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佛之道 5 三乘共法▪P8

  ..续本文上一页B n="0578b19" />彼众生如织机相锁,如[19]蕴蔓草,多

  有[20]调乱,。从此世至彼世,从彼

  世至此世,往来不能出过生死。阿难!是

  故知此缘起极甚深,明亦甚深。」

  ※参见:《长阿含经》卷10〈大缘方便经〉,大正1,60b;

  《中阿含经》CBETA电子版(T01, no. 26, p. 578b11-578b22)《杂阿含经》卷12(293经),大正2,83c,〈空相应缘起〉。

  

  (二)上面说到过的十二缘起说36,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这不过是烦恼起业,业感苦果的说明;说明了生死的无限延续,并非神造而已。就是部分的分别法相的佛学者,也每每如此。如真的这样,这不过是缘起的世间正见,怎么能解脱生死呢?

  

  (三)缘起实在太深了!如十二支的因果相生,说明了生死的无限延续,这已经是很深的了!再来观察:众生的生死,始终在这样的──十二支的情形下流转;只要是众生,是生死,就超不过这十二支的序列。所以十二支是生死的因果序列,有着必然性与普遍性的。37

  

  (四)从因果的不同事实,而悟解到一切众生共同的必然理性,坚定的信解,这才得到了初步的成就。但还要再深入,彻悟更深的真义。

  

  二、(p.208)「缘起的序列」与「缘起的法则」。

  (一)缘起的序列(缘起的事实):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支的因果相生。

  (二)缘起的法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因果的所以成为因果,生死的所以成为生死,都离不了这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定律。这样,就进到了缘起事物的一般理性了!

  

  三、缘起的「流转律」与「还灭律」。

  (一)(p.207) 缘起的流转律: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无常空无我,惟世俗假有。

  (二)(p.213) 缘起的还灭律: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缘起空寂性,义倍复甚深。

  

  四、(p.207)缘起的「流转律」[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无常空无我,惟世俗假有。]

  (一) (p.208)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A、「有」,是「存在」的意思。这不是自有、永有的存在,而是生灭的存在。

  B、「生」,是「现起」的意思。

  1、约彻底的意思说:存在(有)的就是现起(生)的,现起(生)的就是存在(有)的。

  2、因存在,所以果存在;因现起,所以果现起。一切都是依于因缘的,也就是离不了因缘的,离了因缘是不能存在的。

  3、依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定律而观察起来,什么都不是自有的,永有的,一切世间,一切生死,无论是前后的,同时的,都无非是展转相关的,相依相待的存在。展转相关的,相依相待的存在,才能成为因果。

  4、 从佛悟证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因果定律,就能正见因果的深义,而不是庸俗的因果观了!

  

  (二)(p.209) 无常空无我,惟世俗假有。

  依照这深刻的因果观,来正观一切,就能正确地了解:一切是「无常」的,是「空无我」的。

  

  A、 无常生灭 (p.210)

  1、存在与生起的一切法,都是无常的。器界在成而坏,国家在兴而衰亡,众生在生而老死。

  2、粗显的说,是一期无常38:如器界的成坏,众生的生死,似乎都经过一安定时期而后灭尽。

  细微的说,是剎那无常:一切都是剎那剎那的生灭着,纔生即灭而不住的。

   3、这一切,为什么会是生灭无常的呢?这是缘起呀!从因缘而有的,不能不依于因缘,缘无也就归于无了。是从因缘而生起的,当然也依缘而灭了。依缘而存在与生起的一切,必然会是生灭无常的。

  4、经中说到无常,用无常,无恒,不可保信,不安稳等来说明。所以因缘所生的一切法──约众生的自体来说,都是不永久,不可靠的,末了总是归于灭尽的。

  

  B、 空无我 (p.210)

   1、我,是主宰的意思。主是与他不相干,自己作主;宰是别的要由我来支配。总之,我是自由自在自主的。

   2、一般凡夫执着有我:觉得不能没有常住不变的,自由自在的东西,作为众生(人)的生命主体。并且觉得,这个常住而自主的,也就是安乐的,这将来才好回到天国,或归于解脱,去享受永恒的自由。

  3、佛教正观无我:在佛的正观中,(像一般宗教家或哲学家主张的)我是并不存在的。众生,不是别的,只是五蕴、六处、六界;只是身心的因果现象──存在与生起。这一切是不息的流变,那里有常住不变的我?是相依相待的存在,那里有独立的我?不常住,不独存,这那里有自主自由(乐)的我呢?无常无我的正观,如佛所常说的:『色(等一切法)无常;无常即苦(不安隐,不自由);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39

  

  C、(p.211)世间的一切,都是世俗假有。

  1、器界也好,众生也好,一一法也好,都「惟」是「世俗」的「假有」了。除去世俗的假有,什么也不可得。

  

  2、世俗,有浮虚不实的意思。庸常所认识到的一切──体质,形态,作用,一切都是世俗的。世俗的,就是假有的。

  

  3、假有,不是说什么都没有,是施设而有的意思(也叫做假名),就是依因缘而存在而现起的。这虽然因果法则,历然不乱,但这是假施设而有的。

  

   4、佛在阿含的《胜义空经》中说:是无常的,空无我的,『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大正2,92c)。所以,无常无我的一切因果法,佛称之为世俗的假有。

  

  5、「俗数法」(dharmasaMketa)(p.212)

   (1)《杂阿含经》卷13(335经),〈第一义空经〉(胜义空经);南传缺。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大正2,92c12-25)

   (2)《增一阿含经》卷30「六重品第37之2」(大正2,713c~714a)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第一最空法,汝等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为名第一最空之法?若眼起时则起,亦不见来处,灭时则灭,亦不见灭处,除假号法因缘法。云何假号因缘?所谓是有则有,此生则生。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更乐,更乐缘痛,痛缘爱,爱缘受,受缘有,有缘生,生缘死,死缘愁忧苦恼,不可称计。如是苦阴成此因缘。无是则无,此灭则灭,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更乐灭,更乐灭则痛灭,痛灭则爱灭,爱灭则受灭,受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死灭,死灭则愁忧苦恼皆悉灭,尽除假号之法,耳鼻舌身意法亦复如是。起时则起,亦不知来处,灭时则灭,亦不知灭处,除其假号之法。彼假号法者,此起则起,此灭则灭。此六入亦无人造作,亦名色六入法,六入亦无人造作,由父母而有胎者亦无因缘而有,此亦假号,要前有对然后乃有。犹如钻木求火,以前有对然后火生,火亦不从木出亦不离木。若复音人劈木求火亦不能得,皆由因缘合会然后有火。此六情起病亦复如是,皆由缘会于中起病,此六入起时则起亦不见来,灭时则灭亦不见灭,除其假号之法,因由父母合会而有。......是谓比丘,此名第一最空之法,与汝等说如来之所说行之法,我今以为起慈哀心我今以办,言当念修行其法,在闲居之处坐禅思惟勿有懈怠,今不修行后悔无益,此是我之教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尔于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俱舍论》卷9「分别世品第3」,大正29,47c3~6;梵文本p.129。

  世尊亦言:有业、有异熟,作者不可得。谓能舍此蕴及能续余蕴,唯除法假。法假谓何?依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广说缘起。

  

  (4)《俱舍论》卷30,「破执我品第9」,大正29,155b25~28;梵文本p.468。

  如《胜义空契经》中说:有业、有异熟,作者不可得。谓能舍此蕴及能续余蕴,唯除法假。

  

  (5)印顺法师《性空学探源》p.23 ~ p.25:

  中道立场所说的「此有故彼有」的缘起法,经中说是「俗数法」,是就世间一切因果生灭的假名因缘建立的。即假名缘起以离我我所、常断、有无、一异等邪见。因离执而悟入的,是第一义…

《成佛之道 5 三乘共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