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十八▪P5

  ..续本文上一页道,世尊!」

   又问舍利弗说:「你知道正等正觉者如是之法、如是之慧、如是之明、如是之解脱、如是之住吗?」

   舍利弗回答佛陀说:「不知道,世尊!」

   佛陀告诉舍利弗说:「你又能知道未来正等正觉者所有的增上戒法,及如是之法、如是之慧、如是之明、如是之解脱、如是之住吗?」

   舍利弗回答佛陀说:「不知道,世尊!」

   佛陀告诉舍利弗说:「你又能知道现在世佛陀所有的增上戒法,及如是之法、如是之慧、如是之明、如是之解脱、如是之住吗?」

   舍利弗回答佛陀说:「不知道,世尊!」

   佛陀告诉舍利弗说:「你如果不知道过去、未来、现在世诸佛世尊心中的所有一切法,为什么会如此的赞叹呢?你在大众中如狮子吼般的讲说:『我深信世尊,无论过去、未来一切的沙门、婆罗门所有的智慧,没有能与世尊的觉慧相等的,何况是要更高过其上呢?』」

   舍利弗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虽然不能知道过去、未来或现在世诸佛世尊的一切心念,然而我却能知道诸佛世尊所教说的一切法。我听闻世尊的说法,转而愈深,转而愈胜,转而愈上,转而愈妙。我听闻了世尊的说法,知道一法,即断除一法;知道一法,即得证一法;知道一法,即修习一法,对于诸法究竟觉悟,在大师之处得到净信,心灵也得到了清净,世尊您就是正等正觉者了。

   世尊啊!譬如国王有一座边城,城的四周既方正又平直,建得很牢固紧密,只有一个门,没有第个二门,又设立守门的人,人民出入城都是从这门进出,无论进城或出城,那守门的人虽不知人数的多少,却知道人民只能从此门出入,再无他处了。同样地,我知道过去诸佛、如来、应供、等正觉都已断除了五盖(贪、瞋、睡眠、掉悔、疑)的烦恼心 ,这五盖是会使人慧力羸弱,堕于种种障碍,而不能向于涅槃。他们都能守住四念处,修习七觉分,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未来世的诸佛世尊,也都已断除了五盖的烦恼心 ,这五盖是会使人慧力赢弱,堕于种种障碍,而不能向于涅槃。他们都能守住四念处,修习七觉分,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当今现在世的诸佛、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也都已断除了五盖的烦恼心,这五盖是会使人慧力羸弱,堕于种种障碍,而不能向于涅槃。他们都能守住四念处,修习七觉分,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陀告诉舍利弗说:「是的!是的!舍利弗啊!过去、未来或现在世诸佛,他们都已断除了五盖的烦恼心,这五盖是会使人慧力羸弱,堕于种种障碍,不能向于涅槃。他们都能守住四念处,修习七觉分,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舍利弗尊者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第四九七经注释:

  1、那罗揵陀:位于中印度的摩揭陀国。

  2、菩提:华译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

  3、「我不能知过去、未来、在诸佛世尊心之分齐,然我能知诸佛世尊法之分齐」:比今现对与本经相类的「长阿含第一八经」,此处作「我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心中所念,我不能知;佛总相法,我则能知。」佛总相法,指佛所教说的一切法。

  4、五盖:盖即盖覆之义,也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盖覆人们的心性,使不生善法,不明正道,沉滞三界,不能出离。五盖即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法。

  5、「我知过去诸佛、如来、应、供、等正觉悉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英国巴利协会英译本此处作Those ,lord, who in time past were Arahants, fully Enlightened Ones,│all of those Exalted Ones, by abandoning the five hindrances, those corruptions of the heart that weaken insight, being well established in the four stations of mindfulness, by cultivating in very truth the seven limbs of wisdom, did attain enlightenment in the unsurpassed perfect wisdom. (世尊啊!这些在过去世的应供、等正觉、一切诸佛,他们都能断除这会使心灵堕落、洞察力减弱的五盖,善于守住四念处,如实地修习七觉分,而达到无上正等正觉。)

   四九八、本经以大石山、因陀铜铁及桐柱、石柱等被风吹不动为例,说明若比丘善修心者,则离贪、瞋、痴,而得正解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侯,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那时,舍利弗尊者住在耆阇崛山中。

   当时,有位名叫月子的比丘,是提婆达多的弟子,他去到舍利弗尊者住处,彼此互相问讯慰劳后,退坐一边。退坐一边后,舍利弗尊者问月子比丘说:「提婆达多比丘有为众比丘说法了吗?」

   月子比丘答说:「说法了。」

   舍利弗尊者问月子比丘说:「提婆达多是怎样说的呢?」月子比丘告诉舍利弗尊者说:「提婆达多是这样的说法:『如果比丘能对于心的现象而去修心,那么这位比丘就能自己记说:我已远离贪欲,解脱五妙欲(色、声、香、味、触)的束缚了。』」

   舍利弗告诉月子比丘说:「你的老师提婆达多为何不这样说法:『如果比丘对于心灵的现象能完善地去修心,就能远离贪欲心、远离瞋恚心,远离愚痴心,得到无贪之法、无恚之法、无痴之法,不会转还欲有(欲界的果报)、色有(色界的果报)、无色有(无色界的果报)法,那么那位比丘他就能自己记说: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呢?」

   月子比丘说:「他无法这样说,舍利弗尊者!」

   这时,舍利弗尊者告诉月子比丘说:「如果有比丘对于心的现象能完善地去修心的话,他就能远离贪欲心、瞋恚心、愚痴心,得到无贪之法、及无恚、无痴之法,这位比丘就能自己记说:『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

   譬如村落附近有座大石山,不能凿断、不能毁坏、不能穿透,非常的坚厚紧密,即使东方吹来大风,都不能使它倾动,而风也不能吹过到西方去;同样地,从南、西、北方及四隅吹来的大风,都不能使它倾动,而风也都不能吹过到另一方去。就像这样,如果比丘对于心的现象能完善地去修心的话,他就能远离贪欲心、远离瞋恚心、远离愚痴心,得到无贪之法、无恚之法、无痴之法,这位比丘就能自己记说:『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

   譬如因陀(天王)的铜铁及桐柱深入于地中,把它建造得很坚固紧密,四方吹来的风都不能使它倾动。同样地,如果比丘对于心的现象能完善地去修心后,他就能远离贪欲心、远离瞋恚心、远离愚痴心,得到无贪之法、无恚之法、无痴之法,这位比丘就能自己记说:『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

   譬如有石柱长十六肘,有八肘的长度插入地中,那么从四方吹来的风都不能使它倾动。同样地,如果比丘对于心的现象能完善地去修心后,他就能远离贪欲心、远离瞋恚心、远离愚痴心,得到无贪之法、无恚之法、无痴之法,而能自己记说:『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

   譬如火烧未烧之物,被火烧过之后,便不会再燃烧了。同样地,如果比丘能对于心的现象而去修心后,就能远离贪欲心、远离瞋恚心、远离愚痴心,得到无贪之法、无恚之法、无痴之法,而能自己记说:『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

   舍利弗尊者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他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四九八经注释:

  1、提婆达多:为阿难之兄,佛陀之堂弟。出家前,曾与佛陀争执而结雠。佛陀成道后,为佛陀弟子。后背叛佛陀,搧动五百弟子住在伽耶山,怂恿阿阇世杀父继位。屡次欲害佛,曾先后犯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放狂象、杀害莲华色比丘尼危及十爪毒手等五逆重罪。提婆达多为一极端禁欲主义者,唐玄奘赴印度时,据云仍有提婆达多之徒,即禁欲主义者存在。

  2、「比丘心法修心,是比丘能自己记说」:「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友等!若比丘之心以意积习时,此比丘能自记说:」而南传英译本此处作When, sirs, the mind of a monk is heaped around with thoughtfulness, it is proper for that monk to explain:(诸比丘!当比丘的心能精勤修习禅思之时,那么此比丘就宜于记说:)。

  3、因陀:大正藏「翻梵语」卷第九云:「因陀,译曰天王。」

   四九九、本经叙说舍利弗答净口外道出家尼,言其不以四种邪命而求食,但以法求食,净命而自活。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侯,…

《杂阿含经卷第十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