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P4

  ..续本文上一页与灭没吧!」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我如果讲说过去世苦的起因与灭没的话,那知你对此是信或不信、是要或不要、是想或不想、是乐或不乐?而你现在是否仍有苦呢?我如果讲说未来苦的起因与灭没的话,那知你对此是信或不信、是要或不要、是想或不想、是乐或不乐?而你现在是否就有苦了呢?我现在在这儿就讲说现世苦的起因与灭没吧!聚落主啊!众生所有苦恼的生起,那一切都是以欲为根本,从欲而生,从欲而集,从欲而起;以欲为因,以欲为缘,而生起苦恼。」

  聚落主告诉佛陀说:「世尊啊!您只是很简略的说法,没有详细解说,我还是不了解。慈悲的世尊啊!希望您能详细解说,使我能正确的理解。」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我现在问你,你就随意答说。聚落主啊!你意见怎样呢?如果住在这郁鞞罗聚落的众生,有人或被缚、或被打、或被责备、或被杀害,你的心里是否将会生起忧、悲、恼苦呢?」

  聚落主告诉佛陀说:「世尊啊!我也不是一向都是如此的。如果住在这郁鞞罗聚落的众生,我对他有欲、有贪、有爱、有念,彼此熟悉亲近的话,当他遭到或缚、或打、或责、或杀时,我就会生起忧、悲、恼苦。如果我对那位众生无欲、无贪、无爱、无念,彼此不熟悉亲近的话,当他遭到缚、打、责、杀时,我为什么要生起忧、悲、恼苦呢?」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所以应知:众生种种苦恼的生起,那一切都是以欲为根本,从欲而生,从欲而习,从欲而起,以欲为因、以欲为缘,而生起众苦。聚落主啊!你意见怎样呢?如果你与孩子从未曾相见的话,那么你是否会对他生起欲、贪、爱、念呢?」

  聚落主答说:「不会的,世尊!」

  「聚落主啊!你意见怎样呢?如果有看见或听到你的孩子,那么是否就会对他生起欲、爱、念了呢?」

  聚落主答说:「是的,世尊!」

  又问:「聚落主啊!你意见怎样呢?那孩子如果无常有所变异的话,你是否就会生起忧、悲、恼苦了呢?」

  聚落主答说:「是的,世尊!如果孩子无常变异的话,我或许会忧伤得半死,岂只是忧、悲、恼苦而已呢?」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所以应知:一切众生所有苦恼的生起,一切都是以爱欲为根本,从欲而生、从欲而集、从欲而起,以欲为因,以欲为缘,而生起苦恼。」

  聚落主说:「真是奇妙!世尊啊!您善于讲说这个孩子的譬喻。我有一个孩子,居住在别处,我天天都派遣信使去探问他是否平安;假如信使不能依时回来,我内心就会忧苦,何况孩子若遇无常之事,怎能不忧苦呢?」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所以我说,众生所有的忧苦,一切都是以欲为根本,从欲而生,从欲而集,从欲而起;以欲为因,以欲为缘,而生起忧苦。」

  佛陀又告诉聚落主说:「如果有四种爱念之事无常变异的话,就会产生四种忧苦;如果有三种、二种,或只一种爱念之事无常变异话,就会产生一种忧苦。聚落主啊!如果都没有爱念之事的话,就不会有忧苦尘劳的生起了。」佛陀即唱诵诗偈说:

  「如果没有世间的爱念,就不会有忧苦尘劳的灾患;

  一切的忧苦都消灭净尽了,就像莲花不染着于水一样。」

  当世尊说这段经文时,揭昙聚落主便远离了烦恼的尘垢,得到清净的法眼,他看见了正法,得到了正法,深入于正法之中,度脱一切的疑惑,这并不是由于他人的说法,也不是由于他人的度脱,对于正法、戒律他得到了无所畏惧。即从座席起来,整理好衣服,恭敬合掌禀告佛陀说:「我已度疑离惑,世尊啊!我已有超越的见解。我从今日起,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比丘僧,尽己形寿,做为一个优婆塞。希望世尊您能忆持我!」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揭昙聚落主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第九○五经注释:

  1、力士:即末罗国,为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

  2、汝依父母不相见者:依父母,指小孩子而言,小孩需依父母而得长养。别译杂阿含经卷七第七经此处作「若汝子未生,未依于母,未见闻时。」

  3、若见、若闻彼依父母: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汝子依母而生长已,汝若见时」。

  4、邻死:近于死。指忧伤得半死而言。

  

  九○六、本经叙说世尊于饥馑年至人间游行,尼揵子教其弟子刀师氏聚落主诘难世尊,刀师氏反随喜佛言。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在摩竭提国人间游行,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一千位优婆塞、五百位乞儿,从一城至另一城,从一聚落到另一聚落,在人间游行,到那罗聚落的好衣庵罗园中。

  那时,有位刀师氏聚落主,是裸形外道尼揵的弟子,他去到尼揵住处,顶礼尼揵之后,退坐一边。

  当时,尼揵告诉刀师氏聚落主说:「你能与沙门瞿昙作诡异的论辩,使沙门瞿昙既不得论说,又不得不论说吗?」

  聚落主说:「圣者啊!我要安立怎样的诡异论题,才能使沙门瞿昙不得论说,又不得不论说呢?」

  尼揵告诉聚落主说:「你去到沙门瞿昙住处,这样问他:『瞿昙啊!你是否经常希望诸家都能福利具足增长,有这样的愿望、这样的说法吗?』如果他答说『没有』的话,你就问他:『沙门瞿昙啊!你如此和平凡的愚人有什么差异呢?』如果他答说『我有这样的愿望,有这样说法』的话,你就应再问他:『沙门瞿昙啊!如果你有这样的愿望、这样说法』的话,今天你为何在这闹饥荒的年代,到人间四处游行,率领诸大众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一千位优婆塞、五百位乞儿,从一城到另一城,从一村到另一村,损耗世间财物,就如下大冰雹一样,下过之后,反而减损作物,毫无增益。这与瞿昙你的说法,实在很不相应,不相类似,前后矛盾。』就像这样,聚落主啊!这就叫做诡异的论辩,能使那沙门瞿昙不得论说,又不得不论说。」

  这时,刀师氏聚落主接受尼揵的指教后,就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恭敬问讯,恭敬问讯后,退坐一边,向佛陀问说:「瞿昙啊!你是否常希望使诸家都能福利增长呢?」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如来长夜地希望诸家都能福利增长,也常持这样说法。」

  聚落主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瞿昙啊!你如何在这闹饥荒的年代,在人间四处乞食,率领诸大众,……乃至与你的说法不相类似,前后矛盾呢?」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我忆念九十一劫以来,不曾看见有一个人布施给一位比丘,而致耗尽或损减财物的。聚落主啊!你看今日有的人家极富有,拥有很多钱财、眷属、仆从,应知就是因为他家长夜好行布施,很真实,又能自制,所以才招致这样的福利。聚落主啊!有八种因素,会使人损减,不能增加福利。是那八种呢?就是被国王逼迫、盗贼抢劫、大火烧毁、水所流失、储藏而自然消减、抵债不还、被怨憎者残破、不肖子耗费。有这八种因素,使钱财很难积聚。聚落主啊!我说无常是第九种因素。就像这样,聚落主啊!你弃除这九种因缘不谈,竟然说『沙门瞿昙破坏他人家业』。你不舍恶言,不放弃恶见,会像铁枪投入水中一样,身坏命终后,堕生于地狱之中。」

  当时,刀师氏聚落主心里感到很恐怖,身毛都竖起,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现在向您悔过!我就像愚痴人一样,所作不善,又不能明辨事理,竟于瞿昙之前,不实欺诳,虚说妄语。」

  他听闻佛陀的说法后,内心欢喜不已,就从座席起来离去。

  第九○六经注释:

  1、蒺藜论:蒺蔾。为一野生草,多刺,所结之实易附着人身不易离去,此处喻诡辩。

  2、阿梨:即圣者。

  3、「当知其家长夜好施,真实寂止,故致斯福利」:南传汉译本此处作「此等一切是源于布施,乃真实之源,自制之源」。英译本此处作 All that wealth was amassed through charity , amassed through truthfulness , amassed through self-restraint .(所有财富是源于布施,源于真实,源于自制。)由此南北对照,可知「真实寂止」,即南传之「真实」、「自制」。

  

    九○七、本经叙说刀师氏聚落主从尼揵子之劝,而诘问世尊何以为一种人说法,而不为另一种人说法。世尊乃以三种田及三种盛水器为譬,言其传道教授之顺序,彼闻后心生恐怖,向佛悔过。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那罗聚落的好衣庵罗园中。

  那时,有位刀师氏聚落主,先前是裸形外道尼揵的弟子,他去到尼揵住处,向尼揵顶礼后,退坐一边。

  当时,尼揵告诉聚落主说:「你能与沙门瞿昙作诡异的论辩,使沙门瞿昙不得论说,又不得不论说吗?」

  聚落主问尼揵说:「圣者啊!是怎样诡异的论题,能使沙门瞿昙不得论说,又不得不论说呢?」

  尼揵告诉聚落主说:「你去到沙门瞿昙住处,跟他这样说:『瞿昙啊!你不是常想安慰一切众生,赞叹安慰一切众生的吗?』如果他答说『不是』的话,就应告诉他说:『瞿昙啊!你如此和平凡的愚人有什么差异呢?』如果他答说『我是常想安慰一切众生,赞叹安慰一切众生』的话,你就又应问他说:『如果你想安慰一切众生的话,为什么缘故,有时你为一种人说法,有时却不为另一种人说法呢?』这样去诘问的话,就叫做诡异之论,能使那沙门瞿昙不得论说,又不得不论说。」

  这时,聚落主接受尼揵的劝进后,就去到佛陀住处,向他恭敬问讯后,退坐一边,向佛陀问说:「瞿昙啊!难道你不是常想安慰一切众生,叹说安慰一切众生的吗?」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如来长夜地慈悯安慰一切众生,也是常叹说安慰一切众生。」

  聚落主又问佛陀说:「既然这样的话,如来您为何为一种人说法,却又不为另一种人说法呢?」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我现在问你,请你随意回答我。聚落主啊!…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