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乘:指大乘经,「方等」另译为「方广」,原为「九分教」的一类,参看「毗富罗」。
日正中食:另略作「正中食」,即「过中午后,即不再用餐进食」。
日炙坼迸:「日炙」是「太阳曝晒」,「坼迸」读作「撤蹦」,或作「圮迸」(读作「痞蹦」),「裂开来」的意思。
日种姓尊:另作「日种胤、日亲、日之亲、日光尊」,「日种姓」即太阳族,传为释迦族的祖先。「日种姓尊」即指释迦牟尼佛。
止息口行:停止说话,仔细聆听。
止息野中:在旷野中休息。
毛如赞矛: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如剑一般的毛」,「赞(罕)【矛+赞】矛(罕)【金+矛】」读作「纂毛」,如戟的武器。
毛鞠轻阐:很轻的毛球团,「鞠」原字作【毛+匊】,字义同「鞠」,皮制的球形物,「阐」另作「抟」,同「团」。
水浇头种:以水淋头为国王登基的灌顶仪式,「水浇头种」即是指「王族」,因只有王族的人才能受「以水灌顶」的登基仪式。
火种居士:对拜火婆罗门之泛称。
父母所举:解读作「为父母所钟爱」。
世有三灾:这个世间有火灾、水灾、风灾等三种毁灭性的灾害,火灾时光音天以下的世间全毁,水灾时遍净天以下的世间全毁,风灾时果实天以下的世间全毁。
世有欲人:世间未离欲者。
世俗常数:即「还只是世间法」。
世尊知见:有知有见的世尊,另译作「世尊……所知所见」。
世间大讳:世间最大的忌讳。
世间有想:世间有死后仍有觉知的我。
世间所重: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无,「重」或可解读为「连累、牵连」。
世间流浪:以海浪波动的众多比喻众生的众多。
世间无常:1.世间是无常的(正见)。2.世间不是常恒的(断见),「十四无记」之一。
主兵臣宝:统领与掌管军队之能干大臣,为转轮圣王七宝之一,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主藏臣宝:指善于管理宝藏的大臣。
以心治心:义译不明,「治」应为「对治、调伏」的意思,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以手冯座:以手接触座位。
以四指量:即「以四根手指合并起来的宽度来量测」,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以守为病:以守护为害,为缺点。
以自言灭:另译作「与自言灭」,「灭」指的是「灭摈」,因诬告而给予逐出僧团的处分
以何为上:以什么为最上?
以何为本:以什么为根本?
以何为先:以什么为前提?
以何为有:以什么而形成?
以何为来:以什么为起因?
以何为和:以什么为会合?因什么而聚在一起?
以何为真:以什么为核心?
以何为讫:以什么为最终目标?以什么为究竟?
以何等故:以什么原因?以什么理由?
以利求利:以接受来的较少供养,换取更丰盛的供养。
以杖筑地:以拐杖撑着走(离开)。
以男女斗:异译本《佛说苦阴经》、《佛说苦阴因事经》作「相围聚斗……或以女人,或以士夫」,解读为「女人或男人加入战斗」,说「相围聚斗」(打群架)似乎比「入在军阵」(两军作战)易于理解,因为古印度女子地位低,难证明当时就有女兵。
以抨抨乳:译义不明,全句为「犹如熟酪以抨抨乳」,或解读为「就像乳酪由乳提炼(挤压拍打)而来一样」,「抨」读作「砰」,原意为「攻击;打击」。
以时敷演:适当的时机作教说,另作「以时讲说」。
以黑所缚:被黑暗所束缚。
以疑盖净:以断除(会覆盖人的)疑而得清净。
以慧为解:即「依慧而解脱」,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依慧而胜解(坚信)」,注解书解说依此而证入阿罗汉。
以声为刺:以声音为其障碍。
付嘱卧具:将自己的睡觉的地方与用具交付给他人,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收拾住所」。
他作他觉:另作「他受、他即受者」,意思为,造业者是一,受报者是另一个,是断见的一类。
令入令住:使他做到,使他保持。
令住一意:保持专注(一心)。
充我本愿:满足我的愿望。
出水而住:保持着浮出水面,比喻能修习善法者,参看「住」,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出世说法:解读为「出现于世间,为众生说法」。
出如来血:又作「坏如来足」,即「伤害佛陀使佛陀(的脚)流血」。
出此从外:离开此而从外面(寻求),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向外寻找」。
出我境界:脱离了我的管辖。
出要清净:解读为「出离之清净」,参看「出要」、「离」、「出离」。
出息入息:即「呼吸」,另音译为「安那般那」。又「出息」另译为「外息」,「呼气」的意思,「入息」另译为「内息」,「吸气」的意思。
出息财物: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出财无利:解读为「损失财物而得不到利益回报」,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加罗毗伽:为音译,一种鸟的名字。
半月三斋: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三次行斋戒,断男女欲、断食、行布施。
半梵行者:完成清净修行(梵行)的一半,另作「半梵行人」。
占念示现:即「他心神通」,参看「他心智」。
可生称之:在活着的时候称他的重量。
可见则见:让我见到(了解)我应见到(了解)的,「可见」解读为「我可见到的」,表示「我应了解」的意思。
可呼可请:值得招呼,值得邀请。
可奉不奉:解读为「应侍奉的却不侍奉」。
可念则念:全句为「可念则念,可望则望」,解读为「想应当想的,期望应当期望的」,即「正当的意向」,南传作「无恶意的意向,无加害别人的意向」。
可于我心:符合我的想法,指「听从我的教导」。
可知则知:让我知道我应知道的,「可知」解读为「我可知道的」,表示「我应知道」的意思。
可非不可:「可」与「非不可」为同义复词,「可」的加强语气。
可重不重:即「应尊重的却不尊重」,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可贵不贵:解读为「应敬称的却不敬称」。
可敬不敬:即「应敬重的却不敬重」,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可阂可分:会障碍分隔,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变坏」。
古仙人道: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过去遍正觉者们跟随过的古路」,由南北传经文的比对,知道这里汉译的「仙人」,不是道家所说的「仙人」,而是指成佛的圣者们,参看「三藐三佛陀」。
右胁而卧:向右侧卧,「胁(罕)【协-十+月】」音义同「胁」。
四大天王:欲界四王天的各天界首领,参看「三界」。
四大造色:「四大」所组成的「色」,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出自四大的色」,参看「四大」、「色」。
四方易韵:另译作「迷于四方」,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四方不辨;不清楚方向」。
四方境界:解读为「遍满东南西北四方」,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段。
四百四病:有情身体因地、水、火、风(四大)不调和所引生的各种疾病。
四沙门果:另译作「沙门四果」,佛法中的四阶果位,即「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四事供养:供养「饮食、衣服、卧具、汤药」等四件事。
四法本末:指「无常、苦、非我、寂灭涅槃」,意即「四法印」。
四重襞叠:将衣服对折后,再对折一次,参看「襞」。
四无色定:四个能往生无色界的定,即第四禅以上的「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四岁使役:供人差遣服务四年,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别住四年」。
四维口食:只在脸朝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方时吃东西。
四增心法: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第四禅之增上心」,参看「第四禅」、「增上」。
四轮九门:「四轮」指「行、住、坐、卧」,「九门」指「两眼、两耳、两鼻孔、嘴、生殖孔、肛门」。
外有名色:也称为「外名色」,依经义,指与「六根(六内处)」相对的「六境(六外处)」,《顺正理论》与《显宗论》均作此解。按:「名」指「受、想、行」,为「识」所认识的「别法处」,是「六境」中「法」的一类,相对于「能识」(内)的「意根」而称为「外名」,「六境」中的「色、声、香、味、触」均属「色」,相对于「能识」的前「五根」(内色)而称为「外色」,参看「名」、「色」、「内」、「外」。
外道仙人:泛称跟随佛陀修学以外的有成就修道人,参看「外道」、「仙人」。
失收摩罗:为音译,1.跋祇国的一地名,如「失收摩罗山」。2.义译为「鳄鱼」。
尼陀那法:「尼陀那」疑为「因缘;原因;起源」之音译(菩提比丘长老依巴利语英译为「来源」),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段。
尼维先天:「非想非非想天」的半音译(尼维)半译义(先天,最高天)。
尼罗浮陀:「八寒地狱」之一,此处众生身体因严寒所起的疱常破裂。
布现他人:向其他人宣说;教化其他人。
平旦无曀:黎明时的晴空,「曀」读作「一」或「意」,阴霾的样子。
平等正觉: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如实现正觉」,参看「如实」、「正觉」,此处的「现」为「亲身体证」的意思。
平等食味:解读为「所有吃的,都是美味食物」,这里的「平等」解读为「完全」,「食味」解读为「美味食物」,此为转轮圣王「四德」(另作「四神德、四功德、四如意之德」)的内容之一,相当的南传经文无。
必至不动:修到第四禅者,如果着于第四禅的定境,则死后往生于第四禅天,参看《空之探究》第三十、第六十三页,《中部一0六不动利益经》注解书,但此「不动」对应之巴利语,与「不动心解脱」中「不动」对应之巴利语不同,菩提比丘长老依巴利语英译为「沉着的;泰然的;平静的」。另作「得不动心」。
必升善处:即「必往生到人、天等好的地方(善趣)」,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段。
必能往也:全句为「若有真实者必能往也」,解读为「如果真的有心修学的人,一定能坚持修学的」。
本生本见:另译作「本见本生」,解读为「有关过去之邪见」…
《阿含字典(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