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八▪P2

  ..续本文上一页常的。多闻圣弟子能这样去做观察的话,就可自眼根中得到解脱。像这色境、眼识、眼触以及由于眼触因缘而生起的感受||或痛苦、或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这些也都可得到解脱。同样地,耳、鼻、舌、身、意诸根,乃至这意根所接触的法境,意根接触法境产生的意识,以及由意根、法境、意识三者和合而生的意触,又由于意触因缘而生起的感受||或痛苦、或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这些也都可得到解脱;我说他已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了。﹂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一九八经注释:

  1、如是耳、鼻、舌、身、意:本句末原有「识」字,对照前后经文,应

  是衍字。今依印顺导师「杂阿含经论会编」,予以删除。

  2、「如说一切无常,如是一切苦……一切烧」:所举之一切法都是经名。

  

  一九九、本经叙说佛陀作三种的示现教化,即神足变化示现、他心示现、教诫示现等。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伽阇尸利沙寺院,和一千位比丘在一起,这些比丘以前都是萦发的婆罗门。

  那时,世尊为这千位比丘做了三种示现的教化。是那三种呢?就是神足变化示现、他心示现和教诫示现。

  所谓神足示现,就是说世尊随其所应,而示现进入禅定状态。然后他凌虚而至东方的空中,作行、住、坐、卧的四种威仪;并入火光三昧,身上发出种种的火光,有青光、黄光、赤光、白光、红光、玻璃色光等;水火又同时显现,有时身下发出火光,身上流出水来;或者身上发出火光,身下流出水来。世尊在天空的南方、西方、北方等,也都做这样的示现。这时,世尊作种种的神通变化后,又回到僧众中坐着,这就叫神足变化示现。

  所谓他心示现,就是说世尊能依照他人的心念、依照他人的意念,以及依照他人的心识,去指导他人应作这样的想法,不应作这样的想法,他应作这样的舍弃,他应作这样的身证住,这就叫他心示现。

  所谓教诫示现,就如世尊所说:「众比丘啊!一切都在烧燃。为什么一切都在烧燃呢?我说好比眼根就在烧燃。像这眼根所接触的色境,眼根接触色境产生的眼识,以及由于眼根、色境、眼识三者和合而生的眼触,又由于眼触的因缘而生起的感受||或痛苦、或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这些都在烧燃。同样地,耳、鼻、舌、身、意诸根都在烧燃。像这意根所接触的法境,意根接触法境产生的意识,以及由意根、法境、意识三者和合而生的意触,又由于意触的因缘而生起的感受||或痛苦、或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这些也都在烧燃。是用什么去烧燃呢?就是用贪欲的火去烧燃、瞋恚的火去烧燃、愚痴的火去烧燃,以及用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火去烧燃。」

  当时,这千位比丘闻佛说法,便能不生诸烦恼,心灵得到自在解脱。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一九九经注释:

  1、伽阇尸利沙:旧译伽耶山。有二处,一在灵鹫山附近;一在菩提道场附近。本经未明示何者?西域记八云:「渡尼连禅河至伽耶城,城甚险固,少居人,唯婆罗门有千余家,大仙人祚胤也。」出城东南行三里,大道坦坦,直至菩提道场。或即指菩提道场。

  2、支提:灵庙或塔之义,此指寺院而言。

  3、正受:禅定的异名。即在定时,以定之力而使身心或身领受平等安和之相。  4、陵虚:升于空中之意。

  5、四威仪:佛教徒的行、住、坐、卧都有一定的规范,以保持严肃和庄重。即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的行仪。

  6、火三昧:即火光三昧,指第四禅定。

  7、身证:利根之人依灭尽定,得似涅槃法,是身得寂静乐不还果的圣者。

  8、烧燃:也是「烦恼」的异名。

  

  二○○、本经叙说若能知见眼等六根非我、非异我、不相在的话,就可获得证悟,究竟苦边。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

  那时,罗睺 罗尊者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啊!要怎样认知、怎样观察我这个有意识的身体,以及外境的一切事物,才能使我见(妄执有我)、我所见(妄执万物是我所有)、我慢(傲慢自大)、结使(潜伏的烦恼种子)、系着(贪取的烦恼束缚)等烦恼不会生起呢?」

  当时,世尊告诉罗睺 罗说:「问得真好啊!罗睺 罗啊!你能向如来请问深奥的法义」

  佛陀告诉罗睺 罗说:「像我们的眼根,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我不在眼根之中、眼根也不在我之中,这些情况都要如实地认知;对耳、鼻、舌、身、意,也要像这样地去认知。

  罗睺 罗啊!要这样地去认知、这样地去观察我这有意识的身体及外境的一切事物,就能使我见、我所见、我慢、结使、系着等烦恼不会生起了。罗睺 罗啊!像这我见、我所见、我慢、结使、系着等烦恼不生起的话,罗睺 罗啊!这就叫断灭了贪爱的浊恶见解,得到正确的觉证,彻底地从生死轮回的苦海里解脱出来。﹂

  第二○○经注释:

  1、内入处: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2、外入处: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境(六尘)。

  3、「眼识,耳、鼻、舌、身、意识」:即六识。

  4、眼触,耳、鼻、舌、身、意触:即六触。

  5、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即六受。

  6、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即六想。

  7、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即六思。

  8、眼触生爱,耳、鼻、舌、身、意触生爱:即六爱。

  

  二○一、本经叙说若能知见眼等六根与所接触的色等六境非我、非异我、不相在的话,就能转去各种结缚烦恼,究竟苦边。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罗睺 罗说:「对我们这个有意识的身体,以及外境的一切事物,应当要怎样去认知、怎样去观察,才不会有我见、我所见、我慢(傲慢自大)、结使(潜伏的烦恼种子)、系着(贪取的烦恼束缚)等烦恼呢?」

  罗睺 罗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慈悲的世尊啊!您应当为众比丘广为解说这奥妙的法义,众比丘听闻后,当会信受奉行。」

  佛陀告诉罗睺 罗说:「好地!你要仔细听!我将为你解说。所有一切的眼根,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我不在眼根之中、眼根也不在我之中,对这些现象要如实正确地去观察。罗睺 罗啊!对耳、鼻、舌、身、意诸根,也要像这样去观察。」

  罗睺 罗啊!能像这样地去认知、像这样地去观察我这个有意识的身体及外境一切事物的话,那么我见、我所见、我慢、结使、系着等烦恼,便不会生起了。罗睺 罗啊!比丘能够这样地去认知观察的话,就可超越对识身与外相的偏执,从一切事物中出离,获得寂静解脱。罗睺 罗啊!像这获得解脱的比丘,他就能断除一切的爱欲,转去各种结缚烦恼,彻底地从生死轮回的苦海里解脱出来。﹂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睺 罗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如「内入(处)」的经文一样,像这外入……乃至意触因缘生受等法的经文,也像这样地广为解说。

  第二○一经注释:

  1、越于二:二,指此识身及外一切相。

  

  二○二、本经叙说罗睺 罗欲求得阿罗汉果之法,佛知其时机未熟,故先示以五阴、六入处、尼陀那(因缘)等法,使其思惟。到机熟时,再告以一切法无常,使其得阿罗汉果。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只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罗睺 罗尊者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慈悲的世尊啊!请您为我说法,我听闻妙法后,将独自在一僻静之处,专心思考,不放逸懈怠;能独自在一僻静处,惠心思考,不放逸懈怠后,我会这样地思虑着:一个族姓子(三宝弟子、善男子)之所以要剃除须发,正信佛法,以俗家为非究竟归处,而出家学道,修持清净的梵行,为的是要在现世之中自己知道作证|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

  当时,世尊观察罗睺 罗的心解脱智慧仍未成熟,还不能接受更深妙的涅槃法,于是就问罗睺 罗说:「你曾拿五受阴(即色、受、想、行、识受阴)去教导人了没?」

  罗睺 罗回答佛陀说:「没有,世尊!」

  佛陀告诉罗睺 罗说:「你应当要为人演说这五受阴的道理。」

  那时,罗睺 罗受到佛陀的教导后,就在一段期间为人演说五受阴的道理。等演说完后,他便回到佛陀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已经为人演说过五受阴的道理了,希望世尊您能为我演说妙法,我听闻妙法后,将独自在一僻静之处,专心思考,不放逸懈怠;……乃至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

  当时,世尊又观察罗睺 罗的心解脱智慧,知道仍未成熟,还不能接受更深妙的涅槃法,于是就问罗睺 罗说:「你曾为人演说过眼等六入处的道理没?」

  罗睺 罗回答佛陀说:「没有,世尊!」

  佛陀告诉罗睺 罗说:「你应当要为人演说这六入处的道理。」

  那时,罗睺 罗受到佛陀的教导后,就在一段期间为人演说这六入处的道理。演说完这六入处的道理后,他便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已经为人演说过六入处的道理了,…

《杂阿含经卷第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杂阿含经卷第九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