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八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八

  二一○、法乐比丘尼经第九(第五后诵)

  大意:本经叙述毘舍佉优婆夷,往诣请教法乐比丘尼,比丘尼乃一一答复其问。其后比丘尼曾将此事禀告佛陀,佛陀即为之印可。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毘舍佉优婆夷,曾往诣于法乐比丘尼(法授比丘尼,其夫也为毘舍佉,皈佛为优婆塞后,她也请求出家,毘舍佉就用黄金之轿送她去出家)之后,到后,稽首礼足,然后退坐在一边。她白法乐比丘尼说:「贤圣!我欲有所请问,是否听许我之问吗?」法乐比丘尼回答说:「毘舍佉!欲问就便问,我听后当会思其义。」

  毘舍佉优婆夷便问说:「贤圣!自身(有身),说为自身,甚么叫做自身呢?」法乐比丘尼回答

  说:「世尊曾说五盛阴(色、受、想、行、识,也就是组成有情之身心的五法)。说自身为色盛阴、觉(受)、想、行、识盛阴,就叫做世尊之说五盛阴。」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而说:「贤圣!甚么叫做自身见(有身见)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不多闻的愚痴的凡夫,并不认见善知识,而不知圣法,不御圣法(不契于圣法)。这种人看见色,认为是神(神我),认见神我有色,认见神我之中有色,认见色中有神我。认见觉(受)、想、行、识,认为是神我,认见神我有识(包括看见神我有受、想、行),认见神我中有(受、想、行)识,看见(受、想、行)识中有神我,这就叫做自身见。」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而说:「贤圣!甚么叫做无身见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多闻的圣弟子,都参见善知识,都知道圣法,都能善于调御圣法(契于圣法)。他不会看见色而认为是神(我),不会认见神我中有色,不认见色中有神我。不认见觉(受)、想、行、识是神,不认见神我有识(包括不认见神我有受、想、行),不认见神我中有识,不认见识中有神我,这叫做无身见。」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

  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甚么叫做灭自身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对于色盛阴,把它断灭而没有残余,而舍,而吐,而尽,而不染,而灭,而息,而没。对于觉(受)、想、行、识等盛阴,都断除而无余,都舍、吐、尽、不染、灭、息、没,这叫做自身灭。」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阴叫做阴盛,阴叫做盛阴,阴即是盛阴,盛阴即是阴呢?或者为阴异、盛阴异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或者阴即是盛阴,或者阴并不是盛阴的。甚么叫做阴即是盛阴呢?如果色有漏、有受,觉、想、行、识有漏有受的话,就叫做阴即是盛阴。甚么叫做阴并不是盛阴呢?假如色已无漏而无受,觉、想、行、识已无漏而无受的话,这就叫做阴非盛阴。」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甚么叫做八支圣道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八支圣道就是所谓正见,乃至正定,就是为之八,就是叫做八支圣道。」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八支圣道为有为吗?」法乐比丘尼回答说:「如是!止支圣道为有为的。」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有几聚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有三聚,所谓戒聚、定聚、慧聚是。」毘舍怯优婆夷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到底是八支圣道摄三聚呢?或者三聚摄八支圣道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并不是八支圣道摄三聚,也不是三聚摄八支圣道。如正语、正业、正命,此三道支,乃为圣戒聚所摄。正念、正定,此二道支,乃为圣定聚所摄。正见、正志、正方便,此三道支,乃为圣慧聚所摄。这叫做并不是八支圣道摄三聚,也不是三聚摄八支圣道。」毘舍怯优婆夷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灭,为有对吗?」法乐比丘尼回答说:「灭,乃为无对的」。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初禅有几支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初禅有五支,所谓觉、观、喜、乐、一心,就叫做初禅有五支。」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

  叹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甚么为之断?甚么叫做定相?甚么叫做定力?甚么叫做定功?甚么叫做修定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如果善于将心得为一的话,就叫做定(专心一意)。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就叫做定相。四正断(1.断断「将所起之恶,断而又断。2.律仪断:坚持戒律,慎守威仪,而断一切恶。3.随护断:随顺守护无漏真实,不使其退没。4.修断:已起的善法,增益修习,令其生长,诸不善法,自然断除),这就是所谓的定力。四如意足(1.欲如意足:有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所愿才能成就。2.念如意足:专心彼境,一心正住,所愿皆得。3.精进如意足:无杂无间,惟专观理,使无间杂而精进。4.思惟如意足:思惟其理,心不驰散,凡所修习,皆成达愿),就叫做定功。如果修习这些善法,数数(常常)专修而精勤的话,就叫做修定的了。」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有几种法,吾人的生身死后,其身被弃置于冢间,有如树木之无情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有三种法,吾人的生身死后,其身会被弃于冢间,有如树木之无情的。那三法呢?第

  一就是寿,第二就是暖,第三就是识,这叫做三法,生身死后,其身会被弃于冢间,有如树木之无情之物那样。」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如果人死,以及所谓入灭尽定,此二者,到底有甚么差别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所谓死,乃谓此生的寿命已完全消灭,温暖已离身而去,诸根也已败坏(不能作用)。假如为比丘之入于灭尽定的话,其寿命乃不究灭,温暖也不离身而去,诸根也不败坏。如果死,以及入灭尽定,这就是其差别的地方。」(灭尽定为灭受想之定,已灭心、心所,而不起作用之定,一见为死去的模样)。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如果入于灭尽定,以及入于无想定,此二者,到底有甚么差别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如果比丘入于灭尽定的话,则其想,以及其知,都会灭,而入于无想定的话,则其想,其知,不会灭。如入于灭尽定,以及入于无想定,此二者,就是有此差别。」(无想定为欲生于第四禅之无想天而修的外道之定)。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

  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如果从灭尽定起,以及从无想定起的,则此二者,到底有甚么差别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比丘如果从灭尽定起时,并不会作如是之念:我将从灭尽定而起。如果比丘从无想定起时,就会作如是之念:我为有想,我为无想。如果从灭尽定起者,以及从无想定起者,这就是其差别之处。」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比丘如果入于灭尽定之时,会作如是之念:我将入于灭尽定吗?」法乐比丘尼回答说:「比丘将进入于灭尽定之时,并不会作如是之念:我入于灭尽定。然而这就是其本来作如是的修习其心的(本来修习灭尽受与想,而成就灭受想之定),由于此的缘故,而为如是的趣向。」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比丘如果从灭尽定起时,会作如是之念:我从灭尽定而起吗?」法乐比丘尼回答说:「比丘如果从灭尽定起时,并不会作如是之念:我从灭尽定起。然而由于有了此身,以及六处,而缘于命根,因此之故,从其定而起的。」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

  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比丘如果从灭尽定起后,其心有甚么所乐?有甚么所趣?有甚么所顺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比丘如果从灭尽定而起后,其心会乐于离,会趣于离,会顺于离。」毘舍怯优婆夷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有几种觉(受)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有三种觉(受),所谓乐觉(乐受)、苦觉(苦受)、不苦不乐觉(舍受)。这些为缘于甚么而有的呢?乃缘于更乐(触)而有的。」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甚么叫做乐觉?甚么叫做苦觉?甚么叫做不苦不乐觉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如果为乐的更乐所触而生的话,则身心就会有乐的善觉(有快乐而好的觉受),这种觉,叫做乐觉(乐受)。如果为苦的更乐,所触而生的话,则其身心会为苦,而为不善之觉,这种觉,叫做苦觉(苦受)。如果为不苦不乐的更乐所触而生的话,则其身会不苦不乐,为非善,非不善之觉,这种觉,叫做不苦不乐之觉(不苦不乐受-舍受…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