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课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量理宝藏论》。
上一节课讲到遣除于错乱识无境之诤分四:其中前三组辩论已宣说完毕。
现在进行第四组辩论:遣除遮破以量不可知之过,也就是遮破他宗所发的以量不可知的过失。
大家知道,按自宗观点,破有实法的空性或叫无遮,这种无实法不可能以量获得,如是它就成了非所量法,有这方面的辩论。颂词中这样讲:
谓若无非自相境,相违无实成所量。
他宗说:你们建立自宗的时候,除了唯一自相以外,其余的所量都不承许。如果这样,那非自相之法就不是真实的所量了,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为什么不合理呢?因为无实法成为非所量了。也就是说,无实法可以成为所量与萨迦班智达自宗成为非所量完全相违。我们知道这种所量,也就是无实法,它根本不可能有自相的本体,如石女的儿子、兔角,或者空性等等,这些无实法都没有一个实质性的自相。如果没有自相,那按你们的观点,这就不是所量了,既然无实法不是所量,也就没办法衡量了,因为自相不存在之故,对方给我们发了这样一个太过。
他宗的观点如果用论式来宣说,即:世间的龟毛、兔角等所有无实法,它们不是所量,因为无有自相之故。他宗以推理的方式,向萨迦班智达提出了辩论。
下面萨迦班智达回答:
建立所说所破法,有实无实故无违。
萨迦班智达对他宗进行回辩:我们建立一个所破法的时候,并不是以一个单独的无实法作为观察的对境,或者是辩论的主题,从而进行破立。比如分析石女的儿子或者空性等无实法时,并不是在这种完全不存在的事物上进行判断,而是首先建立一个所破的有实法,在这个取受的有实法上进行分析,它到底存在与否。例如分析大象存不存在,首先在分别念当中产生了一个大象的总相,尔后继续分析大象到底存不存在,最后得出大象存在的结论;或者我们观察空性是否存在,比如分析柱子的无实法(无柱)即柱子的空性存不存在:首先分别念当中取受柱子的行相,然后对柱子的本体存在与否在进行分析,最后所谓的无柱(即柱子本体不存在)的结论已经得出来了。
因此,任何一个人观察判断无实法的时候,他完全脱离有实法而建立一个无实法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无柱必须要观待柱子而安立;石女的儿子也必须观待其他人有儿子的总相,石女没有儿子的无遮反体,这样的空性概念在分别念当中才可以建立起来。从这个角度讲,无实法的总相也可以作为所量境。
对方说,这样一来,也就成立无遮法(即遮破有实法的无实法)没有真实的自相,因为只是分别念的一种对境之故。既然没有自相也可以作为所量,所谓的空性、龟毛、兔角等无实法都没有自相,那它们都应该是你们所说的所量。如果它们不是所量,就不合理了,因为因明当中也经常用石女的儿子做比喻。如果它们是所量,你们前面不是已经讲了吗,对境所量的法相是唯一的自相,是自相存在的事物,那就请问:无实空性的自相是怎样存在的?可能很多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们可以这样回答:从无实法本体的角度来讲,它没有什么可以建立的,没有什么可以衡量的,即无实法不可能成为真正有自相的对境;但是从遮破有实法的角度来讲,这种所量也可以成立,但它并不是真实的所量。
如果对方又问:真正具有自相的法才可以作为外境,但我们判断的很多事物根本无有自相,那它是不是所量、是不是外境呢?我们可以很善巧地给予回答:你一定要分析,这个对境是真正有自相的所量呢?还是一般我们耽著的所量?我们一般耽著的所量不一定都有自性,因为在耽著当中,真正能获得对境的耽著也有,得不到对境的耽著也有。比如我心里想:虚空当中有两个月亮,但实际上能不能得到两个月亮呢?根本不可能得到的。所以耽著也有合理与不合理的对境,应该这样来分析。
下面遣除于所取境自相之诤分二:一、辩论;二、答辩。
首先宣说辩论。
因为我们前面建立自宗时,承许所量是唯一的自相,这样建立的时候,对方跟我们进行辩论。
个别论师则声明,外所取境智者破,
识所取境此不容,唯一所量亦非理。
有个别论师对萨迦班智达自宗建立“所量唯独一自相”的观点不予承认。并且说:虽然你们讲唯一的自相是所量对境,但这种说法不合理,不管是承认外境的宗派,还是不承认外境的宗派,自相外境都不能成立。
首先承认外境的内道宗派包括有部、经部。这些宗派虽然承认外境是实有存在的,但是他们的观点,早就被世亲论师、法称论师等唯识宗的论师破完了,自相的外境以正理根本不可能成立。世亲论师是用六尘绕中尘的观察方法进行破斥的,这种观察方法在《中观四百论》、《澄清宝珠论》当中都有述及。具体来说,外境所量如果真实存在,那么组成事物的基,即无分微尘必须真实成立。我们对此观察,首先破析粗大的外境法,逐渐缩小直至无分微尘,此时再用六尘绕中尘的方式观察,因为无分微尘必须在东南西北上下六方微尘环绕之下才可能组成粗尘,那就请问处于中间的微尘有没有方分?若有方分,则中间的无分微尘就变成有方分的微尘了;如果没有方分,整个须弥山也变成一个小的无分微尘了,等等有许许多多的过失。
世亲论师和法称论师等唯识宗的论师,在有关大乘的论典当中都如此分析。不管是外境的山河大地等大的物质,还是很小的物质乃至极微,全部这样分析,分析到最后,就得出了外境悉皆不存在的观点。这样一来,你们刚才所说的,自相的所量外境存在,请问自相的外境在哪里?所有外境经过正理分析,连极微都不存在,柱子、瓶子等一切万法全部都是空性,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自相外境的观点又如何成立呢?根本不可能成立。
以上是第一个问题,下面讲第二个问题。
对方讲:若外境不存在,仅是心识的所取境也不成立。当然,按照唯识宗的观点来讲,无有真实的所取境,也即由无分微尘形成的自相外境,在唯识宗的观点当中是不承认的。但是因明应该是承认外境的,下面法称论师也说到:我们要承认外境,因明是一个以承认所取境为主的宗派。在这样宗派的前提下,万法唯心的观点在这里是不可能安立的,也是不合理的。
然而,因明的究竟观点到底是什么呢?对因明的究竟观点方面,藏地的高僧大德也有不同的解释。坚堪布和鄂·洛丹西绕等智者认为:因明最究竟观点应按中观的意趣来解释;萨迦派的一些论师,包括萨迦班智达、果仁巴大师,他们的一些论典当中都说,因明的最究竟观点是假相唯识宗的观点,所有的万法都如虚空中的毛发一般;而全知麦彭仁波切在《释量论大疏》、《中观庄严论释》当中,抉择名言是真相唯识宗的观点,为什么呢?如果名言当中也按假相唯识宗的观点承许,就有名言万法无法建立等过失,虽然假相唯识宗有接近抉择空性方面的教言和特点,但是抉择名言的时候,真相唯识宗的观点更加合理;克主杰的《因明七论入门遣除意暗论》当中也是这样宣说的,因明的最究竟观点应该按照真相唯识宗的观点来解释。总之,藏地的高僧大德们普遍认为,因明的最究竟意趣无非唯识或者中观。
这样一来,对方的论师就给我们提出两个问题:一、如果你们承许有真实自相的外境存在,这不合理,因为我们以六尘绕中尘的理论即可破斥掉;二、若你们承许有心识体性的外境存在,尤其是真相唯识宗的观点也不合理,因为因明自宗是承许外境的。这样一来,你们前面说的,唯一自相是所量的法相,这种观点实在是不合理。对方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难题。
下面对他宗进行回答分二:一、总说分析宗派之观点,即对不同宗教的世界观进行分析;二、阿阇黎抉择之观点,即宣说阿阇黎法称论师的究竟意趣。
首先总说世间上各种宗教和不同论师的不同世界观。
相异宗派各宣称,乃为本性自在天,
主物尘识及缘起,自宗他宗所承许。
我们世间当中有外道和内道各种不同的宗派,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宗。
首先在外道宗派中,顺世外道认为:一切万法本性如此,就像太阳东升西落,水向低处流淌,荆棘刺的尖锐,豌豆的圆形等等,都是一种自然现象,或者说是一种自然的规律,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这就是顺世外道的观点。当然要驳斥他们的观点,并不是很困难,只要是稍微有一点智慧和理论知识的人,一经观察,就能发现它的问题。静命菩萨在《中观庄严论》当中,已经破斥了顺世外道,并且指出其是所有外道当中最为低劣、最可悲悯的宗派。这和现在世间上那些对前后世、业因果等法一切都不承认的宗派一样,都是极其可怜的。
第二个是大自在派,他们认为世间当中的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由大自在天创造的。这和基督教所说,由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比较相同。
第三个是主物派,也就是数论外道。他们承许世间的一切万物都包括在二十五种法当中。其中当尘、暗、力这三者不平衡的时候,出现世间万物。这是数论外道的观点,我们以前也学习过。
颂词里面的微尘指食米斋派,在外道里面也叫做胜论派。他们的观点是所有的色、声、…
《第六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