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也不能说:『母亲啊!你不要生病,我将代替你生病!』这就是我自己觉悟成为等正觉者所说的第二种无母子的怖畏。(母子不能替代生病的怖畏)
其次,儿子如果将死之时,没有母亲能够说:『儿子啊!你不要死,我现在就来代替你死!』母亲将死之时,也没有儿子能说:『母亲啊!你不要死,我将代替你死!』这就是我自己觉悟成为等正觉者所说的第三种无母子的怖畏。(母子不能替代死的怖畏)
众比丘问佛陀说:「有一种方法、途径,修习又多修习后,能断除前三种有母子的怖畏,也断除后三种无母子的怖畏吗?」
佛陀告诉比丘说:「有一种方法、途径,可断除那三种怖畏。是什么方法、途径,修习又多修习后,能断除前三种有母子的怖畏,也能断除后三种无母子的怖畏呢?就是八圣道法││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七一、本经叙说修习八正道可断除三受。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三种感受,是生灭无常,由因缘所造作,缘于心而产生的。是那三种呢?就是快乐的感受、痛苦的感受、不苦也不乐的感受。」
众比丘又问佛陀说:「世尊啊!是否有一种方法、途径,修习又多修习后,就能断除这三种感受的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那就是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七二、本经叙说修习八正道,可断除老、病、死三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世间有三种法是不可喜、不可爱、不可念的。是那三种呢?就是老、病、死,这三种法不可喜、不可爱、不可念。世间如果没有这三种不可喜、不可爱、不可念之法的话,就不会有如来、应供、等正觉出现于世间,而世间人也不会知道有如来的说法教诫与教授。因为这三种不可喜、不可爱、不可念之法存在的缘故,所以如来、应供、等正觉才会出现于世间,而世间人也才能知道有如来的说法教诫与教授。」
众比丘又问佛陀说:「是否有一种方法、途径,能断除这三种不可喜、不可爱、不可念之法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是有一种方法、途径,修习而又多修习后,就能断除这三种不可喜、不可爱、不可念之法。是什么方法、途径,修习而又多修习后,就能断除这三种不可喜、不可爱、不可念之法呢?就是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七三、本经叙说成就有学之八正道者,名为有学;成就无学之八正道者,名为无学。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我将讲说有学及无学的意义。你们要仔细地听!好好地思考!怎样叫做有学呢?就是成就有学者的正见,成就有学者的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这样就叫做有学。怎样叫做无学呢?就是成就无学者的正见,成就无学者的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这样就叫做无学。」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就如本篇「学、无学」的经文所述,像这正士、如是大士等经文,也是同样的说法。
第七七三经注释:
1、学:又称「有学」,即在学地上修持者。预流、一来、不还等果均是。
2、无学:即阿罗汉,阿罗汉已修成正果,烦恼已尽,所应学的皆已修毕,故叫无学。
七七四、本经叙说成就无学者的八正道,谓之圣漏尽。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我将讲说『圣漏尽』的意义。怎样叫『圣漏尽』呢?就是成就了无学者的正见,……乃至成就了无学者的正定,这样就叫做『圣漏尽』。」
佛陀说完这段的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七五、本经略说八正道内容。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我现在将讲说八圣道法。是那八种呢?就是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七六、本经叙说若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而修习,是名修八圣道。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我现在将讲说修习八圣道。你们要仔细地听!好好地思考!怎样叫修习八圣道呢?就是这比丘修习正见时,能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寂灭,而向于舍;修习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时,也能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寂灭,而向于舍,这样就叫做修习八圣道。」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七七、本经叙说过去、未来、现在皆应当修习八圣道。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我现在将说比丘过去已修习八圣道,未来也将修习八圣道。……乃至……。」
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七八、本经叙说若修习八圣道清净鲜白,则能离诸烦恼,使未起不善法不起,未起善法能起。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比丘的正见清净鲜白,就不会有各种的过患,能远离一切的烦恼,使未起的不善法不起,只除了佛陀所调伏者之外,……乃至正定也是同样地说法。如果正见清净鲜白,就不会有各种的过患,能远离一切的烦恼,使未起的善法能生起,……乃至正定也是同样地说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就如本篇「除佛所调」的经文所述,「除善逝所调」的经文,也是同样地说法。
七七九、本经叙说五盖为不善聚;八圣道为善法聚。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祗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说不善所聚之法,就是五盖,这是正确的说法。为什么呢?因为纯一不善所聚之法,就是所谓五盖。是那五种呢?就是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说是由善法所积聚的,就是八圣道,这是正确的说法。为什么呢?因为由纯一圆满清净的善法所积聚的,就是八圣道。是那八种呢?就是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八○、本经叙说阿难以为半梵行者即是善知识,佛告其全梵行者才是善知识,可参阅第七三八经。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山谷精舍里。
那时,阿难尊者独自处于僻静之处,这样地想着;受持一半梵行的人,就可算是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了。……乃至佛陀告诉阿难说:「要纯一圆满清净具足梵行的人,才叫善知识。为什么呢?因为我是善知识的缘故,能使一切众生修习正见,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寂灭,而向于舍。……乃至修习正定,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寂灭,而向于舍。」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八一、本经叙说婆罗门之行持,其实乃是世人乘,唯佛所说八正道能调伏烦恼军,乃是正法律乘、天乘、婆罗门乘、大乘。(巴利本无「天乘、大乘」之句,唯作「梵乘、法乘、无上的胜伏」。)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那时,阿难尊者在晨朝穿著法衣,手拿着钵,要进入舍卫城中乞食。
这时有位名叫生闻的婆罗门乘坐着白马车,有众多的年轻人随从着他。所乘为白马、白车白鞚、白鞭,头戴白帽,顶着白伞盖,手拿白色拂尘,穿著白色衣服,挂着白璎珞,以白香涂身,随从之人也都是白色,走出舍卫城,想到林中去教授、读诵。众人看到了都说:「善乘!善乘!就是婆罗门乘。」
当时,阿难尊者看见婆罗门与随从及一切器具都是白色的,看见之后,就走入城内乞食。当他回到精舍,收好了衣钵,洗完脚,就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问佛陀说:「世尊啊!今天早晨,我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要进入舍卫城乞食时,看见生闻婆罗门乘坐白马车,他的随从及所用器具都是白色,众人看了都赞叹着说:『善乘!善乘!就是婆罗门乘。』怎样呢?世尊啊!从您所教说的正法与戒律来看,您认为这是世人乘呢?还是婆罗门乘呢?」
佛陀告诉阿难说:「这是世人之乘,不是我所教说的正法、戒律所谓的婆罗门乘。阿难啊!我所教说的正法与戒律之乘,是天乘,是婆罗门乘,是大乘,为能调伏烦恼军之法。你要仔细地听!好好地思考!我将为你解说。阿难啊!什么是正法、戒律之乘,是天乘,是婆罗门乘,是大乘,为能调伏烦恼军之法呢?就是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阿难啊!这就是正法、戒律之乘,是天乘,是梵乘(即婆罗门乘)是大乘,为能调伏…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