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粗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众比丘啊!如果对这四种食有贪有喜的话,就会有忧悲、有烦恼的尘垢生起;若对这四种食不贪不喜,就不会有忧悲、也不会有烦恼的尘垢生起了。」
佛陀说完这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三七五、本经叙说若于四食有贪有喜,则如日照宫墙,为壁所止,如是识住,乃至纯大苦聚集;若于四食无贪无喜,则如日照虚空,无所攀缘,如是识无所住,乃至纯大苦聚灭。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侯,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四种食可资助利益众生,使众生得以住在世间,摄受长养。是那四种食呢?就是一、粗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
众比丘啊!对这四种食有贪有喜的话,就会促使识的依住、增长,……乃至纯粹大苦结聚的集起。譬如楼阁宫殿,北西两面长广,东西两面开有窗子,太阳从东方出来,阳光就照在西壁上。
同样地,比丘啊!对这四种食有贪有喜的话,就如前面经文(第三七三经)所广说一样,乃至纯粹大苦结聚的集起。
如果对这四种食不贪不喜,也是如前面经文所广说一样,乃至纯粹大苦结聚的息灭。比丘啊!譬如楼阁宫殿,北西两面长广,东西两面开有窗子,太阳从东方出来,应会照在何处呢?」
比丘回答佛陀说:「应是照在西壁上。」
佛陀告诉比丘说:「如果没有西壁,那么应照在什么地方呢?」
比丘回答佛陀说:「应是照在虚空中,无处攀缘。」
(佛陀于是说:)「同样地,比丘啊!对这四种食能不贪不喜,那么识就无处可依住,……乃至如此纯粹大苦结聚的息灭。」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三七六、本经叙说旨意与前经相同,唯后面多增画师譬喻部份。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侯,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四种食能资助利益众生,使众生得以住在世间,摄受长养。是那四种食呢?就是一、粗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众比丘啊!如果对这四种食有贪有喜的话,就会促使识的依住、增长,……乃至纯粹大苦结聚的集起。比丘啊!譬如楼阁宫殿,北西两面长广,东西两面开有窗子,太阳从东方出来,应会照在何处呢?」
比丘回答佛陀说:「应是照在西壁上。」
佛陀告诉比丘说:「同样地,对这四种食有贪有喜的话,就会促使识的依住、增长,……乃至如此纯粹大苦结聚的集起。如果对这种食能不贪不喜,也就不会有识的依住、增长,……乃至如此纯粹大苦结聚的息灭。比丘啊!就比如画师与画师弟子集聚各种的色彩,想要彩绘虚空,他们能够画成吗?」
比丘回答佛陀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那虚空并非物体、没有对碍、不可见的缘故。」
(佛陀于是说:)「同样地,比丘啊!对这四种食不贪不喜的话,也就不会有识的依住、增长,……乃至如此纯粹大苦结聚的息灭。」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三七七、本经叙说若于四食有贪有喜,则如画师、画师弟子能于色有所妆画;若于四食无贪无喜,则如画师、画师弟子离于色而不能有所妆画。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侯,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四种食能资助利益众生,使众生得以住在世间,摄受长养。是那四种食呢?就是一、粗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众比丘啊!如果对这四种食有贪有喜的话,就会促使识的依住、增长,……乃至纯粹大苦结聚的集起。比丘啊!就如画师和画师的弟子集聚各种的色彩,想要在物体上彩绘,画成各种图案。众比丘啊!你们意见怎样呢?那画师及画师的弟子他们能在物体上彩绘图案么?」
比丘回答佛陀说:「是的,世尊!他们能在物体上彩绘图案。」
佛陀告诉比丘说:「对这四种食有贪有喜的话,就会使识依住、增长,……乃至如此纯粹大苦结聚的集起。众比丘啊!如果对这四种食不贪不喜的话,就不会有识的依住、增长,……乃至纯粹大苦结聚的息灭。比丘啊!就好比画师和画师的弟子,他们集聚各种的色彩,想要在非物体上有所彩绘,画成各种图案。他们能够画成吗?」
比丘回答佛陀说:「不能,世尊!」
(佛陀于是说:)「同样地,比丘啊!如果对这四种食能不贪不喜,就不会有识的依住、增长,……乃至如此纯粹大苦结聚的息灭。」
佛陀说完段这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三七八、本经叙说佛陀于鹿野苑中三转十二行*轮。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侯,佛陀住在波罗 国鹿野苑中的仙人住处。
那时,世尊告诉五比丘说:「这有关苦的真理,是你们本来所未曾听过之法,当你们对它做正确思惟时,就会生起法眼、正智、光明、正觉;还有这苦产生根源的真理、这苦息灭的真理、这灭除苦的方法的真理,也是你们本来所未曾听闻之法,当你们对它做正确思惟时,就会生起法眼、正智、光明、正觉。
其次,对有关苦的真理的知识又当知道,这是你们本来所未曾听过之法,当你们对它做正确思惟时,就会生起法眼、正智、光明、正觉;已经知道这痛苦生起根源的真理后,就应当将它断除。这是你们本来所未曾听过之法,当你们对它做正确思惟时,勍会生起法眼、正智、光明、正觉。
其次,这苦产生的根源灭除后,就能得知这苦息灭的真理,对它应当自己能知作证。这是你们本来所未曾听闻之法,当对它做正确思惟时,就会生起法眼、正智、光明、正觉。其次,对这灭除苦的方法的真理已知道后,就应当去修习。这是你们本来所未曾听闻之法,当你们对它做正确思惟时,就会生起法眼、正智、光明、正觉。
其次,比丘啊!已知道有关苦的真理了,知道后就能出离于它。这是你们所未曾听闻之法,当你们对它做正确思惟时,就会生起法眼、正智、光明、正觉。其次,对这苦产生根源的真理已知道、已断除后,就能出离。这是你们本来所未曾听闻之法,当你们对它做正确思惟时,就会生起法眼、正智、光明、正觉。
其次,对这苦息灭真理已知道、已能作证后,就能出离。这是你们所未曾听闻之法,当你们对它做正确思惟时,就会生起法眼、正智、光明、正觉。其次,对这灭除苦的方法的真理已知道、已修习后,就能出离。这是你们本来所未曾听闻之法,当你们对它做正确思惟时,就会生起法眼、正智、光明、正觉。
诸比丘啊!我对这四圣谛三转十二行法如果不生起法眼、正智、光明、正觉的话,那么我始终不能在诸天、恶魔、梵天、沙门、婆罗门等听法的群众中,成为解脱的人、出世间的人、离烦恼尘垢的人,也不能自己证得无上的正等正觉。我因为对这四圣谛三转十二行法已生起法眼、正智、光明、正觉,所以在诸天、恶魔、梵天、沙门、婆罗门等群众中,得以出离世间、得以解脱生死烦恼,自己证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当世尊讲说这段经文时,憍陈如尊者以及八万诸天群众,听后便能远离烦恼的尘垢,获得清净的法眼。
这时,世尊问憍陈如尊者说:「现在你了解正法了没?」
憍陈如回答佛陀说:「已了解了,世尊!」
世尊又问憍陈如尊者说:「了解正法了没?」
拘邻(憍陈如另一音译)回答佛陀说:「已了解了,善逝!」
由于拘邻尊者已经知道正法的缘故,所以就叫他阿若拘邻(已开悟的拘邻)。
阿若拘邻尊者知道了四圣谛法后,地神高声唱说:「诸位仁者!世尊在波罗 国仙人住处的鹿野苑中三转十二行*轮,这是诸沙门、婆罗门、诸天、恶魔、梵天所未曾说过之法。听闻后所得到的法益甚多,非常安乐。世尊哀愍世间众生,以法义来饶益众生,使天界人间皆得利益与安乐,增益诸天众,而减少阿修罗众。」
地神唱诵完后,就听见虚空的神天、四天王天(欲界第一层天)、三十三天(忉利天、欲界第二层天)、炎魔天(夜魔天、欲界第三层天)、兜率陀天(喜足天、欲界第四层天)、化乐天(乐变化天,欲界第五层天)、他化自在天(欲界第六层天)的天神又展转地传唱,片刻之间,便传到梵天(色界天)那里,梵天也随声唱说:「诸位仁者!世尊在波罗 国仙人住处的鹿野苑中三转十二行*轮,是众沙门、婆罗门、诸天、恶魔、梵天,以及世间众生所未曾听闻、讲说之法,听闻后所得到的法益甚多,非常安乐。世尊以法义来饶益诸天及世人,增益诸天众,而减损阿修罗众。」
世尊是在波罗 国仙人住处的鹿野苑中转说此四圣谛的*轮,所以这一经就取名为「转*轮经」。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三七八经解释:
1、五比丘:指佛最初所度的五比丘,即憍陈如、额鞞、跋提、十力迦叶、摩诃俱男。
2、苦圣谛:是四圣谛之首,四圣谛即:一、苦谛│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苦是现实宇宙人生的真相;二、集谛│集是集起的意思,是说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样来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于凡夫自身的愚痴无明,和贪欲瞋恚等烦恼的掀动,而去造作种种的不善业,结果才会招集种种的痛苦;三、灭谛│是说明涅槃境界才是多苦的…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