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更乐:「触」的异译,即「从过去经验对境界的认识」。
求歌:寻求哪边有歌可听?
求舞:寻求哪边有跳舞可看?
沙门:泛指婆罗门以外的出家修行者。
沙弥:为音译,另音译为「舍罗」,义译为「勤策」,受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歌舞观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宝物)而未受具足戒的男子。
决定:1.确定;不犹豫。2.不退转;预定的未来(命运)已确定。
牡象:公象,「牡」读作「母」。
狂乘:整句为「狂象、狂人、狂乘」,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游走的象、马、车、货车、人」。(同义词「狂象.狂人.狂乘」)
究竟:彻底地;完全地;圆满地。
良田:好的田地,比喻值得供养(植福)的对象。
见到:指证得初果、向第二果、第二果、向第三果、第三果、向第四果,但未能具有「八解脱」等无色定定力的六类圣者,另译作「见至」。
见定:或可理解为「依见(观想)所成就的定」,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见等至」(见正受),参看「正受」。
见法:整个定型句为「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即「看见(理解)了正法、证得了正法、了知了正法、深入了解了正法」,本句只用在形容得「法眼」者(证初果者)对正法体悟的情境,南传经文的定型句为「已见法、已得法、已知法、已深入法」(《中部五六经》、《中部七四经》、《中部九一经》、《增支部八集十二经》、《增支部八集二一经》、《增支部八集二二经》、《长部三经》、《长部五经》,《相应部十二相应三三经》也有类似的经文「已见、已知、已即时获得、已深入此法」)。(同义词「见法.得法.知法.入法」「见法.得法.知法.起法」「见法.得法.知法.深入于法」)
见欲:贪着(自己的)见解。
见迹:已见圣道的足迹,即「入道」之意。
见浊:「五浊」之一,指众生多邪见的情况。
赤珠:「七宝」之一,红色的宝珠。《翻译名义集三》说:「钵摩罗伽,《大论》:『此云赤光珠。』《佛地论》:『赤虫所出,或珠体赤,名赤珠。』《智论云》:『真珠,出鱼腹中、竹中、蛇脑中,不必唯生蚌胎也。』」
身三:十种恶行中有关行为(身)的三个,即「杀、盗、淫」。
身见:另译作「有身见、有身、自身见、身邪结、身见结」,音译为「萨迦耶见」,意思是具有独立不变个体、永恒我的观念。后来的论师可能如《杂阿含一○九经》所说,从五蕴作分析,得出「二十种身见」的情形,即1.以色为「我」,其他四蕴就是「我所」,2.以色为「我所」(异我),其他四蕴即为「我」,3.以「我」在色中(色中我、我在色),4.以色在「我中」(我中色、色在我),每一蕴都有这四种情况的身见,五蕴共计二十种,其中,第3.种与第4.种合称为「相在」。(相关词「是我、异我、相在」「是我.异我.相在」「是我,异我,相在」「有我、异我、相在」「有我.异我.相在」「有我,异我,相在」,反意词「不见我、异我、相在」「不见我.异我.相在」「不见我,异我,相在」「非我,不异我,不相在」「非我.不异我.不相在」「非我、不异我、不相在」「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
身受:由生理引发的感受。
身苦:身体的、生理的病苦。
身诤:另译为「身暴躁」,即「暴躁的行为」,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身坏:身体机能崩解;死亡。
身证:指证得初果、向第二果、第二果、向第三果、第三果、向第四果,并且具有「八解脱」等无色定定力的六类圣者。(相关词「得身证」)
身触:1.亲身经历;亲身体证。2.「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其对象「色、声、香、味、所触」生起的了知(触知;有意义的了知)。
车钏:译义不明,或泛指车上所用的金属环。
车磲:「七宝」之一,贝壳类之宝物。《翻译名义集三》说:「『牟婆洛揭拉婆』或『牟呼婆羯落婆』,此云青白色宝,今名砗磲。《尚书》大传云:『大贝如车之渠,渠谓车辋,其状类之,故名车渠。』」《一切经音义》:「七牟娑洛揭拉婆(梵语或言『目娑啰伽罗婆』,唐言:『马脑』,论中或云车渠也)」。
邪命:非法(不正当)的生计;非法的经济生活。
邪聚:错误之聚集,参看「等聚」。
那术:为音译,又译作「那由他、那由佗、尼由多、那述、那维」,译义为「兆」,为古印度的一个数量单位。
尨色:毛杂有许多颜色,「尨」读作「旁」。
尪瘵:读作「汪债」,瘦弱有病的样子。
厄碍:压迫障碍,「厄」此处读作「恶」,危迫的意思。
事水:另作「持水」,奉事祭祀水神,恭敬地持有水,以水为神圣。
事火:奉事祭祀火神,恭敬地持有火,以火为神圣,信奉此,并以此为修行者也称为「事火」或「事火梵志」。
侍人:服侍照顾(他)的人。
供养:恭敬地供给食物、衣服等生活必须。
儿妇:女儿。
两舌:离间;挑拨是非。
具念:专注的。
具明:即「具足离无明;到达离无明的境界」。
卑床:矮座位,「床(罕)【丬+木】」音义同「床」。
取担:另译作「担因缘」,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拿起重担」,内容均指「渴爱」。
受身:同「受生」,有下一生。
受持:1.记住。2.依之而行。3.接受。
受教:接受命令或使唤。
受岁:僧团雨季安居的最后一天检讨会议(自恣)之后,比丘、比丘尼的僧腊(出家年资)即增加一岁,谓之「受岁」,或作「受新岁」。
味欲:对欲的味着;心理对欲的回味。
呵骂:呵斥责骂。
呵谏:「呵」:「呵斥」,「谏」:「指正」。(相关词「呵谏教诫」)
咒说:另作「咒说」(咒:罕【口+兄】音义同「咒」),参看「有说」。
咒愿:另译作「嚫愿」(「嚫」读作「趁」),受布施者接受布施后,对布施者的祝福。
和上:西域龟兹语之音译,通常作「和尚」,梵语音译为「乌波陀耶」,义译为「亲教师」,即弟子对师父的尊称。
周匝:周围,引申为「周全地;仔细地」。
命行:另译作「寿行」,特别指活者的生理上运作。
命根:指生命整体的维持与持续力,另译为「寿」,参看「寿暖及诸识」。(相关词「得命根」)
命浊:「五浊」之一,指众生寿命短的情形。
夜叉:泛指欲界之诸天众(《相应部四相应二三经》也称波旬为夜叉),夜叉众有善有恶,常手执金刚杵(杖),又译为「药叉、阅叉、悦叉」。
奉火:以火奉献供养火神。
奉事:1.职务;勤务。2.应作的事。3.服侍,如「敬重奉事」。
奉辞:辞别、告辞。
宗正:官名。
居士:1.房屋的主人;拥有房屋者。2.四姓中的平民阶级。
岸持:(池水)由堤岸所维持。
店肆:店铺。
彼岸:生死流转的另一边,指解脱。
彼彼:1.到处,如「彼彼乐着」。2.一一,如「彼彼说义」、「彼彼触因」。3.那些。如「彼彼分」。
彼时:那时。
念信:忆念(自己的)信心。
念食:1.指「意思食」。2.以「正念」为出世间修行的滋养。
念众:即「忆念四双八辈之圣者」,另译作「念僧」,参看「六念」。
怖林: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卑萨嘎拉林」,一处树林的名字,「恐怖」之巴利语音为「卑拉哇」,有些相近。
戾语:(回答时)说话乖戾不服从,表示「顽劣不听从别人的指正;不接受别人的劝告」,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戾」读作「利」,凶恶的意思。(相关词「戾语法」)
所作:指「所应当完成的;应当作的」。
所相:所想;所缘。
拔济:另作「济拔」,「拔」解读为「拔出」,此处的「济」解读为「救济;帮助」。
拘拖:可能为「钵」(罕)【金+本】的音译。
放恣:放荡。
放逸:怠惰;放纵自己。
放烟:另作「起烟」,做烟熏。
斧柯:斧头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小斧头柄」。
易满:即「容易满足」,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反义词「难满」)
易养:即「容易维持」,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反义词「难养」)
明目:即「明眼人,好眼力的人」,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明暖:「明」或解读为「表现出;显现出」,「暖」是「暖性;有温度者」的意思。
明达:明白通晓;清清楚楚。(相关词「明达智慧」)
明触:在六根对六境的认识了别中,没有贪瞋痴、我执之无明,参看「明」、「触」。
朋党:结伙。
果蓏:瓜瓠,果实,「蓏」读作「裸」,无核的果实。
沽渍:其它版本作「沾渍」,即「沾湿了」。(相关词「沽渍衣服」)
波旬:魔王的名字,为欲界最高天(他化自在天)之天王。(同义词「天魔波旬」「弊魔波旬」)
法如:正法(缘起、四圣谛)的真实性。
法行:另译作「随法行、法行者」,果位之一,相当于「向须陀洹果」,以增上智慧思惟、观察、忍而得证者,参看「信行」。
法住:正法(缘起、四圣谛)的安住性;持续稳定性。
法依:以法为归依,此词相当的南传经文巴利语为「法」与「归依」的复合词。(同义词「法依止」)
法味:即「正法的词句」,参看「法」、「味」。
法性:事物的原状,实相。
法服:另译作「法衣」,指「僧服;比丘、比丘尼所穿的衣服」。
法空:疑为「法定」之误植,《瑜伽师地论》的释文作「法定」,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法之决定性」,解读为「正法(缘起、四圣谛)的决定性;缘起的固定过程(如凡是生者必然走向老死,这样的进行过程是固定的、必然的、决定的)」。
法洲:以法为依靠,另译作「自然法灯」,此词相当的南传经文巴利语为「法」与「洲」的复合词,而巴利语「洲」字另外还有「灯…
《阿含字典(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