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P3

  ..续本文上一页(向与果为一双,有四向四果故,为之四双、八辈)。所谓如来的弟子众,都成就尸赖(戒),成就三昧(定),成就般若(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知见(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为五分法身)的圣众,是可敬可重,可奉可供,是世间的最良的福田。白衣的圣弟子这样的念如来的僧众时,假如有恶欲的话,就便会得以消灭,心中如有不善、秽污、愁苦、忧戚的话,也会得以消灭。白衣的圣弟子,这样的攀缘如来之众的话,其心就会靖而得法喜,如果有恶的欲念,也就会得以消灭,心中有不善、秽污、愁

  苦、忧戚,也都会得以消灭。白衣的圣弟子就这样的叫做得第三种的增上之心,而在于现法乐居,容易而不难得到。

  又次,舍梨子!白衣的圣弟子都自念尸赖(戒),是这样的念戒的:此尸赖(戒),乃为不缺不穿(没有破洞),没有秽、没有浊,住于如地,而不虚妄(如住实地而不虚),是圣者所称誉,是具善于受持。白衣的圣弟子像如是的自念尸赖的话,假如有恶欲,就便会得以消灭,心中有不善,有秽污、愁苦、忧戚的话,也会得以消灭。白衣的圣弟子这样的攀缘尸赖时,其心就会靖而得法喜,如有恶欲,就便会得以消灭,心中有不善、秽污、愁苦、忧戚的话,也会得以消灭。这就是白衣的圣弟子之得第四种增上的心,在于现法乐居,容易而不难得到。

  舍梨子!如果你知道白衣的圣弟子善于守护行持此五法(五戒),也得此四种增上心(念佛法僧戒),在于现法乐居,容易而不难得的话,则舍梨子!你就可以记莂这位白衣的圣弟子之对于地狱之业已尽,畜生、饿鬼,以及诸恶处之业也已尽,而得须陀洹(入流,初果阿罗汉),已不会再堕于恶法,必定会趣于正觉,极受七有(最多七次的人天往来),在天上人间七往来后,就已得尽苦边(而得涅槃)。」于是,世尊乃说此颂而说:

  慧者住在家 见地狱恐怖 因受持圣法 除去一切恶

  不杀害众生 知而能舍离 真谛不妄言 不盗他财物

  自有妇知足 不乐他人妻 舍离断饮酒 心乱狂痴本

  常当念正觉 思惟诸善法 念众观尸赖 从是得欢喜

  欲行其布施 当以望其福 先施于息心 如是成果报

  我今说息心 舍梨子善听 若有黑及白 赤色之与黄

  尨色爱乐色 牛及诸鸽鸟 随彼所生处 良御牛在前

  身力成具足 善速往来快 取彼之所能 莫以色为非

  如是此人间 若有所生处 剎帝利梵志 居士本工师

  随彼所生处 长老净持戒 世无着善逝 施彼得大果

  愚痴无所知 无慧无所闻 施彼得果少 无光无所照

  若光有所照 有慧佛弟子 信向善逝者 根生善坚住

  彼是生善处 如意往人家 最后得涅槃 如是各有缘

  (有智慧的人,虽住在于家庭里,然而能知见地狱的可恐怖之事,因之而受持圣法,而除去一切的恶法。此人不杀害众生,不但知杀生之可恶,也能舍离其财物去布施与人〔不杀生〕,所说的都是真实的谛语,而不妄言〔不妄语〕,不盗取他人的财物〔不盗,不不与而取〕,自己有妇女,就已知足,不乐于侵淫他人的妻女〔不淫〕,舍离而断除饮酒〔不饮酒〕,知道饮酒为心乱狂痴之本。)

  (常常的当应心念正觉〔念佛〕,思惟诸善之法〔念法〕,心念圣众〔念众-念僧〕,观守尸赖〔念戒〕,由于此,而得欢喜心。欲行其布施的话,应当要祈望其福德,首先就应施息心,像如是的话,就能成就其果报的。我现在要说息心之法,舍梨子!你应当要善于谛听:)

  (如有黑色的众生,以及白色的,赤色的,和黄色的,也有尨色的〔杂色〕,也有令人爱乐之色的,那些牛,以及诸鸽鸟,都随着牠们所生之处,而良御之牛,则在于最前面。其身力乃成就而具足,能善于快速往来而疾快的话,则应取牠之所能,不可以牠之色为不是。)

  (像如是的,在此人间里,如果有所生之处,如剎帝利〔王种〕、梵志、居士、本工师等,则随着

  其所生之处,能发心去跟长老们守持清净之戒,向于世间的无着、善逝〔指佛陀〕去布施他们的话,就能得证大的果报。假如向于愚痴而无所知,无智慧而无所闻的人,布施这些人的话,得到的果报为少,为无光,而不能有所普照的。)

  (假如对方为有光明而能普照,而有智慧的话,则佛的弟子,能信向于这位善逝的话,则能生善根,能善于坚住。这种人必定能生于善处,能如意的往来于人家,最后能得证涅槃。像如是的,各各均有其因缘的。)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尊者舍梨子,以及诸比丘们,和给孤独居士、五百名的优婆塞,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一二九、怨家经第十三(第三念诵)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有关于七怨家法,而作怨家,都由于男女们之瞋恚时而来的。即所谓怨家,乃不欲怨家有好色、安眠、大利、朋友、称誉、大富、生天等七事。佛陀并用偈颂道出瞋恚之害,以及无瞋恚的功德。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化在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七种怨家之法,而作为怨家,所谓都由于男女之辈之瞋恚而来的。那七种呢?

  (1)所谓怨家的话,则不欲使他的怨家有好色(美好的形相)。为甚么呢?因为一旦为怨家的话,就不乐于(不希望)他的怨家有好色。此人有瞋恚心,而一再的习于瞋恚,而被瞋恚所盖覆,其心不舍离瞋恚的话,则他虽然有好好的沐浴,沐浴后,以名香涂在于其身,但是其色(形相)仍然故我的为恶的。为甚么呢?因为被瞋恚所覆,其心不舍弃瞋恚之故。这叫做第一怨家之法,而作怨家,谓男女之辈的瞋恚之时而来的。

  (2)又次,所谓怨家者,不欲使他的怨家安隐睡眠。为甚么呢?因为怨家者,不乐于他的怨家安隐睡眠之故。此人有瞋恚心,而又习于瞋恚,被瞋恚所盖覆,其心乃不能舍离瞋恚。这样,则他虽然以御床(帝王之床)而为其卧床,上面敷置以氍氀(毛织品,毛席)、毾毡,盖覆以锦绮罗縠,有衬体之被,两头的安枕,都以加陵伽波惒逻波遮悉多罗那(以羚鹿之最好的皮毛制造的敷物),然而他乃仍然如故的为忧苦的睡眠(睡得不安隐)。为甚么呢?因为被瞋恚所覆,其心不能舍离瞋恚之故,

  这叫做第二种之怨家法,而作为怨家,所谓男女之辈的瞋恚之时而来的。

  (3)又次,所谓怨家的话,则不欲使他的怨家得大利。为甚么呢?因为所谓怨家者,乃不乐于他的怨家得大利之故。此人有瞋恚,而习于瞋恚,被瞋恚所覆盖,其心不舍离瞋恚,他应该能得利而不得利,应不得利,却会得利。他对于此二法,都更互相违,而大得不利。为甚么呢?因为被瞋恚所盖覆,其心不舍离瞋恚之故,这叫做第三种的怨家之法,而作为怨家,所谓男女辈的瞋恚之时而来的。

  (4)又次,所谓怨家的话,乃不欲使他的怨家有朋友的。为甚么呢?因为怨家者,乃不乐于他的怨家有朋友之故。此人有瞋恚,而习于瞋恚,而被瞋恚所盖覆,其心不舍离瞋恚。他如有亲的朋友的话,就会舍离而逃避而去,为甚么呢?因为被瞋恚所盖覆,其心不舍离瞋恚之故,这叫做第四种怨家之法,而作为怨家,所谓男女辈的瞋恚之时而来的。

  (5)又次,所谓怨家的话,就不欲使他的怨家有被人称誉。为甚么呢?因为怨家者,不乐于他的怨家有名称(被人赞称)之故。此人有瞋恚,而习瞋恚,被瞋恚所盖覆,其心不舍离瞋恚,则此人就会有恶名、丑闻,周闻于诸方。为甚么呢?因为被瞋恚所盖覆,其心不舍离瞋恚之故,这叫做第五种怨

  家之法,而作为怨家,所谓男女辈之瞋恚之时而来的。

  (6)又次,所谓怨家的话,就不欲使他的怨家有极大的富有。为甚么呢?因为怨家的话,就不乐于他的怨家极大富有之故。此人有瞋恚,而习瞋恚,而被瞋恚所覆盖,其心不舍离瞋恚的话,则他作如是之身、口、意之行之故,就会使他大失财利。为甚么呢?因为被瞋恚所覆,其心不舍离瞋恚之故,这叫做第六种怨家之法,而作为怨家,所谓男女之辈的瞋恚之时而来的。

  (7)又次,所谓怨家的话,就不欲使他的怨家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必至善处,而生于天上之事。为甚么呢?因为怨家的话,就不乐于他的怨家往生而至于善处之故。此人有瞋恚,而习瞋恚,被瞋恚所盖覆,心不舍离瞋恚的话,则其身、口、意就有恶行。他由于其身、口、意的恶行后,在其身坏命终之时,必定会至于恶处,而生于地狱之中。为甚么呢?因为被瞋恚所盖覆,其心不舍离瞋恚之故,这叫做第七种怨家之法,所谓男女之辈的瞋恚时而来的。由于此七种怨家之法,而作为怨家,就是所谓男女辈的瞋恚时而来的。」

  于是,世尊乃说此偈颂而说:

  瞋者得恶色 眠卧苦不安 应获得大财 反更得不利

  亲亲善朋友 远离瞋恚人 数数习瞋恚 恶名流诸方

  瞋作身口业 恚缠行意业 人为恚所覆 失一切财物

  瞋恚生不利 瞋恚生心秽 恐怖生于内 人所不能觉

  瞋者不知义 瞋者不晓法 无目盲闇塞 谓乐瞋恚人

  恚初发恶色 犹火始起烟 从是生憎嫉 缘是诸人瞋

  若瞋者所作 善行及不善 于后瞋恚盛 烦热如火烧

  所谓烦熟业 及诸法所缠 彼彼我今说 汝等善心听

  瞋者逆害父 及于诸兄弟 亦杀姊与妹 瞋者多所残

  所生及长养 得见此世间 因彼得存命 此母瞋亦害

  无羞无惭愧 瞋缠无所言 人为恚所覆 口无所不说

  造作痴罪业 而自夭其命 作时不自觉 因瞋生恐怖

  系着自己身 爱乐无极已 虽爱念己身 瞋者亦自害

  以刀而自剌 或从岩自投 或以绳自绞 及服诸毒药

  如是像瞋恚 是死依于恚 彼彼一切断 用慧能觉…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