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支,则资助于证知、等觉、涅槃」。
2、十力:佛陀所成就是十种智力,见第六九六经。
3、契经、阿毗昙:契经,即经文。阿毗昙,新译曰阿毗达磨,论部之总名。
4、有事行:有,果报。意谓一切果报之事的业行。
5、三趣:指地狱、饿鬼、畜牲三恶道。
6、诸有趣:指六道而言。
七四○、本经略说有七觉分。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七种觉分。是那七种呢?就是念觉分,……乃至舍觉分。」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四一、本经叙说修七觉分,则能依远离,依无欲,而向于舍。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你们应当修习七觉分。什么是所应修习的七觉分呢?就是念觉分,……乃至舍觉分。如果比丘修习念觉分,就能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寂灭,而趋向于舍;同样地,如果修习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也都能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寂灭,而趋向于舍。」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四二、本经叙说三世皆应修习七觉分。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的话,就如前经的内容一样,差别的是:「众比丘啊!过去已经如此地修习七觉分,未来也应该如此地修习七觉分。」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四三、本经叙说修习七觉分清净鲜白,则能离诸烦恼,不起恶法而生善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比丘修习念觉分而至清净鲜白的话,就不会有其它支节,远离一切的烦恼,未生起的不善法不会生起,除了佛所调伏教授的善法之外,……乃至舍觉分,也是这样地说法。众比丘啊!修习念觉分而至清净鲜白的话,就不会有其它支节,远离一切的烦恼,使未生起的善法生起,这都是由佛陀所调伏教授,而非其余之人。……乃至舍觉分,也是这样的说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四四、本经意同前经。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的话,就如前经的内容一样,差别的是:「未生起的不善法不会生起,除了善逝所调伏教授的善法之外;未生起的善法能使它生起,这是善逝所调伏教授,而非其余之人,……。」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四五、本经叙说七觉分乃依四念住而渐次生起,修习满足。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比丘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向佛陀问说:「世尊说有觉分之法。世尊啊!什么是觉分之法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所说的觉分,就是七种道品之法。然而诸比丘们!这七种觉分乃是渐次而生起,修习至于满足。」
这一位比丘又问佛陀说:「世尊啊!这觉分是怎样渐次生起,修习而至满足的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如果比丘能系心于对自身的观察,当他系心于对自身的观察时,就能摄心系念而不忘失,正当这个时候,他就可运用方法修习念觉分;运用方法修习念觉分后,就可修习满足。念觉分修习满足后,就能对法做选择,去分别思量,正当这个时候,就可运用方法修习择法觉分;运用方法修习后,就可修习满足。……就像这样地修习,乃至舍觉分修习满足。就如要系心于对自身的观察所述说的一样,像这对外身、内外身,乃至是系心于对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的观察,当他系心于对各念处观察时,就能专心系念而不忘失,……乃至修习舍觉分,也是同样地说法。如此保持修习的话,就能使觉分渐次生起;渐次生起后,就能修习而至满足。」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四六、本经叙说修七觉分者得二种果报〡〡现法涅槃或阿那含果。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的话,就如前经的内容一样,差别的是:「如果比丘如此地修习七觉分后,将会得到二种果报〡〡在现世中得到烦恼尽除的无余涅槃,或者得到阿那含果(三果)。」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四七、本经叙说修习七觉分者有四种果报〡〡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所说的话,就如前经内容一样,差别的是:「就像这样,比丘已修习七觉分,又重复多修习之后,可得到四种果报,四种褔利。是那四种呢?就是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这一位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七四八、本经叙说修习七觉分可得七种果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所说的话就如前经的内容一样,差别的是:「如果比丘修习七觉分,多多地修习后,将可得到七种果报,七种褔利。是那七种呢?就是比丘在现世中可得到觉证智慧的安乐;如果不能在现世中得到觉证智慧的安乐,在命终之时就可以得到;等到命终之时,能灭尽五下分结(贪结、瞋结、身见结、戒取结、疑结),就可得到中般涅槃;如果不能得到中般涅槃,也可得到生般涅槃;如果不能得到生般涅槃,也可得到无行般涅槃;如果不能得到无行般涅槃,也可得到有行般涅槃;如果不能得到有行般涅槃,也可得到上流般涅槃。」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七四八经注释:
1、「若命终时,若不得现法智证乐」:此二句文意不完足,必有遗漏。根据前后经文此处应作「若不得现法智证乐,及命终时,必得现法智证乐。」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若于现法中,未得开悟者,则于命终时亦得开悟。」
2、中般涅槃:本经各种涅槃内容请查阅第五八一经注释。
七四九、本经叙说若修习四念处已,当方便渐次修习七觉分。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所谓觉分,到底什么是觉分?」
众比丘告诉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眼目,正法的凭依,希望您能为我们解说,众比丘闻法之后,将会接受奉行。」
佛陀告诉众比丘及比丘尼说:「所谓七觉分,就是七种道品之法。众比丘啊!这七觉分是渐次而生起的;渐次生起后,就能修习而至满足。」
众比丘向佛陀问说:「七觉分是怎样渐次生起;渐次生起后,修习而至满足的呢?」
「如果比丘系心于对自身的观察,当他系心于对自身的观察后,就能专心系念而不忘失,当于此时,运用方法修习念觉分;运用方法修习念觉分后,就能修习而至满足。修习念觉分后,就能对法做选择,当于此时,运用方法修习择法觉分;运用方法修习择法觉分后,就能修习而至满足。像这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也是同样的说法。就如系心于对自身的观察所说的一样,像这系心于观察外身、内外身,乃至系心于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之后,也都是能够专心系念而不忘失,当于此时,运用方法修习念觉分;运用方法修习念觉分后,就能修习而至满足。……乃至修习舍觉分,也是同样地说法。这样就叫做比丘渐次生起七觉分;渐次生起之后,就能修习而至满足。」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五○、本经叙说修习七觉分可得二种果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的话,就如前经的内容一样,差别的是:「对这七觉分修习又多重复修习后,将可得到二种果报〡〡得到现世智慧的有余涅槃,以及阿那含果。」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五一、本经叙说修习七觉分可得四种果报。经文与第七四七经同,请参阅,译文略。
七五二、本经叙说修习七觉分可得七种果报。经文与第七四八经同,请参阅,译文略。
七五三、本经叙说修习不净观,可得大果、大褔利。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你们应当修习不净观,不断重复地修习后,将可得到大果报、大褔利。为什么修习不净观,不断重复地修习后,就可得到大果报、大褔利呢?因为这位比丘修习不净观也会一同修习念觉分,就能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寂灭,而趋向于舍。如果也一同修习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也是都能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寂灭,而趋向于舍。」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七五三经注释:
1、不净观:四念处第一即观身不净。贪欲盛者,当多修习此观…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