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意思,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以法为依靠」。
法界:1.法的要素(特性);正法(缘起、四圣谛)的持续存在。2.法的范围。(参看「法」)
法要:正法之摘要。
法师:诵法者。
法想:对「意根」的对象之「想」,参看「法」、「想」,相当的南传将文亦同,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心的现象的认知」。
法尔:法(缘起、四圣谛)的特性就是这样,不是由谁所订定的。
法语:正法之语;说的都是正法,另译作「法说、法说法语」。
沸星:《翻译名义集》解说此为「正名富沙,清凉云。亦云勃沙,此云增盛,明达胜义故也。亦底沙、亦云提舍,此翻明。又云说度,说法度人也。什师解弗沙菩萨云,二十八宿中,鬼星名也,生时相应鬼宿,因以为名,或名沸星,或名孛星」。依此所列,则有「清凉、增盛(明达胜义)、明、度(说法度人)、星宿的名称」等多重意思。
治生:1.营生;谋生。2.作买卖;做生意。
狎习:亲近,「狎」读作「峡」,亲近、陪伴的意思。
直士:解读为「值士」,值班之守卫。
直心:1.正直之心。2.自然直接之心,不作其他意想,如「直心受请,不解其意」、「直心流露」。3.专注之心,如「直心于一所缘」。4.真诚之心,如「直心发露(忏悔)」。5.深切之心,同「深心力」。
直向:依正直而行,「向」是「修行」的意思,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直见:即「笔直之见;正直之见」,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直道:没有岔路的明确道路。
知己:知道自己具备了哪些法,如有这「信、戒、闻、施、慧、辩」等。
知已:1.已经知道,如「知已,世尊!」、「此苦圣谛已知,知已出(疑为『已知出』之误,即『已遍知;已彻底的了知了』)」。2.知道了以后,如「作如是知已」。3.觉察了以后,如「觉知已」、「知已冷也」。
知地:如实了知「地」,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证知地」,即了知「地」之「无常、苦、无我」。
知施:全句为「立高慢者知施,黠慧者知受」,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祭品落下,愚者的教说即是布施」。
知根:了知正法之根,就如同树依根而立。南传注解书指这是有学圣者(初果到阿罗汉向)所具有的。
知习:了知「集谛」,「习」为「集」的另译。
知节:即知节量、知适量。
空行:1.观空之修行方法,如观「生无来处,灭无去处」的缘起生灭,《增壹阿含五十一品八经》称「空行第一之法」,《杂阿含三三五经》称「第一义空经」。2.空之诸行;因缘和合生灭之有为法(不实来实去),另作「空诸行」。
肢节:为义译,音译为「『钵(罕)【金+本】(读作玻)』罗奢(读作蛇)佉(读作区)」,受精卵生长到第五周,长出手脚者,为人类胎儿成长的第五阶段。
卧果:译义不明,《中部一二经》作「卧荆棘床者」。
舍利:为音译,义译为「身体、尸体、遗骸」,遗体火化后的遗骨也称为舍利。
舍罗:1.为音译,指「筹」,计算人数的东西。2.沙弥的音译。
芥子:即「芥菜的种子」,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初使:以三天使的到来表征「老、病、死」,「初使」即表示「老」,另作「第一天使」、「初天使」。
初夜:夜间的前三分之一时段,另作「前夜」。
初明:佛陀在菩提树下成佛的那一夜所证得的第一个神通,即「宿命通」。
初业:在最前端的行为;最基本的行为,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最初的善法」。
初禅:离「五盖」,达到「觉(寻)、观(伺)、(踊)喜、乐、心一境」等五个条件(五禅支)的「定」。
长老:对出家二十年以上者的尊称,另译为「上座」。
长夜:长时间;长久以来。(相关词「长夜安乐」「长夜生死」)
长者:1.财物官。2.有钱人。
长益:增长。
阿含:为译音,另译作「阿含慕」,义译为「传来」;由师徒的传授传承,辗转传来。(相关词「阿含经」)
阿梨:疑为「阿阇梨」之简译,参看「阿阇梨」,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大德;尊师」。
阿黎:解读为「雅利安」的另一音译,即「圣」、「圣者」之意。
陂池:蓄水池,「陂」读作「波」,不平之地;凹地。
青相:尸体的淤青景象。
非有:被灭除,存在(生存)之「有」的否定。
非我:另译为「无我、非神、非身」,「永恒、不变、独存、自在、能主宰」之「真我」的否定,因为这样的「真我」只存在于错误的观念中(即「邪见」),不是事实上的存在,参看「神」、「我」。
非明:「明」的否定,参看「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灭慧」。
非法:不正确之法;不正当之法;恶法,参看「法」。
非家:不拥有家(家人与财产)。
非时:1.即时;即刻;立即,如「非时通达(立即到达;立即获得,南传经文亦同)」。2.非时令的,如「非时花」。3.不是适当的时机,如「今是非时」。4.将来的;不确定时间的;需要时间(等待)的,如「舍非时乐,得现前乐」。
佷戾:读作「横力」,恶性瞋恨,不接受劝诫。
信行:另译作「随信行」,果位之一,相当于「向须陀洹果」,以智慧思惟、观察、分别、忍(接受)而得证者,参看「法行」。
信解:经深刻的了解后生起的信心。
剎利:武士族;行政首领。(同义词「剎利王」「剎利」与「王」为同义复词)
前际:即「过去」。
南无:礼敬。
哀鸾:意义不明,或形容「声音清澈」,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咽钳:译义不明,或解读为脖子上的金属环饰物。
威仪:1.仪态。2.指六根守护,如「有漏从威仪断」(另译作「有漏从护断」)。
客担:或解读为「担客」,挑着担子的人。
封着:解读为「封滞粘着」,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相关词「无所封着」)
封滞:攀住占用,南传注解书解说为「以爱、慢、见之方式趋近五蕴的情况」。
屏处:无人之处;隐密之处。
屏厕:厕所;粪坑。
帝种:其它版本作「苦种」、「虎种」,种族名,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虎路」或「虎足」。
度脱:脱离。
度堑:渡过深坑,引喻为度过生死轮回的解脱,「堑」读作「欠」,指「深坑」或「护城河」。《中部二二经》作「障碍已除去」。((同义词「渡堑」)
待时:以待死亡之来临,参看「时到」。
律语:戒律之语;说的都是戒律,另译作「律说」。
律仪: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自制」,即在六根对六境时,保持对合意的不起欲贪,对不合意的不起瞋恚。
后有:下一个「有」(存在之有),即下一生;来生,另译作「更受有、更受生」。
后夜:另作「末后夜」,夜间的后三分之一时段。
后际:即「未来」。
思行:思(伺)之行(根源),(一个)想法的根源;思惟的根源。
思禅:即「禅思」,参看「禅思」,《长部二一经》作「禅定;禅那」。
按行:巡视。
持戒:1.背诵波罗提木叉(「学处」,或称为「戒条」)。2.行为遵守戒律(尸罗,德行)。
持身:维持这个身体。
持法:记住(所听闻)的正法。
持策:握着马鞭。
持辔:读作「持配」,握着控制马的绳子。
指鬘:指鸯掘魔罗(另译为「央瞿利摩罗」)杀人后取其指头穿成环挂在脖子上,用以计算或证明杀过多少人,因为他相信他的老师所说杀一千人便能得解脱的教导。
施处:即「舍处」,舍断、断念之依住处(决定处;确定处)。
施设:1.解说,如「施设出世间福」,另译作「分别说」。2.订立,如「沙门瞿昙施设无余涅槃耶?」。3.设置,如「施设大施」、「施设床座」。4.说、描述,如「无所施设」、「施设世间」。5.因缘和合者,另译作「假」。
映障:遮蔽障碍。
是时:1.那时,如「是时佛告比丘」。2.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时机,如「今正是时」;「宜知是时」。
星宿:1.指「天空上的星星」,如「诸有星宿之光,月光最为第一」。2.指「天界一座宫殿的名称」,如「有天宫殿,名为星宿」。3.指「占星术」,如「晓了星宿,预知吉凶」。4.指「一天界之名称」,如「其上孤果者星宿天所食」。
枯熇:干枯,「熇」音译同「烤」。
柯叶:枝叶。
毗尼:另译为「毗尼、毗奈耶、鼻奈耶」,译义为「律、调伏、灭除」,《毗尼母经》说「毗尼」包含「忏悔所犯、随顺如来所制所教、能灭七诤、令烦恼灭、舍恶见」五种意义。
毗舍:印度四姓中的平民族,参看「四姓」。(同义词「毗舍」)
流行:1.广为流布;众所皆知,如「令童子名流行」(使大家都知道尊者阿难被称为童子)。2.广为流布;众所皆行,如「非法流行」(大家都作非法的事)。3.运行,如「依须弥山日月流行」。
流注:流入;流向。
流转:(从生到死,再由死到下一生的)流动转变。(相关词「生死流转」)
津际:另作「津济、边际」,渡脱的出口;生死大海的岸边。
洛莫:冷落疏离。
相在:认为「我」在色中(色中我),或色在「我」中(我中色),参阅「身见」。(同义词「我在色.色在我」「我在色、色在我」「我在色,色在我」「相在不?」)
相染:(男女间)互相思念,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过渡思念」。
相与:「给予」的意思,「相」原作「交互」(副词),此处指「给」与「接受」都已成立的相互关系。
相应:1.连结;契合,如「与法相应」、「业相应品」、「阴相应(蕴相应)」。2.被束缚,如「染着、相应」、「与苦相应」。
祇夜:为音译,经的九种分类(九分教)之第二类,另译为「歌咏、祇夜经」,成立于第一结集间后期,内容包括修多罗的摄颂(录十经为一偈),以及以八众为对象所说佛法,为偈颂体。
背舍:解脱,脱离其束缚。
胡跪:双…
《阿含字典(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