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波斯匿王听说世尊在拘萨罗国人间游行教化,来到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听到这件消息后,就前往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曾听闻世尊自己记说已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大家所传说的,难道不是虚妄,为过分之说吗?或者是如您所说而说、如法而说、随顺法而说的呢?不是因他人为了损伤同法的人,在于问答当中,而生起讥嫌毁呰的吗?」
佛陀告诉大王说:「他们这样说,是真实正确之说,不是虚妄。是如我所说而说,如法而说,随顺法而说,不是他人为了损伤同法的人,而在于问答当中,生起讥嫌毁呰。为什么呢?大王啊!因为我现在确实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缘故。」
波斯匿王告诉佛陀说:「虽然世尊您这样说,但是我还是不相信。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有很多年高德劭的沙门、婆罗门,所谓富兰那迦叶、末迦利瞿舍梨子、删阇耶毗罗胝子、阿耆多枳舍钦婆罗、迦罗拘陀迦栴延、尼干陀若提子(上为六师外道),他们都不敢自己记说已证得了无上的正等正觉,而世尊您那么幼小年少,出家不久,自己如何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呢?」
佛陀告诉大王说:「有四种物虽小,却不可轻视。是那四种呢?就是剎帝利王子虽年少幼小,却不可轻视他;龙子虽年少幼小,却不可轻视他;小火虽微弱,却不可轻视它;比丘虽幼小,却不可轻视他。」当时,世尊就唱诵诗偈说:
「具足形相的剎帝利,就会发出贵族的名称来;
因此,他的年纪虽然幼小,有智慧的人是不敢轻视他的,
因为他未来一定会登上王位,应留意他生起怨恨责罚,
所以不可轻视他,还应对他生起大恭敬。
善求自护的人,保护自己要如保护生命一样;
以平等自护的心理,同样地去保护他的生命。
在聚落及空旷之处,看见那幼龙的话,
不要因为那只是一条小蛇,而生起轻慢的想法,
虽然是杂色小龙的形相,也应使它安乐,
无论男士、妇女轻视龙蛇的话,都会被它所毒害。
所以保护自己的人,应当如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
以如此完善地自护,同样地去防护着蛇。
猛火之所吞食,即使小火,但它所能吞食也是无限的,
小烛火也能燃烧,有足够薪柴就会广大炽盛起来,
从微小之物渐进燃烧,就会烧尽聚落城邑。
所以保护自己的人,应当如保护自己生命一样;
以如此完善地自护,同样地去防护着火。
被盛火所焚烧之处,各种草类都会被燃烧殆尽,
火息灭后便不再有增减了,但戒火却会再生起,
如果轻毁受持净戒之火的比丘,
就会烧及自身祸延子孙,众灾会流转到百世,
就如燃烧多罗树一样,不再有生长之期。
所以应当保护自己,就如保护自己生命一样;
以如此完善地自护,同样地去防护那比丘。
具足形相的剎帝利,幼龙及小火,
还有具足净戒的比丘,不应对他们生起轻视的想法。
所以应当保护自己,就如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
以如此完善地自护,同样地去防护着他们。」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波斯匿王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一一一四、本经叙说波斯匿王因祖母命终而悲痛,佛告以一切众生,无有出生而不死者,一切法皆是生灭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波斯匿王极为敬重的祖母,忽然逝世了。出城火化,供养舍利(遗骨)后,他穿著破旧的衣服,满头乱发,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
当时,世尊告诉波斯匿王说:「大王啊!你从何处来?怎么衣服破旧,满头乱发的呢?」
波斯匿王答佛陀说:「世尊啊!我失去祖母,我极为敬重的祖母,舍弃我而逝世了,我到城外将她火化,供养遗骨后,来见世尊您的。」
佛陀告诉大王说:「你极为敬重爱恋祖母吗?」
波斯匿王告诉佛陀说:「世尊啊!我极为敬重爱恋她。世尊啊!如果把国家中所有的象、马、七宝,乃至国君之位全拿给他人,能救回祖母生命的话,我愿意都送给人。既不能救治她,生死永别,内心的悲恋忧苦,令我无法忍受!曾听世尊说:「一切众生、一切昆虫、一切天神,出生的话就一定会死亡,没有一物不穷尽的,没有出生而不会死亡的,今天我才知道世尊所说是善说。」
佛陀说:「大王啊!是的!是的!一切众生、一切昆虫、一切天神,有出生的话,就一定会死亡,终归于穷尽,没有一物出生而不会死亡的。」
佛陀又告诉大王说:「即使是婆罗门大姓、剎帝利大姓、长者大姓,有出生的话,就一定会死亡,没有不会死亡的。即使是灌顶居位的剎帝利大王,称王四天下,拥有权力,自在如意,各个敌国,无不降伏,终究还是有穷尽的时候,没有不会死亡的。大王啊!如果是生于长寿天,于天宫中称王,自在快乐,终究也是会穷尽,没有不会死亡的。大王啊!如阿罗汉比丘已灭尽一切烦恼,舍离各种重担,所应做的事都已做好,获得了自己的利益,尽除所有的结缚烦恼,有正智而心灵得到完善的解脱,他也是会有穷尽,舍身而入于涅槃。又如善于自调、善守寂静的缘觉行者,此世身命完尽后,终究会入于涅槃的。诸佛世尊都已具足十力,四无所畏,能作殊胜的师子吼,终究也是要舍弃色身,入于般涅槃。我举这些例子,大王你就应当知道:一切众生、一切昆虫、一切天神,有生就有死,终究会逐渐灭亡,没有不会死亡的!」当时,世尊又唱诵诗偈说:
「一切众生之类,有生命的终究会趋于死亡,
各自随着业力的趋使,自受善恶的果报;
恶业就堕生于地狱中,为善则上升于天界,
修习胜妙的正道,灭尽诸烦恼就能证得般涅槃。
如来和缘觉之人,以及佛陀的声闻弟子们,
也都会有舍弃身命的时候,何况是一般的凡夫俗子!」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波斯匿王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第一一一四经注释:
1、阇维:又译荼毗,即火葬。阇,音ㄉㄨ。
2、舍利:火化后的遗骨。
3、十力:请参阅第六九六经。
4、四无所畏:佛对众生说法时有四种的泰然无畏。一、一切智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二、漏尽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断尽一切烦恼而无畏心;三、说障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惑业等诸障法而无畏心;四、说尽苦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戒定慧等诸尽苦之正道而无畏心。
一一一五、本经叙说行身、口、意恶行者为不自念;行身、口、意善行者为自念。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波斯匿王独自在僻静之处禅思思惟,他这样想着:怎样叫能知爱念自己呢?怎样叫不知爱念自己呢?他又这样想着:如果有人行作身的恶行、行作口的恶行、行作意的恶行的话,应知这种人就是不知爱念自己的人;如果有人行作身的善行、行作口的善行、行作意的善行的话,应知这种人就是能知爱念自己的人了。于是他从禅定中出定后,就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独自在僻静处思惟,这样想着:怎样叫能知爱念自己呢?怎样叫不知爱念自己呢?我又这样想着:如果有人行作身的恶行、行作口的恶行、行作意的恶行的话,应知这种人就是不知爱念自己的人;如果有人行作身的善行、行作口的善行、行作意的善行的话;应知这种人就是能知爱念自己的人了。」
佛陀告诉大王说:「是的,大王!对的,大王!如果有人行作身的恶行、行作口的恶行、行作意的恶行的话,应知这种人就是不知爱念自己的人。他虽然自己称说是一个知道爱念自己的人,然而实际并非是知道爱念自己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无论如何,恶知识所作的恶行,不顾念者所作的不自顾念行为,不自爱者所作的不自爱行为,都是他自己亲自做出来的,所以这种人是不知爱念自己的人。
大王啊!如果能行作身的善行、行作口的善行、行作意的善行的话,应知这种人就是能知爱念自己的人,像这种人虽然自己称说是不知爱惜己身的人,然而这种人其实就是能知爱念自己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无论如何,善友所作的善友行为,能知顾念者所作对自己的顾念行为,能自爱者所作对自己的爱惜行为,都是他自己亲自做出来的,所以这种人是能知爱念自己的人。」这时,世尊又唱诵诗偈说:
「称说爱念自己的人,就不应造作各种恶行,
因为终究不会由于造作恶行,而使自己得到安乐。
称说爱念自己的人,终究不会造作各种恶行,
行作各种善业的人,能使自己得到安乐。
如果是能爱念自己的人,他会善于防护,自我保护,
就如善护国家的国王一样,能外防边境的城邑。
如果是能爱念自己的人,他会极善于珍重宝藏自己,
就如善于守护的国王一样,能内防边境的城邑。
要如此地珍重宝藏自己,剎那之时也不间断;
如果剎那之时有所缺断,就会遭致忧恼,在恶道中长受忧苦!」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波斯匿王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第一一一五经注释:
1、「无有恶知识所作……是故斯等为不自念」:…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