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林品第十:(有十经)(第二小土城诵)

  二林观心二达奴波法本优陀罗蜜丸瞿昙弥在后

  (上、下二品林经、观心经也为上下之二品,达梵行经、阿奴波经、诸法本经。优陀罗经、蜜丸喻经,瞿昙弥经即在于最后之一品)。

  一○七、林品林经(上)第一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为诸比丘们分别四种所住之林:(1)如果不得正念,则虽不缺四事供养,也不应住。(2)或者可得正念,然而缺乏四事之供养,也不应离去。(3)如果此二均不得的话,就应舍此林,夜半而去。(4假若二种都俱得的话,就应尽命而住。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1)当比丘的,乃依一林而住。我依此林而住后,或者未有正念,便能得正念,其心不定的话,便能得定心。如果不解脱的话,便得解脱,诸漏不尽的,则得漏尽,不得无上的安隐涅槃时,则得涅筑。学道者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所谓四事供养,也就是出家人日常生活的四要具),诸生活之具,他对于这一切的求索,都容易而不难得到,则那位比丘便依此林而住。然而依此林而住后,如果没有正念,而又不能得正念,其心不定,也不能得定心,如不解脱,而又不能得解脱,诸漏不尽,也不能得漏尽,不得无上安隐的涅槃,仍然也不能得涅槃,只有学道的人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对于这些一切的求索,为容易而不难得而已。那位比丘就应作如是的观察:我出家学道,并不是为衣被之故,不是为饮食之故,不是为床榻、汤药等之故,也不是为了诸生活之具之故,然而我依此林住时,如无正念,也不能得正念,其心不定,也不能得定心,如不解脱,也不得解脱,诸漏不尽,也不得漏尽,不得无上安隐的涅槃,仍然也不得涅槃。唯有学道之人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以及诸生活之具,我对于这一切的求索乃容易而不难得到而已,这有甚么好处呢?这位比丘作如是之观察后,可舍弃此林而去。

  (2)当比丘的,乃依一林而住。我依此林而住后,如无正念,便能得正念,其心不定时,也能得定心,如不解脱的话,便得解脱,诸漏不尽者,而能得漏尽,不得无上的安隐涅槃的,则得涅槃。学道之人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若求索这一切时,都容易而不难得到,那位比丘便可以依此林而住。依此林而住后,如无正念,便能得正念,其心不定,便能得定心,如不得解脱,便能得解脱,诸漏不尽,能得漏尽,不得无上安隐的涅槃,则可以得涅槃。然而学道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对于这一切的求索,却甚难可以得到(非常难以得到)。那位比丘便应作如是之观察:我出家学道,乃不是为了衣被之故,不是为了饮食、床榻、汤药之故,也不是为了诸生活之具之故,然而依此林住后,或无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也能得定心,如不解脱,便得解脱,诸漏不尽,也能得漏尽,不得无上的安隐涅槃,则得涅槃。虽然学道之人所须要之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对于这些一切的求索,甚难可得而已。那位比丘作如是之观察后,可以住在于此林。

  (3)当比丘的,乃依一林而住。我依此林而住后,或无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而能得定心,如不解脱,便能得解脱,诸漏不尽时,也能得漏尽,不得无上安隐的涅槃的话,则可以得涅槃;学道的人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如求索这一切时,都容易而不难得到,那位比丘便依此而住。依此林而住后,或无正念,也不得正念,其心不定,也不得定心,如不解脱时,也不得解脱,诸漏不尽,也不能得漏尽,不得无上安隐的涅槃时,仍然也不能得涅槃。至于学道之人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对于这一切的求索,乃甚难可得。那位比丘应该要作如是之观察:我依此林而住,或无正念,而不能得正念,其心不定,也不能得定心,若不解脱,也不得解脱,诸漏不尽,也不得漏尽,不得无上安隐的涅槃,然而也不能得涅槃。连那学道之人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对于这一切的求索,甚难可得。那位比丘作如是之观察后,就舍弃此林,夜半而离去,不可与他人道别。

  (4)当比丘的,乃依一林而住。我依此林而住后,或无正念,便能得正念,其心不定,而能得定心,如不解脱,便能得解脱,诸漏不尽,而能得漏尽,不得无上安隐的涅槃,则能得涅槃。学道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对于这一切的求索,都容易而不难得,那位比丘乃依此林而住。依此林而住后,或无正念,便能得正念,其心不定,而能得定心,如不解脱,便能得解脱,诸漏不尽的,都能得漏尽,不得无上安隐涅槃的,则能得涅槃;学道的人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对于一切的求索,都容易而不难得。那位比丘就应作如是的观察:我依此林而住,或无正念时,便能得正念,其心不定,而能得定心,如不解脱,便能得解脱,诸漏不尽,而能得漏尽,不得无上安隐的涅槃,则能得涅槃;学道的人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对于这一切的求索,都容易而不难得到。那位比丘作如是之观察后,即依此林而住,乃可以终身住下来,直至于命终。如依林而住那样,如依于冢间、村邑,乃至依于人而住,也是如是。」

  佛陀所说的为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一○八、林经(下)第二(第二小土城诵)

  大意:本经所叙述的内容,大致和前经同样,都说明出家人不是为求衣食等日常生活所需之物,主要在于证道,故能得证果的林间,则不管衣食等物之有无,当然能求得两全之处,为最理想,不然就舍衣等物而求证道。里面并强调沙门之义,是前后两经小异之处。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1)当一位比丘的,乃依一林而住。我(他)依此林而住后,或者所为的出家学道,欲得为沙门之义,此义对于我能够得到;学道的人所须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对于此一切的求索,都容易而不难得到,那位比丘便依此林而住。依此林而住后,所为出家学道,欲得沙门之义,此义对于我,却不能得到,而学道的人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对于这一切的求索,都容易而不难得到。那位比丘便应作如是之观察:我出家学道,并不是为了衣被之故,不是为了饮食、床榻、汤药之故,也不是为了诸生活之具之故。然

  而我依此林而住,所为出家学道,欲得沙门之义,此义对于我,却不能得到;虽然学道之人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对于这一切的求索,都容易而不难得(但是都没有甚么用处)。那位比丘作如是之观察后,可舍此林而去。

  (2)当比丘的,乃依一林而住。我(那位比丘)依此林而住,或者所为出家学道,欲得沙门之义,此义对于我,能够得到;学道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对于这一切的求索,都容易而不难得,那位比丘便依此林而住。依此林而住后,所为出家学道,欲得沙门之义,此义对于我,乃能得到;学道的人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对于这一切的求索,却甚难可得(不容易得到)。那位比丘应作如是之观察:我出家学道,乃不是为了衣被之故,不是为了饮食之故,不是为了床榻、汤药之故,也不是为了诸生活之具之故,然而我依此林而住后,所为出家学道,欲得沙门之义,此义对于我,乃能得到;至于学道的人所须要的衣被、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对于这一切的求索,却甚难可得。虽然如是,那位比丘,作如是之观察后,即可住于此林。

  (3)当比丘的人,乃依一林而住。我依此林而住后,或所为出家学道,欲得沙门之义,此义对于

  我,乃能得到;学道的人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对于这一切的求索,都容易而不难得,那位比丘便依此林而住。依此林而住后,所为出家学道,欲得沙门之义,此义对于我,乃不能得到;学道的人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对于这一切之求索,也甚难,而不容易得到。那位比丘就应作如是之观察:我依此林而住,所为出家学道,欲得沙门之义,此义对于我,乃不能得到;学道之人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对于这一切的求索,也甚难可得。那位比丘作如是之观察后,就舍此休,在于夜半而离去,不要和别人道别。

  (4)当比丘的。乃依一林而住。我依此林而住后,或者所为出家学道,欲得沙门之义,此义对于我,乃能得到;学道的人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对于这一切的求索,都容易而不难得,那位比丘便依此林而住。依此林而住后,所为出家学道,欲得沙门之义,此义对于我,而能得到;学道之人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对于这一切的求索,都容易,并不难得到。那位比丘就应如是的观察:我依此林而住,所为出家学道,欲得的沙门之义,此义对于我,乃能得到;学道的人所须要的衣被、饮

  食、床榻、汤药、诸生活之具,他对于这一切之求索,都容易而不难得到。那位比丘作此观察后,乃依此林而住,乃可以到终身,而至于其命尽。如依于林而住那样,依于冢间、村邑,乃至依于人而住,也是如是的道理。」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一○九、自观心经(上)第三(第二小土城诵)

  大意:本经叙述当一位比丘就应善自观心,观察后,了解是否得…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