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一 大本经▪P14

  ..续本文上一页,也不是外道等有所偏不究竟之见,是佛陀的认知识见之见,是彻见宇宙的实相之见,故为偏见,而无所畏忌遮碍,也就是在佛智彻见之下,法界洞朗,咸皆大明是也。毘婆尸佛在世时,曾经开三次僧众的大会合,拥有得度的比丘弟子,达几十万之众!

  「尸弃光无动,能灭诸结使,无量大威德,无能测量者。彼佛亦三会,弟子普共集」。尸弃译为顶髻,又译为火。火为光明显赫之物。无动则定。有一位尸弃大梵天王,是入火光定而断欲惑的,故尸弃佛之达到智慧光明,一定也由火光禅定而来,自然的说这位佛陀,乃为一位光明不动的佛陀。他以禅定智慧灭除一切烦恼(结、使),是具有了无量的大威严大智德,是无论何人都未能推测计量得出者!这位佛陀也和毘婆尸佛同样的开设三次的僧会,每次僧众大会合,大说妙理时,都有好多求法的弟子由各地而来听法、用功,而得达解脱的境地。

  「毘舍婆断结,大仙人要集,名闻于诸方,妙法大名称。二会弟子众,普演深奥义」。毘舍婆如前译,为一切胜,遍一切自在。结为结缚,是烦恼的异名,如前述。结缚则不自在,此佛既为一切自在,一切胜,则表示早已断除一切烦恼,解脱一切结缚,而得大自在。大仙人是佛陀的别称,所谓大觉金仙是也。这位佛陀,这位大仙人,成道证果后,则集诸弟子,开演真理,也就是演说妙法,度化众生,离苦得乐。名闻于十方,是名誉传闻到各地,也就是他的此种度化众生的要旨一旦放出后,则其声名就很快的传遍各处,他将开大讲座,演说妙法的大名,就被人称誉赞叹不已!他计开二次的僧会,每次僧众的大会合,均有脱离系缚,了脱生死的很多弟子。他就是这样普遍的演说深奥的教义,使人得达无漏的境地的。

  「拘楼孙一会,哀愍疗诸苦。导师化众生,一会弟子众」。拘楼孙佛降生在世度化众生的时候,开的是一次僧众大会合。拘楼孙佛既译为灭累,即如其名,发起哀怜悲愍众生,而以种种的方法疗治众生的诸苦,使众生离苦得乐。这位佛陀,以三界大导师的身份度化众生。他开的一次僧会,救度了无漏的弟子四万人。也许拘楼孙佛虽为过去七佛的第四位佛陀,但也是现在贤劫一千佛之首位佛陀,和列在贤劫第四位的释尊同样的开一次僧会,有首尾相应之感!

  「拘那含如来。无上亦如是。紫磨金色身,容貌悉具足。一会弟子众,普演微妙法」。枸那含佛的智慧等,是无人能比得上,是和上面几位佛陀一样。拘那含牟尼(迦诺迦牟尼)既译为金寂、金色,即他的法身全体,自会为紫磨的金色,其容貌自是相好端严具足的佛陀。紫为紫色,磨为无垢浊,紫磨金为金中之最,是最光亮最好的黄金。这位佛陀和拘楼孙佛一样,会开一次,拥有得度的弟子三万人,也普遍的演说微妙之法。

  「迦叶一一毛,一心无乱想,一语不烦重。一会弟子众」。一一毛就是一一毛端,是每支发毛的尖头上,也是极小之物。一心无乱想就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想则一心正念,一心正念,则归于佛,故一心为万有的实体真如。迦叶译为饮光,会使一切光明不得显现,唯有他的光明是赖。一旦成佛后,身心则已进入圆满光明,已到寂然不动的境地,在一支毛头之小里,能普遍的含受十方的一切世界!迦叶佛就是这样的寂静道场,能于一一毛端里遍含法界。他滔滔不绝的演说妙法。但一句话也不曾烦重过,也就是不曾重述过,是这样的度化众生。他也和上二佛一样,法开一次僧会,度化得度的弟子为二万人。

  「能仁意寂灭。释种沙门上,天中天最尊,我一会弟子,彼会我现义,演布清净教,心常怀欢喜,漏尽尽后有」。能仁为释迦之译,寂灭为牟尼之翻,能仁寂灭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佛陀的意境已达到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已悟本心,知道自性本体的真心为一清净寂灭。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已没有三界六道生死的烦累。沙门译为勤息,是专心于勤修真理,息灭烦恼的出家人。释尊是由释迦种族所出的沙门,他既成佛作祖,则是沙门中的沙门,故为沙门之上。天界的天神虽然是福德很高,寿命也非常的长,可是依佛的眼光看来,仍然是三界六道里的众生,福尽气消时,还是难免六道轮回,故并不是究竟解脱的境地。佛陀即已脱离三界,已不会一再的在六道里如车轮之旋转那样的轮回于六道,故佛陀确是天中之天。释尊既成佛,即和诸佛一样,别称为天中天,故天中天--佛陀,确是最为尊贵的了。释尊说他也开一次僧会,也拥有许多得度的弟子。释尊说:我出现在僧众大会合的意义,是要广说传布清净的教理,也就是要度化众生皈生净土,使大家都能沾润到清净的妙法.到达身心清净,法喜充满的境地。漏尽如前述,是一切烦恼都已灭尽,已没有烦恼可漏。后有即为后世的身心,是来世的果报身。在未解脱前,任何人都不能离开来世轮回的羁绊,定会转生于六道的任何一道,而保有了后有之身。而「尽后有」则已灭尽后有身,所谓烦恼已断,更不受后有。所谓后有爱种已尽是。释尊说他的内心已法喜充满,烦恼已经漏尽,此身已经是最后之身的了。

  「毘婆、尸弃三。毘舍婆佛二,四佛各各一,仙人会演说」。毘婆尸佛与尸弃佛,法开均三次,也就是都开三次的僧众大会合。毘舍婆佛即开二次僧众大会合。其它四位佛陀──拘楼孙、拘那含、迦叶。以及释迦牟尼佛,均为法开一次僧众大会合。仙人是指佛陀,过去七佛降生在世时,其说法度人,大开法会的情形就是如此!

  时毘婆尸佛,有二弟子。一名骞荼,二名提舍,诸弟子中,最为第。尸弃佛有二弟子。一名阿毘浮,二名三婆婆,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毘舍婆佛有二弟子。一名扶游,二名郁多摩,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拘楼孙佛有二弟子,一名萨尼,一名毘楼,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拘那含佛有二弟子,一名舒盘那,二名郁多楼,诸弟子中,最为第一。迦叶佛有二弟子,一名提舍,二名婆罗婆,诸弟子中,最为第一。今我二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目犍连,诸弟子中,最为第一。

  毘婆尸佛在世时,有二位杰出的弟子,一位叫做骞荼(砂糖名),另一位叫做提舍(底沙,圆满),他们是在诸弟子中,最为优胜的。尸弃佛也有二位特优的弟子。第一位叫做阿毘浮,另一位叫做三婆婆,是在诸弟子中最为杰出的人物。毘舍婆佛也同样的有二位大弟子,一位叫做扶游,另一位叫做郁多摩,是诸弟子中之最。拘楼孙佛也有二位突出的弟子,一位名叫萨尼,另一名为毘楼,是诸弟子中的呱呱者。拘那含佛也有二位特优的弟子,一名叫做舒盘那,另二名为郁多楼,也是诸弟子中之最。迦叶佛也有二位大弟子,一名提舍,另一名叫做婆罗婆,也是诸弟子中最为第一的人物。我现在也拥有二位独特的大弟子,一位叫做舍利弗(身子、鹙子),另一位就是目犍连(采菽、胡豆)也是在我一群弟子当中,最为优胜的人物。

  「时,毘婆尸佛,有二弟子,一名骞荼,二名提舍,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毘婆尸佛降生在世时,有二位特优的弟子。一位名为骞荼(砂糖名),另一位名叫提舍(底沙、圆满)。他们是毘婆尸佛几十万得度高僧当中,名列前茅的人物。虽然一旦得证无漏果报的人,都一样的已脱离生死,其智慧、神力,都同样的已达到可以自度度人的境界,并没有甚么可以分高分低的。惟这些得度的高僧,既在佛陀脚下,继续用功加行,以期达到究竟的大觉,自会还有被品赏的余地。元其是这些人在佛前的表现,一定是有一般人所谓证果人之行动,以及在证果的人群当中,有特别优异的表现的人物。如释尊的那些得度的弟子当中,各人的智慧、神力等均已足够被视为贤者,惟还是有智慧第一如舍利弗,神通第一如目犍连等人,以便协助佛陀的宏法。毘婆尸佛仍然有二位特出的大弟子,其意尽在这里!

  「尸弃佛有二位弟子,一名阿毘浮,二名三婆婆,诸弟子中,最为第一」。尸弃佛降生在世所度的诸位无漏弟子当中,也有二位值得一提的特优人物。第一位贤者的芳名谓阿毘浮尊者,另外一位叫做三婆婆尊者。在尸弃佛的眼光看来,这二位贤弟子,应该是得到他的真传的弟子。他们在一群弟子当中的表现,是有着如释尊之首席弟子当中的舍利弗和目犍连,是智慧与神通特出的人物。

  「毘舍婆佛有二弟子,一名扶游,二名郁多摩,诸弟子中,最为第一」。吾人研读大本经,早已发见其文法是怎样的组织。与其说是传扬真理,莫如说它正在写实!看来令人觉得有些稚拙之感,每事都翻复叙说,并没有甚么多大的变化。虽然偶尔提到学佛须知的教言,但有时千篇一律。在提示过去七佛各各拥有的二大弟子时,差不多都是将佛的各弟子之名,换掉而已,至于其它,则好像同一模型所制造出来的。也许原始经典的编成,还有一些只使人知道内容,只使人容易了解,并不希望他人论长论短,只使人由于过去事而知道怎样的迎头赶上,怎样的需要「见贤思齐」,故只有直说,而不务其它。

  毘舍婆佛也同样的拥有二位特贤的弟子,一位叫做扶游,另一位就是郁多摩。

  「拘楼孙佛有二弟子,一名萨尼,二名毘楼。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拘楼孙佛也同样的有了二位最为得意的弟子。一位名叫萨尼,另一位为之毘楼。这二位弟子是拘楼孙佛所有得度的弟子当中,最为突出的贤者。是智慧和神力的代表人物,是担任佛陀宏化最为得力的角色。

  「拘那含佛有二弟子,一名舒盘那,二名郁多楼,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拘那含牟尼佛也和上面的几位佛陀同样的拥有二位最为得力的大弟子。一位为舒盘那,另一位叫做郁多罗。这二位弟子是在拘那含牟尼佛所有得度的弟子当中,最为出色的人物,具有分佛陀的法担,能够协助佛陀大施宏化,普度众生。

  「迦叶佛有二弟子,一名提舍,二名婆罗婆,诸弟子中,最为第一」。迦叶佛也不例外,也和上面几位佛陀一样,也拥有二位特别优秀的弟子。一位叫做提舍,另外一位叫做婆罗婆。此…

《一 大本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二 游行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