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样的福报。
如果有人能以敬重的心,向着佛陀行进一步,
那么他所得功德的十六分之一,也胜过前面为善福报之上。」
「所以,长者啊!你应当继续前进,千万不要退回去!」于是就又诵偈说:
「雪山的大龙象,用纯金来装饰它,
把这头巨身长大牙的象布施给他人,
也不及于向佛福德的十六分之一。」
「所以,长者啊!你应当赶快前进,去获得大福利,不可退还。」又诵偈说:
「金菩阇国的美女,有一百位之多,
用各种奇妙的珍宝,以及璎珞来装饰她们,
把这些美女用来布施予人,也不及行向佛陀一步所获功德的十六分之一。」
「所以,长者啊!你应当要赶快前进,去获得那殊胜的福利,不可退回去。」
当时,给孤独长者问天神说:「贤者啊!你是什么人呢?」
天神答说:「我就是摩头息揵大摩那婆先,过去是长者的善知识,往昔曾经对舍利弗尊者与大目揵连尊者生起信敬心,由于这样的功德,现在得生在天上,主掌这个城门,所以告诉长者您:『只应当继续前进,千万不要退回去!继续前进可得到福利,不可退回去!』」
这时,给孤独长者这样想着:佛陀出现于世间,这不是一件小事;能够听闻正法,这也不是一件小事,所以天神来劝我前进,前往拜见世尊。当时,给孤独长者就循着光明,直行到寒林的丘冢间。
那时,世尊正走出房子,在露地里经行,给孤独长者遥见佛陀后,就去到他的面前,以俗人的礼法恭敬问讯说:「怎样呢?世尊啊!您能安稳睡卧吗?」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婆罗门入于涅槃,这样就能常保安乐;
不染着爱欲,就可达到完全的解脱。
断除一切的希望欲求,调伏炽燃的心;
内心得到寂静止息,寂静止息就能安稳的睡眠!」
当时,世尊就带领给孤独长者进入房中,就座而坐,端身系念住。这时,世尊就为他说法,给予示教照喜。世尊所说的内容是诸法无常,应当要布施的福事,有关持戒的福事,生天的福事,以及爱乐于欲、欲的祸患、出离于欲,远离的福事。
给孤独长者闻法后,见法、得法、入法、解法,度越一切疑惑,不是由于他说而生信,也不是由于他说而得度,他已入于正法、戒律之中,心灵得到无所畏惧。于是他就从座席起来,整理好衣服,向佛陀行礼,右膝跪地,恭敬合掌告诉佛陀说:「我已得度,世尊!我已得度,善逝!我从今天起,尽一生的寿命,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比丘僧,成为一位优婆塞(居士),愿您证知我!」
当时,世尊问给孤独长者说:「你叫什么名字?」
长者答佛陀说:「我名字叫须达多,由于我经常布施救助那些孤贫困苦人家的缘故,所以大家都叫我为给孤独。」
世尊又问说:「你家住在那里呢?」
长者告诉佛陀说:「世尊啊!我家住在拘萨罗国,城名叫舍卫,希望世尊您能来舍卫国,我将会尽形寿供养您衣服、饮食、房舍、床卧、随病的汤药。」
佛陀问长者说:「舍卫国那边有精舍吗?」
长者答佛陀说:「没有,世尊!」
佛陀告诉长者说:「你可在那儿建立精舍,好使众比丘往来居住之用。」
长者告诉佛陀说:「只要世尊您愿来舍卫国,我将会建造精舍僧房,好使众比丘往来居住之用。」
当时,世尊静默地接受了邀请。
那时,长者知道佛世尊已静默地接受邀请后,便从座席起来,向佛陀顶礼后离去。
第一二五二经注释:
1、寒林:弃死尸之林。
2、 :音ㄅ一ㄥˇ索饼,即今之面条。
3、夜始二更:此指中夜而言。
4、「善良马百匹……过前福之上」:别译杂阿含经卷九第二六经此处作「假使马百匹,载满众珍宝,并及百金人,以持用布施,如是展转施,遍满阎浮提,如是功德聚,以用为一分,不如有一人,发心向佛所,举足行一步,十六分中一。」叙述内容有异。
5、金菩阇国:印度十六国之一,意译可爱,位于印度河西边。原系果名。其国人面似果形,故名,多美女。约今阿富汗斯坦地方。
6、「世尊为其说法……远离之福」: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佛为种种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出要为乐。」
7、须达多:给孤达长者名字,意译作善施、善施者。
一二五三、本经叙说给孤独长者往生天上后,再回来拜见佛陀,并诵偈赞叹佛法及舍利弗。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给孤独长者疾病命终后,受生于兜率天,成为兜率天子,他这样想着:我不应久住在这里,我应该前往拜见世尊。如此思考后,就如一位大力士屈伸手臂的短暂时间内,从兜率天上隐没,而显现于佛陀之前,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当时,给孤独天子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于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给孤独天子就诵偈说:
「在这祇桓精舍的林园里,有大仙人(佛陀)的僧伽居住,
而诸法之王(佛陀)也住在这里,更增加我的欢喜心!
深信净戒之业,以及智慧才是最殊胜的寿命,
依此才能净化众生,而不是依于族姓及财物。
具大智慧的舍利弗尊者,有正念而常寂默,
居于幽静之处修习远离,是建立胜业良友中最为第一。」
诵完这首诗偈后,便隐没不见了。
那时,世尊在夜晚过后,走入僧众中,铺好坐具,坐于大众之前,向众比丘说:「在昨夜里,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来到我住处,向我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诵偈说:
『在这祇桓精舍的林园里,有大仙人的僧伽居住,
而诸法之王也住在这里,更增加我的欢喜心!
深信净戒之业,以及智慧才是最殊胜的寿命,
依此才能净化众生,而不是依于族姓及财物。
具大智慧的舍利弗,有正念而常寂默,
居于幽静之处修习远离,是建立胜业良友中最为第一。』」
当时,阿难尊者告诉佛陀说:「世尊啊!依我对世尊所说的了解,那是给孤独长者往生到天上后,回来拜见世尊您。而那位给孤独长者生前对于舍利弗尊者,是极为敬重他的。」
佛陀告诉阿难说:「是的!是的!阿难啊!确实是那给孤独长者往生天上后,回来拜见我。」
当时,世尊由于舍利弗尊者的缘故,就诵偈说:
「一切世间的智慧,唯如来的智慧除外,
拿来和舍利弗的智慧相比,也不及于他的十六分之一。
如舍利弗的智慧,那是所有天人悉数合起才同等的智慧,
拿来和如来的智慧相比,也不及如来的十六分之一。」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一二五三经注释:
1、「诸王亦住此,增我欢喜心」:别译杂阿含经卷九第二七经此处作「法主居其中,我今生喜乐」,由此对照可知,「诸王」乃指诸法之王,亦即「法主」。
2、「深信净戒业,智慧为胜寿,以此净众生」: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信戒定慧业,正命能使净」。
3、「大智舍利弗……初建业良友」: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智慧舍利弗,寂然持禁戒,空处乐恬静,最胜无伦匹。」两相对照,可知「初」,即是第一之意。建业,指建立胜业而言。
一二五四、本经叙说旷野长者由于生前见佛、闻法、供僧不厌足,故命终后得生于无热天。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旷野精舍里。
那时,有一位旷野精舍的长者疾病命终后,受生于无热天(色界四禅第六天)。他往生那个天界后,便这样想着:我现在不应久住在这里,而不去拜见世尊。如此思考后,他就像一位大力士屈伸手臂那么短暂的时间内,从无热天隐没,而显现于佛陀面前。
当时,那位天子的天身委落于地,无法自立,仿佛酥油渗于地一样,无法自立。同样地,那位天子的天身极为细软,自己无法维持站立。
当时,世尊告诉那位天子说:「你应当变化为欲界粗大的身体,站立于地上。」
当时,那位天子立即变化自己的形体,成为欲界的粗身,站立于地上。于是,天子向前顶礼佛足,然后退坐一边。
这时,世尊告诉那位手天子(天子名)说:「你这位手天子啊!原来在此人间受生为人身时,你所受持的经法,现在再忆念时都能不忘记吗?」
手天子告诉佛陀说:「世尊啊!我原本所受持的经法,现在还是都没有遗忘。原来我受生于人间时,听闻正法,有不尽听闻到的,现在我也能忆念,就如世尊的善说一样。世尊您说:『如果人于安乐处,能忆持正法的话,就不会是痛苦处。』这是真实不虚的话。就像世尊您在这阎浮提世间,被种种杂类的四众弟子所围绕,而为他们说法,那些四众弟子们听闻佛陀的说法,便都能奉行;我也如此,在于无热天上,为众天人于大会中说法,那些天众们也都能受持修学。」
佛陀问手天子说:「你原来在人世间时,是由于对那几种法受持不自满足的缘故,所以才得以受生到那无热天中的呢?」
手天子告诉佛陀说:「世尊啊!我是因为对于三法受持不自满足的缘故,所以于身坏命终后,才往生到无热天上的。是那三法呢?就是由于我拜见佛陀不自满足的缘故,所以身坏命终往生到无热天;由于我对于听闻佛法不自满足的缘故,所以身坏命终往生到无热天;由于我供养众僧不自满足的缘故,所以身坏命终往生到无热天。」当时,手天子就唱诵诗偈说:
「拜见佛陀不自满足,听闻佛法也不自满足,
供养于众僧,我也未曾知足过。
我就是如此受持贤圣的正法,调伏悭吝贪着的垢秽,
对于上述三法不自知足,所以才往生到无热天上。」
当时,手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五四经注释:
1、旷野精舍:别译杂阿含经卷九第二八经作「旷野园第一林中」;南传相对…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