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清净道论 第十二 说神变品▪P4

  ..续本文上一页他们之后说:「你们不要以为僧团施巿太远,明天早餐后出发去那里」。

  世尊对帝释天王说:「大王,明天我要回到人间了」。天王命令毗首羯磨道:「朋友,世尊欲明日去人间,你当造阶三行,一以黄金造,一以白银造,一以宝珠造」。他便依命建造。第二天世尊站在须山顶,眺望东方世界。多千的轮回世界,忽然开朗,如一广场。如是见西方、北方及南方,亦如见东方的一样开朗。他见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腻咤(色究竟)天。他们说那一天实为世间的开显日。人能见天,天亦见人。并不是说人向上望,诸天向下望,一切都是对面相见的。世尊由中央的宝珠所造之阶下来,六欲诸天在左侧的金阶,净居天与大梵天在右侧的银阶。帝释天主替他拿衣钵,大梵天拿三由旬大的白伞,须夜摩天持牦牛尾的拂,健闼婆之子五顶持三伽鸟多大的毗罗梵崩陀的琴,奏乐以供如来。那一天看见世尊的人,实无一人不希望成佛的。这便是世尊行显现神变。

  还有在铜鍱洲,住在多楞迦罗的法授长老,坐在帝须大精舍的塔园,对诸比库讲『纯真经』:「诸比库!具备三法(守护根门,于食知量,警寤精勤)的比库,行纯真道者」,并以扇下指,直至阿鼻地狱成一广场,以扇上提,直至梵天界成一广场。长老警告以地狱的怖畏及导以诸天之乐,对他们说法。闻法者,有的得须陀洹,有的得斯陀阿那含及阿拉汉。

  (4)(隐匿神变)欲隐匿者, 使光明为黑暗,使无遮蔽成遮蔽,使可见的成为不可见。怎样呢?即神变者欲求自己或他人,虽无遮蔽或近在身边亦不使不见,他从基础禅出定已,念「此光明之处将成黑暗」,或「此无遮蔽处将成遮蔽」或「此可见而成不可见」,遍作(准备)已,当依前述之法而决意。与决意心共,便得成他所决意的。使站近的他人不能见。如欲自秎不见,亦得不见。

  然而谁曾行过这神变?即世尊。世尊曾使虽然坐得很近的耶舍善男子,他的父亲亦不能见他。

  又世尊出迎自一百二十由旬来访的大劫宾那王,使他得位阿那含果,及令他的一千臣子得住须陀洹果之后,他的夫人阿那娇和一侍女亦于此时追踪而来,虽坐于国王附近,但使他们不见国王与从臣,故她问道:「尊师,你看见国王呢」?世尊说:「你寻国王为胜,或寻自己为胜」?「尊师,实寻自己为胜」。世尊便对坐在那里的她(及国王)说了同样的法。她和他的一千侍女得住须陀洹果,诸臣子得阿那含果,国王得阿拉汉果。

  又摩哂陀长老,初来铜鍱洲(锡兰)之日,曾使国王不能见他及与他同来的人,行此隐匿神变。

  一切明显的神,名显现神变;一切不明显的神变,名隐匿神变。此中,于明显的神变,则神变与神变者那显示,这可以双神变来说明。即如:「如来行双神变,非声闻所有,如来能于上身现火聚,而于下身现流水」,如是(神变与神变者)两者都显示。于不明显的神变,则仅显示神变,不显示神变者;这可以『达诃迦经』及『梵天请经』来说明。在那里尊摩诃迦与世尊,仅显示神变,不显示神变者,即所谓:「坐在一边的质多居士对摩诃迦说:『尊者,如果摩诃迦上人对我现上人法的神变,实为幸福』!『那末,居士,你于廊前铺设郁多罗僧(上衣),上面放些着聚吧』。『唯然尊师』。质多居士告应了摩诃迦之后,即于 廊前铺设有郁多罗僧,放上着聚。尊者摩语迦进入精舍,关上了门,而现如是的神变:从钥孔及门闩的孔隙发出火焰,烧了草聚,但不烧郁多罗僧」。

  又所谓:「诸比库!我行这样的神变,使梵天、梵众及梵众眷属,可闻我声而不见我身,我今隐身而说此偈:

  我见于有生恐怖,

  亦见求有求无有,

  我已于诸任何有,

  不迎不乐不执着。」

  (5)(不障碍神变)「穿壁、穿墙、穿山、无有障碍,如行空中」,此中「穿壁」为透壁──即透过壁的那一边。他句亦同样。「壁」──与屋的壁是同义语。「墙」──是家、寺、村落等周围的墙,「山」──是土山或石山。「无碍」──即无障。「如空中」──好象在空中。

  欲这样无碍而行者,入虚空遍定而出定已,念壁或墙或须弥及轮围等的任何山而遍作(准备),当决意「成虚空」,便成虚空。欲下降或欲上升者便有坑,欲穿透而行者便有洞。他便可从那里无碍而行。关于此事,三藏小无畏长老说:「道友,什么要入虚空遍定?如果那样,若欲化作象马者,不是也要入象马等遍定吗?于诸遍中遍作(准备),已得八等至自在,岂非已够条件遂其所欲而行神变了吗」?诸比库说:「尊师,在圣典中只述虚空遍,所以必须这样说」!圣典之文如下:「本来已得虚空遍者,而念穿壁墙穿山,念已以智决意:『成为虚空』,便成虚空,穿壁穿墙穿山,无碍而行,正如普通的人,没有任何东西的遮隔,所行无碍,而此神变者,心得自在,穿壁穿墙穿山,无有障碍,如行空中」。

  若比库业已决意,于所行途中,又现起山或树,不是再要入定而决意吗?无妨的。再入定而决意,正如取得邬波驮耶(和尚)听许依止一样。因此比库业已决定成为虚空,故有虚空,由于他先前的决意之力,于途中又现起任何山或树或气候所成的,实无此理。如果由别的神变者所化作的,则初化作的力强,其它的必须经下面或上面而行。

  (6)(地中出没神变)于「地中出没」的句中,「出」为出现,「没」为潜没。出与没故名出没。欲求如是行者入水遍定而出定已,限定「于此处之去而成为水」而遍作(准备),当依所说而决意,与决意共,彼所限定之地便成为水,而他即在彼处出没。有关的圣典如下:「本已获得水遍定者,念于地,念已以智决它:『成为水』,便成为水。而他即于地中出没。譬如普通无神变的人在水中出没一样,如是此神变者,心得自在,于地中出没,如在水中」。

  他不仅得 于地中出没而已,如他希望沐浴饮水洗脸洗衣等,彼亦可作。不但化地为水而已,如欲作酥油蜜糖水等,念「这些成为这样,这些成为那样」,遍作(准备)之后而决意,便得成为他所决意的。如从那里取出置于器皿中,则所化的酥俨然是酥,油俨然是油,水俨然是水。如他希那里面湿便为湿,希望不湿便不湿。只是对于他而那地成为水,对于别人则依然是地。人们依然在那上面步行,驱车而行及耕耘等。然而如果他希望亦为他们而化为水,便成为水。过了神变的期限之后,除了本来在瓮中及池内等的水之外,其余所限定的地方依然成为地。

  (7)(水上不沉神变)于「水上不沉」的句中,如果涉水而过会沉没的名为沉,相反的为「不沉」。欲求如是行者,入地遍定而出定已,限定「这一处水而成为地」而遍作(准备)之后,当依所说决意,与决意共,即把那限定的水变为地,他便在那上面行走。有关的圣典如下:「本已获得地遍定者,念于水,念已以智决意:『成为地』,便成为地,他即行于那水上而不沉。譬如普通没有神变的人,行于地上不沉一样,如是那神变者,心得自在,行于水上不沉,如在地上」。

  他不仅得于水上行走而已,如欲于水上作种种威仪,他亦能作。不但能把水作为地,如果欲变为宝珠、黄金、山、树等物,他依前述之法而念而决意,便成其所决意的。只对于他而变那水为地,对于他人则依然是水、鱼龟及水鸦(鹈鸪)等仍在那里面如意游泳。然而如果他希望亦为他人而化为地,便能化作。过了神变的期限之后,依然成为水。

  (8)(飞行神变)「结跏经行」即以结跏而行。

  「如鸟附翼」即如有翼之鸟。欲求如是而行者,于地遍入定之后而出定,如欲以坐而行,则限定结跏的座位那样大的处所而遍作(准备),然后当依前说而决意;若欲以卧而行,是床的面积;若欲步行,是道路的面积。如是限定了适合的处所,如前所说而决意:「成为地」,与决意共,便成为地。有关的圣典如下:「于空中结跏经行,如鸟之附习。本已获得地遍定者,念于空,念已以智决意『成为地』,便成为地,他于处空之中作行坐卧。譬如本无神变的人,在地上作行坐卧一样,如是此神变者,心得自在,于虚空之中作行住坐卧」。

  欲于空中而行的比库,亦须获得天眼。何以故?在他的飞行途中,为了去观看因时节等所起的山与树等,或由龙与金翅鸟等的嫉妒而造的。他看见了这些后,应该怎样?于基础禅入定之后而出定,念「成为空」而遍作(准备),然后决意。(三藏小无畏)长老说:「道友,何必再入定?他的心岂非已得等持?若他决意『这里那里成为空』,便得成空」。虽然他这样说,但应依穿壁神变所说的方法而行道。同时为了要在适当的处所下降,神变者亦须获得天眼。如果他在浴场及村门口等不适当之处下降,则为许多人所见。所以当以天眼见之,避去不适当之处而于适当的地方下降。

  (9)(手触日月神变)「手能触拭有大神力有大威德的日月」的句中:日月运行于四万二千由旬的上方,故「有大神力」;一剎那间,光照三洲,故「有大威德」。或者因为它们运行于上方及光照,故有大神力,有大神力故有大威德。「触」即扪握,或触其一部分。「拭」如遍拭镜面相似。而他的神变是由神通的基础禅所成;此处没有入遍定的决定。即如『无碍解道』所说:「手能触拭有大神力有大威德的日月,此神变者,心得自在,......念于日月,念已以智决芯:『来近我手』,即近于手。他或坐或卧,都能以手接触拂拭于日月。譬如原无神变的人,得能接触拂拭任何近手之物,如是此神变者......能以手拭日月」。

  如果他希望行近日月而接触之,即可行而接触。假使他只坐或卧于而欲触摸日月,则决意「来近我手」,由于决意之力,即如多果从果蒂脱落相似,来近在手上可以触摸,或者增大其手去触摸。然而增大的手是原来的或非原来的?即依原来的增大为非原来的。但三藏小龙长老说:「诸君!原来的难道…

《清净道论 第十二 说神变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