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参看印顺法师《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第七四四页,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相关词「未见未生」「末见末生」)
本行所作:长远过去生以来的造作所形成。
本劫本见:由过去世之事而生起的邪见。
本所思愿:长远过去生以来的意欲。
本所造行:过去所造的业。
本皆编发:原本都是编卷着头发的外道。
本修行愿:同「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意思为「过去业力与思愿所形成」,表示是由因缘条件所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由过去之业(力)、造作、思之所成、感受而得见」,比对之而将「本」解读为「过去之……」,「修」解读为「行为之业(力)」,「行」解读为「造作」,「愿」解读为「思愿;思之所形成」。
本从他活:依他人(施舍)而活的人,指乞食的修行人。
未有曲事:全句为「汝未有曲事,未可豫自伏」,意思是「你还没败,不可以先认输」。
未曾有法:希有而令人赞叹的事。
未曾讲堂:一个名叫「未曾」的讲堂,相当的南传经文无。「讲堂」,南传经文多作「大厅;集会厅」。
末劫末见:由未来世之事而生起的邪见。
正句法句:比对《长阿含九经》的「四法足」,「正句」相当于「正定」,参看「四法足」、「四法句」。
正立念身:正确地建立身念处,即「修身念处」,参看「身身观念住」。
正向涅槃:即「导向涅槃」,参看「正向」、「涅槃」。(反义词「不趣涅槃」「不顺涅槃」)
正向灭尽:参看「正向」、「灭尽」。
正行说法:(让闻者)生起正确意向的说法。
正身正愿:全句为「正身正愿。反念不向」,另译作「直身正意。系念在前」、「端坐思惟。系念在前」、「正身端坐。系念在前」、「正身思惟。系念在前」、「整身端坐。系念在前」、「直身正意系念在前」、「正身正意。系念在前」、「端身正意。系念在前」,即「挺直身体,建立起眼前的专注」,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正使放逸:「正使」的意思是「假使;假如」,「正使放逸」字面上的意思是「即使再怎么放纵自己」,但「圣弟子」是不会「放逸(放纵自己)」的,此处应理解为,「即使圣弟子的修行进程再怎么缓慢」,参看「放逸」。
正到正趣:另译为「善到善向、善去善向、往至善处善去善向、平等行者、等成就者」,解读为「正确的去向;正确的修行」或「善的的去向;善的修行」,《杂阿含五六二经》说「向调伏贪欲、瞋恚、愚痴」为「善向」,「已调伏贪欲、瞋恚、愚痴」为「善到」。(同义词「善到.善向」)
正受念善:熟练决心于入禅定,参看「正受」、「善」。
正受迎善:熟练柔顺于入禅定,参看「正受」、「善」。
正受起善:熟练于出禅定,参看「正受」、「善」。
正受处善:熟练于入禅定的范围(行处),参看「正受」、「善」。
正定为八:即「正定为第八项」,参看「正定」、「八圣道」。
正法律乘:在(此)「正法」与「律」中的车乘,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在此法与律中的神圣车乘」,指能将「贪、瞋、痴」调伏殆尽的「八正道」。
正知出入:对自己的每一个举动与行为清清楚楚。
正知正念:另译为「正智正念、正念正智」,即「有知有念」;了知与专注。
正信非家:正确地体会到,家并不是家(断除了拥有家的欲求)。
正害睡眠:彻底的阻碍睡眠,即「彻底的除去打瞌睡」,参看「正」,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拔除怠惰昏沉」。(反义词「不害睡眠」)
正无间等:不偏不倚地进入「无间等」,即证入了「无间等」,参看「无间等」。
正等正觉:完全地;圆满的解脱证悟,指佛(三藐三佛陀)的解脱,另译「遍正觉」;「等正觉」,音译「三藐三菩提」。
正意解脱:即「心正解脱」,「心、意、识」在杂阿含经中相通。
正趣漏尽:向灭尽(摧毁)烦恼的正确目标(修)行,参看「等趣」、「漏」、「灭尽」。
犯相违法:解读为「犯了说谎的过失」,另可解读为「犯了与他人有过节的过失」,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而说「尊者舍利弗打我而没道歉就要(离开)去游行」。
甘露涅槃:参看「甘露」、「涅槃」。
生小知旧:从小就认识的朋友。
生已尽灭:解读为「所生起的已灭去」,或者「一生起就即刻灭去」。
生分转微:解读为「生命迹象转弱」。
生他身智:由「外身」(他人之身)而生起的智。
生他受智:由「外受」(他人的感受)而生起的智。
生他法智:由「外法」(他人心的对象)而生起的智。
生他意智:由「外心」(他人的心)而生起的智。
生本诸行:即「导致出生的诸行」,整段经文「彼于生本诸行乐着,于老病死、忧悲恼苦生本诸行乐着」,若依相当的南传经文来看,如果「彼于生本诸行乐着」是正确的,则「于老病死、忧悲恼苦生本诸行乐着」应为「于老病死、忧悲恼苦本诸行乐着」;如果「于老病死、忧悲恼苦生本诸行乐着」是正确的,则「彼于生本诸行乐着」应为「彼于生生本诸行乐着」。
生生无恶:或解读为「每一代都是善的,每一代的血统都是纯正无杂的」。
生危险想:生起错误之想。
生如鸟喙:另译作「雹节」,即「昼度树的花苞初绽,状如鸟的尖嘴」,「喙」读作「会」。
生有想论:生起死后仍有觉知的我之论点。
生死定量:即「生死轮回的次数或时间已固定」。
生住转出:生起、持续、转生(再生)、出现(显示)。
生身见起:生起身见,参看「身见」。
生知生见:生起(这样的)知见。
生金不熟:金块得不到精炼。
生金坚强:金块变得太硬(而无法加工)。
生则系着:有执着的系着牵绊,就有恐怖、障碍、顾念的生起,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由执取而起恐惧、激动之扰动」。(同义词「生系着」、「取故生着」)
生般涅槃:五类第三果圣者之一,此类圣者在往生色界天后不久就证入解脱涅槃的第四果。
生灭智慧:即「看透事象的生起与消逝的智慧」,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具足导向集起与灭没;圣、洞察;导向苦的完全灭尽之慧」。
生厌薄处:《别译杂阿含经》作「致于毁呰」,毁谤的意思。
生乐生善:导致安乐,导致善的(果报)。
生缘老死:另译为「生缘死、缘生老死」,参看「生则生」、「缘」、「缘起法」。
用心甚难:独居修行很难,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很难做到独居,难以乐于独居」。
用止故疹:另译作「故起苦觉令熄灭」,意思是「用来止息旧有的疾病」,「旧有的疾病」即是「已有的饥饿感」。
用检挠箭:「挠」读作ㄋㄠˊ,屈服的意思,「检」推断应是一种匡直的器具,亦即以「检」将箭匡直。
目未曾眴:直视而未曾眨眼「眴」读作「眩」,闪着眼以示意,或转动眼睛的样子。
示我所作:即「请告诉我应当(怎么)做」,参看「所作」。
示教照喜:另作「示教利喜」,1.总举为「示」,教授为「教」,总说义理为「照」,应机教导使听者欢喜为「喜」。2.听闻者欢喜、随喜于教导者所说,与「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同义。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开示(示)、劝导(教)、鼓励(利)、使欢喜(喜)」。(同义词「示教、照喜」「示、教、照、喜」)
示现大法:大奇迹法,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看起来如同幻术一样」。
立念在身:即「在身体上建立专注」,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或者,他的『身体存在(有身体)』之念(专注)已被建立」。
亦不为钵:意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也不会完全不管他的钵(罕)【金+本】」。
亦非知者:全句为「亦非知者,亦非见者」,即「亦非知见者」,意思是「也不这样认为的」,「知」与「见」为同义复词,「了知、认为」的意思。
亦莫卿我:也不要以朋友称呼我。
亦复说具:以及两者均具备。(同义词「习.助.具」)
伊湿波罗:为音译,《翻梵语》也作「伊沙那」,即「自在天」,「梵天」的异名。(比对《增支部十一集十经》,参考《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二八○页)
伊罗跋提:为音译,河名。
任他而活:全句为「任他而活。野兽其心」,义译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具足青春的幸福,以人生之初,不在感官之欲中玩乐」。
光辉暐晔:形容非常光亮、盛大的样子。
全梵行者:令人成就全部梵行者。
共作制限:共同约定。
共受夏坐:在一起结夏安居,参看「安居」。
共相庆慰:另作「面相庆慰」,即「当面互相慰问」,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互相欢迎」。
共俱起者:解读为「共同协力完成事情;团结做事」。
再三审定:再三确认。
同不了事:没办法和大家一样做到。
各各寂寞:大家安静!
各封宅地:划定势力范围,亦即守护该地。
名色会精:解读为「名色与识相结合(了吗?)」,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名色将出生(吗)?」
合为一烟:全句为「皆悉烟起,合为一烟」,即「到处都在燃烧,由点的燃烧而连成整片,从远处看就像是一束烟一样」,「烟」表示「还不是很旺的燃烧」。(同义词「皆悉烟起。合为一烟」)
合会不着:不粘着于(因缘)聚集而(拥)有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乐于出生」。
合会别离:在一起或分离。
合会哗说:聚众言谈吵杂,「哗」音译同「哗」。
因坐因水:译义不明,或有解读为「因如何坐,因如何奉事水」。
因村想故:因为念头放在村落的缘故。
因所起法:由因缘所生起者,参看「缘生法」。
因陀罗柱:「因陀罗」为「帝释天」的另译(音译),「因陀罗柱」或指帝释天宫殿的柱子,菩提比丘长老引巴利经典协会的《巴英辞典》解说为指「城门的柱子」或「屋门的柱子」。
因习本有:从过去以来而成的习性。
在彼住止:住在那里。
在于学地:即「在『有学』人的阶段;尚未得解脱」…
《阿含字典(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