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大品第十一:(有二十五经)第三一日诵名念(有一品半,合有三十五经)
柔软龙象处无常请瞻波二十亿八难贫穷欲福田
优婆塞怨家教昙弥降魔赖咤优婆离释问及善生
商人世间福息止至边喻
(柔软经、龙象经、说处经、说无常经、请请经、瞻波经、沙门二十亿经、八难经、贫穷经、行欲经、福田经、优婆塞经、怨家经、教昙弥经、降魔经、赖咤惒罗经、优婆离经、释问经,及善生经、商人求财经、世间经、福经、息止道经、至边经、喻经)。
一一七、柔软经第一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自述出家以前,在其父王之处过着柔软的生活。后因求离欲离恶之法,遂成就初禅的功行。当时,乃觉悟人生的生病、而老、而死的实相。同时也觉悟无怖畏于欲,而得无有想,而行净梵行。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自往昔之时,出家学道以来,乃从优游(可以自由而安闲自得),从容闲乐(自由自在的安乐),极为柔软来(从来都是过着软柔的生活)。我回忆起我在父王悦头檀(输头檀那、白净,净饭王)之王家时,父王曾为我而造作种种的宫殿,如春殿、夏殿,以及冬殿是(为春夏冬等季,能过着舒适的生活而盖的房屋)。也为了我,好作游戏之故,在离开殿堂不远之处,又造种种若干的莲华池,如青莲华池、红莲华池、赤莲华池、白莲华池是。在那些池内,都种植着种种的水华,如青莲华、红莲华、赤莲华、白莲华,都常放水,都常有华,也叫人守护在那里,不通于一切(不管任何人都不得近于那个地方)。为了使我能好好的游戏之故,在于那些莲华池的岸上,种植种种的陆上之华。如修摩那华(善意花)、婆师华(雨生花)、瞻卜华(素馨花)、修揵提华(好香莲花)、摩头揵提华(蜜香花)、阿提牟多华(善思花)、波罗头华(赤华)是。
为了我,能够好好的作游戏之故,而使四人为我沐浴。她们将我沐浴完了后,就用赤旃檀香来涂我的身体,以香涂身后,则为我穿新的缯衣。不管是上,是下,或者是内外、表里,均为是新的。昼夜都常用伞盖(宝盖)来覆我,都欲不使我这位太子在于夜间时被露水所沾,白昼被太阳所炙之故。如平常为他家的人所食的粗面、麦饭、豆羹、姜菜为第一食那样,像如是的,我的父王悦头檀(净饭王)的家中,最下贱的使用人,也以粳粮肴馔为第一食(外人以为正食的食物,就是王家奴婢之正食的食物)。
又次,或者有野田的禽兽,最美的禽兽,如:提帝逻惒咤(鴩鸟)、劫宾阇逻(鹧鸪)、奚米何犁泥奢施罗米(如鹿等兽)等,像如是的野田的禽兽,最美的禽兽,都常为我,而设如是之食。我忆起在往昔之时,住于父王悦头檀家之时,于夏季四月里,升在正殿上,并没有男子在那个地方,唯有女妓(宫娥女婢),为了我而自娱乐,初不来下(从初以来,都乐以忘返)。在我欲出至园观之时,父王都为我而简选上乘的三十个的名骑,都有卤簿(古时帝王外出时,车驾前的仪仗)在前后,而有侍从在导引,何况其它的随从等人物呢?我有了如是之如意足(有此大威力),这就是最为柔软(温柔的家)。
我又忆起往昔之时,看见田作的人,止息在于田上,我就往诣阎浮树的树下,在那里结跏趺之坐(打坐),而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由于离而生的喜乐,而得初禅成就而游止于其中。我曾经作如是之念:没有多闻的愚痴的凡夫,自有疾病之法,都不离开于疾病,看见他人之病,便会憎恶,而薄贱,而不爱不喜,都不自己观察自己也是一样之理。我又作如是之念:我自己也有这种病法(也会生病),并不能离开疾病之事,如果我看见他人的罹病而起憎恶,而薄贱,而不爱不喜的话,我就不应该的了,因为我也有这种病法之故。我作如是的观察之后,由于不病(现时不生病)而起的贡高之念,就便自己消灭。我又作如是之念:没有多闻的愚痴的凡夫,自有衰老的法,都不离开于衰老,而看见他人的衰老,便会憎恶而薄贱,便会不爱不喜,并不自已观察自己。
我又作如是之念:我自己也有衰老之法(定会有衰老),也不能离开于衰老。如果我看见他人的衰老,而憎恶,而薄贱,而不爱不喜的话,我就不应该的了,因为我也有如是之法之故。我作如是的观察后,如由于有福寿而起的贡高的话,就便自会消灭。没有多闻而愚痴的凡夫,由于现在不生病而贡高其豪贵,而放逸,由于欲,而生痴,而不行梵行;没有多闻的愚痴的凡夫,由于少壮而贡高其豪贵,而放逸,由于欲而生痴,而不行梵行;没有多闻的愚痴的凡夫,由于其福寿而贡高其豪贵,而放逸,由于欲而生痴,而不行梵行。」
于是,世尊就说颂而说:
病法老法及死亡法如法自有凡夫见恶
若我憎恶不度此法我不宜然亦有是法
彼如是行知法离生无病少壮为寿贡高
断诸贡高见无欲安彼如是觉无怖于欲
得无有想行净梵行
(病法与老法,以及死亡之法,均为是如法,是自有之法,而凡夫见之,却会憎恶。)
(如果我也会起憎恶,而不度过此法的话,那我就是不应该的了,因为我也有如此之法之故。)
(彼〔指佛自己〕如是而行,也就是由于彻知其法,而离生死。那些由于现时少壮而无病的人。都由于其寿命而起贡高。如果断诸贡高的话,就能得见无欲的安乐)。
(彼〔指佛自已〕乃如是而觉悟,而不恐怖其有甚么欲,而得无有想,而行清净的梵行。)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一一八、龙象经第二(第三念诵)
大意:本经叙述波斯匿王有龙象,其名叫做念的大龙王,都历渡东河。世尊曾问乌陀夷,到底诳是众生中的大龙王?然后世尊又自答:不以身、口、意害者,就为之龙。乌陀夷遂于世尊前作龙相爱颂而赞世尊。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东园鹿子母堂(位于舍卫城之东,为鹿子母毘舍佉优婆夷所捐建之精舍)。
那时,世尊在于晡时,从其宴坐起来,由堂上下来,而告诉乌陀夷说:「乌陀夷(善能劝导、福度人民第一)!我要和你同到东河去澡浴。」尊者乌陀夷白佛说:「唯然!」(好的)。于是,世尊就带尊者乌陀夷,往至东河,到后,脱衣在岸上,便进入河中去洗浴。洗浴后,由河中出来,拭其身体,而穿好衣服(袈裟)。
那时,波斯匿王(憍萨罗国的国王)有一只龙象(大象),名叫做念,能作一切妓乐,历渡于东河(常在东河往来自在)。众人看见后,便作如是之念:「这是龙中之龙,为一大龙王,这到底为诳呢?」
尊者乌陀夷乃叉手向佛,而白佛说:「世尊!有一只象,所受的身,特别为大身,众人看见后,便作如是之念:『这是龙中之龙,是一大龙王,到底是诳呢?』」
世尊告诉他说:「如是(是的)!乌陀夷!如是!乌陀夷!如象受特别的大身之故,众人看见后,便会作如是之说:『这是龙中之龙,为一大龙王,到底是诳呢?』乌陀夷!如果有一匹马,或骆驼、牛、驴、胸行(以胸腹而行的爬虫类)的,以及人、树等人物,所生的为特别大形的话,乌陀夷!众人看见之后,便会作如是之说:『这是龙中之龙,为一大龙王,到底是诳呢?』乌陀夷!如果在于世间里的天,以及魔、梵、沙门、梵志们,也就是从人至于天,不用身、口、意去害人的话,我就说他就是龙。乌陀夷!如来对于世间里的天,以及魔,和梵天、沙门、梵志们,从人至于天,都不用身、口、意去伤害,因此之故,我的名叫做龙。」
于是,尊者乌陀夷,乃叉手向佛。而仰白佛说:「世尊!唯愿世尊,加我的威力,善逝,加我的威力,使我能在于佛前,用龙相应之颂,来颂赞世尊。」世尊告诉他说:「随你所欲吧!」
于是,尊者乌陀夷,乃在于佛前,用龙相应之颂,来赞叹世尊而说:
正觉生人间自御得正定修习行梵迹息意能自乐
人之所敬重超越一切法亦为天所敬无着至真人
越度一切结于林离林去舍欲乐无欲如石出真金
普闻正尽觉如日升虚空一切龙中高如众山有岳
称说名大龙而无所伤害一切龙中龙真谛无上龙
温润无有害此二是龙足苦行及梵行是谓龙所行
大龙信为手二功德为牙念项智慧头思惟分别法
受持诸法腹乐远离双臂住善息出入内心至善定
龙行止俱定坐定卧亦定龙一切时定是谓龙常法
无秽家受食有秽则不受得恶不净食舍之如师子
所得供养者为他慈愍受龙食他信施存命无所著
断除大小结解脱一切缚随彼所游行心无有系着
犹如白莲花水生水长养泥水不能着妙香爱乐色
如是最上觉世生行世间不为欲所染如华水不着
犹如然火炽不益薪则止无薪火不传此火谓之灭
慧者说比喻欲令解其义是龙之所知龙中龙所说
远离淫欲恚断痴得无漏龙舍离其身此龙谓之灭
(正觉的世尊,降生于人间,自己能制御自己,而得证正定。修习而行梵行之迹,休息其意念,而能以之而自乐。是人们所敬重的,是超越一切之法。也被天神所尊敬,为一无有执着的至真的人。)
(世尊能超越而度脱一切结〔烦恼结缚〕,在于林中,而离开其林而去〔表示不执着一切〕。舍弃了欲,而安乐于无欲里,有如大石之出真金那样。)
(普周而闻,正真而尽一切觉,有如太阳之升上虚空那样,在一切之龙当中之最高者,有如众山当中之有岳那样。)
(称说而誉名为大龙,而没有所伤害,乃为一切龙当中之龙,是真谛,是无上之龙,为温润,而没有所害,此二〔温和、润泽〕就是龙之足,苦行与梵行,就叫做龙的所行。大龙乃以信为其手,以二功德为牠的牙。其念就是项〔颈后〕,智慧就是其头,而用来思惟分别正法,受持诸法为其腹,乐于远离,则为其双臂。)
(善能安住于息之出入,内心为至善而定。龙的行与止…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