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所之后,我们接着再来讲美心所(sobhanacetasika)。为什么称为美心所而不称为善心所呢?为什么要这么样叫呢?这里的美sobhana,意思就是好的、美丽的、庄严的、光辉的、漂亮的。美心所和善心所有点相像,不过美心所涵盖的面更广。因为善心所只是生起在善心里面,善心是一种能够造业的心,但是美心所既可以生起在善心里面,也可以生起在善果报心里面,还可以生起在唯作心里面。唯作心就是佛陀和阿拉汉圣者所生起的那些相当于善心的那种心,但是由于佛陀和诸阿拉汉已经不会再造业了,所以那种心我们不能够叫做善心,而称为美心。
因此美心包括三类的心即:善心、善果报心和唯作心。
美心所一共有二十五种:即十九种通一切美心的心所。
这十九种通一切美心的心所即:信、念、惭、愧、无贪、无瞋、中舍性、身轻安、心轻安,身轻快性,心轻快性、身柔软性、心柔软性、身适业性、心适业性、身练达性、心练达性、身正直性和心正直性。这十九种之所以称为通一切美心的心所,也就是说在一切的美心里面这些心都会生起,而且一生起就一起生起的。就犹如不善心里面有四种通一切不善心的即是痴、无惭、无愧和掉举。同样的在美心里面一旦生起了美心,那么这十九种心必定是一起生起的。
而剩下的六种美心所分别是三种离心所,就是正语、正业、正命;还有两种无量心所即:悲悯和随喜;最后一种是无痴,也就是慧心所。加起来就是二十五种美心所。
在这里我们先讲第一种,信(saddhà)。这里的信的意思是信仰、有信心。其特相是信心,对应该相信的事情有信心;作用是净化,犹如净水珠,能够让浊水变得清澈、澄清;表现为不迷蒙,即能够去除疑等心的不净;近因是八种应当相信之事或者听闻正法,透过听闻正法来相信应当相信的事情。
是哪些应当相信的事情呢?一共有八种,这八种称为当信之事,也就是我们在讲到疑,就是怀疑这八种,而信就是相信这八种。即:第一、导师;第二、法;第三、僧;第四、戒、定、慧三学;第五、前际,就是过去世;第六、后际,就是未来世;第七、前后际,也就是对过去、未来世都相信;第八、此缘性、缘生法,就是对业果法则能够相信。这八种是值得相信、应当相信的事情,而且这八种是一切圣者所坚信不移的对象。
如果一个人透过听闻佛法,或者透过修行而证得了初果,那么他对这八种事情就是决定不移的相信。如果一个人已经证得了初果,这种人就称为具见者,就是他拥有正见的,拥有正见的人惟有证得初道、初果或以上的人才能够称为具见者。在中部的《多界经Bahudhàtuka suttaü》里面,就讲到了一个初果圣者,一个具见者不可能造作六种逆罪。有如在《宝经》里面讲到的:对于一个初果圣者来说,他绝对不会再堕落到四恶道,同时也不可能再造作六种逆罪。哪六种逆罪呢?第一、弑母,就是杀害亲生母亲;第二、弑父;第三、弑阿罗汉;第四、恶心出佛身血;第五、分裂僧团。这五种称为五逆罪,又称为五无间罪,又称为五种重罪,这是作为一个初果圣者是不可能造作的。所以佛陀在《多界经》里面这样讲:「对于具见者是不可能造作弑母的,但是对于凡夫来说还有可能。」对于分裂僧团也是这样。对于第六条:作为一个已经证得了初果的圣者,他如果还会对三宝之外的,另外去求皈依(它的原文是:以此内另求应施者),这个对于初果圣者来说是不可能的。
有时候经典里面把一个初果圣者所建立的信心叫做什么信?叫做不坏信。不坏信就是绝对不会受到破坏的、绝对不会动摇的信心。不坏信有多少种呢?有四种,哪四种呢?对于佛陀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对于法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对于僧有坚定不移的信心,而且他的圣者的德行已经成就了,称为圣戒成就,也就是他不会在任何情况下故意造作杀生、不予取、欲邪行、虚妄语和服用麻醉品。即使是一个在家众,当他证得了初果,他也自动会具有这样的素质、这样的功德,他不会再故意造作这些。
对于佛陀呢?如果一个初果圣者他会对佛陀有坚定不移的信心。那什么是佛陀呢?对于世尊,他已经是阿拉汉、已经是正自觉者、已经是明行具足、是善至、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导师、佛陀、世尊。他对佛陀有坚定的信心,对我们的佛陀他的信心决定不会动摇。
对法呢?法是世尊所善说的;是自见的、就是在今生可以证得的;是无时的,一旦证得圣道,立刻圣果就不用再拖很久了;是Ehipassiko,欢迎大家来体验的、来见的;opanayiko是导向灭苦、导向涅槃的;paccatam veditabbo vi uhi”ti
对于僧呢
在这里,我们讲一个故事,叫麻风病人苏拔布特的故事。当佛陀住在Veluvana王舍城郊外的竹林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就给大众说法,这时来了个麻风病人,他的名字叫做Suppabuddha,由于他自己患了麻风病,他不敢在人群当中坐,他坐在人群的边边上、边角上。当佛陀在说法的时候,他很认真、很恭敬地听法,结果就在座上证得了初道和初果。之后他生起一个这样的心愿,他想要把他所证得的功德、获得的功德去告诉佛陀、向佛陀表白。
于是他在那边等着佛陀说完法、人群离去之后,他走在路上,准备跟着佛陀去。当他走在路上的时候,这时Sakka天帝(帝释天王)想:这个麻风病人Suppabuddha想要把自己所证得的东西、所证得的功德告诉佛陀,那我就想要再测试一下他、考验一下他。于是他现在半空中,然后說:“Suppabuddha,你这个可怜的人呀!你这个很貧穷的人呀!只要你肯说:“佛陀不是佛陀,法不是法,僧不是僧。对于佛陀我受够了,对于法我也受够了,对于僧我也受够了。那么我将会给你无量的财富。””这个时候Suppabuddha说:“你是谁?”他说:“我是Sakka。(我就是Sakka天帝)”。
他说:“你这个黑暗愚蠢的人,你这个没有惭愧心的人,你甚至不配跟我说话,更不要说这样叫我说。我其实并不贫穷,我并不可怜,因为我拥有了七种圣财,哪七种圣财呢?(当时他就… 《阿毗达摩 第二十四讲 十四不善心所中的昏沉、睡眠、疑心所及25种美心所中的信心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