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大菩萨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P3

  ..续本文上一页比丘,亲见行刑,顿感人命无常,四大无我,五阴虚伪无主,而入空观,得须陀洹果,继续深入禅定,终证阿罗汉果。

  耆厉处决妇女后,继而将为海比丘,抛入大锅污水中,加薪烧煮,可是其火灭息,水变清凉,长出莲华,为海比丘,端坐华中,光明照耀,耆厉无法张目,急报阿育王。王闻报赶赴刑场,被为海比丘威德摄伏,惭愧心生,求哀忏悔,即毁人间地狱,请为海比丘,回宫中供养。自此,敬信三宝,广造塔寺,大兴佛教,为佛教护法功臣,福报无尽。

  可知忏悔,确能使人改过自新,反迷为悟,灭罪生福,离苦得乐。若然人皆学佛,实行忏悔,改往修来,必然可以弥补法律之不足,减少社会层出不穷的罪恶,挽救人类的堕落,阻止人间不幸的事情发生。

  (5)随喜功德

  随是随顺,喜是欢喜,恶尽言功,善满言德。在世间言,一切慈善救济的福利设施,有扶危济困之功,有增长福禄之德,名有漏功德。据出世间言:二乘圣人,进修四谛十二因缘等法门,有断烦恼了生死之功,有证我空真知之德。大乘菩萨广修六度万行,诸波罗密法门,有自利利他之功,有成就菩提道法之德。二皆名无漏功德。十方诸佛,从初发心,至成菩提,于其中间,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有圆满诸波罗密之功,有五住净尽,二死水亡,圆证三德秘藏之德。

  佛之功德,微妙难思,是世出世间功德之最,我等佛子,既要随喜世间有漏功德,更应随喜出世间无漏功德,特别是微妙难思无穷无尽的佛功德。如普贤菩萨所说:“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十方一切诸众生,包括四圣六凡。或问:四圣功德,当然应该随喜。六道凡夫,有何功德可言?如何随喜?当知凡夫众生,虽然各有所短,但亦有所长;所长之处,就是功德。

  例如:地狱众生,虽罪大恶极,但当其受苦之时,能悔过思善,便是功德。鬼道众生,有主命鬼王,有坚牢地神,有护法金刚,亦有宅心良善的鬼魂,便是鬼道众生的功德。至于畜生,犬能守夜,鸡能司晨,鸦有反哺之孝,雁有不二配之贞,蚂蚁有团结力量,蜜蜂有合作精神,以及一切有利有助于人类的动物,都是畜生道众生的功德。天道能修四禅八定是功德,阿修罗能造生天之福亦是功德,人道有礼义廉耻,孝弟忠信等善法,就是功德。总之,于六道众生中,择其善者而从之,见其恶者而改之,就是随喜功德。何况六道众生,皆有佛性,皆当成佛,所以皆应随喜。

  随喜功德,可消除妒忌障碍,令人共襄善事。可惜世人不知随喜功德,反而妒忌心生,不喜他善,不耐人荣,往往己不修而恶人之修,对他人的成就,不惜运用毒辣手段,破坏中伤,无所不用其极。致使世间:“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忌贤害能之事,层出不穷,佛法不兴,妒忌障碍,实是主因之一。

  在佛教言:嫉妒之为患,仅亚于悭贪与嗔恨。贪与嗔固是启发社会争端的罪魁,导致人类互相残杀的祸首,而嫉妒忌害,却是破坏人之善根,障碍人合作的大敌。普贤菩萨,为兴佛教,为饶益众生,教人以随喜功德,代替妒忌障碍。无论是凡是圣,不管有漏无漏,世出世间,一切功德,悉皆随喜。对于利他善事,皆以身业协助,以口业赞美,以意业随喜。使身口意三业清净,广种福田,广积阴德,自然善因善果,利乐无穷。

  (6)请转*轮

  请是请求,转是转动,轮是譬喻。因为轮有转动之功,有摧碎障碍之德。用以譬喻佛说法,有令人转恶向善,转凡成圣之功,有摧毁烦恼,粉碎生死之德。所以凡佛弟子,皆应殷勤劝请,诸佛菩萨,以及一切善知识,转大*轮,以利己利人。

  普贤菩萨言:“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轮。”世间灯,是佛的代名词,因为诸佛皆以始觉智,照本觉理,证得实相般若智光,能照破众生心中无明烦恼闇,犹如世间之灯光,能除幽室暗,因名世间灯。普贤菩萨,秉其威德神力,于十方诸佛前:“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轮。”且“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目的无非为利益众生,为令正法久住。

  我等生不逢时,佛在世时我沉沦,今得人身佛灭度,虽然,但请转*轮,非限于一佛二佛,更不限于释迦牟尼佛。在空间言:十方法界,现在皆有佛住世,即此婆婆世界,释尊又何曾入灭?只因我等贫穷无福慧,没在烦恼深渊,不能见佛而已。若能依智转识,心清智明,自然可以见佛。

  在时间言:一切菩萨,阿罗汉,辟支佛,甚至一切出家人:一切善知识,皆是未来之佛,皆应劝请其转*轮。是以,但能发愿请转*轮,随时随地皆可依愿起行,或请佛说法,或请菩萨再来,弘法利生;或请法师讲经说法,令末世众生得闻佛的正法,以摧邪显正,觉世牖民。

  此外,亦可从闻思修,体证力行,以证明三宝功德,固然是弘扬佛法;然而造寺建塔,供佛安僧,使三宝住世;或著书立说,阐释佛经,使佛的正法,弘传于将来,亦等于请转*轮。当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四众弟子,责无旁贷。诚应殷勤劝请,一切善知识,恒转*轮,以弘传佛法,续佛慧命。但切忌利用弘法,贩卖如来,从中取利。

  (7)请佛住世

  佛有三身,佛的法身,法尔天然,本来具足无量真净功德,但离相寂然,绝诸戏论,无染净增减,无生灭去来,更无住与不住。佛的报身,经无量劫修集善根,积聚无量福慧,因行圆满,报得极净常满,周遍法界的自受用身,亦无住与不住。唯佛应身,依平等理,本甚深智,起广大净妙功德身,应地上菩萨根机,转大*轮,决众疑难,令他受用大乘妙法乐,名他受用身。若应地前众生机,有机则应,机尽还灭,生死去来,住与不住,皆随众生机情而定,因缘聚会时,佛非生而生,非住而住;若化缘已尽,佛住世无益,即示现入灭。

  法华经云:“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又云:“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因此,佛为令众生:“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当佛的应身,将示现涅槃时,普贤菩萨即恳切至诚,劝请诸佛常住世间,如普贤行愿品言:“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同时“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普贤菩萨悉皆劝请,莫入涅槃。因为二乘圣众,能支持佛法大厦,普荫众生。

  至于善知识,亦能自行化他,令人离恶生善;是以不但劝请诸佛,及三乘圣人住世,亦劝请一切善知识住世。虽然,十方诸佛,二乘圣众,及一切善知识,无不各本大慈大悲,大愿大行,恒住世间,常转*轮,利乐众生。但我等若无请转*轮之心,请恒住世之愿,将无法与诸佛菩萨,及诸善知识的愿行相应。又如现在,十方诸佛菩萨,虽住世间,我等不见,等如入灭;虽转*轮,我等不闻,等如不说。若然我等能发愿请佛住世,请转*轮,自当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长养善根,速证菩提。还能使正法住世,真理之光照耀世间,作为人天眼目,黑夜明灯。

  (8)常随佛学

  佛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常随佛学,不致误入歧途,枉受生死。佛是幽室明灯,苦海慈航,常随佛学,可破无明暗,度生死海。佛是迷途指碑,人天眼目;常随佛学,可转迷成悟,共证菩提。虽然,当今婆婆世界,释尊已灭,弥勒当生,芸芸众生,失所依估,但十方世界微尘数佛,今正住世,转大*轮,欲随佛学,可发愿往生十方佛国,承事供养。何况释尊虽曾示现涅槃,其实不灭。

  中国隋朝智者大师,入法华三昧,见释尊仍在灵鹫山为众说法。我等若能忆佛念佛,学佛之行,作佛之事,何异常随佛学?更何况当年释尊,曾敕令六十二亿恒河沙法王子,于末法时,深入婆婆,教化众生?我等若能亲近善知识,供养侍奉,闻法思惟,如说修行,亦等如常随佛学。问题在于我等,是否肯尊重承受善知识的教导?能否依照善知识的指示如说修行?

  华严经普贤菩萨言:“我愿常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是说明能常随佛学之目的,因为常随佛学,学佛的智慧,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愿行,必然速得成就佛果无上菩提。

  (9)恒顺众生

  恒是永恒,简非短暂;顺是随顺,简非违逆。众生,包括四圣六凡,凡有生命的有情。学佛人欲想速证菩提,唯一办法,是随顺众生。因为随顺众生,是成佛基础,度生秘诀;亦是建立人间友善,促进社会和谐,导致世界大同的主要力量。否则,你与众生,意见相左,互逆互违,势成水火,将如何建立友谊?怎能和谐共处?将如何教度众生,完成六度万行的因花,成就无上菩提的结果?

  普贤行愿品说:一切众生,是菩提树根,诸佛菩萨,是菩提华果,诸佛菩萨,无不“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学佛人必须恒顺众生。不但恒顺人道众生,甚至恒顺六道四生一切众生,如普贤菩萨一样:“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痛苦,作为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如是实行财法二施,以解除一切众生物质与精神上的困苦,以满足一切众生生活及心灵上的需要,甚至为防止杀害众生,而严持禁戒;为停止恼乱众生,而修忍辱行;为广度众生,而精进办道;为觉悟众生,而勤修禅定;为教化众生,而广学般若。令一切众生,彻底解除身心苦恼,获得真理光辉的照耀,走向佛道,共证菩提。

  常随佛学,是正确的自利;恒顺众生,是纯正的利他。学佛人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从常随佛学正确的自利中,策动恒顺众生…

《四大菩萨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