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参看「有学」。(同义词「在学地者」)
多有调乱:另作「多有稠乱」,非常复杂。
多所知识:所学广博。
多闻决定:解读为「见闻广而犀利」。
多罗树头:从根部截断的棕榈树,比喻不再生长。(相关词「如折多罗树」、「如截多罗树头」、「断多罗树头」)
好分别人:善于了解人。
好看视我:此处之「看视」,解读为「照顾;照料」。
好喜惠施:乐于布施助人。
如一毛许:另作「如毛发许」,像一根毛那么一点点。
如上有余:译义不明,或可将「上」解读为「天界」,「有余」解读为「下一生」,即「往生天界」。
如上广说:即「如上面之详细说明」,为经文与前面相同时之简略,「上」可能指上一经,也可能指前面之经文,南传经文作「中略」。
如来三昧:即「佛陀的定」,参看「如来」、「三昧」,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如来所屈:译义不明,全句为「是谓如来所屈,如来所行,如来所服」,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这被称为如来的足迹,如来之所行,如来的痕迹」。
如其正受:解读为「就如同其所入的定(而展出神通)」,参看「正受」,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如法人尊:解读为「如法(建立这样制度)的第一人」。
如法行乞:即「如法(正直地)乞求财物」,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如法法王:如法之法王;施行德政的国王,指转轮王。
如是住心:解读为「像这样使心安住」,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如是我闻:另译作「闻如是、我闻如是」,即「我所听到的是这样」,表示「法」是这样依师徒辗转承传。这是经文的定型句,《相应部》多数经文无,《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考定这是《增一阿含经》成立的时代才有的定型句。
如是义称:解读为「称如是义;称说(以下)这样的内容」,南传类似的经文作「言谈中说」。
如理作意:从根源思惟;仔细思惟,另译作「如理思惟、正思惟」。
如被禁咒:像被咒骂一样(世俗人以要人「去乞食」为咒骂人)。
如斯之比:像这样之类的。
如愚如騃:像愚笨的人一样,「騃」读作「癌」,同「呆」(呆)。
如意行生:就如同「(由一个人的)欲求而再生(往生)」。
如实知见:如实知、如实见,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如实了知」,参看「如实」。
如实显现: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如实明了」、「如实了知」,参看「如实」。
守护诸根:另作「守诸根门」,即「六根对六境时,正念正知,对合意的不起贪,不合意的不起瞋」,也就是「不因六根而生起贪瞋痴」。(同义词「善护其身」)
安那般那:为译音,简为「安般」,义译为「呼吸」,另译为「出息入息」,或简为「出入息」。
安处善方:提供周全的庇护所。
安着智处:(错将他们)当成是有智者。
年耆根熟:年老高龄。
式叉摩那:为音译,义译为「学法女、正学女、学戒女」,指从沙弥尼至比丘尼二年间的修学者。
成五阴形:形成五蕴,参看「五阴」。
成其崇向:另译作「崇习长养」,解读为「(为了)完成他崇高的目标(之缘故)」。
成就四德:即「具有四种德行;具有四种特性」,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成就行事:《阿毗昙八犍度论》解说为「无学身护、口护、命清净」。
成就除事:《阿毗昙八犍度论》解说为「无学根护」,「事」指「阴界入等」。
成就欢喜:(使之)达到欢喜,参看「具足住」,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使之喜悦;庆慰者」。(相关词「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劝发渴仰,成就欢喜」)
成就观行:即「进入(达成)洞察力」,参看「观」,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有人语言:即「有某个人来对他说这样的话」,此处的「言」当动词,「说」的意思,「语」为名词,指「所说的话」,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有互言道: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别人对你说话可能的五种情况」,「互」疑为「五」之误植。
有天名结:有一个名叫「结」的天子。
有行所持:努力抑制(杂染)以维持(「定」)。
有杖有结:「杖」指「棒杖之攻击伤害或惩罚」,「结」指「结怨、敌对」,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有求有行:「行」是「行走」,引申为「从事于」,「求」是「寻求」,即「从事于寻求」之意。
有见无见:即「常见」(如「真我」之永恒长存)与「断见」(人死后尘归尘,土归土,一无所有)。
有身集边:「有身」之集的部分,参看「有身」、「集」。
有身灭边:「有身」之灭的部分,参看「有身」、「灭」。
有事不食:忙碌的时候没时间吃(无法用餐)。
有所受者:有所执著者。
有所破损:当有不好的事发生时(口中就称念……),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当人们打喷嚏或绊一跤时」。
有明有达:即「有明达」,明白通晓;清清楚楚。
有法之定:成就定之法,如十善业或五禅支(寻、伺、喜、乐、一心)。
有知有见:即具足「知、见」;知道,看到(觉察到)。
有者因受:有情生命的存在是来自于执取,参看「有」、「受」。
有长短色:有长有短的东西。
有信有缘:可信赖的、可靠的,「有缘」疑为「可靠的」之误植(巴利语之二字相近)。
有食念者:「食念」解读为「污染的心念」,指「五欲之念」,参看「食」、「念」,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肉体上的喜」,指「缘五欲所生起之喜」。
有食舍者:「食舍」解读为「污染的平静」,指「五欲因缘所生之平静」,参看「食」、「舍」,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肉体上的平静」,指「缘五欲所生起之平静」。
有食乐者:「食乐」解读为「污染的乐」,指「五欲所生之喜乐」,参看「食」,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肉体上的乐」,指「缘五欲所生起之乐」。
有起不随:解读为「不再有下一生」。
有欲欲色:属于物质(色)的欲;关于色的欲。(相关词「有欲欲声、有欲欲香、有欲欲味、有欲欲触」)
有结已解:已解开「有情生命存在」的束缚,参看「有结」、「尽诸有结」。
有虚有实:参看「或虚或实」。
有想想色:关于物质(色)的想;关于色的想。(相关词「有想想声、有想想香、有想想味、有想想触」)
有灭涅槃:有(存在)之灭为涅槃。
有义有文:意义正确(有义),辞句正确(有文)。
有道有向:即「有道路、有修行方法」,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道、有道迹」。
有道有迹:有道迹;有修道的方法。(迹(罕)【返-反+亦】)
有漏是取:断句为「有漏,是取」,解读为「那是烦恼,那是执取」,参看「漏」、「取」。
有漏解脱:或指世俗的无色界定,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动摇之智」,「有漏」是「具烦恼」的意思。
有尔所福:有这样的福德。(同义词「有尔许之福」、「尔所福果」)
有称有讥:称誉或讥嫌。
有乐不染:解读为「不染着于存在之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乐于存在」。
有余爱尽:全句为「是名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槃。」解读为「这就叫舍离一切执取的爱尽、无欲、灭尽、涅槃。」「爱尽」、「无欲」、「灭尽」都可视为「涅槃」的异名,参看「有余」、「涅槃」。
有识知时:整句为「汝于其后有识知时」,即「后来,长大有知晓能力后」。
有觉有观:具备「觉」与「观」,指进入「初禅」的条件,参看「初禅」、「觉」、「观」。(同义词「有觉、有观」「有觉.有观」)
有粗细色:有麤有细的东西,参看「粗」、「细」。
此二有间:解读为「这两种情况有不同」,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相关词「彼二有间」)
此不可治:解读为「不可理喻;无法调教」。
此何足怪: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怪(罕)【忙-亡+在】」音意同「怪」。
此性自尔:其性质(特性)就是这样。
此是其限:这是界限;这是规范。
此是其量:这是衡量的标准。
死者叵计:死亡者不可计数。
汝来入泥: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你来卧在泥中当我的桥(让我踏过去)」。
汝所言负:你所说的是错的。
汝等皆严:你们都准备好出发……。
汝宁能不:即「你愿意接受吗?」「宁」是「愿意」的意思,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百八爱行:过去、现在、未来的三十六种由渴爱而来的伺察,参看「三十六爱行」。
百年一拂:即「每一百年擦拭一次」,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而作倡乐:此处的「倡」同「娼」,古代对「乐人」或「娼妓」的称呼,「作倡乐」即「弹唱歌曲」的意思,相当的南传经文无。
而言非者:而指出其错误的。
自有生法:整句为「我自有生法,不离于生」,即「我属于生,未免于(未跨越)生」。
自有净智:解读为「自己有彻底的证知」,「净」解读为「清净;彻底的」,「智」通「知;亲身体证而来的知」,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你这样说,这样见」。
自行澡水:解读为「亲自准备(给受供养者使用的)盥洗用水」,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行」在这里指的是「去做;去准备」的意思。
自住本心:保持自己本来(清醒)的心,即「清醒不迷糊」的意思。
自作自觉:另作「受即自受者」,意思为「造业者与受报者完全等同」,是「常见」的一类。
自作弊魔:解读为「任凭魔王摆布」,「自作」解读为「自在作为」,「弊魔」指「魔王波旬」。
自作猎师:解读为「任凭猎师摆布」,「自作」解读为「自在作为」。
自投命根:牺牲自己的性命。
自受他受:「自受」是指「自己作自己受」,「他受」是指「某甲作某乙受」,也就是「他人作而自己受」,合起来就是「自己所受的苦,部分是自己所作,部分是他人所作」,持这种错误观念的人也叫「自他共作」、「共作」或「自他作」。
自知如法:知道自己是合于正法的。
自知自觉:…
《阿含字典(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