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P2

  ..续本文上一页内止,是否得最上慧观法,或得前者,或得后者,或二者皆不得。如果知道自己已得内止、最上慧观法的话,就当更求漏尽智通作证。如果畜衣等四资具或狎习一切人而增长善法的话,得可以畜衣等或狎习一切人,不然,就不得畜积、狎习。又当分辨可习法,和不可习法,以增长善法,衰退恶不善之法。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

  候,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有比丘不能善观于他心的话,当自善观察于自己的心,应学如是。甚么叫做比丘之善自观心呢?一位当比丘的人,如果有此观的话,必定会有多所饶益。我到底是得内止(内心寂止),而不得最上慧观法(胜智法观)呢?或者我为最上慧观法,而不得内心之寂止呢?我为不得内心之寂止,也不得上慧观法呢?我为得内心寂止,也得最上慧观法呢?

  (1)如果比丘这样的观察后,已能知道我乃得内心的寂止,而不得最上慧之观法的话,那位比丘得内心之寂止后,当会寻求最上慧观法(胜智法观),他在于后来之时,便能得到内心的寂止,也能得到最上慧观法。(2)如果比丘观察后,则知我乃得最上慧观法,而不得内心之寂止的话,则那位比丘住于最上慧观法后,当会追求内心之寂止,他就这样的在于后来之时,能得最上慧观法,也能得内心的寂止。(3)如果比丘观察后,则知我不得内心的寂止,也不得最上慧观法的话,则像如是的比丘,因为不得此善法,而欲得此善法之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进,正念而正智,忍住而不使其退转。犹如有人,被火烧着其头,烧着其衣,而急求方便去救头、救衣那样。像如是的,当比丘的,因不得此善法,而为了欲得之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

  勤,正念而正智,忍住而不使其退转的话,则那位比丘在于后来之时,即得内心的寂止,也得最上慧观法。(4)如果比丘观察后,则知我已得内心的寂止,也得最上慧观法的话,则那位比丘住于此善法之后,当会追求漏尽智通作证(会努力于灭尽诸漏之智-漏尽智)。为甚么呢?因为我说不得畜积一切之衣,也说可得畜积一切衣。

  甚么叫做对于衣,我说不可得以积畜呢?如果畜衣便会增长恶不善之法,会衰退善法的话,像如是之衣,我就说不可得以畜积的。甚么叫做衣,我说可得以畜积呢?如果畜衣便会增长善法,便会衰退恶不善之法的话,像如是的衣,我乃说可得以畜积的。如衣之理那样,是否可得畜积饮食。床榻,乃至村邑,也是同样之理。我说不得狎习(熟习、亲近)一切人,也说可得狎习一切人。那一种人我说不得狎习呢?如果狎习那种人便会增长恶不善之法,会衰退善法的话,像如是之人,我乃说不得狎习他。那一种人我说得以与狎习(亲近)呢?如果狎习此人,便能增长善法,便能衰退恶不善之法的话,像如是之类的人,我乃说得与他狎习。

  当比丘的,对于可习之法知如真(如实而知道可习之法),不可习之法,也知如真。他对于可习之法与不可习之法,都能知如真后,那些不可习之法,便不会去习,可习之法,便会去修习。他对于

  不可习之法不去学习,对于可习之法,则积极的去修习后,便会增长善法,便会衰退恶不善之法。这叫做比丘之善自观心,善自知心,善取善舍是。」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佛所说后,都欢喜奉行!

  一一○、自观心经(下)第四(第二小土城诵)

  大意:本经叙述当一位比丘的,应当善自观心。如果多行增伺(贪欲)、瞋恚心、睡眠缠、行掉贡高、疑惑、身诤、秽污心、不信、懈怠、无念、无定、恶慧的话,就应该速求方便,应该学极精进,去灭此恶不善之法。假若没有此恶不善之法的话,就可更求漏尽智通作证(漏尽通)。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有比丘,不能善于观察他人之心的话,就当应该自己善于观察自己的心,应该要如是而学。甚么叫做比丘应善自

  观心呢?当比丘的,如果有此观察的话,必定会有多所饶益。比丘应这样的观察:我为多行增伺(贪欲)吗?为多行无增伺吗?我为多行瞋恚心吗?为多行无瞋恚心吗?我为多行睡眠缠(昏沉睡眠之所缠缚)吗?为多行无睡眠缠吗?我为多行掉贡高(掉举不定而憍慢)吗?为多行无掉贡高吗?我为多行疑惑吗?为多行无疑惑吗?我为多行身诤(身暴躁)吗?为多行无身诤吗?我为多行秽污心吗?为多行无秽污心吗?我为多行信(正信)吗?为多行不信吗?我为多行精进吗?为多行懈怠吗?我为多行念(正念)吗?为多行无念(无正念)吗?我为多行定吗?为多行无定吗?我为多行恶慧吗?为多行无恶慧吗?

  如果比丘观察时,则知(发觉)我乃多行增伺、瞋恚心、睡眠缠、掉贡高、疑惑、身诤、秽污心、不信、懈怠、无念、无定、多行恶慧的话,则那位比丘乃欲灭此恶不善之法之故,便会以速求方便,会学极精勤,会正念正智,而忍住,而不使其退转。犹如有人、被火烧着其头,烧着其衣,而急求方便去救头、救衣(扑灭头衣上之火,免得烧头、烧身,而致于死亡)。像如是的,比丘乃欲灭此恶不善之法之故,便以速求方便,去学极精勤,而起正念正智,而忍住,而不使去退转。如果比丘观察时,则知我乃多行无增伺、无瞋恚心、无睡眠缠、

  无掉贡高、无疑惑、无身诤、无秽污心、而有信、有进、有念、有定,而多行无恶慧的话,则那位比丘便会住于此善法之后,当会求漏尽智通作证(漏尽通)。为甚么呢?因为我说不得畜积一切衣,亦说可得畜积一切衣。

  甚么衣,我乃说不可得以畜积呢?如果畜积衣的话,便会增长恶不善之法,便会广退善法的话,则像如是的衣,我乃说不可得以畜积的。甚么衣,我乃说可得以畜积呢?如果畜衣时,便会增长善法,便会衰退恶不善之法的话,则像如是之衣,我乃说得以畜积。如衣之事一样,对于饮食、床榻…乃至村邑,也是如是之理。我说不可得以狎习一切人,也说可得以狎习一切人。甚么人是我说不可得以狎习的人呢?如果狎习此人,便会增长恶不善之法,便会衰退善法的话,则像如是的人,我乃说不可得以狎习。甚么人我说可得以与之狎习呢?如果狎习此人,便会增长善法,便会衰退恶不善之法的话,则像如是之人,乃为我说可得与之狎习的人。

  如果有人对于可习之法,知如真(如实而知),不可习之法,也知如真的话,则对于那可习之法与不可习之法都知如真后,那些不可习之法,便不会去修习,对于可习之法,便会去修习。那些不可习之法,不去学习,可习之法,则去学习后,便会增长善法,便会衰退恶不善之法。这叫做比丘之善自

  观心,善自知心,善取、善舍。」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一一一、达梵行经第五(第二小土城诵)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提示知漏、知漏因、知报、知胜如、知尽、知灭道;如是觉、想、欲、业、苦、知因、乃至知道,就名叫达梵行,而能尽一切苦。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拘楼瘦(国),住在于名叫剑磨瑟昙的拘褛国的都邑。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当为你们说法。要说之法,乃初也妙,中也妙,竟(后)也妙,是有文有义。而具足清净,显现梵行,所谓名叫达梵行,为能尽诸漏。你们要谛听!听后要善思念其义。」这时,诸比丘们就受教而听。

  世尊告诉他们说:「你们应当要知道所谓漏是甚么?知道漏所生之因,知道漏之有果报,知道漏之

  胜如(差别),知道漏之灭尽,知道漏之灭之道。你们应当要知道觉(受,领纳诸境),要知道觉所生之因,知道觉之有果报,知道觉之胜如(不同之性),知道觉之灭尽,知道觉之灭之道。你们应当要知道想(心性作用之一,事物之相浮于心上,而起身口上的动作之因),要知道想所生之因,知道想之有果报,知道想之胜如(胜劣),知道想之灭尽,知道想之灭之道。你们应当要知道欲(希求),要知道欲之所生之因。知道欲之有果报,知道欲之胜如,知道欲之灭尽。知道欲之灭之道。你们应当要知道业(造作),要知道业之所生之因,知道业之有果报,知道业之胜如,知道业之灭尽,知道业之灭之道。你们应当要知道苦(痛苦逼迫身心),要知道苦所生之因,知道苦之有果报,知道苦的胜如,知道苦的灭尽,知道苦之灭之道。

  甚么叫做知道漏呢?所谓有三漏,为:欲漏、有漏、无明漏,就叫做知道漏。甚么叫做知道漏所生之因呢?所谓无明是,由于无明,则便会有了漏,叫做知漏所生之因。甚么叫做知漏之有果报呢?因为被诸漏所渍润,他就因此而受其果报,或者得生善处,或者得生恶处,就叫做知道漏之有果报。甚么叫做知道漏之胜如呢?所谓有一种漏会生在地狱中,或者有一种漏会生在畜生中,或者有一种漏,会生在于饿鬼中,或者有一种漏会往生于天上,或

  者有一种漏会转生于人间,这叫做知道漏之胜如。甚么叫做知道漏的灭尽呢?所谓无明灭除的话,则漏便会消灭,就叫做知道漏的灭尽。甚么叫做知道漏之灭之道呢?所谓有八支圣道,为正见……乃至正定之八。就叫做知道漏之灭尽。如果比丘,像如是的知道漏,知道漏所生之因,知道漏之受报,知道漏之胜如,知道漏之灭尽,知道漏之灭之道的话,就叫做达梵行,而能尽一切漏。

  甚么叫做知觉(受)呢?所谓有三种觉,为乐觉、苦觉、不苦不乐觉(乐、苦、舍之三受),就叫做知道觉。甚么叫做知道觉之所困生(所生之因)呢?所谓更乐(触,根境识三者和合之心作用)是。由于更乐之故,便会有了觉,就叫做知道觉所生之因。甚么叫做知道觉之有果报呢?所谓爱(渴爱)是。渴爱而染着,就是觉(触)之觉的果报,就叫做知道觉之有果报。甚么…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