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6〕第一、〔7〕最空、〔8〕有为空、〔9〕无为空、〔10〕亦不有空,〔11〕亦不见至竟、〔12〕无底空、〔13〕行性空,〔14〕一切诸法自空,菩萨摩诃萨住此十四空已,亦不见五阴空,以不空亦不知亦不有,亦不见三十七品空。以不空亦不知亦不有,乃至于道亦不见空,以不空亦不见有为、无为之性空,以不空亦不知亦不见,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所作布施。」(大正8,108b7~18)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0:「佛言: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内空、内空不可得;外空、外空不可得;内外空、内外空不可得;空空、空空不可得;乃至一切法空、一切法空不可得。菩萨住是十四空中,不得色相若空、若不空,不得受想行识相若空、若不空;不得四念处若空、若不空;乃至不得阿耨多若不空。」(大正8,367b24~29)
^17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3:「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相皆不可见。何以故?一切法以〔1〕内空故空,〔2〕外空故空,〔3〕内外空故空,〔4〕空空、〔5〕大空、〔6〕第一义空〕〔7〕有为空、〔8〕无为空、〔9〕毕竟空、〔10〕无始空、〔11〕散空、〔12〕性空、〔13〕一切法空、〔14〕自相空故空。」(大正8,387b19~23)
^18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分」)卷466:「如是诸法无不皆由内空故空,如是乃至由自相空故空,是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无不空已。」(大正7,360a23~25)
又(「第三分」)卷529:「如是诸法无不皆由内空故空,如是乃至相空故空,是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无不空已。」(大正7,713c19~21)
^19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2〈叹净品第42〉:「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无诸忆想分别。〔1〕内空、〔2〕外空、〔3〕内外空、〔4〕空空、〔5〕大空、〔6〕第一义空、〔7〕有为空、〔8〕无为空、〔9〕毕竟空、〔10〕无始空、〔11〕散空、〔12〕性空、〔13〕诸法空、〔14〕自相空故。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无所碍。」(大正8,307c13~19)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分」)卷436:「布施波罗蜜多不知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不知般若波罗蜜多。内空不知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不知无性自性空。……起般若想起般若波罗蜜多想,起内空想,起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想。」(大正7,195b6~c14)
^20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分」)卷488:「诸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所谓〔1〕内空、〔2〕外空、〔3〕内外空、〔4〕大空、〔5〕空空、〔6〕胜义空、〔7〕有为空、〔8〕无为空、〔9〕毕竟空、〔10〕无际空、〔11〕无散空、〔12〕本性空、〔13〕相空、〔14〕一切法空、〔15〕无性空、〔16〕无性自性空。」(大正7,480b3~6)
^2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分」)卷479:「若菩萨摩诃萨欲通达〔1〕内空、〔2〕外空、〔3〕内外空、〔4〕大空、〔5〕空空、〔6〕胜义空、〔7〕有为空、〔8〕无为空、〔9〕毕竟空、〔10〕无际空、〔11〕散无散空、〔12〕本性空、〔13〕自共相空、〔14〕一切法空、〔15〕无性空、〔16〕无性自性空、及〔17〕所缘空、〔18〕增上空等、〔19〕无空等,应学般若波罗蜜多。」(大正7,430c4~8)
^22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分」)卷413:
「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无散空、本性空、自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大正7,73a15~18)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5〈问乘品第18〉:
「菩萨摩诃萨复有摩诃衍,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大正8,250b3~7)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4:
「复有摩诃衍,内空、外空乃至有无空是也。
何等为内空?内法是,谓眼、耳、鼻、舌、身、意。眼本空不着垢亦不坏,何以故?本性尔。耳耳本空,鼻鼻本空,舌舌本空,身身本空,意意本空,亦不着垢亦不坏,何以故?本性尔,是为内空。
何等为外空,谓色、声、香、味、细滑、法,色本空亦不着垢亦不坏,何以故?色本性尔。声、香、味、细滑、法皆尔,何以故?本性空故,是为外空。
何等为内外空?内六衰、外六衰,是为内外法。以外法故内法空,以内法故外法空,亦不着亦不坏,何以故?本性尔,是为内外空。
何等为空空?诸法之空持诸法空空于空,是为空空。
何等为大空?八方上下皆空,是为大空。
何等为最空?泥洹是不着不坏,是为最空。
何等为有为空?从不着不坏本至三界空,是为有为空。
何等为无为空?不生不灭住于不异,从不着不坏皆空,何以故?本空故,是为无为空。
何等为至竟空?所可不得边际者,是为至竟空。
何等为不可得原空?诸可来者不知所从来无有处故,是为无有原空。
何等为无作空?于诸法无所弃,是为无作空。
何等为性空?诸法所有性及有为无为性,非罗汉、辟支佛、诸佛世尊所不作,是为性空。
何等为诸法空?诸法者谓五阴、十二衰、十八性、有为法、无为法,是为诸法,从不着不坏至诸法之性,是为诸法空。
何等为自相空?色相所受相,是所持相为想,所有相便有所觉相是为识,乃至有为无为相,从有为无为相至诸法皆悉空,是为自相空。
何等为无所得空?从无着无坏至无所得法,亦无所得,是为无所得空。
何等为无空?于中无所见,是为无空。
何等为有空?诸法无有偶者,于诸合会中皆无有实,是为有空。
何等为有无空?于诸聚会中亦无有实,是为有无空。」(大正8,23a4~b8)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卷6(大正8,189b2~190a17)
^23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分」)卷402:「若菩萨摩诃萨欲安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当学般若波罗蜜多。」(大正7,8c2~6)
^24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蜜。」(大正8,219c8~12)
^25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1:「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大空、最空、空空、有为空、无为空、至竟空、无限空、所有空、自性空、一切诸法空、无所猗空、无所有空,欲知是空事法者,当学般若波罗蜜。」(大正8,3a27~b1)经中的「自性空」,是「本性空」的异译。
^26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卷1:「若菩萨摩诃萨欲建立诸佛国土令不断绝,欲住内空、若处外空、若内外空、若于空空、若于大空、究竟之空、所有空、无有空、有为空、无为空、若真空者、无祠祀空、无因缘空、因缘空、自然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所有空、若自然空、无形自然空、因缘威神空,诸行相欲至此者,当学般若波罗蜜。」(大正8,149c25~150a3)
^27
A.《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
「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知诸法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当学般若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知诸法如、法性、实际,当学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住般若波罗蜜。」(大正8,219c8~16)
B.《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分」)卷402:
「若菩萨摩诃萨欲安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当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安住一切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当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觉知一切法尽所有性、如所有性、无颠倒无分别,当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觉知一切法,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性无所有不可得,当学般若波罗蜜多。」(大正7,8c2~13)
C.《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1(大正8,3a27~b6)。
D.《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卷1(大正8,149c25~150a7)。
E.《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分」)卷479:
「若菩萨摩诃萨欲通达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空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无散空、本性空、自共相空、一切法空、无性空、无性自性空、及所缘空、增上空等、无空等,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通达一切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
《空之探究 第三章 第四节 空之发展与类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