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则乖离也)」。
强梁:另译作「强良」,1.强蛮横行,如「长夜强梁」。2.未被调伏,勉强压制,如「强梁禅」。
惟行:译义不明,或将「惟」自当语助词,解读为「修行」。
掉心:即「心掉举」的意思,「掉」为「掉举」的简译,参看「五盖」。
掉悔:另译为「掉、掉举、调戏、掉动」,心浮动静不下来。(相关词「若掉动者」)
掉慢:解读为「心浮动与傲慢」,或「因傲慢而心浮动静不下来」,参看「掉悔」、「慢」。
扪泪:擦眼泪。
舍戒:舍弃(比丘或比丘尼的)戒律,指「还俗」。(同义词「退戒」「舍戒」「还戒」「舍戒就俗处」「舍戒还家」「舍戒罢道」)
舍相:平静之项目,另作「舍离相」。
舍背:不支持;背叛。
舍担:另译作「舍离担」,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放下重担」,内容均指「渴爱的永断无余」。
教令:1.命令;要求,如「受王教令」、「即教令研磨」、「乳母当即教令除去」。2.教导,如「教令修习」、「先时所教令」、「以法教令」。
教信:教导(施主生起)信心。
教起:主导生起;推动产生,另作「等起」。
教语:解读为「教导的话」,即「教说」。
梵行:1.以梵天德行为榜样的修行。2.泛指清净的修行。(相关词「清净修梵行」)
梵志:1.泛指立志于修清净行者。2.指婆罗门教之信徒。3.指四姓中的婆罗门。(相关词「梵志子(梵志的儿子)」)
梵动:由于经文中以渔网譬喻六十二见,「梵动」的「动」疑为「网」的讹音,即「无上之网」。
梵轮:意思同「*轮」,即推动了众生的清净修行(梵行),就像轮子被转动一样。
弃物:如被拋弃之物,指尸体。
枭首:斩首悬挂于竹竿上示众,「枭」读作「消」。
欲求:感官之欲的探求。
欲界:另作「欲有」,即「具男女欲或感官之欲特性的众生界」,参看「三有」、「三界」(图说)。。
欲欲:感官之欲的意向;欲意。
欲爱:感官之欲的渴爱;欲界众生的渴爱。
欲热:感官之欲的热望。
欲觉:感官之欲的希求。
淳熟:朴实成熟。
清凉:为「涅槃」的同义语(增语),参看「涅槃」。
深法:深奥的真理,参看「法」。
净口:1.为「净口行」之略,即「语言行为清净」,如「净身行。净口.意行」。2.守某些饮食禁戒,以之为修行者,如「有净口外道出家尼」。
净色:1.清净之色;清净的长相。2.细微之色。参看「色」。
净戒:即「清净的戒行;德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德行」(音译为「尸罗」)。(相关词「住于净戒」「具足净戒」「自持净戒」「净戒具足」「自念净戒」「自持净戒」「受持净戒」「奉持于净戒」)
净信:坚固的信心。
净界:即「清净界;美妙界」,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空之探究》:「光界与净界,与第二禅名光天:第三禅名净天的次第相合。」(七十四页)
净相:1.合意的影像(以验证自己有无贪欲)。2.清净之相(以生净信)。
净浴:净行者;清净行已成就者。
净眼:1.清净之眼。2.指「佛陀」。3.指「法眼净」之初果,如「愿净眼记之」。
牵挽:随意拖拉旋绕,轻视对手的意思。
犁杂:不纯的杂色,此处的「犁」,意思是指「颜色混杂不纯」。
现法:当生;这一生;此生,又译为「见法、现见法」,参看「说现法」。(相关词「现法离诸炽然」)
异名:不同的名称,参看「异」。
异忍:不同的信受;不同的信仰。
异我:异于「真我」者,指「我所」,即「真我所拥有的」,参看「身见」。
异求:不同的希求。
异见:不同的见解。
异受:不同的受持,参看「受持」。
异姓:不同的姓氏,参看「异」。(相关词「异姓.异名.异宗.异说」「异姓异名异宗异说」)
异宗:不同的宗派,参看「异」。
异法:1.另一个;另一件。2.不同的说法。参看「异」、「法」。
异信:1.不同的信仰。2.除了从相信以外。
异时:1.其他时候,如「复于异时」。2.变异的时候,如「若异时」。
异欲:1.不同的喜好;不同的修行,另作「异乐」。2.除了从(自己的)偏好以外。
异习:不同的努力修习。
异阴:另一个五蕴;即者「下一生」,参看「异」、「阴」、「五阴」。
异意:另作「依异法」,不同的师承。
异闻:1.不同的听闻;所听闻不同的法。2.除了从(古老的)口传听闻以外。
异说:不同的教说,参看「异」。
异学:1.指「外道」。2.不同师承的修学。
皎洁:洁白光亮。
众生:一切有情识的生命,另译为「有情」。
众合:八热地狱(八大地狱)之一,「众合」为「挤压」之意,此地狱众生常受挤压凌虐之苦。
众数:「数」是「计数」,指生死流转,如「不堕于众数」。
眼眴:眨眼,「眴」读作「眩」,闪着眼以示意,或转动眼睛的样子。
笮具:「笮」读作「则」,竹帘,「笮具」或指「竹子编成的容器」。
累足:另译作「足足相累」,即「两脚上下相叠」。(相关词「屈膝累足」「累足而卧」)
羞愧:为同义复词,「羞于自己善之不足」谓之「愧」。
习于:习惯于,熟练于。
习法:1.修习之法。2.集起的本质;起因,「习」作「集」解,「法」作「本质、原状、实际的条件因素」解。
习近:「亲近」的意思。
脯肉:熟肉干,「脯」读作「府」。
莫着:不要执着。
袈裟:为音译,义译为「染色衣;染衣」,即僧众所穿的僧衣,须经染色(坏色)以别于在家者所穿的白衣。
许倩:答应帮忙,「倩」作动词读作「庆」,请人帮忙做事。
贪伺:贪的意念。
贪想:贪之想象;贪之认知。
贪觉:即「贪之寻思」,参看「觉」。(相关词「恚觉」)
贫活:贫困生活。
轭鞅:读作「饿央」,为驾驭马车或牛车的曲木与皮绳。
野干:狐狼(介于狐与狼中间的野生动物)。
钗镊:发夹头饰,「钗」读作「拆」。
陶家:制造陶器的工匠。
雪揣:雪团,「揣」读作「ㄔㄨㄞˇ」。
竟冷:清凉寂静。
卤簿:皇室出巡或出游时的前后卫队。(相关词「卤簿前后」)
圊厕:厕所,「圊」读作「清」。
淫舍:妓女户。
淫欲:1.同「淫欲」,即「性欲」。2.「贪」的另译。
婇女:侍女。
晡时:太阳快下山的傍晚时候,「晡」读作「不」之平声。
猗息:另译为「轻安」,宁静的意思,「猗」读作「一」。(相关词「身猗息」「心猗息」「身心猗息」)
罣阂:「罣」、「阂」为同义复词,「障碍;阻碍」的意思,无相当的南传经文。(相关词「罣阂法」)
最色:最上之色。
胜如:高下优劣;差别。
胜念:解读为「(对佛法)有坚定的忆念」,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胜信:解读为「(对佛法)有坚定的相信」,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胜进:解读为「向上进步」。
胜解:1.深刻而坚定的理解。2.全心投入。
胜乐:解读为「(对佛法)有坚定的好乐」,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博士:即「受学博闻之士;有广博学问的人」。
喝吐:其它版本作「噫吐」,「呕吐」的意思。
堪能:有能力。
寒乞:乞食所得很少。
尊者:高龄而值得尊敬的,另译为「具寿、有寿」。
恶口:粗暴的言词,另译为「粗言」。
恶元:邪恶的根源。
恶伺:邪恶污秽的念头想法。
恶戒:破戒;不守戒。
恶知:错误的知见;错误的理解。
恶度:通往邪道的渡口。
恶道:不好的众生类,包括「地狱、畜生、饿鬼」,另译为「恶趣」。
恶慧:没有智慧。
恶露:不干净的;不愉快的;不美好的;不善的,或泛指任何不干净的事或物。
掌护:解读为「守护;维护」。
捶杖:即「以杖捶打」,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棍棒的触打」。
普缘:解读为「普遍地依于」,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智果:全句为「智果、智功德」,即「智之果、智之功德」,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智之果」。印顺法师在《空之探究》说:「智果智功德的无相心三昧,也就是无相心解脱,唯是无漏的(初果到四果)。」
棺椁:「棺」为「棺材」,「椁」读作「果」,即「下葬时加在棺材外的套棺」。
无力:没有力量,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无衣:指裸体外道。
无杖:比喻为不受杖打之苦。
无见:虚无、断灭的见解。
无明:另译作「痴」,即「无知、贪瞋痴、我执」。
无果:即「没有果实(可收获);没有成果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无果实的」。(反义词「不空无果(不会没有成果的)」
无施:布施没有果报。
无殃:无灾害;无祸患。
无相:不着于相(想;心中之相)。
无食:1.无执着;无染着:无爱着。2.没有食物;没有滋养物。
无记:不予回答;不予论述。
无常:没有恒常不变的,参看「变异」、「变易法」。
无汤:没有热水。
无势:没有势力;没有力量。
无会:供养没有果报。
无极:彼岸;涅槃。
无道:粗暴;暴力。
无对:1.无障碍性者,如「不可见无对」、「依于无对」。2.无相对应,指「无相似」或「无相反的对比」,如「涅槃者无对也」。
无闻:未受教诫的。
无说:咒说祝福没有果报,另作「无有咒说」。(反义词「亦有咒说」)
无阂:即「没有障碍」。
无学:指应当修学的都已亲身体证者,即指「阿罗汉」,参看「阿罗汉」。
无戏:解读为「没有错误的行为;没有犯戒的行为」。
无斋:没有清净的;没有善的。
无愿:作意于「厌、离欲」;于一切无所愿求。
猥多:众多;杂多。
痛论:有关「受」的教说。
发心:立志去做。
发荄:除…
《阿含字典(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