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不善心所中的通一切不善心所(无明、无惭、无愧、掉举)及贪心所:昨天晚上我们学完了六种杂心所,即六种因情况而生起的心所。今天晚上我们将一起开始来学习另外一组心所:即不善心所。我们先来讲讲这不善两个字,不善是由巴利语(akusala)翻译的,kusala是善的,再加上a表示否定的,就是非、不、无,所以在这里akusala是不善的。为什么称为不善呢?因为这些心理在品质上、在道德上是应该受到呵责的。同时在这些心被造作了之后,它将会带来不善的、苦的果报,所以我们称为不善。
不善心所一共有14种,可以分为几种:第一是通一切不善心的心所。也就是说在一切的不善心当中都存在的,都会生起的四种心所,这四种心所即痴、无惭、无愧和掉举。接着的10种,它是依情况而生起的,我们称为杂不善心所。在这些心所当中,它又可以分为几类:其中的贪、邪见和慢这三种,属于贪因的心所;瞋、嫉、悭、恶作这四种心所,属于嗔因的心所;昏沉、睡眠属于有行的心所;疑属于痴的心所。也就是说如果讲到不善心,一共可以分为三类:即贪根心、瞋根心和痴根心,也就是把所有的不善心分为三大类:即贪、嗔、痴。当贪心生起的时候会伴随着某一些不善心所,嗔根心生起的时候也会伴随着某一些不善心所,痴根心生起的时候也会伴随着某一些不善心所。
我们现在准备讲到的14种不善心所,它只会生起在不善心里面。不善心可以分为三大类,一共有12种。不善心所有14种,它们依情况个别的或者某几个生起在某一类的不善心里面(或者贪的、或者嗔的、或者痴的),无论是属于哪一种心,哪一种不善心所,当我们现在逐个逐个来学习的时候,我们再自己省查一下自己,在这些不善心所里面,哪些是我们有的,哪些是我们没有的。
现在我们来讲第一个不善心所,痴(moha)。痴又称为无明(avijjà),也就是无知的意思,明是智慧,无明是没有智慧。它的特点是心的盲目或者愚昧;作用是遮蔽所缘的真实性,也就是说看不到对象的真实面目,看不到本质;现起是缺乏正见;近因是不如理作意。这里讲到的痴,跟我们在平时语言上表达的痴略有不同。
平时我们有时候会提到一个人很痴迷,痴迷于歌曲、痴迷娱乐,很痴心、痴恋等等,这里的痴,其实在“阿毗达摩”里面是属于贪。但是我们这里的痴是指一种无知,心处于蒙昧无知的状态,也就是愚痴的痴。但是愚痴的痴,又不是指先天性的智障、弱智、整天眼光痴呆、流口水,不是这种痴。而是说,当我们不清楚世间的真相的时候,缺乏了正见的时候,这一种心理状态称为痴。
痴是一切不善的根本。包括不善心,贪不善心、嗔不善心都有痴。也就是说,因为这种痴是属于通一切不善心的心所。所以我们说无论贪心也好,无论嗔心也好,都会有这种痴。只要生起不善心,痴就必定会伴随着生起。
佛陀就说:「在无始的生死轮回以来,无明为其根本」。所以无明是轮回的根本,只要一个众生还没有断除痴,还没有断除无明,他的轮回是不可避免的,必定还会继续再轮回。
为什么呢?因为只要有这一种心理的状态还存在,还在作祟,那我们过去所作的任何的业,只要得到这种心理的滋润,得到它的支助,就能够带来轮回。所以,我们可以说只要一个人断了无明,他就断了生死。无明是根本、是因。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无明,他不可能再造任何的业,无论是善业,无论是恶业,都不可能再造作。由于有了无明,由于有了痴,所以会造业。而且所造的这些业,它会带来轮回、带来投生。
下面我们再看另外一对心所:是无惭和无愧。先讲无惭(ahirika),hirika是惭,如果再加上否定a就变成无惭。它的特相是不厌恶身、语的恶行;作用是无耻的作恶;表现为不会避退恶行;近因是不尊重自己。
再看无愧,无愧的愧,它是ottappa,再加上a,是anottappa。它的特相是不害怕身、语的恶行;作用是不害怕作恶;表现为不避退恶行;近因是不尊重他人。所以我们看无惭和无愧,无惭是不会厌恶作恶,无愧是不怕作恶,无惭是不懂得尊重自己,无愧是不懂得尊重他人。
如果一个人有惭有愧,他就懂得尊重自己,也懂得尊重他人。感到惭的时候我们通常称为自惭,惭就是对得起自己。感到愧的时候,我们说愧对他人,就是感觉到对不起他人,如果是对他人都无愧,无愧于他人就是我们感觉到对得起他人。佛陀说惭和愧两种法能够保护世间,假如世间没有惭和愧,也就是如果世间人都是无惭、无愧的话,那世间将会混乱。
佛陀在《增支部·第2集·行为经》里面中说:『诸比库,有两种法保护世间。哪两种呢?惭与愧。诸比库,若此两种白法不保护世间,则不知这是母亲、母亲的姊妹、叔伯的妻子、师母以及师长之妻,世间将走向混乱,犹如羊、鸡、猪、狗、豺狼。诸比库,正是因为有此两种法保护世间,所以知道这是母亲、母亲的姊妹、叔伯的妻子、师母及师长之妻。』一个人有惭、有愧,才能够知道礼仪廉耻,才能够知道羞耻。如果一个人没有惭愧心,没有羞耻感。那这个人跟动物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可以说他只是穿着衣服的动物,这叫做衣冠禽兽。人跟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惭愧心,人有羞耻感。动物没有羞耻感,所以动物不用穿衣服,它光着屁股到处跑,它不会感到羞耻。但是人呢?人就会有惭愧心,人会感到羞耻。
同样我们说到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心,其实他也就是等于没有惭愧心。如果一个人有了良心,他就知道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会违背道德,什么事违背伦理,什么事会遭到良心的谴责。他知道要遵纪守法,要遵守道德伦理。因为人有了惭愧心,所以,整个社会才有秩序,这个世间才能够维持一定的规律,不会乱伦、不会乱来。如果一个人不尊重自己,甚至连脸皮都可以撕下来,那这种人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为非作歹。
人只要懂得尊重自己,他就不会为非作歹,不会为富不仁。他知道哪些行为会有损自己的形象、有损自己的人格、有损自己的声誉,他就不会去做。他做了他会感觉到良心过不去,即使没有人看到的地方,他也不会做。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做了他会感觉良心过不去,这种人就称为有惭。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尊重他人的话,他就容易通过行为或者语言去伤害他人。有惭和有愧,一个人就不会做出对不起自己,也不会做出对不起他人的事情。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保持惭愧心,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那么… 《阿毗达摩 第十九讲 十四不善心所中的通一切不善心所(无明、无惭、无愧、掉举)及贪心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