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六▪P3

  ..续本文上一页处或近处,那一切都是死灭之法;所有的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都是死灭之法。」

   佛陀告诉罗陀说:「物质现象是常住不变的呢?还是变化无常的呢?」

   罗陀答说:「是变化无常,世尊!」

   佛陀又问:「如果是变化无常的话,应是令人苦恼的么?」

   罗陀答说:「是令人苦恼,世尊!」

   佛陀又问:﹁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是常住不变的呢?还是变化无常的呢?﹂

   罗陀答说:「是变化无常,世尊。」

   佛陀又问:「如果是变化无常的话,应是令人苦恼的么?」

   罗陀答说:「是令人苦恼,世尊!」

   佛陀又问:「如果这些精神现象是变化无常、令人苦恼的话,就是变易之法,那么多闻的圣弟子可在这当中察见这些精神现象是我、我所有、我在这些精神现象之中、或这些精神现象在我之中的情况吗?」

   罗陀答说:「不可,世尊!」

   佛陀告诉罗陀说:「如果多闻圣弟子对这令人贪着烦恼的五蕴,能够如实地观察并无实体的我,也非我所有。那么对一切世间事物便都能无所执取;能无所执取的话,就能无所贪着;由于无所贪着的缘故,所以就能自己觉证涅槃: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一二四、本经叙说如果对五阴染着缠绵的话,就名叫众生。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摩拘罗山中。

   那时,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他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所谓众生,到底怎样叫众生呢?」

   佛陀告诉罗陀说:「凡是对物质现象贪着留连的,就叫众生;凡是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贪着留连的,就叫众生。」

   佛陀又告诉罗陀说:「我说对物质现象的各种境界,都应当将它散坏消灭;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辨别等精神现象的各种境界,也应当将它散坏消灭,要断除对它的爱欲;爱欲除尽,那么苦恼也就没有了;苦恼没有了,我说这就是苦的边际。比如部落中那些小男孩、小女孩们的嬉戏,累积沙土造作城堡房舍,心里爱乐沉迷,对它爱念不尽,欲念不尽,顾念不尽,渴念不尽,心中常爱乐、守护着它。还这样地说:这是我的城堡,我的房舍。如果对这些沙土聚成的城堡房舍爱念尽了、欲念尽了、顾念尽了、渴念尽了,那么就会用手去拨毁,或用脚把它踏坏,使它消散无踪。就像这样,罗陀啊!对物质现象的各种境界,都应当将它散坏消灭,除尽对它的爱乐;由于爱乐除尽的缘故,所以苦恼也就没有了;由于没有了苦恼的缘故,我说这就叫苦的边际。」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一二五、本经叙说罗陀比丘请佛陀为说法要。佛陀告以有身、有身

  集、有身灭、有身灭道迹。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摩拘罗山中。

   那时,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他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然后禀告佛陀说:「慈悲的世尊啊!请您为我简略的讲说佛法的要义,我听闻佛法后,当会独自找一僻静的地方,专心思考,不放逸懈怠。思考着:一个族姓子(善男子)之所以要剃除须发,身穿僧衣,正信佛法,以俗家为非究竟归处,而出家学道,是为了增益精进,修持一切清净梵行,希望在现世自己知道作证: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

   这时,世尊告诉罗陀说:「真好啊!罗陀啊!你能在佛前请问这样的义理。要仔细听啊!好好地思考!我将为你解说。罗陀啊!你应当要知道,有因缘假有的身体、有因缘假有身体生起的因素、有因缘假有身体的寂灭、有因缘假有身体寂灭的方法。什么是因缘假有的身体呢?就是指这令人贪着烦恼的五蕴:那令人贪着烦恼的物质色身,以及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什么是因缘假有身体生起的因素呢?就是由于有渴求未来永存的自体爱、对现在已得境界的贪喜俱行爱、对未来欲得每一境界的爱,以致招感来世的再生,这就是因缘假有身体生起的因素。怎样叫因缘假有身体的寂灭呢?就是要把这渴求未来永存的自体爱、对现在已得境界的贪喜俱行爱、对未来欲得每一境界的爱断除无余,将它舍离,唾弃净尽,远离贪欲,使身心寂灭永不生起,这就叫因缘假有身体的寂灭。什么是因缘假有身体寂灭的方法呢?就是所谓的八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这就是因缘假有身体寂灭的方法了。对因缘假有的身体应当察知,对因缘假有身体的生起因素应当断灭,对因缘假有身体的寂灭应当觉证,对因缘假有身体寂灭的方法应当修习。罗陀啊!如果多闻圣弟子对这因缘假有的身体,能够察知、断舍;对这因缘假有身体的生起因素,能够察知、断灭;对这因缘假有身体的寂灭,能够察知、觉证;对这因缘假有身体寂灭的方法,能够察知、修习后,罗陀啊!这就叫断除贪爱,远离贪爱,转脱烦恼的系缚,息止傲慢的心理,获得证悟,彻底地解脱生死的苦海了。」

   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就从座席起来,向佛陀行礼,告辞而去。经过世尊这样地教导后,罗陀比丘独自找一僻静的地方,专心思考着:一个善男子之所以要剃除须发,穿著僧衣,正信佛法,以俗家为非究竟归处,而出家学道,是为了增益精进,修持一切清净梵行,希望在现世中,自己知道作证: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证成阿罗汉,心灵获得完善的解脱。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第一二五经注释:

  1、族姓子:本指出身上流社会之男子,后通称信三宝之男子叫族姓子,译为「善男子」。

  

   一二六、本经叙说世尊告诉罗陀比丘,五受阴都是恶魔。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摩拘罗山中。那时,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

   当时,世尊告诉罗陀比丘说:「比丘啊!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应把它看做都是恶魔;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辨别等精神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也应当把它看做都是恶魔。罗陀啊!你的意见怎样呢?物质现象是常住不变的呢?还是变化无常的呢?」

   罗陀答说:「是变化无常,世尊。」

   佛陀又问:「如果是变化无常的话,应是令人苦恼的么?」

   罗陀答说:「是令人苦恼,世尊!」

   佛陀又问:「如果是变化无常、令人苦恼的话,就是变易之法,多闻圣弟子还可在这当中察见有一实体的我吗?」

   罗陀答说:「不可,世尊!」

   佛陀接着说:「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所以,罗陀啊!多闻圣弟子对这物质现象要生起厌离心;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要生起厌离心。因为厌离,所以就不去喜爱它;因为不喜爱它,所以就可获得解脱。解脱知见: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一二七、本经叙说佛陀告诉罗陀比丘,五阴都是魔王所造作。本经

  可与一二二、一二六经参阅。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摩拘罗山中。那时,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

   当时,世尊告诉罗陀比丘说:「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都是魔王所造作;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

   佛陀告诉罗陀说:「你的意见怎样?物质现象是常住不变的呢?还是变化无常的呢?」

   罗陀答说:「是变化无常,世尊!」

   佛陀又问:「如果是变化无常的话,应是令人苦恼的么?」

   罗陀答说:「是令人苦恼,世尊!」

   佛陀又问:「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是常住不变的呢?还是变化无常的呢?」

   罗陀答说:「是变化无常,世尊!」

   佛陀又问:「如果是变化无常的话,应是令人苦恼的么?」

   罗陀答说:「是令人苦恼,世尊!」

   佛陀告诉罗陀说:﹁如果这些精神现象是变化无常、令人苦恼的话,就是变易之法,多闻圣弟子还可在这当中察见有我、我所有、我在这些精神现象之中、或这些精神现象在我之中的情况吗?﹂

   罗陀答说:「不可,世尊」

   佛陀接着说:﹁所以,罗陀啊!多闻圣弟子对物质现象要生起厌离心,因为厌离,所以就不会去喜爱它;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要生起厌离心,因为厌离,所以就不会去喜爱它。因为不去喜爱它,所以就可获得解脱,解脱知…

《杂阿含经卷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杂阿含经卷第七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