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沙田大会堂佛学演讲▪P4

  ..续本文上一页恶报,是以流转六道,生死不息。普贤菩萨愍念众生,教授六根忏悔方法:

  (1)忏悔眼根罪法

  众生眼根贪恋的对象是色尘,色有内外之分,内色指众生内在果报的色身,外色指外界色、香、味、触等尘境。无论因贪内色引生男女色情爱欲之想,或贪外色而追求名利财富,皆能障蔽佛性,丧失理智,颠倒行事,作诸恶业。特别是贪恋色情,更是为患无穷。如楞严经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正常婚姻关系,都是生死根本,何况因贪色而邪淫、非礼、强奸、谋杀,更是罪大恶极。所以说:“万恶淫为首”。至于贪图外色享受,贪而不得必争,争必乱;小则破坏家庭,扰乱社会治安,大则导致世界战争。如是由业感果,世世生生,彼此互怨互恨,互相侵犯,互相杀戳。故普贤菩萨教导众生,于诸佛前,发露眼根所作众罪,诚心忏悔,誓不再犯。

  (2)忏悔耳根罪法

  人的耳根,所对不出声尘。声有有情声、无情声,可意声及不可意声等四种。可意声,令人闻之心情喜悦,贪恋不舍。不可意声,闻之憎恶、逃避。本来娑婆世界,众生耳根偏利,功能殊胜,具有圆、通、常、三种功德。诸佛亦于此界利用音声作佛事。楞严经,文殊菩萨选择耳根为圆通本根言:“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从闻中入。”可惜众生不识利用耳根修行,旋闻与声脱,从闻性回归佛性。反而终日执缘外界声尘,分别取舍,闻赞则喜,闻毁则嗔。故普贤菩萨说:“汝于多劫,耳根因缘,随逐外声,闻妙音时,心生惑著;闻恶声时,起八百烦恼贼害,如此恶耳,报得恶业,恒闻恶声,生诸扳缘,颠倒听故,当堕恶道,边地邪见,不闻法处。”见(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因教众生,于十方佛前,发露耳根积劫所犯罪过,至诚忏悔。

  (3)忏悔鼻根罪法

  人的鼻根嗅觉,对外界香尘,扳缘不舍。或因迷恋男女身香,而犯淫戒,或因贪饮食美味而犯杀戒,故观普贤行法经言:“我于无量劫时,贪著香味触,造作众恶,以是因缘,无量世来,恒受地狱、饿鬼,畜生、边地邪见,诸不善身,以此恶业,今日发露,归向诸佛正法之王,说罪忏悔。”

  (4)忏悔舌根罪法

  人的舌根,不但贪著好味,杀生食肉,损恼众生,同时搬弄是非,恶口骂人,或妄言绮语,或赞叹邪说,作种种口业,招致堕落,故普贤菩萨教众生于佛前,长跪合掌,说舌过患:“无量无边诸恶业刺,从舌根出,断正*轮,从此舌起,赞叹邪见,如火益薪,犹如猛火,伤害众生……以妄语故,堕大地狱,……今向十方无量诸佛,大悲世尊,发露黑恶,诚心忏悔。”

  (5)忏悔身根罪法

  人的身体,所对触尘,实包括一切人事接触,并不限于与人体切肤接触的冷暖涩滑等外界事物。因为人执著四大五蕴组合的假我形象,为自己实际存在的个体;又执外界事物确属我自己所占有。故每为满足私欲,而争名夺利,贪之无厌,贪财则盗,贪色则淫,贪不得则嗔,嗔则凶杀、残杀、暗杀、谋杀。由于杀盗淫种种恶业牵缠,轮回六道生死,偿还财债,命债,情债,障碍修道,不得解脱。故普贤菩萨劝导众生“汝等今当忏悔,如是恶不善业。”自此誓不更作,五逆十恶,反而受持诸佛清净禁戒,名忏悔身根罪法。

  (6)忏悔意根罪法

  人的心意,贪恋法尘,法尘范围甚广,包括有形无形,有想无想,或善或恶诸法。在时间言:通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在空间言:通于十方十法界,圣凡、因果、依正二报,无一不是意根思量的对象。人因意根思想,执著我及我所有,而引生意识,扳缘法尘,妄起分别,爱恶取舍之心,继而策动身口语言行动,作善恶业,成为招致生死的根本,故普贤菩萨说:“汝等今应当身心忏悔,身者杀盗淫,心者念诸不善……。”又教人读诵大乘经典“观心无心,从颠倒想起;以此想心,从妄想起,如空中风,无依止处,如是法相,不生不灭,何者是罪,何者是福,我心自空,罪福无主,一切法如是,无住无坏,如是忏悔,观心无心,法不住法中,诸法解脱,灭谛灭静,如是想者,名大忏悔,名庄严忏悔,名无罪相忏悔,”亦即是忏悔意根罪法。

  我们果能随顺普贤菩萨教导,实行忏悔六根罪法,从身至心,由有相忏悔,进而无相忏悔,一定身心清净,感应十方诸佛现身,说无生法,得入菩萨正法,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忏悔的功德

  忏悔能令人停止作恶,改往修来;忏悔能令人消除业障,增长善根;忏悔能令人自觉自励,自利兼他,速证佛道。如“阿阇世王,从文殊菩萨忏悔,得柔顺忍,命终入宾吒罗地狱,即入即出,生上方佛土,得无生忍。弥勒出时,复来此界,名不动菩萨,后当作佛,号净界如来。”(见普超三昧经)。

  阿阇世,译名未生怨。母后怀胎,即反常态,怨嫌频婆娑罗王;出生后,相师言:此子长大,必杀父母,因名未生怨,母爱之名善见,立为善见太子。因受恶友提婆达多影响,幽禁父王,夺取王位,后遍体生疮,群医束手无策。时名医耆婆劝往见佛,求乞忏悔,后成为佛教大力护法。佛灭度后,五百比丘结集佛经时,阿阇世王担任护法之职,因忏悔功德,灭无间地狱罪,并得授记作佛。

  又波斯匿王女,名波阇罗公主,面貌丑陋,肌肤粗涩,肤如蛇皮,头发粗强犹如马尾,自少被父王幽禁宫中,不准外出;长大后,王觅一破落户青年,招为附马,建造宫殿七重,重重深锁,不令人见,一切享用,由国王供给。当时豪族,每月共宴,皆携眷赴会,唯独驸马一人独往,众人生疑。有一次,灌醉驸马,盗取门匙,启门而入,偷窥公主,见美丽端庄,相貌非凡,急退。

  原来,这次驸马外出,公主感怀身世,虽贵为公主,但相貌丑陋,幼被父王监禁,今嫁人又被夫重重深锁,不觉悲从中来,遥向佛忏悔,求消业障,解除丑陋及监禁之苦,感佛来应,恶业尽消,证得初果,改变形像,美如天仙,驸马归,竟误以为是别家妇女。后求见父王,同往见佛,王问:“此女何福,得生帝王家?又作何罪,受丑陋形?”

  佛言:此皆业力使然。过去久远时,有一大富长者,财富无量,供养一辟支佛,身体粗恶,形像丑陋。长者之女,每见恶心,轻慢诃骂辟支佛,面貌丑陋,皮肤粗糙。直至辟支佛将入涅槃,受供养毕,踊身空中,作种种神变,时长者女,始知是圣人,立即忏悔自责。辟支佛虽听其忏悔,但因口业,故遭此恶报;以其曾供养辟支佛,故世世生在富贵之家,又得见佛。今因诚心忏悔功德,灭罪生福,还复端正。

  可知忏悔功德,微妙难思。可以说,忏悔是灭重罪、销恶业的利器;是解脱生死,离苦得乐的南针;是通往佛果菩提,进入宝所的桥梁。我们欲想消除业障,灾祸不侵,幸福如意,非诚心忏悔不可。心地观经说:“忏悔能烧烦恼薪,忏悔能往生天路,忏悔能得四禅乐;忏悔能雨摩尼珠,忏悔能入常乐宫,忏悔能出三界狱,能开菩提华,能见佛大圆镜,能至于宝所。”

  金光明最胜王经亦说:“若人犯罪,应当忏悔业障;若人想生人间富豪尊贵之家,享受如意,应当忏悔业障;若人想生六欲天中,享受诸天妙乐,应当忏悔业障;若人想证初果,二果,乃至阿罗汉果,应当忏悔业障;若人想得三明,六通,独觉菩提,甚至十力四无所畏,佛果菩提,更应当忏悔业障。”

  业障是甚么?业是业力,障是障碍。人作恶业,障生善处,障修佛道,故名业障。业梵文羯磨,意译为造作,指人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思想活动,或语言行为造作,都能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力量,印烙于八识心田中,作为引生未来果报体的潜势力,犹如含有生机的种子,能引生未来果实,故又名业种子。

  业种子有善有恶,有定及不定,共与不共种种差别。凡能利己利人的事业,能引生未来福报,名善业。凡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作业,将引生不良的恶果,名恶业。凡立意筹谋,坚决去做的事,无论善恶,一定招致同类的果报,名定业。若在无意中犯错,又事后忏悔改过,或力行众善以补过,所谓将功赎罪,则不一定受报,或重罪轻受;或因佛力加被,恶业尽销,名不定业。个人各别行动,无论善恶,皆由自己负责,不关他人,所谓:自作自受,名不共业。若众人共同合作,或一家一国,或一小撮人,为了共同利益,从事一种作业,或善或恶,必由大众共同分享或苦或乐的结果,名共业。例如:人生存于同一制度的社会,彼此共同认识,共同操作,形成社会共同趋势,使大众共同分享社会福利,或共同分担应得的恶果,就是共业。不管定业或不定业,共业或不共业,凡对人有害无益,皆是恶业,都能障碍人向上进取,障碍人断恶修善,故名业障。

  人之所以作恶多端,皆因内心充满贪嗔痴慢疑邪见种种烦恼之过。由贪等烦恼,驱驶人的身口意作不善业,障碍人天善道,障碍进修佛道,故名烦恼障。

  由恶业招致三恶道的果报体,丧失人身,障生善处,故名报障。

  人因愚痴我慢固执己见,囚于主观错觉,不肯接受客观意见,所谓“当局者迷”,障碍真知灼见,不能进德修道,故名所知障。

  所知障重的人,更障碍信佛学佛,每以为自己是知识份子,岂可迷信?其实世间知识,只知事物表层,不知事物真相。例如:人只知妻子貌似天仙,温柔体贴,内外俱美,殊不知人命无常,青春不永,曾几何时,美丽少妇,竟然老态龙钟,而温柔体贴,亦因日久生厌,变为河东狮吼,无复昔日之美,最后一坯黄土,长埋白骨,昔日风流,于今何在?

  又如人只知金钱地位之可贵,而不知世态沧桑,幻变莫测,最后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昔日财富显贵,已非我所有,所以佛说:“世间现象,无常苦空。”不应贪恋,佛性常住,人性真善,值得追求。若然仅迷惑于事物表面知识,不能透视现象,深入本体,将障碍认识人生真相,不能了解自己,提升自己,因名所知障。

  我们无论取用何种方法忏悔,除了忏悔业障,忏…

《沙田大会堂佛学演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