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P3

  ..续本文上一页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不论如何,非爱者所以为非爱者,乃彼等之自所作为。是故彼等非自我之爱者。」文意明显。北传经文较生涩,白话译文参考南传译成。

  2、「无有善友于善友所作……是故斯等则为自念」: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不论如何,爱者之所以为爱者,乃彼等之自所作为。是故彼等乃自我之爱者。」白话译文乃参考南传译成。

  

  一一一六、本经叙说行身、口、意恶行者为不自护;行身、口、意善行者为自护。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波斯匿王独自于静处思惟,他这样想着:怎样叫能自我防护呢?怎样叫不能自我防护呢?然后又这样想着:如果有人行作身的恶行、行作口的恶行、行作意的恶行的话,应知这种人就是不能自我防护的人;如果能够行作身的善行、行作口的善行、行作意的善行的话,应知这种人就是能自我防护的人了。他从禅定中出定后,就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独自于静处思惟,这样想着:怎样叫能自我防护呢?怎样叫不能自我防护呢?我又这样想着:如果有人行作身的恶行、行作口的恶行、行作意的恶行的话,应知这种人就是不能自我防护的人;如果有人行作身的善行、行作口的善行、行作意的善行的话,应知这种人就是能自我防护的人了。」

   佛陀告诉大王说:「是的,大王!对的,大王!如果有人行作身的恶行、行作口的恶行、行作意的恶行的话,应知这种人就是不能自我防护的人,然而他却还自称说是能够自我防护的人。有象军、马军、车军、步军来防护自己,虽然叫做自护,其实并非真正的自我防护。为什么么呢?因为四军虽能防护外患,却不能防护内心的行恶。大王啊!所以这样叫做不能自我防护。大王啊!如果有人行作身的善行、行作口的善行、行作意的善行的话,应知这种人就是能自我防护的人。他虽然不用象军、马军、车军、步军来防护自己,然而他却是真实能自我防护的人。为什么么呢?因为能防护自己内心的人,就叫做善于自我防护的人,而不是指防护外患而言。」这时,世尊又唱诵诗偈说:

   「善于防护身、口,以及意的一切业行;

    心常惭愧而防护自己,这样就叫做善守护。」

   当时,波斯匿王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一一一七、本经叙说世人贪欲财利,则会起诸邪行,长夜当得不饶益苦。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波斯匿王独自于静处思惟,他这样想着:世间很少有人于得到胜妙的财利后,而能不放逸,能不贪着,能于众生不起恶行的。世间大多数的人于得到胜妙的财利后,都会生起放逸,增长贪着,造作各种的邪行。如此思考后,就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独自于静处思惟,这样地想着:世间很少有人于得到胜妙的财利后,能对于财利不起放逸,不生贪着,不作邪行的。世间大多数的人于得到胜妙的财利后,都会生起放逸,生起贪着,多作各种的邪行。」

   佛陀告诉波斯匿王说:「是的,大王!对的,大王!世间的确很少有人于得到胜妙的财利后,而能不贪着,不起放逸,不起邪行的。世间大多数的人于得到胜妙的财利后,都会对于财利生起放逸,生起贪着,生起各种的邪行。大王您应当知道:那些得到胜妙财利后,就对于财利生起放逸,生起贪着,造作邪行的世间人,是愚痴之人,他将会有长夜得不到利益的苦恼。大王啊!譬如猎师和猎师的弟子,他们在空野林中张设天罗地网,杀害众多禽兽,困苦众生之类,广造各种的恶业。同样地,世人于得到胜妙的财利后,便对财利生起放逸,生起贪着,造作各种的邪行,也是如此。这样的愚痴人,将会有长夜得不到利益的苦恼。」这时,世尊又唱诵诗偈说:

   「贪欲着胜妙的财利,被贪欲所迷醉,

     心狂乱而不能自觉,就会像那被捕猎的野兽一样;

   由于如此放逸的缘故,将会受大苦的恶报!」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波斯匿王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第一一一七经注释:

  1、施 : ,音ㄐㄩㄢ,系取也。施 ,张网捕兽。

  2、犹如补猎者:别译杂阿含经卷三第十六经此处作「如鹿入深阱」;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如鹿被缚蹄」。

  

  一一一八、本经叙说佛告波斯匿王,因贪利故,而欺诈妄语之剎利大姓、婆罗门大姓、长者大姓,长夜当得不饶益苦。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波斯匿王于正殿上,亲自观察国政之事,看见那些殊胜的剎帝利大姓、殊胜的婆罗门大姓、殊胜的长者大姓们,由于贪欲的缘故,而欺诈妄语。他就这样想着:我应停止裁断事务!我应息止裁断事务!我再也不愿亲临断事了;我有贤子,应当遣他来裁断事务。我为什么要看这些殊胜的剎帝利大姓、婆罗门大姓、长者大姓们,为了贪欲的缘故,而欺诈妄语呢?」

  当时,波斯匿王做如此思考后,便走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于正殿上亲自裁断国事,看见那些殊胜的剎帝利大姓、婆罗门大姓、长者大姓们,全都为了贪欲的缘故,而欺诈妄语。世尊啊!我看见这些事情后,这样想着:我从今天起,要停止裁断事务!息止裁断事务!我有贤子,应当遣他来执行裁断事务。我不愿亲自看见这些殊胜的剎帝利大姓、婆罗门大姓、长者大姓们,由于贪欲的缘故,而欺诈妄语。」

   佛陀告诉波斯匿王说:「是的,大王!对的,大王!那些殊胜的剎帝利大姓、婆罗门大姓、长者大姓们,的确会因贪利的缘故,而欺诈妄语,那些愚痴的人们将会有长夜得到无利益的苦恼!大王你应当知道:譬如渔师和渔师的弟子,他们在河流溪谷中截流张网,残杀众生,使众生遭遇大苦一样;同样地,大王啊!那些殊胜的剎帝利大姓、婆罗门大姓、长者大姓们,由于贪利的缘故,而欺诈妄语,也将会有长夜得到无利益的苦恼!」这时,世尊又唱诵诗偈说:

   「对于财利生起贪欲,而被贪欲所迷醉,

    内心狂乱而不自觉,就像被捕的鱼那样;

   由于造作如此恶业的缘故,将会受到极痛苦的恶报!」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波斯匿王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第一一一八经注释:

  1、犹如渔捕者: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如鱼被网罗」;别译杂阿含经卷三第十五经此处作「如鱼入密网」。斟酌前段经意,「渔捕者」应指被捕获的鱼,而非指渔夫。

  

  一一一九、本经叙说佛告波斯匿王,人得胜财利,若不知布施,种胜福田,则如池水无有受用,而煎熬消尽;若知布施、种胜福田,则能长受安乐,未来生天,倍收大利。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波斯匿王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啊!这舍卫国里有一位长者,名叫摩诃男,他拥有很多的财富,所藏聚的真金多达百千亿,何况是其余财物!世尊啊!这位摩诃男长者虽拥有这么巨大的财富,可是他却如此享用:吃食粗碎的米、喝豆羹、吃腐败的姜,穿粗布衣服、单皮革的鞋子,搭乘破旧的车子,顶戴的是树叶做的伞盖,从未曾听过他供养布施给沙门、婆罗门,或救助贫苦、行路困乏,以及乞丐诸人;关起门来吃饭,不使沙门、婆罗门、穷人、路人、以及诸乞丐看见。」

   佛陀告诉波斯匿王说:「这种人并不是正士,拥有钜大的财利,自己不会受用,也不知供养父母,供给妻子、宗亲、眷属,济助奴仆,或布施予所认识的人,更不知随时供给沙门、婆罗门,培植殊胜的福田,崇向胜妙之处,长久地享受安乐,未来受生于天上。只是徒自拥有巨大的财富,却不知广为使用,收取它的大利。大王啊!譬如旷野中聚水的湖池,要是没有人去受用、洗浴、取饮的话,水就会在泽中被阳光煎熬而蒸发消尽。同样地,一个不善的人拥有钜大的大财物,……乃至不知广为受用,收取它的大利,就会像那个湖池的水一样。

   大王啊!有一种善男子,他得到了殊胜的财利后,不但自己快乐受用,也能供养父母,供给妻子、宗亲、眷属,济助奴仆,或布施予所有认识的人,且又时常供养沙门、婆罗门,培植殊胜的福田,崇向胜妙之处,未来得受生于天上。如此得到殊胜的钱财后,能广为受用,就可加倍的收取大利。大王啊!譬如聚落或城郭边有池水,澄净清凉,岸边有树林荫覆,在这里可以使人享受快乐,有很多人都来受用,乃至是飞禽走兽也来这儿。同样地,善男子得到胜妙的财利后,若能快乐自供,而且又能供养父母,……乃至培植殊胜的福田,就能广收大利。」这时,世尊又唱诵诗偈说:

   「旷野里的湖水,很清凉又极鲜净;

    但是没有人去取水受用的话,它就会在那里自然消尽。

   同样地,这胜妙的财利,如果被坏人得到的话,

   他不但不能自己受用,也不会去供养济助他人,

   只知辛苦地空自积聚,积聚后却又给失去了!

   有智慧的人得到殊胜的财利,自己能快乐地受用,

   又能广施作功德,施与他的亲人眷属们。

   他会随其所应而给与,就如牛王领导群众一样,

   施与及受用,都能相应不失,

   如此乘于真理而寿终后,将会生天而享受福乐的果报!」

   佛陀…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