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思考题
1.请以喻义结合的方式阐述增福之因的随喜?也谈谈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佛法,以及怎样对待不同根机众生的不同表现?
2.随喜与回向的善根是哪些?我们应怎样将随喜与回向结合起来修持?
3.为什么要遮止有缘回向?世俗中应如何回向?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接下来继续给大家讲《般若摄颂》,今天讲第四个问题——相续中生起般若自性之法。前面已经讲了很多般若的功德,可能很多人都会想:既然这么殊胜,那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方法使甚深般若的意义融入自相续呢?对修学者来讲,可能很多人都有这种希望。下面就具体宣讲般若法门融入相续的方法,大家也务必谛听!
辛四(相续中生起般若自性之法)分二:一、后得所为;二、入定修法。
壬一(后得所为)分三:一、增福之因——随喜;二、不损福之因——回向;三、日益增上之因——胜解。
癸一(增福之因——随喜)分二:一、宣说菩萨随喜之功德;二、宣说随喜与回向共同之基。
子一(宣说菩萨随喜之功德)分二:一、比喻;二、意义。
丑一、比喻:
这里的科判讲,应通过后得与入定的修行使相续中生起般若智慧。关于后得所为,《现观庄严论略义》讲了与之类似的三种修道,即:随喜修道、回向修道、胜解修道,可见菩萨修行不能离开这三种方便方法。也就是说,为了获得或增上福德应修持随喜,为了使拥有的福德不毁坏应修持回向,为了使福德日益增长应修持胜解,也即稳固对般若的信心。就像一个人首先要赚钱,因为没有钱不能生活,这相当于随喜;害怕钱马上花光或被小偷偷走,就应把它存起来,这相当于回向;若想钱年年月月都有增长,就要认真劳动,这相当于胜解。而《般若经》所讲的意义和比喻,有时意义在前、比喻在后,有时比喻在前、意义在后,在《萨迦格言》和《水木格言》中,也有这样的情况。
此世能明诸含识,为照亮故放光芒,
日轮一光最至上,能明群光皆不及。
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发光的水晶、流星、灯盏等无情法,和萤火虫、持灯者(如拿电筒的人)、控灯者(如控制车灯的司机,以及控制路灯的电工等)等所有含识(1),为了照亮的缘故,使各自身体或物体放射出光芒,但这跟无与伦比的太阳光比较起来还差得远,因为它们所发的光有障蔽性。这一点大家也看得出来,它们放射的光照亮的境域非常渺小,比如:打开路灯只能照亮路边小小的范围,打开房间里的灯也只能照亮有限的空间。而太阳所发的光,无论是光的亮度,还是普照的范围,谁也没办法与之相比;即使把它们发射的光全部聚集起来,也赶不上太阳的光芒。
在《大般若经》中,这方面的比喻和意义讲得很详细。佛陀当时说:舍利子!就像世间的萤火虫根本没有照亮整个南赡部洲的想法一样,虽然声闻缘觉等二乘行人也行持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多,但他们根本没有利益一切众生的想法。而大乘菩萨就像照亮整个南赡部洲的光芒万丈的太阳一样,他们之所以行持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多,就是为了无边无际的众生,暂时获得人天的安乐,最终断除一切烦恼而证得圆满正觉的果位。可见,大乘行人和小乘行人,在发心方面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别。
在座的道友中,个别人读的、学的全是大乘经论,自己也声称是发大乘菩提心者。可是实际行动当中,真正观察内心的时候,可能念念都想到自己和亲朋好友的利益与解脱。除此之外,真正发自内心帮助一切众生,无条件地让他们暂时获得人天的利益,究竟安置于断证圆满的果位,可能想都很少想到。这就不太好!
现在我们一起听课的藏汉道友共有一千多人,无疑每个人都在行持善法,而且很多人都学得非常不错。就拿现在所学的般若、净土及密宗法来讲,大家的信心都很好,热情也很高。虽然我没有要求大家天天都来经堂听课,但还是很关心,所以经常观察:哪些道友对佛法很重视,每天都来听课;哪些人一次都不来;哪些人时而来、时而不来,或心情好的时候来、心情不好的时候不来。不过总体上看非常好,因为每天都有很多人来经堂听课,神情也很专注。
外面的菩提学会,大多数佛友也从来不间断,工作再忙、生活压力再重,或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都一直坚持、不断努力。但少部分人以种种借口或一点点事情就不参加共修,比如:这次头痛、下次咳嗽、再下次家里有事情、再下一次单位有事情……但为了法本,可能主要是为名声,自己的名字始终保留在菩提学会中。虽然我并没有亲自逐个小组地调查,但学院有专门负责对外弘法的道友,他们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都在关心、了解大家的学习情况,所以很多情况比较了解。再加上现在是信息时代,所以很多消息在很快的时间中就能得到。
不过,因为众生的根机不同,这也是合情合理的。这么多人,每个人的根机、意乐及业力都不同,所以不可能全部像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长短粗细全都一模一样,一点都不差。就是因为众生在心情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各自的情况也就不一样。不过前世的因缘不太好,今生就比较麻烦。有些人很想变成一个好佛教徒,可是经常受到烦恼的阻挠,自己根本没办法正常闻思修行下去。所以,任何一位上师或高僧大德的眷属,都不可能像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眷属一样——根本没有不听话而需要开除或批评的。因为很多净土经论都讲他们非常清净,只不过有时也不愿听闻佛号或妙法,而此时声音自然而然就隐没了。
前些日子学院开金刚萨埵法会,学院修经堂的工人给我反映说:你们白天晚上都念经,声音太吵了,晚上都睡不着觉;但不睡又不行,第二天还要修经堂,所以希望你们能把声音关一下。我说:不能关!但你们千万不要伤心,因为这对你们很有帮助。他们说:也许是有帮助,但我还是不愿意听。这也情有可原,因为极乐世界的菩萨有时也不愿意听法,那何况说我们这个世界未皈依三宝的工人呢!
所以大家对佛法一定要有兴趣,还应勤奋学习,否则不可能实现自他众生皆获得佛果的大愿。若天天都需要法师、堪布、组长等负责人来劝,或需要他们来提醒,那就太愚痴了!因为《萨迦格言》讲了(1):若天天督促,旁生也能了知;而没有人劝,自己自觉行持善法,这就是智者的行为。在实际行动中,我们还应长期发自内心地帮助众生,自己有多少能力就使出来、有多少光芒就发出来。并不是今天上师讲得很精彩,自己心里也很激动,于是报名发心,但过几天就无踪无影了。以前有人在我面前发愿说:我永远都呆在你身边,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利益众生!不要说永远,过两三个月就销声匿迹了,这就不太好。
如果佛法真正融入自心,就会觉得为自己的利益而做事或辩护,是很惭愧的事情,因为它根本没有意义;而利益众生,或做众生的事,就会觉得很光荣。一旦拥有这样的心态,说明相续中真的有了利他的菩提心。而依靠如日光般的菩提心,所有笼罩自相续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就能全部遣除,同时也能照见一切万法的真相,而发出利益众生的无量光芒,让无数众生打开慧眼、照见心地。但是,要获得这样的利益,首先要下决心长期闻法,而且誓言一定要坚定,这样之后很多人都能得到利益。当然这种利益很长久,并非世间多发一点工资或奖金的暂时利益所能比拟;而要得到永久的利益,就一定要依靠佛法。
大家也清楚,上师如意宝十几岁就开始传法,一直到七十二岁圆寂。不仅上师一生最重视传法,而且在培养弟子方面,也着重培养以讲经说法来弘法利生的人才,并没有让大家搞政治、商业等。当然,作为出世修行者,也不会这样。但也很难说,如果有必要、有价值,上师也会强调。这对在座的各位来讲,心里都应该有很深的体会,因为我们都是大人,并不是十几岁的孩童。十几岁的孩子很有可能不明事理,所以判断能力很差,所追求的目标也不正确。而我们已经积累了可贵的人生经验,相信大家通过这么多年反反复复地观察、思维,一定了知佛法融入心相续是最有意义的事,因为它完全超过积累财产、享受欲妙和美名远扬。所以我总觉得闻思修行佛法比什么都重要,当然这也是我劝大家每天都要听课的原因。
当然听课也不容易,因为打不打妄想都很累。尤其是大城市里面的人,听课要坐很长时间的车,还要花钱。当然我们这里不用花钱,走来就可以,而城市里的人并不是这样,走路听课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果自己有车也要加油,没有车就要坐公交车,还要打电话,所以很多费用都要付。很多老居士跟我这样算后,说:“您可不可以给我们寄点钱,不然听课还是有点困难。”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也想给有困难的人寄一点。后来有些负责人说:千万不要开口,全国各个地方都要让我们出路费,我们怎能付得了!后来我想了一想,也觉得有道理。于是跟这些老菩萨说:你们先自己垫着,以后再说。可能他们还一直在等。
丑二、意义:
所有声闻施持戒,修行所生福德资,
菩萨一念随喜心,声闻众福不可比。
所有发小乘心的声闻众,(现在,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地,有很多行持声闻宗派的修行人。)尽管他们做了三种福德:布施、持戒和修行,当然依此所生的福德资粮肯定很大。《俱舍论》讲:此三是福德业,也可称为业道(3)…
《般若摄颂释 第十五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