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所执取」的对译。
色受阴:参看「色」、「五受阴」、「五阴」。
色所食:因贪着色导致苦,就如同被色所吞食一样。
色动摇: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思量着色者」(「思量着」是动词)。北传经文的「动摇时」,南传经文作「在思量中」,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构想中」。(相关词「色动摇时」)
行不慢:「摩那埵」(「埵」读作「躲」)的对译,译义为「别住」处分,参看「僧伽婆尸沙」、「八尊师法」。
行身施:疑为「若种施设诸行」之误植,参看「种施设诸行」。
行舍欲:修习(行)宁静(舍)而离贪(欲)。
行缘识:另译为「缘行识」,参看「行」、「缘」、「识」、「缘起法」。
行禅法:指证入初禅到第四禅。
住止处:即「住的地方」。
住比丘:长住比丘,一直都住在该处的比丘。
作衣业:作缝制衣服的工作。
作长老:只是名称上的,口头上尊称的长老,并不具备出家年资高或修道有成就的条件,另作「世俗上座」,即「有世俗财产、地位、权力者」。
作是念:即「起了这样的想法;这么想」,这里的「念」是「念头;想法」的意思。
作苦边:参看「苦边」。按,「作」为广义动词,在这里解读为「到达」。
作教作:断句为「作、教作」,即「自己做(行动),或教唆他人做」,另译为「自作教作、或自为或教他为」。(同义词「作.教作」「自作.教作」「或自为。或教他为」)
作异业:作其他不是律制惯例中应作的羯磨,此处「业」为「羯磨」的异译,为僧团开会,以议决僧事、解决纷争、处理犯戒。
作恶作:作错误的行为,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恶作之作务者;作错误行为者」。
作福行:「作」是「造作;为作;现行;安排」,「福」是「福德;功德」,「行」是「行蕴」的行,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别知相:解读为「知别相」,即「了知一一之相」,如了知色、声、香、味、触、法等一一分别之相,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识知;认知」。
坐卧具:另译为「坐卧所;住处;房舍」,即「卧床、坐床」等住所,南传《分别论》解说「卧床、坐床(椅子)、坐垫、枕头、住所、鹰翼形屋顶屋、重阁、平顶屋、圆屋、洞穴、山窟、树下、竹林,乃至比丘回去(休息)的任何地方都是住处」。
妙极妙:很好,非常好。
局住心: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戒清净:另作「戒净、持戒清净」,即「不犯戒」,参看「戒」,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戒遍净断;戒清净断」,「清净」为「无污点;无瑕疵」的意思,「断」为「奋力;勤奋」的意思,参看「断」。
戒净断:不犯戒的勤奋(维持),参看「戒清净」。
戒禁取:另译作「戒取、戒盗结、戒受、行愿结、他取结」,即「执取(与解脱无关)禁戒与禁忌」。(反义词「不戒取」)
我一想:以(色)一种想为真我,此处的「一想」,可能指「十遍处」(「十一切处」)的任一种,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我正断:我的彻底断除,「断灭论」的一类,参看「正」、「断」。
我卑下:全句为「我卑下种子封滞五转七二系着及觉三世阴世食」,断句为「我、卑下、种子,封滞、五转、七,二系着及觉,三世阴世食」,此为「经」的「摄颂」(或称「嗢拖南」),参看「无常及苦空」。
我卑觉:我比别人差的感受,参看「我劣」。
我所见:具有我所拥有的;属于我的之观念。
我曹等:我辈等;我们。
我异色:即「色异我」,指「色」异于「真我」的,即「色是我所;色是真我所拥有的」,参看「异我」、「我」、「色」、「身见」。
我胜觉:我比别人优秀、我最优秀的感受。
我等觉:我跟别一样好的感受,参看「我等」。
我语取:另译作「我取、我受」,执取「有我」的论点。
我齐整:我是正行者。
折斗量:解读为「折扣;降价」,「斗量」指买卖物之称量,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相关词「不望折斗量」)
更受生:解读为「受更生」,即「受后有」,「有下一生」的意思,参看「后有」。
更复想:恢复了想;复活的意思。
更乐习:以「触」为「集」,参看「触」、「集」、「更乐」。
村输租:译义不明,或等同相当的南传经文中的「富裕的村落」。
求琴瑟:寻求哪边有演奏会可看?
沙门教:解读为「对沙门的教导」,或「沙门(指佛陀)的教导」(如《瑜伽师地论》中说「攀缘锯喻沙门教授,于怨家所正修忍辱」)。
沙门欲:沙门的意欲,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沙门义:即「沙门的修行目标」,「义」可以是「利益」,也可以是「意义」的意思,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相关词「婆罗门义」)
沙门数:另作「沙门之沙门数」,即「属于沙门;算是沙门」,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沙门中的沙门;在沙门中被认同为沙门;在沙门中被尊敬为沙门」。(相关词「婆罗门数」「婆罗门之婆罗门数」「凡夫数」)
沙弥尼:为音译,另音译为「舍罗磨尼离」,义译为「勤策女」,受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歌舞观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宝物)而未受具足戒的女子。
决定智:1.另译作「决定智慧」,即「不退转之慧」相当的南传经文无,参看「决定」、「智」、「慧」。2.确定地知道。
究竟智:即「彻底之智」,指「解脱者之智;解脱者」,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了知;完全智」,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最终之智」,并解说这是「阿罗汉之智」。
良福田:「良好的植福之田」,布施可得福,犹如植福之田,故称所布施的对象为「福田」,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良田」。
见之弊:有害的恶见,相当于相当的南传经文的「见中之丛林,见中之荒漠,见中之歪曲」。
见如真:1.如实见到;如实了知,如「出要见如真」。2.确实认为,如「一切皆无因无缘见如真者」。
见见说:于所见的说所见,即「只说所见的」。
见所动:见中之犹豫;令人犹豫的恶见。
见真谛:音译为「萨耆陀舍」,《杂藏》内的一部经。
见净断:清净见的勤奋(修习)。
见善观:全句为「信.乐.闻.念.见善观」,另译作「信.欲.闻.行思惟.见审谛忍」(《杂阿含三一三经》)、「信.欲.闻.行觉想.见审谛忍」(《杂阿含三五一经》),即「相信、(自己的)偏好、(古老的)口传、理性深思、沉思后接受的见解」,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见质直:解读为「朴质而正直的见解」,即「正见」,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身行息:另作「身行已立、自身所作」,即「身与行的宁静」,《长部三三经》作「乐已舍断,苦已舍断,之前喜与忧已灭没,进入并保持着不苦不乐,由于平静而有遍净专注的第四禅」。
身见结:参看「身见」、「结」。
身邪结:参看「身见」、「结」。
邪定聚:听不进正法,多所为恶,必堕恶道的凡夫之流,另作「邪聚」。
佉提罗:为音译,义译为「洋槐」树,「佉」读作「区」。
乳母衣:奶妈的衣服;深色耐脏。
依四种:另作「依猗于四、依倚于四、依四」,即「依于四件事」,《长部三三经》作「熟思而求一法、熟思而忍受一法、熟思而遣除一法、熟思而远避一法」。
两足尊:另作「人中尊」,人中之最尊者,即「佛陀」,「两足」指「人」。
具足住:进入(达成)并保持着(住),另译作「成就游」。(相关词「第四禅具足住」)
具知根:南传注解书指这是阿罗汉所具有的。
制妙事:制止(你)做好事。
制恶法:制止(你)做坏事。
取缘有:另译为「缘取有、取缘故有有」,参看「取」、「缘」、「有」、「缘起法」。
受不受:喜爱的或不喜爱的(下一句为「心想平等不」)。
受分齐:译义不明,参看「分齐」,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受生死:1.遭受生死无常的变化,如「我应受生死」。2.遭受生死流转,如「便受生死之分」。
受具足:义译为「近于成就(涅槃解脱)」,又作「受具足戒」、「受具戒」、「授与具足」,即出家加入跟随佛陀修学的团体(僧团),遵守僧团的规定与制度。佛陀时代有四种形式的受具足,依发展前后为1.自具足,指佛陀的解陀成佛。2.善来具足,经佛陀说「善来(欢迎)!比丘」即完成。3.十众具足,经三师(和尚【亲教师】、羯磨师【主持仪式】、受教师【验证资格】)七证(七位比丘的见证)而完成。4.五众具足,适用于边远地区的特例,经三师二证而完成。(相关词「具足戒住」)
受受阴:参看「受」、「五受阴」、「五阴」。
受缘爱:另译为「缘受爱」,参看「受」、「缘」、「爱」、「缘起法」。
受余行:即「执取些微执取之行」,这里的「些微执取之行」(余行),指「非想非非想处」(即经中所说「于有中第一」的「有想.无想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他执取什么?」
味是味:(如实了知)回味爱着确实是回味爱着,参看「味」。
味患离:味即「心理的回味与爱着」,患即「因爱着而生起祸患」,离即「出离」,另作「出要」,为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的过程。(同义词「味.患.离」、「味.患.出要」)
和上尼:即「女和尚」,参看「和上」,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女师父」。
和言发:和颜悦色地举发他人的犯戒过失。
周备受:另译为「至到受、遍受」,彻底地学习奉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应精通」。
命清净:另作「命行清净」,清净地生活着,「命」或「命行」即「生活着」的意思。
宗正卿:管理王族族籍的大臣。
定觉分:另译作「定觉支」,参看「觉支」、「七觉支」、「定」。
彼彼分:即「那些」的意思,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念休息:另译作「念止息、念寂静、念止息、念灭…
《阿含字典(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