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P2

  ..续本文上一页、心微劣犹豫:心微劣,言心退缩、沉滞、萎靡不振。犹豫,迟疑不决。

  2、掉心:心掉举散乱,摇动不定。

  3、增以燋炭:燋,宋、元、明本均作「焦」。焦炭,依经意应指已燃烧完的炭灰,与今所言由煤炭化而得到之燃料不同。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投以牛草,投以湿牛粪,投以湿薪,加水、风,撒尘介」,文意较清楚明白。

  4、足其燋炭:注同前。

  

  七二七、本经叙说五盖与七觉分之食与不食。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五盖与七觉分之法,也有食与无食的因素,我现在即将宣说,你们要仔细听!好好地思考!我将会为你们解说。譬如身体要依靠食才能生长,不是不用依食;同样地,五盖也是要依靠食(喻能长养的因缘)才能生长,不是不用依食。贪欲盖是以什么为食呢(即贪欲盖生起的因缘是什么呢)?就是所触之事物,由于对所触之事物不能作正确的思惟,以致还未生起的贪欲就会生起,已生起的贪欲能使它更为增广,这就是贪欲盖之食。

  什么是瞋恚盖之食呢?就是会障碍身心的各种事物,由于对会引起障碍的各种事物不能作正确的思惟,以致还未生起的瞋恚盖就会生起,已生起瞋恚盖能使它更为增广,这就是瞋恚盖之食。

  什么是睡眠盖之食呢?有五种现象。是那五种呢?就是心退缩、不欣喜、呵欠、饱食、懈怠,由于对这五种现象不能作正确的思惟,以致还未生起的睡眠盖就会生起,已生起的睡眠盖能使它更为增广,这就是睡眠盖之食。

  什么是掉悔盖之食呢?有四种觉受,是那四种呢?就是对亲属的觉受、对人众的觉受、对天的觉受、对自己所经历娱乐的觉受。这些都是由自己忆念,或由他人使己忆念而生起的觉受,由于对这些觉受不能作正确的思惟,以致还未生起的掉悔盖就会生起,已生起的掉悔盖能使它更为增广,这就是掉悔盖之食。

  什么是疑盖之食呢?有三种世代。是那三种呢?就是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对过去世迷惑、对未来世迷惑、对现在世迷惑,由于对这三世生起不正确的思惟,以致还未生起的疑盖就会生起,已生起的疑盖能使它更为增广,这就是疑盖之食。

  譬如身体要依靠食才能长养,不是不用依食;同样地,七觉分也是要依靠食而维持,依靠食而长养,不是不用依食。

  什么是念觉分之不食(念觉分不能生起的因缘)呢?就是不思惟四念处,以致于未生起的念觉分不能生起,已生起的念觉分又使它退失,这就是念觉分之不食。

  什么是择法觉分之不食呢?有对于善法的简择,或对于不善法的简择,由于对这二法的简择不作思惟,以致于未生起的择法觉分不能生起,已生起的择法觉分又使它退失,这就是择法觉分之不食。

  什么是精进觉分之不食呢?就是对于四正断不作思惟,以致于未生起的精进觉分不能生起,已生起的精进觉分又使它退失,这就是精进觉分之不食。

  什么是喜觉分之不食呢?有喜悦,也有喜悦之处,由于对这二者不作思惟,以致于未生起的喜觉分不能生起,已生起的喜觉分又使它退失,这就是喜觉分之不食。

  什么是猗觉分之不食呢?有身体的轻安与心灵的轻安,由于对这二者不作思惟,以致于未生起的猗觉分不能生起,已生起的猗觉分又使它退失,这就是猗觉分之不食。

  什么是定觉分之不食呢?有四种禅定,由于对这四种禅定不作思惟,以致于未生起的定觉分不能生起,已生起的定觉分又使它退失,这就是定觉分之不食。

  什么是舍觉分之不食呢?有三种境界,就是断界、无欲界、灭界,由于对这三种境界不作思惟,以致于未生起的舍觉分不能生起,已生起的舍觉分又使它退失,这就是舍觉分之不食。

  什么是贪欲盖之不食呢?就是对于不净观能作思惟,使未生起的贪欲盖不会生起,已生起的贪欲盖又使它断灭,这就是贪欲盖之不食。

  什么是瞋恚盖之不食呢?就是能思惟慈心,使未生起的瞋恚盖不会生起,已生起的瞋恚盖又使它息灭,这就是瞋恚盖之不食。

  什么是睡眠盖之不食呢?就是能思惟光明照耀,使未生起的睡眠盖不会生起,已生的睡眠盖又使它息灭,这就是睡眠盖之不食。

  什么是掉悔盖之不食呢?就是能思惟寂止,使未生起的掉悔盖不会生起,已生起的掉悔盖又使它息灭,这就是掉悔盖之不食。

  什么是疑盖之不食呢?就是能思惟缘起法,使未生起的疑盖不会生起,已生起的疑盖又使它息灭,这就是疑盖之不食。譬如身体要依靠食而维持,依靠食而成长;同样地,七觉分也是要依靠食而维持,依靠食而成立。

  什么是念觉分之食呢?就是对四念处思惟后,未生起的念觉分就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念觉分转而使它更为增广,这就是念觉分之食。

  什么是择法觉分之食呢?有对善法的简择,也有对不善法的简择,对这二者思惟后,未生起的择法觉分就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择法觉分就又能使它更为增广,这就是择法觉分之食。

  什么是精进觉分之食呢?就是能思惟四正断,未生起的精进觉分就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精进觉分就又能使它更为增广,这就是精进觉分之食。

  什么是喜觉分之食呢?有喜悦,也有喜悦之处,能对这二者思惟,未生起的喜觉分就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喜觉分就又能使它更为增广,这就是喜觉分之食。

  什么是猗觉分之食呢?有身体的轻安,也有心灵的轻安,能对这二者思惟,未生起的猗觉分就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猗觉分就又能使它更为增广,这就是猗觉分之食。

  什么是定觉分之食呢?就是能思惟四种禅定,未生起的定觉分就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定觉分就又能使它更为增广,这就是定觉分之食。

  什么是舍觉分之食呢?有三种境界。是那三种呢?就是断界(见道所断)、无欲界(修道所断)、灭界(一切依灭),能思惟这三种境界,未生起的舍觉分就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舍觉分就又能使它更为增广,这就是舍觉分之食。」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七二七经注释:

  1、食:梵文中「食」有牵引、长养、任持等义,已不仅是中文之饮食意义之所指,而是能长养、维持、培育有情身心及圣者法身之精神或物质条件。

  

  七二八、本经叙说若不正思惟,则不起四正勤,会增长五盖,退失七觉分;若正思惟,则能断除五盖,生起七觉分。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在自身诸法中,我不曾看见有一种法,能使还未生起的邪恶不善法生起,已生起的邪恶不善法又再生长而使它更为增广;未生起的善法使它不会生起,已生起的善法就会使它退失,这一种法就是所谓的不正思惟。众比丘啊!不能正确思惟的话,就会使未生起的贪欲盖生起;已生起的话,就又再生长而使它更为增广。也会使未生起的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生起;已生起的话,就又再生长而使它更为增广。使未生起的念觉分不能生起;已生起的话,就会使它退失。也会使未生起的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不能生起;已生起的话就会使它退失。

  我也不曾看见有一种法,能使未生起的邪恶不善法不会生起;已生起的话,就能使它断除。未生起的善法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话,就又再生长而使它更为增广。这一种法就是所谓的正思惟。比丘啊!能正确思惟的话,未生起的贪欲盖就能使它不生起,已生起的话就能使它断除;未生起的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也能使它不生起,已生起的话也能使它断除。未生起的念觉分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话就又再生长而使它更为增广;未生起的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也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话就又再生长而使它更为增广。」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二九、本经叙说恶知识、恶伴党会使人生起五盖,退失七觉分;善知识、善伴党则会使人生起七觉分,断除五盖。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在外境诸法中,我不曾看见有一种法,能使未生起的邪恶不善法生起,已生起的话就又再生长而使它更为增广;未生起的善法使它不能生起,已生起的话就使它退失,这一种法就是恶知识、恶伴党。恶知识、恶伴党会使未生起的贪欲盖生起,已生起的话就又再生长而使它更为增广;也会使未生起的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生起,已生起的话就又再生长而使它更为增广。未生起的念觉分使它不能生起,已生起的话就会使它退失;未生起的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也会使它不能生起,已生起的话就会使它退失。

  众比丘啊!我也不曾看见有一种法,能使未生起的邪恶不善法不会生起,已生起的话就能使它断除;未生起的善法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话就又再生长而使它更为增广,这一种法就是所谓的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如果是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的话,就能使未生起的贪欲盖不会生起,已生起的话就能使它断除;也能使未生起的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不会生起,已生起的话就能使它断除。未生起的念觉分就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话又再生长而使它更为增广;未生起的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也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话就又再生长而使它更为增广。」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三○、本经叙说舍利弗对于七觉分可随欲自在,入于觉分正受。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