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死自在——祈竹仁宝哲▪P7

  ..续本文上一页第教授开示》)。

  刚才衲已说过,我们并不能说某个净土绝对就是最易往生或最理想的去处。一般来说,我们都与极乐、普陀、琉璃及兜率净土有缘,但个别人亦可能与其他佛的净土有不共的宿缘。大家必须视乎个人因缘、信心及喜好,自己决定发愿去哪一个净土。

  有人会问:“我又想修这净土,又想修另一个净土,怎么办呢?”这是不必要的顾虑。佛是不会妒忌你不专一而把你拒于门外的。诸佛也不会争着要“抢”你去他的净土里。你喜欢修哪个或者哪几个净土都可以,这是没矛盾的。但你自己要想一想,是否专心修好一个法门,会更有把握呢?如果你今天修这个法门,明天改修另一个法门,这样是很难有所成就的!这不是佛无能力,而是行者自己的错失!不过,如果你同时修弥陀净土、观音净土或度母法门,则不算是在修两个或三个净土或法门,这是因为度母乃观音之其中一个化身,而观音与弥陀是分不开的;普陀可说是极乐的一个分区,并非截然不同的另一个国度。如果你想往生弥陀净土,但又想兼修药师佛法门,这也很简单,你修药师法时,就祈求药师佛加持令你易往生于极乐净土便行了。在西藏,很多人都会这么做,因为药师佛答应过会特别照顾五浊时期的众生,所以在此五浊年代,求他加持是特别灵验的!

  

  往生净土之共通条件

  想要往生净土的人,必须依大乘五力之修持。五力是白法种子力、发愿力、对治力、串习力及祈祷依止力。为什么称它们为“力”呢?这是因为它们是把我们推上净土的力量。不论我们发愿往生于哪一个佛陀的净土,都必须具备这五种共通的条件,否则断不可能成功!

  白法种子力

  此即包括了任何能令我们生于净土之因缘种子,譬如布施、供灯、供香、供花、持戒、放生、造佛像、忆念佛陀和诵念佛名及咒等,而以这些善因全回向予往生净土之目标。

  以上所说之善行,便是“白法种子”,但如果不善作回向或发心不正确,它们顶多只是生于天界或人间之因。故此,我们即使在供养一根短短的香时,也要回向予往生净土这一目的,这便能积下一个小小的往生之因。

  正如一个富有的人,随时便可以买张机票出国旅游,但一个穷人则需努力上班,一点一滴地把钱存起来,到钱够了才可以旅游;同样的道理,一些大修行人要去净土是易如反掌的,但凡夫则必须努力积集一个又一个的小小的善因,把它们一一回向,才能有一天到达净土。我们都是凡夫,大的修行我们是办不到的,只好努力积集这些小小的因,积集得越多越好!在知道自己快将寿终时,我们更应广作布施及供养三宝,多积白法种子。

  发愿力

  如果我们没有强烈的心愿要去净土的话,又怎会有动力修持往生之因呢?所以,我们必须在心中努力培养这往生之大愿心,经常至心猛力发愿要往生于净土。这种强烈的心愿,是策发我们修持的一股动力。

  对治力

  在开示与净土有关之五力时,对治力主要乃指见六道苦而愿出离之心。

  如果我们有许多白法种子资粮,又有很大的愿要往生净土,甚至连修持也很不错,但同时却对六道执恋不舍,是很难指望成功往生的。一边想要生于净土,一边又对六道不愿放手,就像两根绳索,一条由上而扯,但另一条却在下面缚着双脚,人没可能跑得去哪里!

  出离心并非限于指不想留在六道之中的心,而是一种靠参想六道苦、明白苦之本质,从而产生出怕苦、厌苦的这种实在的觉受。要生起这种觉受,必须依《菩提道次第广论》等典著中所教,重复禅参地狱之苦、饿鬼之苦、畜牲之苦乃至三善道之苦等等,而且不是单单想像一下或读一遍这些众生之苦,犹如事不关己似的,而是要观想身历其境,至生起觉受为止。这出离心十分十分重要,因为它对治我们执恋六道的心。我们不能止于对出离心有少许认识便满意,必须致力于培养出真正的、猛厉的出离心,否则便如缚脚之鸟,徒有羽翼却飞不起来。

  在临终时,我们更必须放下对亲友、财产的依恋,否则即使净土法门修得再好,仍如脚缠铅球的小鸟,虽本有能力飞,却始终飞不了多远!

  串习力

  串习力是指对净土及其法门之熟习。这是往生净土的极大助缘,有了它便能不费力地轻易往生。

  衲举些例子来说明:如果你十分喜欢某个人,你会在梦中也梦到他,或者清早乍醒,毋需经由任何人提醒,脑海中第一刹那便会想到他的形像;又或者你几十年来都在工厂里做同一个岗位,每天一上班你便能自然地工作,不需思索便能完美地做到该做的事,这便是熟习的功用了。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我们持续地思及净土及所修持的净土法等,便能在意念中熟习,在死时便能不费力地,因为长期习惯而自然能运用上平时的修持了。

  我们今天将讲的弥陀法门,如果好好修的话,便能令我们屡屡串习。睡修法更能令我们即使在睡眠中也在想着弥陀,这也是串习力。在平时,我们常常想着弥陀及他的净土,即使在坐车上班时,也在心中持他的名号或名咒,这也是串习力。

  祈祷依止力

  这是指对净土的信心及对上师、佛陀等之依止心。以弥陀法门为例,此力则主要指对弥陀之悲心及力量有信心、对他一心依止、祈请他带引我们去极乐净土。这一力在平时必须培习,在临终时尤为重要。

  不论是哪一个净土法门,都必须依赖此五力而往生。这并非弥陀法门的独特开示,亦非藏传佛教独有的理论。汉地也盛行弥陀净土信仰,主要依诵念佛号的修持为具体方法,但始终来说汉地弥陀净土信仰也离不开依赖这五力。西藏的宗派中,有称为“迁识”的一种修持方法,很多汉人迷信它是往生净土的保证和捷径,其实修行哪会有捷径可走呢?如缺乏五力,尽管你天天在狂喊“吽”、“呸”(注:上师指西藏迁识法之修持),也绝不可能往生净土。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具足五力,以此作为往生的资粮盘缠,便断不可能不往生净土。故此,我们当知道,此五力乃一切净土法门之最根本要诀。

  五力为自力。在一个人成功地往生净土时,其实还有其他的力量因素牵涉在内,包括了佛之悲心、佛之摄召力、佛之加持力等等,这些是他力之因素。

  阿弥陀佛之西方极乐净土介绍

  我们通常说,阿弥陀佛之西方极乐净土是最容易往生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弥陀曾发过四十八个大愿,誓要利益我们这世界的众生。弥陀的其中一个本愿说:“如果有众生听到我的名字,想生于我的净土,积聚功德,以回向予此目的,而不得往生者,我誓不成佛!”因为这些悲心大愿之力量,我们只需略为配合,努力修持一下,便可轻易往生了。

  极乐净土人人可去,不存在“歧视”。不论男、女、老、幼、僧、俗、聪明的、笨的、富的、贫的、有慧根的及没有慧根的人,只要具备五力等“盘川”及愿力,便必定能去到,来者不拒,亦永没有人满之患。

  若有人问:“极乐净土在哪里呢?”佛经中有说:“从是西方……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等句。这个方向,是权宜为了迁就凡夫的概念而说的方向。对得到了自在境界的圣者来说,他们一动念,一弹指间便已到达弥陀净土了,并不受方向及距离所局限。此净土是由弥陀之本愿力、智慧、对众生之悲心及其历劫所积功德所变现出来的,藏名为Dewachen,即“无尽的乐”之意(注:汉地惯译为“极乐”)。此土圆形而广大,土地并非如我们凡土之有砂石硬地,而是平滑富弹性的大地。我们凡土的环境,有较美丽的景色,也有很不美丽的地方;即使景色再优美之地方,呆久了也会生厌而不再觉得值得欣赏。极乐的风景却是完美的,而且永远不会看厌。

  极乐中的山,都是由弥陀之智慧及功德化出的,并非如我们世界中的凡俗之山丘。那里的石山,是由如琉璃等美丽的宝石所积成的。草山则遍地开花,地软就如踏在沙发上一般。雪山则令到者清凉生喜不欲离开,却不会令人冻伤或受寒。

  净土中的园林,有各种美妙的树,例如沉香树、如意树等等。在林中有各种颜色及品种的鸟;白色、黄色、红色、绿色、蓝色及彩色的都有。净土中并无三恶道,这些鸟是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些鸟并非如六道中的畜牲,而是阿弥陀佛之智慧所幻化出的。这些净土鸟,会唱出和雅悦耳动听的鸣声,而宣说四法印等令人证悟佛法之音。

  园林中有瀑布、河川及小溪等,全为八功德水。水声不但悦耳,而且也是宣示佛法之法音。

  净土中的风声,也是宣说佛法的妙音,不同于我们世界中的凡俗风啸声。

  衲在这里解释一下这种情况:佛陀并不同凡夫。凡夫说话时,必须用口来讲,甚至要像衲一般求请翻译员口译一番(编者注:祈竹仁宝哲说法时使用藏语,当时闻法者为汉人弟子),才能令大家明白要说的话。在佛陀以口说法时,听者不论坐远坐近,都刚好听得清楚;他的开示,众人不必翻译便能依自己方言听到;开示的内容,人人依自己根机便会听到适合自己层次的法语。以上说法,只是佛陀众多说法方式的其中一种而已。佛陀有能力加持别人说出佛法,例如《般若心经》,便是佛陀入定加持舍利弗作问及观音大士作答的内容。此经虽经由观音之口所说,但实乃佛陀之开示。佛陀也能以神通令风声、风吹树动之声、流水声及鸟鸣声等宣说法音,令闻者得悟正法。刚才述及净土的风声、鸟鸣声及流水声能宣示佛法,便正是这种情况。

  在净土的多个角落,有各种宝池,就像游泳池一般。池上有亭阁,乃由诸宝石所雕砌成的,亭上有各种花蔓、罗网、吉祥饰物等等饰严,美丽得不可思议。

  净土中处处有花,弥漫着香味。这些花在开完后便自行掉下,又有微风把它们吹走,在原地又再长出鲜花。这些花并非凡俗世界的花,它们单只一朵的直径已有一百、二百公里阔了!如果我们以狭窄有限的心去想像的话,是根本幻想不出净土各种细…

《生死自在——祈竹仁宝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