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尊者难陀是佛姨母之子,……好作嬉戏调笑而行」:巴利英译本此处作 Now the venerable Nanda , nephew of the Exalted One”s mother , donning robes that had been dressed on both sides , painting his eyes and taking a bright , clean bowl , went into the presence of the Exalted One , saluted him , and took his seat beside him . (大意是:尔时,世尊姨母之子尊者难陀,穿著两面熨平的法衣,描画他的眼睛,并且拿着亮丽鲜洁的钵盂,去到世尊处,顶礼世尊后,坐于一边。)
一○五六、本经叙说低沙比丘自恃为世尊表兄弟,不修恭敬,不堪谏止;佛劝其应修恭敬、堪忍谏止。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低沙尊者自己这样想着:我是世尊姑母的儿子,也是世尊的表兄弟,所以我可以不修恭敬,无所顾虑,也不畏惧,不能接受别人的劝谏。
当时,有众多比丘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啊!那低沙尊者自认为是世尊姑母的儿子,也是世尊您的表兄弟,所以他不修习恭敬,无所顾虑,也不畏惧,不能接受别人的劝谏。」
这时,世尊告诉一位比丘说:「请你前往低沙比丘住处,告诉他说:『低沙啊!大师有话告诉你!』」
当时,那位比丘接受世尊的指示,就前往告诉低沙比丘说:「世尊有话告诉你!」
低沙比丘立即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
佛陀问低沙说:「你是否真有这样想法:我是世尊姑母的儿子,也是世尊的表兄弟,所以可以不修恭敬,无所顾虑,也不畏惧,更不能忍受他人的劝谏呢?」
低沙答佛陀说:「是真的如此,世尊!」
佛陀告诉低沙说:「你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你应该这样想:我是世尊姑母的儿子,也是世尊的表兄弟,所以我更应该修习恭敬,有所畏惧,并能接受他人的劝谏。」当时,世尊就唱诵诗偈说:
「真妙啊!低沙你!要远离瞋恚才是善;
不要生起瞋恚之心,瞋恚的心理是不善。
如果能远离瞋恚我慢,而修行柔软卑下心,
然后才能在我这儿,修持清净的梵行。」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低沙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一○五七、本经叙说佛陀称赞毗舍佉尊者善于说法,并勉励他应经常为诸比丘说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位毗舍佉般阇梨子尊者,他集大众于供养堂,为众多比丘说法,他的言辞圆满,妙音清彻,法句的意趣明白正确,随顺智慧而说,使听法的人乐于听闻,他随机开导,无所依着而说法,显现深妙的法义,使众比丘们都能专心聆听。
当时,世尊于白天正入于禅定中,以超过凡人之耳的清净天耳,听到了尊者说法的声音,就从禅定中出定,去到讲堂,坐于大众之前,告诉毗舍佉般阇梨子说:「真好啊!真妙!毘舍佉啊!你能在这供养堂中为众多比丘说法,言辞圆满,……乃至显现深妙的法义,使众比丘专精敬重,一心乐听。你应当经常为众比丘如此说法,使众比丘专精敬重,一心乐听,当会得到长夜的利益,安稳快乐而住。」当时,世尊就唱诵诗偈说:
「如果不说法的话,愚痴与智慧混杂而难以分别,
这愚痴与智慧,也就没有因由可以自我显现了;
如果善于讲说得证涅槃的清凉法,借着说法就可彰显自己的智慧了。
说法就是光明普照,能光显大仙(佛陀)的法幢,
而善说就是大仙幢,妙法就是罗汉幢。」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毗舍佉般阇梨子尊者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第一○五七经注释:
1、句味辩正:句味,法句意趣。辩,通辨。辩正,即明白正确之意。
2、无所依说:即无依语,是随机说法开导,无所依着之法语。
一○五八、本经叙说有一年少比丘不欲助诸比丘作衣,诸比丘告佛,佛乃劝诸比丘勿与之语,因其已得四禅定。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众多比丘集聚于供养堂里,在一起缝制衣服。当时,有一位年少比丘,出家不久,初入于正法、戒律中修习,可是他却不愿帮助众比丘缝制衣服。
当时,众多比丘去到世尊住处,向世尊顶礼后,退坐一边,对世尊说:「世尊啊!那时,有众多比丘为了缝制衣服,所以都集聚在供养堂里。有一位年少比丘,出家不久,刚进入世尊的正法、戒律中修习,可是却不愿意帮助众比丘缝制衣服。」
当时,世尊就问那位年少比丘说:「你真的不愿帮助众比丘缝制衣服吗?」
那位比丘答佛陀说:「世尊啊!随我能力所及,我当会尽力去帮助他们。」
这时,世尊已经知道了那位比丘心里所想的事,于是就告诉众比丘说:「你们不要批评这位年少比丘。为什么呢?因为这位比丘已经得到了四禅的增上心,于现世中安乐而住,不用劳苦自然证得。他原来内心所想的,就是要剃除须发,穿著袈裟法衣,出家学道,增进修学,能于现世中自己知道作证;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都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当时,世尊就唱诵诗偈说:
「不是用卑劣的方法,无德少智慧,
就能正向于涅槃境地,而脱免烦恼的枷锁。
这位贤明的年少比丘,已经得到了上士(阿罗汉)的境界,
远离贪欲而心灵得到解脱,证入涅槃而不再有生死烦恼,
他将以这最后一次的身体,摧伏所有的魔军。」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一○五八经注释:
1、汝等莫与是年少比丘语: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汝等勿恼此比丘」。
2、「是比丘得四增心法正受,……不勤而得」: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彼比丘得四禅之增上心,对现法乐住,随心所欲,无困难事,无烦恼」。
一○五九、本经叙说佛陀向上座比丘解说有比独住更胜妙之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位叫上座的比丘,独住于一处,也经常赞叹独自居于一处,他独自去乞食,就独自回来,独自静坐禅思。
当时,有众多比丘去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有位名叫上座的尊者,乐于一人独处,也经常赞叹独自居住。他独自进入聚落里乞食,也独自走出聚落,回到自己住处,就独自静坐禅思。」
这时,世尊告诉一位比丘说:「请你前往上座比丘处,告诉上座比丘说:『大师有话告诉你!』」
比丘接受佛陀的指示,就去到上座比丘住处,告诉他说:「尊者啊!大师有话告诉你!」
当时,上座比丘立即奉命,去到世尊住处,向世尊顶礼后,退坐一边。
这时,世尊问上座比丘说:「你真的是独自住于僻静处,赞叹独自居住,独自去乞食,也独自走出聚落,独自静坐禅思的吗?」
上座比丘答佛陀说:「真的是如此,世尊!」
佛陀又问上座比丘说:「你是如何独自静处,赞叹独住,独自去乞食,独自回到住处,独自静坐禅思的呢?」
上座比丘答佛陀说:「我就是独自一人住于僻静的地方,赞叹独自居住,自己单独出去乞食,也独自行走于聚落中,独自静坐禅思。」
佛陀告诉上座比丘说:「你是一位独住的行者,我不说你不是独住的行者,然而更有胜妙的独住行。怎样叫胜妙的独住行呢?就是比丘对过去的贪欲已枯尽,对未来的贪欲也灭尽,于现在也没有贪喜;这样的婆罗门(指修行者),心不犹豫,已舍离忧悔,远离一切的爱欲,群聚的结使烦恼断除,这样就叫做独住行,再没有那一种胜妙的独住能够超过这个了!」当时,世尊就唱诵诗偈说:
「能映照一切,能了知世间的一切,
不贪着一切事物,远离一切的爱欲;
如此乐住的人,我说就是独住的行者。」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上座尊者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第一○五九经注释:
1、「汝是一住者,……然更有胜妙一住」: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长者!此独住,非我所云之独住,长老!依详说之有胜妙之独住」。
2、「谓比丘前者枯,后者灭尽,中无贪喜」:别译杂阿含经卷一第十经此处作「欲本干竭,来欲不起,现欲不生」。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则作「于此处,能舍过去,不希未来,于现在,对自身之所得,欲贪全亡也」。
一○六○、本经叙说僧迦蓝尊者出家前之妻抱子至其房前,彼仍寂然不动,世尊以诗偈赞叹其为真婆罗门。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位僧迦蓝尊者在拘萨罗国人间游行教化,他来到了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那位僧迦蓝比丘有位出家前的妻子,她在舍卫国中听说僧迦蓝比丘在拘萨罗国人间游行教化,现在来到了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知道后,她就穿著漂亮的衣服,佩戴璎珞装饰,抱着儿子前往祇洹精舍,来僧迦蓝比丘的房前。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