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阿含经卷第十九▪P3

  ..续本文上一页心解脱和无量心解脱,这二种解脱,到底是异,其义也异吗?或者是同一意义,而文为异而已呢?」尊者阿那律陀告诉他说:「财主!你的第一所问的此事,你就先自解答,我当会回答你的后问(第二问)。」仙余财主仰白他说:「尊者阿那律陀!大心解脱与无量心解脱,此二种解脱,同一意义,而文有异与否之事,仙余财主我,实不能解答此事。」

  尊者阿那律陀告诉他说:「财主!当听我为你解说大心解脱和无量心解脱之事。所谓大心解脱,就是:如果有沙门、梵志,在于无事处,或者到了树下,在空、安静之处,依靠在一树,其意能领解大心解脱,而其心遍满,而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他齐限于此,其心解脱,不超过于此(依一树时,把心遍满至于一树下之广大为限界,然

  后,其心乃专注于此范围而安住)。如不依一树的话,当依赖在于二三树,其意要领解大心解脱,而遍满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他齐限于此,其心解脱不超过于此(依二三树时,把心遍满至于二三树下之广大为限界,然后,其心乃专注于此范围而安住)。如不依于二三树的话,当依于一林,如不依一林的话,当依于二三林,如不依于二三林的话,当依一村,如不依一村的话,当依二三村,如不依于二三村的话,当依于一国,如不依于一国的话,当依于二三国,如不依于二三国的话,当依于此大地,乃至大海,其意能领解大心解脱,而其心遍满,而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他齐限于此,其心解脱,不超过于此(依此大地,乃至大海时,把心遍满至于大地至于大海之广大为界限,然后,其心乃专注于此范围而安住。)这叫做大心解脱。

  财主!甚么叫做无量心解脱呢?如有沙门、梵志,在无事处,或者在于树下空安静之处,心和慈俱,而遍满于一方而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心俱慈,过满一方而住)。像如是的于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于一切,其心与慈俱(心俱慈,而遍满十方而住),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而甚大,而无量的善修,而遍满于一切世间,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像如是的,心与悲,心与喜俱,也是同样。而心与舍俱,也一样的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而甚大,无量的善修,而遍满于一切世间,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这叫做无量心解脱(心俱慈悲喜舍,遍满于一切世间)。财主!大心解脱,和无量心解脱,此二种解脱,为义异,或文异呢?或者同为一义,而文有异而已呢?」仙余财主白尊者阿那律陀说:「如我从尊者你听到的,则我所了解其义,而知道此二解脱之义既有不同(异),而文也是有异(不同)的。」

  尊者阿那律陀告诉他说:「财主!有三种天,所谓:光(音)天、净光天、遍净光天是。其中的光(音)天,则在他所生的一处,并不作如此之念:这里是我所有,那里为我所有。虽然不作此念,但是光音天乃随其所往的地方,就能安乐在于其里面。财主!犹如一只蝇,在于肉段里时,并不作此念:这是我所有,那为我所有。虽然如是,但是蝇乃随着肉段而去,就安乐在于其所到的里面。像如是的,那光音天,并不作此念:这是我所有,那为我所有。虽然如是,但是光音天,乃随其所往的地方,就安乐在其中。有时光音天集在于一处,虽然其身有不同(异),然而其光则不异(都同)。财主!犹如有人,燃无量灯,放着在于一空中,那灯虽然有异,而光明却不异。像如是的,那些光天集在于一处时,虽然其身有异,然而其光则不异。有时候,光天们各自散去,则在那个时候,也就是各自散去时,其身既然有异(不同),则光明也就会有异。财主!犹如有人,从一室之中,出众多之灯,分放在于各室内,那些灯就会有异,光明也就不同(亦异)。像如是的,那些光天,各自散去时,则在那各散去之时,其身既有异,光明也就有异。」

  于是(在这时,听这些后),那位尊者真迦旃延则白阿那律说:「尊者阿那律陀!那些光(音)天,生在于一处,可知有胜如(胜劣)、妙不妙吗?(可知这一部份的诸天有少光,或无量光吗?)」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说:「贤者迦旃延!可以说:那些光音天生在于一处,知道有胜如(胜劣),知道妙与不妙的。」尊者真迦旃延又问而说:「尊者阿那律陀!那些光音天生在于一处,由于甚么因,甚么缘,而知道有胜如(胜劣),有妙与不妙呢?」

  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说:「贤者迦旃延!如有沙门、梵志在于无事处,或者在于树下空安静之处,依在一树,其意能解,而作光明想,而成就游止于其中。其心作光明想而为极盛。他齐限于此,其心解脱,不超过于此(解如前)。如不依于一树之时,或者依于二三树,其意能解,而作光明想,而成就游止于其中。其心作光明想,而为极盛。他齐限于此,其心解脱,不超过于此(解如前)。贤者迦旃延!此二种心解脱,到底是那一种解脱为上、为胜、为妙、为最呢?」

  尊者真迦旃延回答说:「尊者阿那律陀!如有沙门、梵志,不依在于一树之时,或者依于二三树,其意能领解而作光明想,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心作光明之想而极为盛,他齐限于此,其心之解脱,不超过于此(解如前)。尊者阿那律陀!此二解脱之中,就是此种解脱为上、为胜、为妙、为最的。」

  尊者阿那律陀又问说:「贤者迦旃延!如不依于二三树之时,或者依于一林;如不依于一林之时,或者依在于二三林,如不依在于二三林之时,或者依在于一村,如不依在于一村之时,或者依于二三村,如不依在于二三村之时,或者依于一国,如不依于一国之时,或者依于二三国,如不依于二三国之时,或者依此大地,乃至于大海,而意能领解,而作此光明想,而成就游止于其中,心作光明想极为盛,他齐限于此,其心之解脱,不超过于此(解如前)。贤者迦旃延!此二种解脱,到底那一种解脱为上、为胜、为妙、为最呢?」

  尊者真迦旃延回答说:「尊者阿那律陀!如有沙门、梵志,不依二三树之时,或者依于一林,如不依于一林之时,或者依于二三林,如不依于二三林之时,或者依于一村,如不依于一村之时,或者依于二三村,如不依于二三村之时,或者依于一国,如不依于一国之时,或者依于二三国,如不依于二三国之时,或者依于此大地,乃至大海,其意能领解,而作光明想,而成就游止于其中,其心作光明想而极为盛,他齐限于此,而其心解脱,不超过于此(解如前)。尊者阿那律陀!此二种解脱之中,这一种解脱为上、为胜、为妙、为最的。」

  尊者阿那律陀告诉他说:「迦旃延!由于此因,由于此缘,那些光音天生在一处,而知道有胜如,知道有妙与不妙。为甚么呢?由于人心之有胜如(胜劣)之故,修习则有精与粗。由于修习有精粗之故,人则能得有胜如。贤者迦旃延!世尊也像如是的说人有胜如(胜劣)。」

  尊者真迦旃延又问说:「尊者阿那律陀!那些净光天,生于一处,可知有胜如、妙与不妙吗?」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说:「贤者迦旃延!可以说那些净光天生在于一处,而知有胜如(胜劣)、妙与不妙的。」尊者真迦旃延又问说:「尊者阿那律陀!那些净光天,生在于一处,到底是由于甚么因甚么缘,而知有胜如(胜劣)、妙与不妙呢?」

  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说:「贤者迦旃延!如有沙门、梵志,在于无事之处,或者在于树下空安静之处,其意能领解净光天,而遍满,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他对于此定,不修、不习、不广,不极为成就。他在于后时,身坏命终,而生在于净光天中。他生在那个天后,得不到极为止息,不得到极为寂静,也不得尽其寿而讫。贤者迦旃延!犹如青莲华,红、赤、白等莲华,在水中而生,在水中而长大,在于水底时,那个时候,其根、其茎、其叶、其华,那一切都被水渍、水浇,都被水所润,无一处不被水所渍。贤者迦旃延!如有沙门、梵志在于无事处,或者至于树下空安静之处,其意能领解净光天,而遍满,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他对于此定不修、不习、不广,不极为成就。他在于后来之时,在他身坏命终之时,生在于净光天中。他生在于那个天后,不得极为止息,不得极为寂静,也不得尽寿而讫。

  贤者迦旃延!又有沙门、梵志,其意能领解净光天,遍满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他对于此定数修(屡修)、数习(屡习)、数广(屡为广大),极为成就。他在身坏命终之后,生在于净光天中。他往生

  该天后,得到极为止息,得到极为寂静,也得其尽寿而讫。贤者迦旃延!犹如青的莲华,红、赤、白的莲华,在水中生,在水中长大,而出于水上而住,水所不能渍。贤者迦旃延!像如是的,又有沙门、梵志,在于无事处,或者至于树下空安静之处,其意能领解净光天,遍满成就而游止其中。他对于此定,乃为数修、数习、数广,极为成就。他在身坏命终之后,生到净光天中。他往生彼天后,得到极为止息,得到极为寂静,也得寿尽而讫。

  贤者迦旃延!由于此因,由于此缘,那些净光天,生在于一处,而知有胜如、妙与不妙。为甚么呢?因为人心胜如之故,修便有精粗,由于修有精粗之故,所得的人,就会有了胜如(胜劣)。贤者迦旃延!世尊也如是的说人有胜如(胜劣)。」

  尊者真迦旃延又问说:「尊者阿那律陀!那些遍净光天,生在于一处,可知有胜如、妙与不妙吗?」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说:「贤者迦旃延!可以说那些遍净光天生在一处,而知有胜如(胜劣)、妙与不妙的。」

  尊者真迦旃延又问说:「尊者阿那律陀!那些遍净光天生在于一处,到底是由于甚么因,甚么缘,而知有胜如(胜劣)、妙与不妙呢?」

  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说:「贤者迦旃延镇!如有沙门、梵志,在于无事处,或至于树下空安静之处,其意领解遍净光天,遍满成就而游止于其中。然而他乃不极为休止睡眠,也不善于息灭掉悔。他在于后来之时,其身坏命终,而生于遍净光天之中。他生在那个天后,其光不极净。贤者迦旃延!譬如燃灯,因缘油炷(…

《中阿含经卷第十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