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庶民们,他们全都有行作惠施,修作功德,而我先前自己所要作的惠施功德,因此就没了。
当时,我派遣去行作福德的那些人回到我这儿来,向我作礼后告诉我说:『大王您应当知道:那些修作福德的地方,夫人、王子、大臣、将士,以及众百姓们,他们都各据自己的地方,去行施作福,大王您所想布施的地方,因此就没有了。』我那时答说:『善男子啊!各地方边远属国岁贡财物应缴纳给我的,就分一半入府库中,分另外一半,就在那儿惠施修作福德吧!』他们听到我的教敕,就去到边远属国,征集财物,一半送缴府库,一半就留在那儿惠施行作福德。
由于我以前曾长夜如此去惠施作福,所以长夜常得可爱、可念、可意的福报,常感受快乐,没有穷尽。我以此福业及福果福报,全都入于大功德聚数中,譬如五大河合而为同一水流,就是所谓的恒河、耶蒲那、萨罗由、伊罗跋提、摩醯,如此五大河合而为同一水流,没有人能测量河水有多少百千万亿斗斛之数,那大河之水成为大水的聚数。我也是如此,所修作的功德果、功德报不可称量,全部都入于大功德的聚数中。」
当时,悉鞞梨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第一二一二经注释:
1、悉鞞梨:别译杂阿含经卷八第五经作「迟缓天子」;汉译南传大藏经则作「世理天子」。
一二一三、本经叙说有一天子向佛陀请问什么人可做为远游、居家、通财、后世的善知识。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什么人可做为远游时的善知识呢?
什么人可做为居家时的善知识呢?
什么人可做为通财(互通财物)的善知识呢?
什么人可做为后世的善知识呢?」
当时,世尊诵偈回答说:
「商人的导师(领队),就是远游旅行时的善知识。
贞祥贤良的妻子,就是居家之时的善知识。
相习近的宗亲,就是通财的善知识。
自己所修作的功德,就是后世的善知识。」
那时,那位天子就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第一二一三经注释:
1、「商人之导师……后世善知识」:此偈别译杂阿含经卷八第六经作「若远至他国,行伴名为亲;于自居家中,慈母最为亲;于生财利所,眷属乃为友;能修功福者,是名后世亲。」
一二一四、本经叙说有一天子诵偈说生命无常,宜作诸功德,佛陀乃更教其应断贪爱,入无余涅槃。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说:
「日月暗中不断运行会持夺人命而去,因此而使人短寿,
被衰老所侵迫时,也没有能救护的人;
看这老、病、死的发生,实在令人很害怕,
只有修作各种功德,才能快乐地往生至安乐之处。」
当时,世尊就诵偈答说:
「日月暗中不断运行会持夺人命而去,因此而使人短寿,
被衰老所侵迫时,也没有能救护的人;
观察这个有余依身的过患,实在令人很害怕,
应当断除世间的贪爱,进入无余涅槃之乐中!」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第一二一四经注释:
1、有余:指此有余的依身而言。
一二一五、本经叙说佛陀为一天子说应断除五盖、五欲,增修五根,超越五结,方能渡越急流。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说:
「要断除几种法呢?那几种法是应舍弃的呢?
而又应对那几种法,更加努力去修习呢?
有几种积聚是应该要超越,比丘才能渡越奔驰的急流呢?」
当时,世尊就诵偈答说:
「要断除五盖,舍弃色声等五欲,增上修习五根,
超越五和合(五结),比丘就能渡越急流深渊。」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第一二一五经注释:
1、「断除五舍五……比丘度流渊」:别译杂阿含经卷八第八经作「能断于五盖,弃舍于五欲,增上修五根,成就五分法,能渡驶流水,得名为比丘。」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五断与五弃,上修五无漏,超越五种结,称渡瀑流僧。」根据巴利本注:五断,指断除五盖││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五弃,指弃除五欲││色、声、香、味、触。五无漏,指五无漏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种结,即贪结、恚结、慢结、嫉结、悭结。
一二一六、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造五恶为眠法,五盖覆为取垢法;持五戒为觉法,无学五分法身为得净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说:
「那一种人于觉醒时也叫睡眠呢?那一种人于睡眠时也叫觉醒呢?
那一种人执取尘垢呢?那一种人能得清净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造作五恶的人,就是觉醒时,也是如睡眠一样无知;
持五戒的人,就是睡眠时,也是如同醒觉一样清明;
被五盖所覆障的人,就是执取尘垢的人;
成就无学(阿罗汉)五分法身的人,就是得到清净的人。」
那时,那位天子就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第一二一六经注释:
1、「几人于觉眠……几人得清净」:别译杂阿含经卷八第十经作「谁于睡名寤?谁于寤名睡?云何染尘垢?云何得清净?」
2、「五人于觉眠……五人得清净」:别译杂阿含经作「若持五戒者,虽睡名为寤;若造五恶者,虽寤名为睡。若为五盖覆,名为染尘垢;无学五分身,清净离尘垢。」五分身,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一二一七、本经叙说有一天子赞叹世间充满喜乐,佛陀则见其忧处。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说:
「世间的母子互相喜悦,牛主也爱乐他的牛只,
众生都喜乐于那有余的依身,如果寂灭无余的话,就不会有欢悦之心了!」
当时,世尊就诵偈答说:
「世间的母子会互相忧恼,牛主也会忧恼他的牛只,
如果众生还有有余的依身,就会产生忧恼,寂灭无余的话,就不会有忧恼了。」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第一二一七经注释:
1、「众生乐有余,无乐无余者」:别译杂阿含经卷八第十一经此处作「若人受身时,亦复生欢喜;若见无身者,则无欢悦心。」
2、「有余众生忧,无余则无忧」: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若复受身者,则为忧恼患;若不受身者,则名寂灭乐。」
一二一八、本经叙说佛陀为一天子讲说世间法,田宅为众生所拥有的财物、贤妻为第一伴、饮食而存命、事业为依处。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什么是人所拥有的财物呢?谁是人们最亲近的伴侣呢?
众生依什么而活命呢?众生又是依于何处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田宅是众生所拥有之物;贤妻是众生最亲近的伴侣;
有了饮食,众生才得以存命;所做之事业是众生的依处。」
那时,那位天子就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第一二一八经注释:
1、「何等人之物……众生何处依」: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十八经作「云何义利胜?谁为最亲友?众生依何等,而得自济活?修造何事务…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