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确,既理解无常、苦、空、无我的真理,还要舍有漏行,修无漏法,以谋断惑证真,方名正见。
正思惟,又名正欲,是一种纯正的思想,正当的欲望。然而人之思想有邪正,欲望有善恶;凡由思想欲望所引生的行为,足以获得真实的利乐,对己有益,对人有利的谓之善、谓之正;反之,足以招致苦果厄难,自害害人的谓之不善,或不正。学佛人受佛法的薰陶,深信因果,明白事理,知道人生的财富,非在于金钱的积蓄,而是在于智慧的开拓;人生意义,非在于一己之利益,而是在于群体的福利。因为一己之利益,是寓于利他的行动中,也唯有在利他的行动中,始可以达成个人的利益。是以学佛青年的思想,应该是以群众的福利而出发,学佛人的欲望,应该是欲各遂其生,欲各适其适,欲同乐其乐,欲天下为公,欲世界大同。至于出家人对佛教真理,如理思惟,以无漏心,断灭世间苦恼之因果,进修出世无漏道,不但欲断惑证真,还欲令自他开佛知见,共成佛道,因此名正思惟,又名正欲。
正语,是正当的语言,语言是人的心声,有之内而传于外,是以思想不正,私欲氾滥的人,不但两舌恶口,且妄言绮语,知言不知,不知言知,以饰其奸,以助其恶。而学佛的青年人,见解正确,思想纯正,不但行为光明磊落,且非理勿言,言则合理,不妄言,不绮语,不搬弄是非,不恶口骂人。至于出家佛弟子,更应该以无漏心,收摄口业,住于善法,凡有言语,皆与真理相应,名为正语。
正业,就是从事正当的事业。佛教认为,凡能促进社会安定、繁荣,对自他有利,对国家有益的行动,无论是士、农、工、商,皆名正业。否则,唯利是视,或挺而走险,走私漏税,或贩卖色情,贩卖毒品,危害社会,扰乱秩序,种种不合理的行为,甚至与杀、盗、淫,妄有关的行业,皆非正业。出家佛弟子,更应退则以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为业,进则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否则,医卜星相,妄言吉凶,或贩卖如来,或依附权贵,广求名闻利养,或经营行商,谋取盈利,皆非正业。所以出家人应以无漏慧,断一切邪行,使身业清净,恒修梵行,不杀,不盗,不淫,不妄,律己修身,随缘教化,是名正业。
正命,是指合理的经济生活。从正当职业,取得合理的经济,过著合理的生活,谓之正命。否则,经营娼寮、舞厅,茶楼、酒馆、贩毒、走私,或从事不道德的行业,赚取厚利,养活自己,都是属于邪命。身为出家佛弟子,更应以无漏慧,除去身口意中,五种邪命,淡薄名利,寡欲知足,住于清净正命中,以道自活,长养法身,培植慧命,不诈现异相,不自说功德,不星卜相命,不现通示威,不论说名闻利养,远离五种邪命,谓之正命。
正精进,精谓精勤不懈,进谓进取不倦。人的精进有善与不善之分,善则名正,不善名邪。所谓正精进,该是精于道业,进于德行,既要克己复礼,善与人同;还要努力增长善业,设法停止恶业,所谓:“己生善令长,未生善令生;已生恶令止,未生恶令不起。”谓之正精进,出家佛弟子,精于无漏道,进修无漏业,对涅槃解脱,进取不懈,行必契智,证必契理,名正精进。
正念,即是正当的意念,亦即是正当的志愿。人不可以无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但人立志,必须向善,勤于正道,立于正行,念行一致,切忌为邪念所侵,为恶势力所动。特别是出家之人,更要视富贵如浮云,视名利如蔽屣,不为利动,不为色惑;恒以无漏智,断除妄想邪念,住于正念,善念,志趣真理,愿成佛道,是名正念。
正定,定是禅定,禅定有正邪之分,有世间与出世间之别,而出世间禅定,又有小乘禅,大乘禅,如来禅,种种不同。八正道是僧俗共修的法门,僧人志在出尘,修行偏于无漏,故修正定是出世禅;世俗之人,偏重于福业进取,行为向善,故修正定,该是世间四禅八定。无论是修习世间禅定,或出世间禅定,皆应以正见,正思惟为领导,对于定境,分别明了,不生执著。否则,未得谓得,末证谓证,谤佛谤法,必堕无间地狱。如无闻比丘,依佛出家,精进修定,可惜不肯多闻,缺乏智慧,证入初禅,以为证得初果,次第增进,证得四禅境界,以为证得小乘四果,自以为足,不再求上进。及其命终,四禅天中阴身现前,将生四禅天,便起邪见,以为既证阿罗汉果,仍然未能了脱生死,然则所谓涅槃,岂非是佛妄语欺人?仅此一念谤佛谤法的邪见,即现阿鼻地狱中阴身,而生阿鼻地狱,求升反堕,我们学佛修定,岂可不慎?
八正道,不独是出家人寻求解脱生死必循的正途。亦是在家学佛者生活的导师,行为的指南。尤其是青年人,若能以正见为眼目,以正思惟为出发,以正语、正业、正命为德行,以正精进为努力,以正念为修定的前方便。以正定为智慧的源泉,使自己见解正确,思想纯正,言论合理;从事正当职业,争取合理利润,过看合理生活,无不良嗜好,无不良行为,无不良企图,无不良心理。同时,以八正道来孕育下一代的思想,培植下一代的道德观念。然则直接可以建立理想的家园,创造理想的事业,培养理想的下一代;间接可建立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世界,而导人类奔向光明的前程。
特别是正语,因为在家庭中,家长的语言行为,对下一代的影响既深且钜。例如:家长讲广东话,孩子亦懂广东话,家长讲国语,孩子亦懂国语,家长讲英文,孩子亦讲英文,家长讲粗口,孩子当然也学讲粗口,家长讲大话,孩子当然也会讲大话。今日社会,你虞我诈,互相欺骗,互相漫骂,究其主因,皆由家长妄言绮语,恶口粗口太多之过。学佛青年,果能以佛的八正道带回家中,作为家族的德目,作为儿童的精神补品,使儿童在八正道的法乳养育中长大,自小就知见正确,思想纯正,行为合理,不粗口,不妄言,不绮语;自少就养成仁慈博爱的个性,自小就富于同情心,正义感,那么,长大成人后,必然向善发展,向道德进军,甚而肯为天下人的幸福而努力,而牺牲,这是自然的演变,可见八正道对于青年人及其下一代,是何等的重要?
青年人学佛,除以八正道为生活规范,以八正道为思想行为的准则外,还要以佛志为己志,以佛心为己心,以佛行为己行。
佛的志愿,是欲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觉悟成佛;学佛青年,也应该立志令自己和他人,皆离苦得乐,觉悟成佛。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佛的心意,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学佛的青年,应学佛的慈悲喜舍,以佛的慈悲喜舍之心为自己之心。慈,是至极的博爱,是平等而又无条件的给予,能够令无量众生,在佛的慈爱普荫中,获得出世间的利益与安乐,谓之:“慈无量心”。悲,是至极的同情心,正义感,是无限度、无止境的救济。平等拔除一切众生烦恼生死的苦恼,谓之:“悲无量心”。喜是至极的随喜功德心,无论任何人,任何事,凡对人身心有益,可以助长佛道的功德,皆应该随喜赞叹,随力协助,使一切众生,获得支持,获得鼓舞,积极向善,勤求佛道,谓之“喜无量心”。舍,是至极的平等心,不分人我,不管是非,不问冤亲,不论顺逆,一概舍弃,不分别,不执著,不嗔恨,不眷恋,顺我不喜,逆我不嗔,对怨家不生报复心,对亲属不生爱恋心,内则情与智保持平衡,外则冤亲平等,拔苦与乐,谓之:“舍无量心”。
学佛的青年,能够以佛的慈心为己心,自然可以改变往昔残暴的个性,而成为仁爱的慈善家;能够以佛的悲心为己心,将会改变刻薄寡恩,幸灾乐涡的心理毛病,而成为悲心救苦的天使;能够以佛的喜心为己心,再不会妒忌障碍别人,反而随喜成就他人的功德;当其能够以佛之舍心为己心,再不会分别人我是非,喜怒无常,反而实行悲智双运,平等救济;所以学佛青年,能以佛心为己心的结果,必然是利己利人,自救救人,法喜充满,心情愉快。
佛的行为,不超出六度四摄等自利利他的范围。六度的意义与内容,前已详细介绍,现在不再谈,但六度万行的法门,必需由四摄法的方便来完成。所谓四摄,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四种利乐有情,摄受众生的良好方法:
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运用在现代社会而言,财施,是杜会救济的慈善工作;法施,是社会教育文化事业;无畏施,是法律的组织与执行。所以,财施是用来协助贫苦大众建立基业;法施是用来作育英才,教化群众;无畏施是用来执行赏善罚恶,使人的生命财产,获得安全的保障。一个以佛行为己行的青年,遇见他人需要内财外财资助时,必然以财施来解救他人的困苦;遇见求知欲强盛的人,必须以法施来充实对方知识,开发他人智慧,解救他人精神的贫乏;若然遇见处于水深火热中,饱受忧患的人,就应该以无畏的精神来排难解纷,保障他人的安全。同时,还要做到三轮体空,内不见能施之我,外不见有受施之人,于其中间亦无所施之物;以内外皆空,人我一如的胸怀来发挥人性中:“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同情心,正义感,实行拯救与协助一切众生。
爱语,包括安慰语、鼓励语、祝贺语,以及清净语,殊胜语。语言之于人生,关系至大,人与人间情感的维系,意志的传达,思想的交流,无一不凭借语言为媒介。不善于词令,或口不择言的人,势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特别是实践四摄,志在利人的青年,既要辩才无碍,常以欢喜的词令,说出真实话,正法话,引导众生走向真理的话;还要审情度势,说契情契理,契时,契机的话,否则,当人办理丧事却时,说些祝贺的话,当人办喜事,却说抚慰语,何止词不达意,令人反感,而你的善意亦变成恶意,试问谁喜欢你,而肯接受你的教导和感化呢?
利行,可以说是一种公共福利的事业。其目的有三:一令人改善生活环境,得到幸福与快乐;二使人止恶行善,由今日的善因,引生他…
《佛教与青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