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四 释提桓因问经

  (十四)释提桓因问经{一○}

  大意:

  此经叙述佛陀在毘陀山。入于火焰三昧,为帝释讲解之事,是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记录下来的。其内容概要如下:

  一切众生的怨结均依贪嫉而起,贪嫉是依爱憎而生,爱憎即由欲念而起。欲由想而起,想由调戏心而起。若除调戏心,即没有想,乃至没有怨结。这样,即没有互相伤害等事。又说沙门如没有调戏心,即没有灭(灭行之意。适于灭,导于灭之行法)。又说具足戒、究竟梵行、究竟安隐、究竟无余等的解脱道。帝释即成为佛的弟子,而得须陀洹果。帝释并追忆自己的往昔而说:过去曾和阿须伦(阿修罗、非天)争战而胜,虽有喜乐(欢喜)、念乐(精神的慰安)然而有刀杖喜乐、斗诤喜乐之感觉,而今遇佛而奉佛,而得没有刀杖喜乐的真正喜乐(五功德,偈详)。此时在佛前奏琴之般遮翼子,曾受佛的赞誉,帝释即赐与干沓和王之女孩给他为妻。

  大意:本经乃佛陀在于毘陀山,为帝释天阐释一切众生的怨结,乃

  由于贪嫉所生,贪嫉则由爱憎而生,爱憎乃由欲而起。爱由想而生,想则由调戏而起的。假如将调戏除弃的话,则爱,乃至怨结,均为没有,也不会有相互伤害之事。当一位沙门,如没有调戏的话,就连灭迹也没有。并说具足戒、究竟梵行、究竟安隐、究竟无余等解脱道。帝释听后,则为佛的弟子,而得须陀洹果(入流,初果),而回忆往昔和阿须伦(阿修罗)战斗而胜时,都计为欢喜、念乐,而有刀杖的喜乐、斗诤的喜乐。现在遇佛而知道没有刀杖之喜乐-真正的喜乐。就中,曾记录有关于在佛前奏琴的般遮翼子,乃受佛赞其琴声,也由帝释介绍干沓和王之女给他等事。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摩竭陀国的庵婆罗村(以树名为村名)的北边,毗陀山的因陀婆罗窟里面。

  那时,释提桓因(帝释天),曾经发起微妙的善心,欲来见佛而说:现在我应当到世尊之处。这时,诸忉利天(三十三天,第二层天)听闻释提桓因曾发起微妙的善心,而欲诣佛所之事,就随时去诣帝释天,到后,白说:「善哉!帝释!能发妙善之心,欲诣如来之处,我们也很乐意侍从于您,和您一同去世尊之处。」

  这时,释提桓因就告诉执乐神-般遮翼而说:「我现在欲诣世尊之处,你可以同行,这些忉利天的诸天,也当会和我一同去诣佛所的。」乐神回答说:「唯然!」这时,般遮翼就持其琉璃琴,在于帝释之前,在于忉利天的天众当中,鼓起其琴,来作供养。当时,释提桓因,和忉利诸天,以及般遮翼,都在于法堂上忽然不现,譬喻大方士之屈伸臂之顷,已到了摩竭陀国之北边的毗陀山中。

  那时,世尊正入于火焰三昧(火光禅定,入此中时,身中能发出种种的火焰等事象),在毗陀山一带的地方,都受此三昧之光曜所照,变为同一个火焰之光色。那时,国人看见其情形,就自相谓言(互相谈论此情景而说):「此毗陀山变成为同一火色,一定就是如来,及诸天之神力所致吧!」

  这时,释提桓因告诉般遮翼说:「如来、至真(应供),乃为非常难得以覩见的,而能垂降在于此闲静之处,在此寂默无声的地方,以飞禽走兽为其伴侣,此处乃常有诸大神天,在侍卫世尊,你可以在于前面鼓奏琉璃琴,去娱乐称赞世尊,我和诸天,也会随后而到那个地方。」回答说:「唯然!」就这样的受其教言后,乃执持琉璃琴,首先诣于佛所。到后,在离开佛陀不远之处,鼓奏其琉璃琴,以偈颂歌赞而说:

  跋陀礼汝父汝父甚端严生汝时吉祥我心甚爱乐

  本以小因缘欲心于中生展转逐增广如供养罗汉

  释子专四禅常乐于闲居正意求

  甘露我专念亦尔

  能仁发道心必欲成正觉我今求彼女必欲会亦尔

  我心生染着爱好不舍离欲舍不能去如象为钩制

  如热遇凉风如渴得冷泉如取涅槃者如水灭于火

  如病得良医饥者得美食充足生快乐如罗汉游法

  如象被深钩而犹不肯伏奔突难禁制放逸不自止

  犹如清凉池众花覆水上疲热象沐浴举身得清凉

  我前后所施供养诸罗汉世有福报者尽当与彼供

  汝死当共死汝无我活为宁使我身死不能无汝存

  忉利天之主释今与我愿称汝礼

  节具汝善思察之

  (跋陀〔执乐天王的女孩,美貌,人称为太阳之光〕啊!礼拜妳的家父吧!你的家父乃非常的端严,生妳之时,非常的吉祥,我的心,乃非常的爱乐。本来乃以小小的因缘,而欲心却由于其中而生。此心乃展转而遂为增广,有如供养阿罗汉〔无生、应供〕那样的喜悦心情。也如释子〔释迦种子〕之专意于四禅,常乐于闲静之居处,其真正的用意,乃在于寻求甘露那样,我专念而不乱,而同样的道理。)

  (能仁〔牟尼,为圣者〕,乃发起道心,必定欲成正觉。我现在求彼女,必定欲会,也是同样的道理。我的心已生起了染着,爱好而不能舍离,欲舍弃却不能离去,有如大象之被钩制那样。有如炎热之时遇着凉风,有如口渴时,得到冷泉那样。如取涅槃的人那样,如水灭消火炎那样,如有病而得以遇到良医那样,也如饥饿的人得美食那样,充足而生快乐,有如阿罗汉之游法那样。)

  (有如大象之被深钩,仍然不肯降伏那样,还想奔突而难以禁制,放逸而不能自止。犹如在清凉池内,有众花覆在水上,疲劳而热恼的大象在里面沐浴,举身都得到清凉。我前后所布施的,供养诸阿罗汉,世间有福报的人,都应该奉献与他,供养要发愿而说:你如死了,当会和你一同死去,你如不在世间的话,我还活的有甚么用呢?宁可使我身死,不能没有你的存在。忉利天之主啊!释〔帝释天〕啊!您现在应纳受我的愿,我称赞您的礼节已具备,愿您善于思察它!)

  那时,世尊从其三昧(禅定)出来,乃告诉般遮翼而说:「善哉!善哉!般遮翼!你能够用清净的音声,与琉璃琴调和,而称赞如来。你的琴声、你的声音,乃为不长不短,为悲和哀婉,能感动人心。你的琴所奏的,可说是众义都备有,也说出欲缚,也说出梵行,也说沙门,也说涅槃。」

  那时,般遮翼白佛而说:「我思念起往昔之时,世尊在于郁鞞罗(村名),在那个地方的尼连禅河(佛成道前,在此河中沐浴过,为恒河支流)的水边,一株叫做阿游波陀(榕树之一)尼俱律(榕树)的树下,初成佛道之时,有一位名叫尸汉陀(帝释的御者)天大将之子,以及执乐天王的女孩,共同在于一处,唯设其欲乐。我在于那个时候,看到其心里的状态,就为之作颂,在偈颂里说到欲缚之事,也说到梵行之事,更说沙门,以及谈说涅槃之法。那时那位天女闻我之偈后,就举目取笑于我而说:『般遮翼!我并未见到如来,我曾经在于忉利天的善法讲堂上,听到那边的诸天们称赞如来,为有如是之德,有如是之力。你乃常怀虔信,而亲近如来,我现在意欲和你共为知识。』世尊!我在那时与她一言之后,就不再和她共语了。」

  这时,释提桓因(帝释天)曾作如是之念:这位般遮翼已经娱乐如来完了(以偈赞佛,歌颂娱乐),我现在宁可念于他。这时,帝释天主,就念那位般遮翼。这时!般遮翼又生如是之念而说:现在天帝释乃能怀念于我。就执持琉璃琴往诣帝释之处,帝释就告诉他说:「你用我的名,并称忉利天们之众意,问讯世尊而说:『起居轻利,游步强耶?』(恭祝法体平安,广度众生,无忧无碍的客套语)」

  这时,般遮翼承帝释之教,就往诣世尊之处,到后,头面礼佛的双足,然后退住在一边,他白世尊说:「释提桓因及忉利天,因故,派遣我来向世尊您问讯而说:『世尊的起居轻利,游步康强吧!』」世尊回答说:「使你的帝释天,以及忉利天们的寿命延长,快乐无患!所以的缘故为何呢?(为甚么呢?)因为诸天、世人,以及阿须伦(阿修罗,非天)等诸众生们,都是贪求寿命,也求安乐、无患之故。」

  那时,帝释天又自念而说:我们应该往诣礼觐世尊。就这样的和忉利天的诸天们,往诣佛所,到后,头面礼佛双足,然后退住在一边。这时,帝释白佛而说:「不审我今去世尊远,近可坐否?」(不知我现在离开佛身远一些,是否可以靠近在佛身之边而坐吗?)佛陀告诉帝释天说:「你的天众很多,但靠近我的身边坐下吧!」

  这时,世尊所依止的因陀罗窟,自然的广博起来,为一大的无所障碍之处了。那时,帝释天和忉利诸天,以及般遮翼,皆来礼佛双足,然后都退坐在一边。帝释天白佛说:「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婆罗门舍时,那个时候,世尊曾入火焰三昧。我于那时,有了少因缘,曾经乘千辐的宝车,到毗楼勒(增长)天王之处,于空中经过时,看见一天女叉手在世尊之前站立,我就随时对那位天女说:『如世尊从三昧起来时,妳就称我的名字,代我问讯世尊而说:起居轻利,游步强耶?』(起居轻便无碍,游行步伐都康健吧!)不审那位天女后来能够完成我的此虔心吗?世尊!您还能忆起此事吗?」佛陀说:「能记忆的。那位天女不久曾为你致问于我。我从禅定起来时,犹然听到你的车声的。」

  帝释白佛说:「往昔之时,我乃由于少事情,而和忉利天的诸天们都集在于法堂,那些诸位旧的天(从前就转生在此的诸天),都作如是之言而说:『如果有如来出现于世间的话,就会增益诸天众,而会减损阿须伦众(阿修罗,非天)的。』现在我乃亲自得以拜见世尊,躬身自知(亲自知道),亲自作证,如来,至真出现于世间,而真正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的了。这里有一位名叫瞿夷的释女(释迦族的女人),生前在于世尊之处,去净修梵行,在她身坏命终之后,转生于忉利天宫,即作为我的孩子。忉利天的诸天们都称赞而说:『瞿夷大天子乃有大功德,有大的威力。』又有其余的三位比丘,生前在于世尊之处,净修梵行,在其身坏命终之后,转生在于卑下一些的执乐神里面,每天都常常的来为我给使(每日都来为帝释天效劳)。瞿夷天看见后,曾用偈触娆(南传为叱责)而…

《十四 释提桓因问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十五 阿妙夷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