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九
大品第十一:(有二十五經)第叁一日誦名念(有一品半,合有叁十五經)
柔軟龍象處無常請瞻波二十億八難貧窮欲福田
優婆塞怨家教昙彌降魔賴咤優婆離釋問及善生
商人世間福息止至邊喻
(柔軟經、龍象經、說處經、說無常經、請請經、瞻波經、沙門二十億經、八難經、貧窮經、行欲經、福田經、優婆塞經、怨家經、教昙彌經、降魔經、賴咤惒羅經、優婆離經、釋問經,及善生經、商人求財經、世間經、福經、息止道經、至邊經、喻經)。
一一七、柔軟經第一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自述出家以前,在其父王之處過著柔軟的生活。後因求離欲離惡之法,遂成就初禅的功行。當時,乃覺悟人生的生病、而老、而死的實相。同時也覺悟無怖畏于欲,而得無有想,而行淨梵行。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于舍衛國,住在于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我自往昔之時,出家學道以來,乃從優遊(可以自由而安閑自得),從容閑樂(自由自在的安樂),極爲柔軟來(從來都是過著軟柔的生活)。我回憶起我在父王悅頭檀(輸頭檀那、白淨,淨飯王)之王家時,父王曾爲我而造作種種的宮殿,如春殿、夏殿,以及冬殿是(爲春夏冬等季,能過著舒適的生活而蓋的房屋)。也爲了我,好作遊戲之故,在離開殿堂不遠之處,又造種種若幹的蓮華池,如青蓮華池、紅蓮華池、赤蓮華池、白蓮華池是。在那些池內,都種植著種種的水華,如青蓮華、紅蓮華、赤蓮華、白蓮華,都常放水,都常有華,也叫人守護在那裏,不通于一切(不管任何人都不得近于那個地方)。爲了使我能好好的遊戲之故,在于那些蓮華池的岸上,種植種種的陸上之華。如修摩那華(善意花)、婆師華(雨生花)、瞻蔔華(素馨花)、修揵提華(好香蓮花)、摩頭揵提華(蜜香花)、阿提牟多華(善思花)、波羅頭華(赤華)是。
爲了我,能夠好好的作遊戲之故,而使四人爲我沐浴。她們將我沐浴完了後,就用赤旃檀香來塗我的身體,以香塗身後,則爲我穿新的缯衣。不管是上,是下,或者是內外、表裏,均爲是新的。晝夜都常用傘蓋(寶蓋)來覆我,都欲不使我這位太子在于夜間時被露水所沾,白晝被太陽所炙之故。如平常爲他家的人所食的粗面、麥飯、豆羹、姜菜爲第一食那樣,像如是的,我的父王悅頭檀(淨飯王)的家中,最下賤的使用人,也以粳糧肴馔爲第一食(外人以爲正食的食物,就是王家奴婢之正食的食物)。
又次,或者有野田的禽獸,最美的禽獸,如:提帝邏惒咤(鴩鳥)、劫賓阇邏(鹧鸪)、奚米何犁泥奢施羅米(如鹿等獸)等,像如是的野田的禽獸,最美的禽獸,都常爲我,而設如是之食。我憶起在往昔之時,住于父王悅頭檀家之時,于夏季四月裏,升在正殿上,並沒有男子在那個地方,唯有女妓(宮娥女婢),爲了我而自娛樂,初不來下(從初以來,都樂以忘返)。在我欲出至園觀之時,父王都爲我而簡選上乘的叁十個的名騎,都有鹵簿(古時帝王外出時,車駕前的儀仗)在前後,而有侍從在導引,何況其它的隨從等人物呢?我有了如是之如意足(有此大威力),這就是最爲柔軟(溫柔的家)。
我又憶起往昔之時,看見田作的人,止息在于田上,我就往詣閻浮樹的樹下,在那裏結跏趺之坐(打坐),而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由于離而生的喜樂,而得初禅成就而遊止于其中。我曾經作如是之念:沒有多聞的愚癡的凡夫,自有疾病之法,都不離開于疾病,看見他人之病,便會憎惡,而薄賤,而不愛不喜,都不自己觀察自己也是一樣之理。我又作如是之念:我自己也有這種病法(也會生病),並不能離開疾病之事,如果我看見他人的罹病而起憎惡,而薄賤,而不愛不喜的話,我就不應該的了,因爲我也有這種病法之故。我作如是的觀察之後,由于不病(現時不生病)而起的貢高之念,就便自己消滅。我又作如是之念:沒有多聞的愚癡的凡夫,自有衰老的法,都不離開于衰老,而看見他人的衰老,便會憎惡而薄賤,便會不愛不喜,並不自已觀察自己。
我又作如是之念:我自己也有衰老之法(定會有衰老),也不能離開于衰老。如果我看見他人的衰老,而憎惡,而薄賤,而不愛不喜的話,我就不應該的了,因爲我也有如是之法之故。我作如是的觀察後,如由于有福壽而起的貢高的話,就便自會消滅。沒有多聞而愚癡的凡夫,由于現在不生病而貢高其豪貴,而放逸,由于欲,而生癡,而不行梵行;沒有多聞的愚癡的凡夫,由于少壯而貢高其豪貴,而放逸,由于欲而生癡,而不行梵行;沒有多聞的愚癡的凡夫,由于其福壽而貢高其豪貴,而放逸,由于欲而生癡,而不行梵行。」
于是,世尊就說頌而說:
病法老法及死亡法如法自有凡夫見惡
若我憎惡不度此法我不宜然亦有是法
彼如是行知法離生無病少壯爲壽貢高
斷諸貢高見無欲安彼如是覺無怖于欲
得無有想行淨梵行
(病法與老法,以及死亡之法,均爲是如法,是自有之法,而凡夫見之,卻會憎惡。)
(如果我也會起憎惡,而不度過此法的話,那我就是不應該的了,因爲我也有如此之法之故。)
(彼〔指佛自己〕如是而行,也就是由于徹知其法,而離生死。那些由于現時少壯而無病的人。都由于其壽命而起貢高。如果斷諸貢高的話,就能得見無欲的安樂)。
(彼〔指佛自已〕乃如是而覺悟,而不恐怖其有甚麼欲,而得無有想,而行清淨的梵行。)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一一八、龍象經第二(第叁念誦)
大意:本經敘述波斯匿王有龍象,其名叫做念的大龍王,都曆渡東河。世尊曾問烏陀夷,到底诳是衆生中的大龍王?然後世尊又自答:不以身、口、意害者,就爲之龍。烏陀夷遂于世尊前作龍相愛頌而贊世尊。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于舍衛國,住在于東園鹿子母堂(位于舍衛城之東,爲鹿子母毘舍佉優婆夷所捐建之精舍)。
那時,世尊在于晡時,從其宴坐起來,由堂上下來,而告訴烏陀夷說:「烏陀夷(善能勸導、福度人民第一)!我要和你同到東河去澡浴。」尊者烏陀夷白佛說:「唯然!」(好的)。于是,世尊就帶尊者烏陀夷,往至東河,到後,脫衣在岸上,便進入河中去洗浴。洗浴後,由河中出來,拭其身體,而穿好衣服(袈裟)。
那時,波斯匿王(憍薩羅國的國王)有一只龍象(大象),名叫做念,能作一切妓樂,曆渡于東河(常在東河往來自在)。衆人看見後,便作如是之念:「這是龍中之龍,爲一大龍王,這到底爲诳呢?」
尊者烏陀夷乃叉手向佛,而白佛說:「世尊!有一只象,所受的身,特別爲大身,衆人看見後,便作如是之念:『這是龍中之龍,是一大龍王,到底是诳呢?』」
世尊告訴他說:「如是(是的)!烏陀夷!如是!烏陀夷!如象受特別的大身之故,衆人看見後,便會作如是之說:『這是龍中之龍,爲一大龍王,到底是诳呢?』烏陀夷!如果有一匹馬,或駱駝、牛、驢、胸行(以胸腹而行的爬蟲類)的,以及人、樹等人物,所生的爲特別大形的話,烏陀夷!衆人看見之後,便會作如是之說:『這是龍中之龍,爲一大龍王,到底是诳呢?』烏陀夷!如果在于世間裏的天,以及魔、梵、沙門、梵志們,也就是從人至于天,不用身、口、意去害人的話,我就說他就是龍。烏陀夷!如來對于世間裏的天,以及魔,和梵天、沙門、梵志們,從人至于天,都不用身、口、意去傷害,因此之故,我的名叫做龍。」
于是,尊者烏陀夷,乃叉手向佛。而仰白佛說:「世尊!唯願世尊,加我的威力,善逝,加我的威力,使我能在于佛前,用龍相應之頌,來頌贊世尊。」世尊告訴他說:「隨你所欲吧!」
于是,尊者烏陀夷,乃在于佛前,用龍相應之頌,來贊歎世尊而說:
正覺生人間自禦得正定修習行梵迹息意能自樂
人之所敬重超越一切法亦爲天所敬無著至真人
越度一切結于林離林去舍欲樂無欲如石出真金
普聞正盡覺如日升虛空一切龍中高如衆山有嶽
稱說名大龍而無所傷害一切龍中龍真谛無上龍
溫潤無有害此二是龍足苦行及梵行是謂龍所行
大龍信爲手二功德爲牙念項智慧頭思惟分別法
受持諸法腹樂遠離雙臂住善息出入內心至善定
龍行止俱定坐定臥亦定龍一切時定是謂龍常法
無穢家受食有穢則不受得惡不淨食舍之如師子
所得供養者爲他慈愍受龍食他信施存命無所著
斷除大小結解脫一切縛隨彼所遊行心無有系著
猶如白蓮花水生水長養泥水不能著妙香愛樂色
如是最上覺世生行世間不爲欲所染如華水不著
猶如然火熾不益薪則止無薪火不傳此火謂之滅
慧者說比喻欲令解其義是龍之所知龍中龍所說
遠離淫欲恚斷癡得無漏龍舍離其身此龍謂之滅
(正覺的世尊,降生于人間,自己能製禦自己,而得證正定。修習而行梵行之迹,休息其意念,而能以之而自樂。是人們所敬重的,是超越一切之法。也被天神所尊敬,爲一無有執著的至真的人。)
(世尊能超越而度脫一切結〔煩惱結縛〕,在于林中,而離開其林而去〔表示不執著一切〕。舍棄了欲,而安樂于無欲裏,有如大石之出真金那樣。)
(普周而聞,正真而盡一切覺,有如太陽之升上虛空那樣,在一切之龍當中之最高者,有如衆山當中之有嶽那樣。)
(稱說而譽名爲大龍,而沒有所傷害,乃爲一切龍當中之龍,是真谛,是無上之龍,爲溫潤,而沒有所害,此二〔溫和、潤澤〕就是龍之足,苦行與梵行,就叫做龍的所行。大龍乃以信爲其手,以二功德爲牠的牙。其念就是項〔頸後〕,智慧就是其頭,而用來思惟分別正法,受持諸法爲其腹,樂于遠離,則爲其雙臂。)
(善能安住于息之出入,內心爲至善而定。龍的行與止…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