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察知。
怎样叫对想象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有六种想象。是那六种呢?就是由眼触而生起想象,以及由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而生起想象,这些就叫想象,像这些想象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想象的生起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当六根有了各种觉触,于是便生起各种想象,像这想象的生起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想象的爱乐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由于想象的因缘而生起喜乐之心,这就叫对想象的爱乐;像这样对想象的爱乐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想象的祸患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想象变化无常,令人苦恼,是变易之法,这就叫想象的祸患,像这想象的祸患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自想象中出离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对于想象,如果内心能够调伏对它的贪欲、断除贪欲、超越贪欲的话,这就叫自想象中出离,像这样自想象中出离都能够如实地察知。
怎样叫对意志行为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有六种意志行为:就是由眼触而生起意志行为,以及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而生起意志行为,这些就叫意志行为,像这些意志行为都能够如实察知。怎样叫对意志行为的生起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当六根一有了觉触,于是便生起各种意志行为,像这意志行为的生起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意志行为的爱乐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由于意志行为的因缘而生起喜乐之心,这就叫对意志行为的爱乐,像这样对意志行为的爱乐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意志行为的祸患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如果意志行为是变化无常、令人苦恼、变易之法的话,这就叫意志行为的祸患,像这意志行为的祸患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自意志行为中出离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对于意志行为,如果内心能够调伏对它的贪欲、断除贪欲、超越贪欲的话,这就叫自意志行为中出离,像这样自意志行为中出离都能够如实地察知。
怎样叫对心识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有六种心识:眼识,以及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些就叫心识,像这些心识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心识的生起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当名色一生起,于是便有心识的生起,像这心识的生起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心识的爱乐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由于心识的因缘而生起喜乐之心,这就叫对心识的爱乐,像这样对心识的爱乐都能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心识的祸患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如果心识是变化无常、令人苦恼、变易之法的话,这就叫心识的祸患,像这心识的祸患都能够如实地察知。
比丘啊!如果出家学道的沙门、婆罗门,对于物质现象能够像这样地去认知,像这样地去察见;能像这样地去认知,像这样地去察见之后,就会使内心趋向离弃贪欲,这就叫正确的趋向。如果有正确趋向的话,我说那沙门、婆罗门就能进入正法之中了。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如果出家学道的沙门、婆罗门对于物质现象能够如实地认知,如实地察见,对于物质现象就会产生厌恶,离弃对它的贪欲,不生起各种烦恼,心中获得自在解脱;如果心中获得自在解脱的话,那么心灵就能纯一不杂;心灵纯一不杂的话,那么就已建立了清净的梵行;清净的梵行建立的话,那么就能厌离他物,获得心灵的自在,这就叫苦的尽处了。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八七经注释:
1、四大及四大造色:四大,指地、水、火、风四种元素。四大造色,指
由四种元素所造成的各种物质现象。
2、于色喜爱,是名色集:从十二因缘的顺序来看,是由爱生取,由取生
有,由有生生。故对物质现象的喜爱,则会对其产生追求执取;追求
执取便会产生相应的果报(有),由有便又招感来世的再生。故于色喜
爱,就叫色集。
3、眼触:触是一种精神的觉触作用。由根、境、识三事和合而成。然后再
由触而有受、想、思等精神现象。
4、谓名色集,是名识集:名,指受、想、行、识等心法,即精神。下第
二「名」字比照前面诸段中「触集是受集」、「谓触集是想集」、「触集
是行集」的句法,此「名」字,亦应指精神而言。色,是色法,即指
物质而言。佛教认为人身即由色法(生理的)和心法(心理的)组
合而成。
5、离欲向:即趋向离欲之意。
6、正向:正确的趋向。
7、我说彼入:入,佛光版阿含藏注解引巴利本解为「入法及律」。全句意谓:
「我说彼沙门、婆罗门就能进入正法之中。」
八八、本经叙说有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则得解脱。七处善,
指如实知五阴及五阴之集、灭、灭道迹、味、患、离;三种
观义,指观察五阴、十八界、十二入处。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佛陀告诉众比丘说:「有七处善巧,三种观察。能完全明白这个道理就可尽除一切烦恼,获得无烦恼的清净心解脱、智慧解脱,在现世今生中,自己知道以身具足作证: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什么是比丘的七处善巧呢?比丘啊!就是要如实地去察知物质现象、物质现象的集起、物质现象的息灭、物质现象息灭的方法、对物质现象的爱乐、物质现象造成的祸患、从物质现象中出离等情况,都要如实地去察知;像这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以及这精神现象的集起、精神现象的息灭、精神现象息灭的方法、对精神现象的爱乐、精神现象造成的祸患、从精神现象中出离等情况,也都要如实地去察知。
怎样叫对物质现象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所有的物质现象,一切都是由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或由这四种元素的组合所造成的,这就叫物质现象,像这物质现象都能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物质现象的生起原因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内心对事物的爱喜,这就叫物质现象的生起原因,像这物质现象的生起原因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物质现象的息灭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内心对事物的爱喜息灭了,这就叫物质现象的息灭,像这物质现象的息灭,都能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物质现象息灭的方法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这就叫物质现象息灭的方法,像这物质现象息灭的方法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物质现象的爱乐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由于物质现象的因缘,而生起喜乐之心,这就叫对物质现象的爱乐;像这样对物质现象的爱乐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物质现象的祸患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如果物质现象是变化无常、令人苦恼、变易之法,这就叫物质现象的祸患,像这物质现象的祸患都能够如实察知。怎样叫自物质现象中出离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对物质现象,能够调伏内心的贪欲,断除贪欲、超越贪欲,这样就叫自物质现象中出离,像这样自物质现象中出离都能够如实地察知。
怎样叫对感受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有六种感受:由眼触生起的感受,以及由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所生起的感受,这些就叫感受,像这些感受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感受的生起原因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当六根有了觉触,于是便生起各种感受,像这感受的生起原因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感受的息灭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六根不起觉触,于是感受也就息灭了,像这感受的息灭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感受息灭的方法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指八圣道:正见……乃至于正定等,这就叫感受息灭的方法,像这感受息灭的方法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感受的爱乐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由于感受的因缘而生起喜乐之心,这就叫对感受的爱乐,像这对感受的爱乐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感受的祸患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如果这感受是变化无常、令人苦恼、变易之法,这就叫感受的祸患,像这感受的祸患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自感受中出离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对于感受,如果能够调伏内心的贪欲、断除贪欲、超越贪欲,这就叫自感受中出离,像这自感受中出离都能够如实地察知。
怎样叫对想象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有六种想象:由眼触生起想象,以及由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所生起的想象,这些就叫想象,像这些想象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想象的生起原因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当六根有了觉触,于是便生起各种想象,像这想象的生起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想象的息灭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六根不起觉触,于是想象也就息灭了,像这想象的息灭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想象息灭的方法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有八圣道:正见……乃至于正定等,这就叫想象息灭的方法,像这想象息灭的方法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想象的爱乐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由于想象的因缘而生起喜乐之心,这就叫对想象的爱乐,像这想象的爱乐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对想象的祸患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想象如果是变化无常、令人苦恼、变易之法,这就叫想象的祸患,像这想象的祸患都能够如实地察知。怎样叫自想象中出离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对于想象,如果能够调伏内心的贪欲、断除贪欲、超越贪欲,这就叫自想象中出离,像这自想象中出离都能够如实地察知。
怎样叫对意志行为能够如实地察知呢?就是说有六种意志行为:由眼触生起意志行为,以及由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而生起意志行为,这些就叫意志行为,像这些意志行为都能够如实…
《杂阿含经卷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