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字典(3)▪P8

  ..续本文上一页欲及贪染相结合的」。

  欲学断:1.想要勤奋修学。2.想要修断除烦恼。

  杀教杀:断句为「杀、教杀」,即「自己亲手杀(他人),或教唆他人杀他人」。(同义词「杀.教杀」)

  淳熟龙:受调教成熟的温驯大龙。

  清净心:全句为「以清净心意解遍满成就游」,解读为「进入并保持在以清净心全心投入充满全身」,「意解」解读为「胜解」,参看「胜解」、「成就游」,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以清净光明之心扩散至全身」,

  净诸觉:另作「证诸觉想、无浊想」,即「无污浊之想」,《长部三三经》作「思无浊」,即「欲的意向已舍断,恶意的意向已舍断,加害的意向已舍断」。

  现世义:今世的利益;于今生有益。

  异分法:解读为「属于会变成其他状态,会异离者」,南传有「眼是无常的、变易的、变异的」之经文,比对北传「眼无常、苦、变易、异分法」的经文,「异分」或为「变异」的对译,参看「法」、「变异」。

  异比丘:即「某一位比丘」,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参看「异」、「比丘」。

  异于身:与身不同的(也依此类推),参看「异」,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异学园:外道聚集的林园。

  众生生:疑为「众生生世间」之略,参看《杂阿含一○三九经》。

  众生浊:「五浊」之一,指众生资质劣下,福报差。

  眼所作:解读为「(达成)眼所应完成的」,即「于眼见色时,应观察所生起的诸受非我」,参看「所作」,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眼系色:眼是诸色的系缚;眼睛去绑住所见的东西,参看「色」

  眼药丸:译义不明,南传经文无,目前缺可比对解读的资讯。

  眼识身:即「眼识之类」,「眼识」即「眼睛辨识东西的功能」,参看「识身」、「身」。

  第一记:记说为最高成就者,即「阿罗汉」。

  第二住:即「有第二者同住」,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第二住;有伴t同住」,菩提比丘长老解说这里的「第二」常常是指「配偶」。

  第二伴:解读为「同伴」,另作「正者,伴者」,无相当的南传经文,参看「第二住」。

  第二明:佛陀在菩提树下成佛的那一夜所证得的第二个神通,即「天眼通」。

  第二禅:在初禅的基础上进一步专注,停止「觉(寻)、观(伺)」,还留有「(踊)喜、乐、心一境」的「定」。

  第三明:佛陀在菩提树下成佛的那一夜所证得的第三个神通,即「漏尽通」。

  第三禅:在第二禅的基础上进一步专注,停止了(踊)喜,还有「乐、心一境」的「定」。

  第六海: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作「六驶流」(参看「驶流」),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第六(瀑流)」,其注解书指这是相当于「意根之杂染」,「度于第六海」即指「善守护意根」。

  第四禅:在第三禅的基础上进一步专注,「乐」也停止了,只有「舍」(平静)的「定」,另译作「第四增上之心」。

  细触食:「触」是指根境识和合而生的触,由此而滋养生命者,另译为「触食、更乐食、细滑食(「细滑」即「触」的异译)」。

  钵昙摩:为音译,另音译为「纯昙摩」,义译为「红莲花」,「钵(罕)【金+本】」读作「玻」。

  习不习:断句为「习、不习」,另作「可习法,不可习法」,解读为「当亲近,不当亲近」。(同义词「可习法.不可习法」「习近.不习近」)

  习复习:修习,再修习。

  习瞋恚:经常瞋恨;惯于发怒瞋恨。

  茎种子:以茎繁殖者。

  莫取相:解读为「不要执取相」,参看「相」,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应在那里取相」(注解书说这里的「相」指「禅相;所缘」),《中阿含一二三经》作「观察此相」。

  莫计色:不要思量想象「色」(是我),也隐含「不执着色是我」的意思,参看「计」。

  贪相断:心中没有贪的影像;心中没有贪的念头或想法,即「心中无贪」。

  贪喜俱:另译作「喜欲共俱、与喜欲俱、乐欲共俱、喜贪俱、贪喜」,意思是「伴随着喜贪」。(同义词「贪.喜俱」「贪、喜俱」「喜.贪俱」「喜、贪俱」)

  软下心:柔软谦卑的心。

  软复软:熟练,再熟练。

  造作界:即「作为的领域;作为的要素」,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行动界」,参看「界」。

  阴马藏:阴部(男根)藏于身内,像马那样。

  鹿玄襁:解读为「绑住鹿的绳索」,「玄」(罕)【革+玄】,音义同「鞙」,读作「眩」,是「皮条;软皮绳」,另也指「刀鞘」,「襁」读作「强」,是「串钱的绳索」。(同义词「鹿鞙襁」)

  淫怒痴:即「贪瞋痴」的另译。(同义词「淫.怒.痴」)

  晡旃尼:为音译,译义为「抹布」。

  胜生子:依经义解读为「所生的孩子(品行)胜过父母」。

  胜因缘:殊胜的因缘;好的因缘。

  博戏人:赌博的人。

  喜觉分:另译作「喜觉支」,「喜」,菩提比丘长老依巴利语英译为「爆发(的踊跃)」,参看「觉支」、「七觉支」。

  堪耐心:具备了适当的基础而能够接受的心。

  尊佑造:世界的起源是创造神(大自在天或梵天)的意旨。

  恶知识:即「坏朋友」;「善知识」的相反,参看「善知识」。

  恶异道:不良的异教修行人。

  恶恶法:比坏还要再更坏之事。

  恶智慧:很差的智慧,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愚钝;愚笨」。

  恶闾里:不良(民风)的乡里。

  惠施福:作福德。

  掣缩风:译义不明,「风」指所有具流动性质者,「掣」读作「撤」,「牵制」的意思,南传经文无此句。

  普游智:或相当于「无等智、无等智慧、无等慧(相当的南传经文)」,即「无与伦比之慧;没有与之相等的慧」,参看「智」、「慧」。

  智所作:解读为「(达成)智所应完成的」,参看「智」、「所作」,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钦婆罗:为音译,另译为「甘婆罗、钳婆罗」,义译为「毛织物」。

  减一人:整句为「海水减一人」,即「海水枯干,深度减少一个人的高度」。

  无上士:三藐三佛陀的十号(十种称号)之一,原意为「境界最高者」。

  无士夫:没有人(的……),「士夫」即「人」另译,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无央数:无数。

  无生智:即「不再被出生之智;解脱(生死轮回)之智」。

  无因作:另作「非自非他、非自非他作、非自非他无因作」,即「无因无缘而自然发生」。

  无有爱:不想存在的渴爱,执取「断灭、涅槃」的渴爱。

  无色界:另作「无色有」,即「无男女欲、感官之欲、物质之欲,但还有精神之欲特性的众生界」,在色界之上,参看「三有」、「三界」(图说)。

  无色阴:五蕴中色蕴以外的其他四蕴,即受、想、行、识蕴,另译为「四非色阴」。

  无事室:疑为同「无事处」,参看「阿练若」,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为散漫行为的阿兰若者」。

  无念患:不专注的过失,参看「具念」、「患」。

  无所取:解读为「没有执取」,相当的南传经文有作「不持续固持」者。

  无所着:1.「阿罗汉」的另译,参看「阿罗汉」。2.没有执着,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战栗」。

  无明使:参看「无明」、「使」,南传经文亦同。

  无明界:涵盖所有具「无明」者,参看「无明」、「界」。

  无明病:相当的《中阿含二九经》、《中部九经》均作「无明漏」(「欲病(欲漏)、「有病(有漏)」的情形亦同),此处的「病」,判断是「漏」的误植,参看「三漏」、「无明」、「漏」。

  无明覆:为无明所覆盖(障碍),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为无明所盖」。

  无知证:译义不明,全句为「除一比丘谓尊者阿难,世尊记说彼现法当得无知证。」亦即与佛陀在一起的那群五百比丘(五百是众多之意)都是阿罗汉,除了尊者阿难一位尚未证得之外,但佛陀记说尊者阿难当生也会证得阿罗汉果,相当的南传经文没有此段。

  无为法:有为法的相对,指解脱涅槃。

  无恚觉:无恶意的念头。

  无常色:无常之色,参看「无常」、「色」。

  无欲观:另译作「观察离欲」,《相应部三六相应七经》作「(保持)看到离贪」,「看到」古译为「随观;随看」,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凝视」。

  无众生:此为六师外道中「阿夷多

  翅舍钦婆罗」之唯物论观点,他们认为众生只是「地、水、火、风」四大独立常存元素的组成,否认有「识」的存在,众生死后复归四大,此外更无一物,故说「无众生」。

  无量想:将所想的对象无量扩大,假想观的一类。

  无间定:另作「心无间定」,《舍利弗阿毗昙论》说,从无间定出者,必证得须陀还以上的果位,成为圣者。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无间断的定;直接的定」。

  无间等:突破;洞察,另译作「现观」,用于表示证入初果(由「凡夫」突破进入「圣者」)或证入阿罗汉果(由「有学」突破进入「无学」)的情境。(相关词「得无间等果」「为渐次无间等」「为一顿无间等」「非顿无间等」反义词「无无间等」「不无间等」「未无间等」「学无间等」「无间等知」)

  无间慧:解读为「无间等之慧」,参看「无间等」、「慧」,相当的南传经文无。

  无烦天:另译作「无造天」,色界第四禅中的第五天,第三果圣者的五个往生处之一,参看「三界」。

  无罪触:没有触及罪过,即「无过失」。

  无厌足:不觉得厌烦足够(而继续努力修学)。

  无与等:没有与之等同的,即「独一无二」的意思,用来赞叹佛陀。

  无盖心:无障碍之心,即心不被蒙蔽障碍。

  无热天:第三果圣者死后往生的「五不还天」之一,参看「三界」(图说)。

  无余没:即「完全沉没而没有残余」,参看「没」,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无学人:另简为「无学」,指证阿罗汉果,应学的都以修学完毕的圣者。

  无碍定:「定」以离「欲、五盖」为前题,故解读为「无欲无五盖障碍之定」,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无碍道:另作「无间道;直接之道」,直译为…

《阿含字典(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阿含字典(4)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