦恼才能断得了。没有智慧,连烦恼都认不到,怎么去断呢?所以,戒定慧,这是一套基本的功夫,一定要有,宗喀巴大师依噶当派教授的标准,认为成就之德相,是依三学调伏烦恼,此是不共教义。大师认为作为一个善知识,必须随顺佛教总相,戒定慧三学,自己能调伏自己身心,方能调伏弟子,渐次引导,从下士道乃至进入上士大乘佛道。否则,纵使修风息得到一些神通,或梦见本尊等,一分功德,皆不能调伏自心烦恼,况论调伏他人。

  (四)、多闻。三藏十二部,听的很多,任举一事,能贯通无量经的义理。有的善知识,只通一部经,只读一部论,好不好?一部经通了,很好!但这部经以外,没有讲到的,他就不知道了。假使我们有些问题,不在这部经里面所述及的,去问他,他就没有办法回答了。所以说,多闻,能够通达三藏的最好;能通达大部分的也好;一藏乃至一部也不通,就不好了。

  (五)、有甚深通达空性的智慧。至少能通达空性的道理,能够证到的,证到空性的,当然是最好了。在现在这个时候,证到空性的人是屈指可数的,不会很多。那么,菩萨示现的,我们就不知道了。从一般的凡夫来说,证空性的,是不会太多的。没有证到,能通达的也行。最高的空性正见,就是佛所欢喜的:缘起因果,如如不误,同时,它的自性丝毫也没有,这两层意义,同时存在,体现在同一个事物上,能够同时观出来。这个见有了,能够通达,也很好,很不错了,能够证到,就更好了。

  (六)、善知识的功德,要超过弟子,且能天天增上。如果师父的功德不如弟子,你依止他干什么?他该反过来要依止你了。功德要超过弟子,不但是超过弟子,他自己要天天增上,不断增长;不是到此为止,我够了,不用修了,反正我有本钱,我超过你,就够了。那不行,自己还要进修。

  (七)、要善于说法。我们说,说法要对机,什么弟子,说什么法,要有善巧。你对这个弟子不善巧说法,他得不到好处。有个公案,是经常提起的:佛陀在世,有二个人出家依止舍利弗学法,学了很久,都得不到好处。后来遇到佛,就问佛,我们修了好多年,在法上一点也没有进益。佛就问他们,以前在家时干什么的。一个说:我是打铁的。一个说:我是洗衣服的。佛问:那么你师父舍利弗教你们修什么呢?打铁的那个人说:师父教我修不净观。洗衣服的那个人说:尊者教我修数息观。佛说:你们两个调一调,洗衣服的修不净观,打铁的修数息观。这样一调,没多久,两个人都证到了阿罗汉果。这个是为什么呢?打铁的,惯于一锤一锤地打,数息是:进来,出去;进来,出去…。正好把他在家的习惯用上来,很快就入定了。那个洗衣服的人,洗的衣服,有的是很脏的,他把衣服上面的脏回想起来,跟人身上的脏联系起来,不净观也很容易地成就了。这样,他们两个都成阿罗汉了。这说明了什么?对机说法。对那个机,说在点子上,法用起来,很快就成就了,也就是善巧。如果说错了,不对机,这个法再好再高,对他就没起作用,久久不能得益。阿罗汉,尚且会把机搞错,凡夫更不用说了。那么,我们要追求的师父呢,最好能够对机说法,能按照次第说法,不要好高骛远,看见才进来开始学佛的人,就给他说甚深空性般若,生圆次第,大圆满,大手印,啊!这个殊胜,你好好地修…

《上海居士林开示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三主要道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