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P4

  ..续本文上一页宜地行事,声音柔软,常出爱语,端心正念,以启导圣王的道意,她的心都能不违越,更何况是她的身与口呢?这就是转轮圣王的宝女显现于世间的情况。

  转轮圣王的主藏臣宝显现于世间的情况怎样呢?转轮圣王的主藏大臣,由于他宿世行布施的缘故,所以生得天眼。他能看见潜藏的宝藏,无论是有主或无主的,无论在水中或陆地上,无论是在远处或近处,他都能看见。转轮圣王如果要珍宝,便即告诉他,他就随王所需,随时奉上。圣王有时要试验那位大臣,观察他的能力,就乘船游海,告诉那位大臣说:『我现在需要宝物。』大臣就禀告圣王说:『稍停岸边一会儿,我将会奉上宝物。』圣王又告诉那位大臣说:『我现在不要岸边的宝物,而要现在就给我。』于是那位大臣就自水中取出四个金瓮,里头装满了金宝,就奉给圣王,圣王就取用他所需要的,如果取足了,其余的就又把它放回水中。当圣王出世时,那么就有如此主藏的大臣显现于世间。

  圣王出现于世间时,主兵之臣显现于世间的情况怎样呢?就是说有主兵的大臣,聪明睿智,有辩才,就比如世间已有成就而善思量的人一样。圣王所宜之事,他都能随从,无论是宜去或宜住,宜出或宜入。圣王的四种军队,行经一定里程,就立即停军休息,不使军士太过疲倦。他详知圣王所应做之事,会以现世及后世功德之事,向圣王禀告。转轮圣王出现于世间时,就会有如此的主兵大臣显现。

  同样地,当如来、应供、等正觉出现于世间时,也会有七种觉分显现于世间。是那七种呢?就是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三五、本经叙说年少比丘奉事长老,则能时闻妙法,成就身正及心正,并得随修七觉分满足。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要努力啊!比丘要依人而得闻法,所以众年少比丘应供养奉事诸位尊贵的长老。为什么呢?因为年少比丘供养奉事长老比丘的话,就时时能听闻到深妙的佛法。听闻深妙的佛法后,就能成就二种正事││身正及心正。这时就要修习念觉分,修习念觉分后念觉分就得满足;念觉分满足后,就能对法做选择,分别于法,思量于法;这时,就要运用方法修习择法觉分,……乃至舍觉分修习满足。」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三六、本经叙说若亲近奉事成就真实法之比丘则能成就身正、心正,乃至七觉分修习满足。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比丘能够持戒、修德、有惭、有愧,而成就真实之法的话,那么来参见这位比丘的人,就能多得果报。如果又能听闻他说法,或随时忆念其法,或跟随他出家的话,就能得到很大的功德,更何况是去亲近恭敬奉事他!为什么呢?因为亲近奉事如此成就真实之法的人,时时都能听闻到深妙的正法;能听闻到深妙的正法后,就能成就二种正事││身正及心正,知道运用方法去修习定觉分;定觉分修习后,就得到修习满足,……乃至舍觉分修习满足。」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三七、本经叙说五盖为不善积聚;七觉分为善积聚。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说由不善所积聚之法,就是五盖,这是正确的说法。为什么呢?因为纯粹是不善所聚之法,就是五盖的缘故。是那五种呢?就是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说由善所积聚之法,就是七觉分,这是正确的说法。为什么呢?因为纯一圆满清净之法,就是七觉分的缘故。是那七种呢?就是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三八、本经叙说阿难以为半梵行者是善知识,佛告之半梵者非善知识;纯一满净,梵行清白者,乃为善知识。而佛即为善知识,众生于佛处所取之七觉分,得依远离、依灭,而向于舍。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夹谷精舍里。那时,阿难尊者也住在那儿。

  当时,阿难尊者独自在僻静之处禅思思惟,他这样地想着;受持一半梵行的人,就是所谓的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而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了。

  这时,阿难尊者从禅定中出定,就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告诉佛陀说:「世尊啊!我独自在僻静之处禅思思惟的时候,这样地想着:受持一半梵行的人,就是所谓的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而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了。」

  佛陀告诉阿难说:「你不要这样说:『受持一半梵行的人,就是所谓的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而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为什么呢?因为修行纯一圆满清净,梵行清白的人,才是真正所谓的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而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由于我就是善知识的缘故,所以有众生在我这儿摄取念觉分修习的话,就能依止于远离,依止于无欲,依止于寂灭,而向于舍。同样地,如有众生在我这儿摄取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修习的话,也都能依止于远离,依止于无欲,依止于寂灭,而向于舍。因此,阿难啊!当知修行纯一圆满清净,梵行清白的人,才是真正所谓的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而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七三八经注释:

  1、舍:佛光阿含藏注云:「向最完全的舍,意即至于涅槃。」有关舍的意义,大、小乘论书有些差异,但能综合其说,而深得旨意的是「维摩经义记卷三本」的「七种舍」││一、心性平等,情无存着。二、于众生舍离一切怨亲等碍。三、舍一切贪瞋等过。四、见生得脱,不复忧念。五、证空平等离相。六、自舍己乐,施与他人。七、益众生无所希望。

  

  七三九、本经叙说佛陀卧病中,令阿难说七觉分,并告阿难多修习七觉分,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有一比丘即说偈勉人应多闻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在力士聚落的人间游行教化,就住在拘夷那竭城与希连河之间。他就在这聚落之旁告诉阿难尊者说:「你就将我的郁多罗僧(上衣)褶叠成四重,然后铺好,我现在背部正病痛,想要小卧休息一下。」

  阿难尊者立即接受教示,把郁多罗褶叠成四重铺好后,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已经把您的郁多罗僧褶叠成四重,并且铺好了,是世尊您躺卧休息的时候了。」

  这时,世尊把僧伽梨(大衣)褶成厚厚的当作枕头,向右胁侧卧,两脚相叠,系念于光明之相,有正念正智,常作起床之想。他告诉阿难尊者说:「你就说说七觉分吧!」

  当时,阿难尊者就回答佛陀说:「世尊啊!有所谓的念觉分,这是世尊您自己觉悟成等正觉所说之法,依它能远离,依它得无欲,依它能寂灭,而向于舍。还有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这些也都是世尊您自己觉悟成等正觉所说之法,依它能远离,依它能无欲,依它能寂灭,而向于舍。」

  佛陀问阿难说:「对于所说的这七种觉分,你说要精进修习吗?」

  阿难回答佛陀说:「我说要精进修习,世尊!我说应精进修习,善逝!」

  佛陀告诉阿难说:「只要精进努力,修习多修习七觉分,就能得到无上的正等正觉。」说完这段话后,世尊就端身正坐,专心系念。

  这时,有一位比丘即唱诵诗偈说:

  「世尊欢喜听闻自己曾说过的美妙之法,忍着疾痛叫人为他讲说;

   比丘阿难听令就为他说法,转起七觉分的*轮。

   真妙啊!阿难尊者!能以方便善巧作详明的解说,

   他说有一种殊胜白净之法,是远离烦恼尘垢的微妙善说。

   就是:念、择法、精进、喜、猗、定、舍七种觉分,

   这就是七觉分,是微妙的善说。

   佛陀听闻阿难讲说七觉分,深达于正觉的法味,

   此时虽身遭大病苦,仍忍着病痛端坐倾听。

   看身为正法王的佛陀,虽常为人演说正法,

   可是却仍然乐于听闻自己已说过的法,更何况其余未曾闻法的人呢?

   第一大智慧,具有大力,为人所礼敬的佛陀,

   他也顺应其疾病,来听说正法。

   而那些博学多闻,能通达契经、阿毗昙(论典),

   善通解正法、戒律的人,也都来听法,更何况是其余的人呢?

   闻说如实之法,专心黠慧的听闻,

   于佛陀所说的正法,自己就能离欲而得欢喜。

   由于欢喜而身体得到了轻安,内心自会如此安乐;

   内心安乐就能得到正受(禅定),可正确观察一切果报之事的业行。

   厌恶三恶道的话,就会离欲而心得解脱,

   厌恶六道果报的话,就不会再结聚因缘而生于人天了;

   就犹如灯灭一样地寂灭无余,彻底地入于般涅槃。

   闻法有很大的福利,这是最胜者的说法;

   所以应当专一心思,听闻大师的说法。」

   这一位比丘说完此段诗偈后,就从座席起离来去。

  第七三九经注释:

  1、「世尊!所谓念觉分,世尊自觉成等正觉说,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大德!修习多修习世尊所正说之七觉…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