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乐觉者,为甚么有乐,为甚么有苦,为甚么为无常,为甚么有灾患,为甚么为使呢?苦觉者,为甚么有乐,为甚么为苦,为甚么为无常,为甚么为灾患,为甚么为使呢?不苦不乐者,为甚么有乐?为甚么为苦?为甚么为无常?为甚么为灾患?为甚么为使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所谓乐觉者,即生起时为乐,缠住时也为乐,然而其变易时,就一变而为苦,其无常在,就是其灾患,其欲,就是使(欲望每使人盲目的追求而浮沉于生死中。)所谓苦觉者,一生起就是苦,缠住时也是苦,其有变易就为乐,其无常者,即是灾患,有恚,就为之使。不苦不乐之觉的话,即不知为苦,不知为乐,其无常者,即是其变易,无明就是其使。」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一切的乐觉,都是欲使吗?一切的苦觉,都为恚使吗?一切不苦不乐之觉,都为无明使吗?」法乐比丘尼回答说:「并不是一切乐觉均为是欲使的,也不是一切苦觉均为是恚使的,同时不是一切不苦不乐之觉悉为是无明啊!为甚么乐觉不是欲使呢?如比丘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由于离而生的喜与乐,而得初禅,成就而游止于其中,这叫做乐觉不是欲使。为甚么呢?
因为这是断欲之故,甚么叫做苦觉不是恚使呢?如求上解脱之乐,求愿悒悒(忧闷不乐),而生忧苦,就叫做苦觉不是恚使的。为甚么呢?因为此为断恚之故。为甚么不苦不乐觉不是无明使呢?如乐灭、苦灭,喜与忧本来就已灭,而为不苦不乐,而有舍、有念,而清净,而得第四禅成就而游止于其中,这叫做不苦不乐觉不是无明使。为甚么呢?因为这乃断无明之故。」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乐觉者,有甚么为对吗?」法乐比丘尼回答说:「乐觉者,乃以苦觉为对的。」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苦觉者,有甚么为对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苦觉者乃以乐觉为对的。」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乐觉苦觉者,有甚么为对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乐觉苦觉者,乃以不苦不乐为对的。」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怯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不苦不乐觉者,有甚么为对
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不苦不乐觉者,乃以无明为对的。」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无明者,有甚么为对吗?」法乐比丘尼回答说:「无明者,乃以明为对的。」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明者,有甚么为对呢?」法乐比丘尼回答说:「明者,乃以涅槃为对的。」毘舍佉优婆夷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圣!涅槃者,有甚么为对呢?」法乐比丘尼告诉她说:「妳欲问无穷之事。然而妳问事,乃不能得穷我边的。所谓涅槃者,乃为无对啊!涅槃者,乃以无羂、过羂,而羂已灭讫,由于此义之故,乃从世尊而行梵行的。」
于是,毘舍佉优婆夷听法乐比丘尼所说,乃善受善持,善于诵习后,就从其座位站起,稽首而礼拜法乐比丘尼之足后,绕三匝后离去。
于是,法乐比丘尼见毘舍佉优婆夷去后不久,就往诣于佛所,到后,稽首佛足,然后退坐在一边,就将和毘舍佉优婆夷所共论之事,将尽向佛说,而叉手向佛,白佛而说:「世尊!我乃作如是之说、
如是之回答,是否诬谤世尊吗?是否为说真实、说如法、说法次法吗?对于如法之中,是否有相违、有诤、有咎吗?」
世尊回答说:「比丘尼!妳所作的如是之说、如是之回答,并不诬谤于我。你所说的为真实,为说如法、说法次法,对于如法之中,并不相违,为无诤无咎的。比丘尼!如果毘舍佉优婆夷用此句,用此文来问我的话,则我对于毘舍佉优婆夷,也同样的会用此义,用此句,用此文去回答她的。比丘尼!此义乃如妳所说的,妳应当要如是而受持。为甚么呢?因为此说,即是义之故。」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法乐比丘尼,以及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二一一、大拘絺罗经第十(第五后诵)
大意:本经叙述舍梨子往间大拘絺罗,尊者大拘絺罗都一一为其答复。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王舍城,住在于竹林迦兰哆园。
那时,尊者舍梨子(智慧第一,十大弟子之一),则在于晡时,从燕坐而起,往诣于尊者大拘絺罗之处(得四辩才,触难答对第一),到后,共相问讯,然后退坐在一边。尊者舍梨子对他说:「贤者拘絺罗!我欲有所问,不知是否听许我之问吗?」尊者大拘絺罗回答说:「尊者舍梨子!你欲问便问,我听后当会思其义而回答的。」
尊者舍梨子问说:「贤者拘絺罗!如果为不善的话,说为是不善,为不善根的话,就说为是不善根。那么,甚么叫做不善?甚么叫做不善根呢?」尊者大拘絺罗回答说:「身行恶行,口与意,都行恶行的话,就叫做不善。贪、恚、痴,就是不善根。这叫做不善,这叫做不善根。」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者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如果为善的话,就说为是善,为善根的话,就说为是善根。那么,到底甚么为之善?甚么为之善根呢?」尊者大拘絺罗回答说:「身行妙行,口与意都行妙行,就是善。不贪、不恚、不痴,就是善根。这叫做善,这叫做善根。」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智慧的话,就为是智
慧,那么,甚么是智慧呢?」尊者大拘絺罗回答说:「知如是之故,说为是智慧。知甚么事呢?所谓知此苦如真,知此苦集如真,知此苦灭如真,知此苦灭道如真(如实而知道四谛的真理)。知如是之故,就说为是智慧。」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予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如果为识的话,就说为是识。到底甚么为之识呢?」尊者大拘絺罗回答说:「因为认识此识之故,说为是识。到底识甚么呢?所谓认识色,认识声、香、味、触、法,认识这些识之故,就说他为之识。」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智慧,以及识,此二法到底是为合呢?或者为别呢?此二法可得为个别施设吗?」尊者大拘絺罗回答说:「此二法乃合而不别,此二法,乃不可以分别施设。为甚么呢?因为智慧所知的,就是识所识的,因此之故,此二法乃合而不别,此二法乃不可以别施设。」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所谓知,你乃以甚么去知的呢?」尊者大拘絺罗回答说:「所谓知,我
乃用智慧而知的。」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智慧有甚么义?有甚么优胜?有甚么功德呢?」尊者大拘絺罗回答说:「智慧乃有厌之义,有无欲之义,有见如真之义。」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甚么叫做正见呢?」尊者大拘絺罗回答说:「知苦如真,知习(集)、灭、道如真(如实而知道四谛的真理),就叫做正见。」尊者舍梨子闻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由于几种因,几种缘,而能生正见呢?」尊者大拘絺罗回答说:「有二种因,二种缘,而能生正见的。那二种呢?第一就是跟从他人而听,第二就是由于内心自思惟,这就是由于二因二缘而生正见的。」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有几种支,摄于正见,而得心解脱之果、慧解脱之果?而得心解脱的功德、慧解脱的功德呢?」尊者大拘絺罗回答说:「有五支摄于正见,而得心解脱之果、慧解脱之
果,得心解脱的功德,慧解脱的功德。那五法呢?第一就是真谛所摄,第二就是戒所摄,第三就是博闻所摄,第四就是止所摄,第五就是观所摄。这就是有五支摄于正见,而得心的解脱果、慧的解脱果,得心解脱的功德、慧解脱的功德。」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为甚么会生当来之有呢?」(未来的生死的种子)。尊者大拘絺罗回答说:「愚痴的凡夫,乃为无知,又不多闻,都被无明所覆,被爱结所系,都不参见善知识,不知圣法,不御圣法(不契于圣法),这就叫做生当来之有。」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怎样为之不生当来之有呢?」尊者大拘絺罗回答说:「如果无明已尽,明已生的话,必定会灭尽苦恼的,这就叫做不生于当来之有的。」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