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比较不同的南传内观禅修法门(林崇安编译)▪P14

  ..续本文上一页然地学法的自然方式。

  16. 当吃饭时,要觉知地拿汤匙。要觉知地将食物放入口中。咀嚼时,要觉知。吞咽时,要觉知。

  持续练习如环链

  17. 所谓「时时刻刻练习」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你都要觉知每一个动作:洗衣、扫地、清理房舍、洗碗、写字或做生意。觉性将点点滴滴地累积,像雨水落在完好的容器里而装满它。

  18. 当我们来回走动,手的进出动作都要觉知,上床时我们可以反复地握拳、放拳直到入睡为止。醒来时,应继续练习。这就叫做「培养自觉」。

  总结重点

  19. 如同佛陀所教导的,练习规律动作,持续若环。行、住、坐、卧或曲或伸,时时刻刻觉知每一个动作。

  20. 练习规律动作,翻覆手掌、提放手臂,要觉知;低头、抬头要觉知;左倾、右倾、眨眼、张口、气息入出,要觉知。

  21. 当念头生起时,要觉知。时时刻刻觉知所有动作。不要静坐不动。

  22. 练习的精要,只是觉知身体的每一动作,以及念头的起伏。我担保你若能如我所说地持续认真地修行,不出三年将止息痛苦。也许只需一年。对某些人而言,也许只要一到九十天。

  

  第二︰走在正道上

  

  1. 要确定我们练习佛法的目标是「自觉」(自己的觉性)。

  我们应该遵循佛陀所教导的,由基本做起,逐步前进。如果不如此,练习将毫无进展。

  基础阶段

  2. 对初学者而言,练习手的规律动作要比往返经行好。规律地、缓慢地、柔和地、轻轻地动手。当它停时,要觉知它;当它动时,要觉知它。如果手臂动得太快,由于我们的觉知力还不够强,便无法赶上身体的动作。

  3. 要持续地练习,别怕累。如果以为累了就稍作休息,持续的环链就断了。

  4. 一当念头生起时,不要阻止它们,任其流动,但不要陷入其中,要将注意力回归到「身心」,时时刻刻对「身心」历历分明。

  5. 第一阶段,所要体认的是「身心目标」,包括了身、心、身动、心动等等(详见附录)。必须一再地反复温习。

  6. 当念头生起时,有时我们会受其牵引,导致经行或规律动作的速度加快。应该要觉知并调慢速度,不管需要多少时间。

  看念头阶段

  7. 在完全领悟「身心目标」之后,应该继续观察念头。

  8. 不要压抑念头,轻轻松松练习。轻松地观察念头。念头生起时,不管是快乐或悲伤,只要察知身体的动作,念头便会立刻停止。

  9. 通常念头生起时,心便被带着跑,如小猫捕大老鼠似地。大老鼠(念头)比小猫(觉性)强。当大老鼠出现时,小猫本能地便会捉它。大老鼠因为害怕而逃跑,即使小猫紧捉不放,过一会,当小猫累了,就把大老鼠放了。

  10. 当我们一再地训练自觉,就好象不停地饲养小猫直到它长大强壮一样。念头生起时,心不会被拖走,念头自然立刻停止。

  11. 继续练习,只要念头一起,你便能立刻觉知。正如我常常告诉你们的,如果有两个人和一张椅子,强健、快速的人会坐到椅子。当我们一再地训练培养自觉,「自觉」将取代「不觉」,而「不觉」将逐渐减少。

  12. 任由念头生起,念头生得越频繁,我们也越觉知。当「自觉」越来越强时,便能赶上念头。

  13. 当念头生起时,我们要立刻觉知,一而再,再而三。心在这一点会转变。「正道」从此开始,这就是涅槃的起点。

  14. 从前,心在黑暗中,不认识「正道」。当它能快过念头时,心将会变光明。这光并不是肉眼可见的外界之光。心本身就是自在光明的。它称之为「慧眼」,也就是「内观智慧」的生起。

  15. 继续用功,让智慧本身穿透「内观目标」。不再需要求教老师或经典。

  16. 一旦扺达最后步骤时,智慧自然会生起。

  17. 我们将知道、看见「改变」。它是绝对地轻松,就像是毫无重量。这是终点。当它结束时,智慧会现前,而你将体证「苦灭」。

  荐言

  1. 有两种念头,剎那生灭的妄 念,带来了贪、瞋、痴。第二种是我们作主的念头,它不会引发贪、瞋、痴,因为是带着正念正知去想的。

  2. 在这方法,不要试图压抑念头。让念头自然地现前,念头越多,觉性愈强,有些人讨厌妄念,怕妄念使他们不能得定。那是种误解。妄念是好事,因为念头动得越多,觉知愈强。继续用功训练自觉,但不要专注。

  3. 每当念头生起,不要压抑它们,而要以觉知身体的动作来离开念头。「自觉」将取代「不觉」。

  4. 如果我们一直观察念头而没有任何身体的动作,当念头生起时我们很容易「进入」念头里。因此,觉知身体的动作是必要的。念头生起时,我们能看见、知道。

  5. 唯有见到实相,方能使心从痛苦中解脱。

  6. 这是捷径:当念头生起时,立即觉知,这就是真正的修习佛法。规律地动作只是一种方便(藉以帮助我们看见念头)。

  

  第三:障碍及解决方法

  紧张,晕眩,窒闷

  1. 刚开始练习时,会有专注的倾向。我们想认识、想看、想有、想得。这不是正确的了解。如果你追求这些,可能就变得紧张、晕眩或窒闷。这不是正确的练习。

  2. 妄念太多时,我们不喜欢,便想压抑它,而带来麻烦。

  3. 正确的方法是轻松地练习。目光远看而轻柔地培养自觉。不要专注。带着觉知安闲地、规律地动或走。

  昏沉

  4. 如果练习时觉得疲困,应该转换另一种动作,例如,除草、洗脸、洗澡或洗衣。我们应找个方法来避免障碍。

  静而不觉

  5. 没有觉知的宁静称为喜悦。这是一个障碍。训练自觉,不在于获得这种宁静,而是永远觉知动作。

  观的障碍(观障)

  6. 达成「身心目标」,便是基础阶段的终点。有人会停止练习,以为他已得最高的佛法。在此阶段,知识涌现不已,使我们因此骄傲。念头生起时不观看它们而卷入念头中。

  7. 执着于「观障」的人多话而且傲慢。

  8. 解决的方法是轻松地做规律动作。不要专注或期待成果。轻柔地做动作。当念头生起,觉知身体的动作。

  喜障

  9. 当你领悟胜义目标(见附录)时,喜悦会现前,而且对所领悟到的知识感到欣喜。

  10. 一般而言,喜悦是好的。但是,根据这方法,喜悦却是达成苦灭的障碍。

  11. 喜悦生起时,练习者会执着它。我们应该要精进并尽所能地做身体的动作,使心由喜悦转回动作。慢慢地、规律地做。当觉性愈强时,喜悦便渐渐消失,心将回到平常的境界。

  12. 窒闷、昏沉或紧张可能发生。我们应练习得轻松,目光远看,动得轻柔。不该因这些障碍而中断,而是继续用功地练习。白天不睡觉,晚上休息。

  颠倒障

  13. 根据经文,颠倒障是以假为真、以地狱为天堂、以恶为善。

  14. 我经历它后才证苦灭。那时我是在颠倒障的境界中,我沉浸在狂喜的阶段,因为我从不曾如此。

  15. 我开始复习「内观目标」。在这阶段,你应往返重复地温习这目标。但是,并不包括「身心目标」。

  16. 复习这目标后,狂喜会渐渐消失,心将回到平常状态。

  后言

  1. 如果我们有正确的了解,修习佛法并不困难。

  佛陀所教导的真理现存于人。他所教的,人人都能做。

  2. 培养自觉时,应让身心的每一部份自然地运作,不要勉强它们违背它们的性质。

  这方法要自然地运用,不要做出违反身体的功能:眼看、耳听、鼻嗅、身体的动作,一定得依照它们的功能自然地运作。念头生起,也由它自由地运作。

  3. 有两种宁静:

  第一种是宁静而没有觉知,好象是砖石一样,就叫做「无慧的宁静」或「无明的宁静」

  第二种是带着觉知的宁静,它也许不该叫宁静而应称为「觉」。这种宁静是一种没有贪、瞋、痴的宁静,没有无明的宁静,没有不觉的宁静,不管你叫它甚么,都只是文字。

  带着觉知的宁静,意谓着我们不需其他东西。我们不再寻师、求法或找道场。

  4. 规律的身体动作以及自觉的培养带来智慧。这种智慧不是由知识生起,而是来自自然的法则,我们称之为「内观智慧」。

  我们应练习直到这法则自然出现而永远存在。

  5. 觉知身心的动作能带领我们到此点(痛苦的熄灭)。这就是自己要走的正道,唯一的道。这道与其它不同。

  如果你用功的话,在五至十天之内你将领悟「身心目标」。

  精进的人在一至三个月内,心态会转变。这就是正道的起点。

  假如你是位善良的人,不出三年将证苦灭。至于不用功的人,就是十年也没用。

  我向很多人保证并邀请他们来练习。或多或少他们都有所领悟。

  注意事项

  1. 你不应根据自己的意向、见解或思想来练习。为了使练习有所进展,你应该遵循师父的指导。

  2. 课程中应避免交谈,禁止各种上瘾物如香烟等,否则你的心便会执着它们。

  3. 应下定决心来练习,不要自欺。

  4. 不要静坐不动,应连续不断地做规律的动作。

  5. 不要专注。轻松地练习。张开眼睛。让念头自然现前,不要压抑它们。

  6. 在这方法里,你将会看见、知道、明了这条道路(见附录)。如果你看到其他的,那是不对的。

  ――――――――

  

  动中禅修入门

  林崇安

  一、目的

  正念动中禅是一种生活中的动态禅修,透过觉知自己肢体之动作,培养出持续不断的觉性(佛经上称作正念相续)。觉性增长后,妄念、杂念就日渐减少,内心的喜悦与安详就日渐增多,最后可以完全熄灭了痛苦与烦恼。

  二、方法

  以轻松之心态,一次觉知自己肢体一个部位的动作。所觉知的对象是自己的手或脚为主,而不去管妄念的生灭。动作要轻柔,觉知要持续。

  三、入门次第

  觉性成长的过程,最初有九个阶段,可以自己检查自己的进度,当做一种心灵的观测实验 :

  …

《比较不同的南传内观禅修法门(林崇安编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