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P2

  ..续本文上一页以及对于过去、未来,和今现在,不爱、不乐、不着、不住的话,就是所说的苦边(尽苦际,而解脱)。那些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和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以及无量的恶不善之法(都消灭迨尽),也是所说的苦边。他们又作如是之念:在诸位贤者当中,到底是那一位能广分别世尊刚才所略说之义呢?他们又作如是之念:尊者大迦旃延乃常被世尊之所称誉,也被诸有智的梵行之人所称赞。这位尊者大迦旃延,一定能广分别世尊刚才所略说之义。诸位贤者!我们应共往诣尊者大迦旃延之处,去请他阐说此义,

  如尊者大迦旃延为我们分别解说的话,我们当应善于受持!

  于是,诸比丘们,就往诣尊者大迦旃延之处,到后共相问讯,然后退坐在一边。大众白而说:「尊者大迦旃延!当知!世尊曾略说此义,并不广分别,就从座起而入室内去燕坐。只说:比丘!若人所因念(发心),去出家学道,而思想修习,如对于过去、未来,和今现在之法,不爱、不乐、不着、不住的话,就是所说的苦边。那些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和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以及无量的恶不善之法(都消灭的话),也是所说的苦边。我们便作如是之念:诸位贤者当中,到底是那一位能广分别世尊刚才所略说之义!我们又作如是之念:尊者大迦旃延,乃常被世尊之所称誉,以及被诸有智的梵行人所赞称,尊者大迦旃延一定能广分别世尊刚才所略说之义,唯愿尊者大迦旃延您,慈愍我们之故,为我们广说其义!」

  那时,尊者大迦旃延告诉他们说:「诸位贤者们!且听我说喻,有智慧的人听喻后,就能了解其义。诸位贤者!犹如有人,欲得求实(树心,坚材),而为了求坚实的材料之故,就持斧头而进入林内。他虽然看见大树的成根、茎、节、枝、叶、华、实等,但是那个人却不去触其根、茎、节、

  实,唯触及枝与叶而已。诸位贤者所说的,也是如是。你们舍弃世尊,现在舍弃他老人家,却来就我而问此义。为甚么呢?诸位贤者!应当要知道!世尊就是眼,就是智,就是义,就是法,可说就是法主、法将,而说真实的义理。显现一切之义,乃由于我们的世尊。诸位贤者!你们应该往诣世尊之处,去请问此义,要问世尊而说:『世尊!您所说的是甚么?所说的是甚么意义?』假如世尊回答而解说的话,诸位贤者们就应当善于受持!」

  这时,诸比丘们回答说:「唯然!尊者大迦旃延!世尊就是眼,就是智,就是义,就是法,可说就是法主、法将。阐说真谛之义,额现一切之义,乃由我们的世尊。我们应当会往诣世尊之处,去请此义而说:『世尊!您所说的是甚么?所说的为甚么意义?』假如世尊将其解说的话,我们当会善于受持。然而,尊者大迦旃延!您乃常被世尊之所称誉,以及诸有智的梵行人所赞称的人。尊者大迦旃延!您一定能广分别世尊刚才所略说之义,唯愿尊者大迦旃廷您,为了慈愍我们之故,为我们广说其义!」

  尊者大迦旃延告诉诸比丘们说:「诸位贤者们!请听我所说。诸位贤者!缘于眼根,以及色境,而生眼识,此三事共会,便会有了更触(根、境、识之三,相触),缘于更触,便会有了所觉,如果有

  所觉的话,便会有想,如果有所想的话,便会有了所思,如果有了所思的话,便会有了所念,如果有了所念的话,便会有了分别。当比丘的,乃因于此念而出家去学道,而思想修习。就中,对于过去、未来,和今现在之法,如果不爱、不乐、不着、不住的话,就是所说的苦边(穷尽苦际,而解脱)。对于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以及无量的恶不善之法(如能灭尽的话),就是所说的苦边。像如是的,对于耳、鼻、舌、身,也是同样的道理。缘于意与法,而生意识,此三事共会,便会有更触(根、境、识之相触),缘于更触,便会有了所觉,如果有所觉的话,便会有了所想,如果有了所想的话,便会有了所思,如果有了所思的话,便会有了所念,如果有了所念,便会有了分别。当比丘的,就是因于此念,而出家去学道,而思想修习,对于此中的过去、未来,及今现在之法,都不爱、不乐、不着、不住的话,就是所说的苦边。对于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以及无量的恶不善之法(如能灭尽的话),就是所说的苦边。

  诸位贤者!当比丘的,如果除去眼根,除去色境,除去眼识,而说有了更触,而施设更触的话,

  是处不然(是没有这道理的)。如果不施设更触,而说有了觉受,而施设觉受的话,也是没有这道理的。如果不施设觉受,而说有了念,而施设念,而出家去学道,去思想修习的话,是处不然(是没有这道理的)。像如是的,耳、鼻、舌、身等,也是同样的道理。除去了意根,除去了法境,除去了意识,而说有了更触,而施设更触的话,是处不然(是没有这道理的)。如果不施设更触,而说有了觉受,而施设觉受的话,是没有这道理的。如果不施设觉受,而说有念,而施设念,而去出家学道,而去思想修习的事,是处不然(是没有这道理的)。

  诸位贤者!当比丘的,因于眼根,因于色境,因于眼识,而有更触,而施设更触的话,必有此处(必定有这道理的)。因于施设更触,而有了觉受,而施设觉受的话,是有这道理的。因于施设觉受,而有施设念,而出家去学道,而思想修习的话,必定会有这道理的。像如是的,耳、鼻、舌、身等,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于意根,因于法境,因于意识,而有更触,而施设更触的话,必定会有这道理。因于施设更触,而有了觉受,而施设觉受的话,必定会有这道理的。因于施设觉受,而有施设念,而去出家学道,去思想修习的话,必定会有这道理的。诸位贤者!所谓世尊咯说此义,并不广分

  别解说,就从座起,而进入室内去燕坐,而来此叫我解说,我就是如是之说的。

  比丘们!如果有人,由于其所念之因,而出家去学道,而思想修习,以及对于过去、未来,和今现在之法,不爱、不乐、不着、不住的话,就是所说的苦边。对于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以及无量的恶不善之法(如能灭尽的话),就是所说的苦边。这就是世尊略说,而不广分别之义,我乃以此文,而广说如是。诸位贤者!你们可去向佛具陈,假若世尊有所说义的话,诸位贤者们便可以受持。」

  于是,诸比丘们听尊者大迦旃延所说,都善受持诵,就从各人的座位站起,遶尊者大迦旃延三匝后离去。都往诣佛所,到后,稽首作礼,然后退坐在一边。白佛而说:「世尊!刚才世尊略说此义,不广分别,就从座起,而进入室内去燕坐。尊者大迦旃延,乃以此句,乃以此文,而广说其义。」

  世尊听后,感叹而说:「善哉!善哉!在我弟子当中,他乃有眼、有智、有法、有义的比丘。为甚么呢?因为当人师的,为弟子略说此义,并不广于分别解说,而那位弟子却能以此句,以此文而广说其义。如迦旃延比丘所说的,你们应该要如是的受持。为甚么呢?因为以说,而去观其义,应该就是

  这样之故。比丘!犹如有人,由于到了无事处、山林树间,忽然得到蜜丸,就随其所食而得其味那样。像如是的,一位族姓子,对于我此正法与律,随着其所观而得其味,观眼而得其味,观耳、鼻、舌、身,也同样的得其味,观意,也一样的得其味哩!」

  那时,尊者阿难,正执拂而侍佛,于是,尊者阿难,乃叉手向佛,而白佛说:「世尊!此法之名叫做甚么?我们应该要怎样的去奉持?」世尊告诉他说:「阿难!此法名叫蜜丸喻,你们应当要受持!」

  于是,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受此蜜丸喻法,应当要讽颂诵读。为甚么呢?比丘!因为此蜜丸喻乃有法有义,为梵行之本,是趣于道,趣于觉,趣于涅槃之法。如果族姓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学道者,就当善于受持此蜜丸喻之法。」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尊者阿难,以及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一一六、瞿昙弥经(第二小土城诵)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的姨母-大爱道,三次请求出家,佛陀曾三次止住她之念,后因阿难代为请求,佛陀乃说八尊师法。也就是女人须遵守八尊师法才允其出家。并说因女人出家,遂使当住千年之正法,乃减为五百年。又说女人不得行五事。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释羇瘦,住在于迦维罗卫的尼拘类树园,和大比丘众,都俱受夏坐(结夏安居)。

  那时,瞿昙弥大爱道(佛母之妹,佛陀幼年时,即由其养育成大。因佛母摩耶夫人生下世尊后不久,就逝世之故),往诣佛所,稽首佛足,然后退在一边,而白佛说:「世尊!女人可得第四沙门果(阿罗汉果)吗?由于此之故,女人在于此正法与律当中,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学道之人吗?」

  世尊告诉她说:「止!止!(休止吧!不要提起此事啊!)瞿昙弥!妳不可以作此念:女人欲在于此法与律当中,由于至信,而舍弃家庭,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去学道之念。瞿昙弥!像如是的,妳不可以欲剃除头发,而着袈裟衣,而尽其形寿去净修梵行。」于是,瞿昙弥大爱道,被佛所制止,就

  稽首佛足,绕佛三匝后离去。

  那时,诸比丘们正在为佛治衣(缝衣、补衣),因为世尊将于不久,在于释羇瘦受夏坐完毕后,补治衣服完了时,也就是经过三个月的结夏安居完了后,会摄衣持钵,而当游行于其它的人间中。瞿昙弥大爱道听诸比丘为佛治衣,世尊将于不久,在释羇瘦的受夏坐完了后,补治其衣服完了之时,也就是经过三个月后,会摄衣持钵,当会游行于其它人间。瞿昙弥大爱道听后,就又再次的诣佛之处,到后,稽首佛足,然后…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