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善慧地,更为增胜。自证的,不用说是无功用的,就是为他说法,也能不待功用。九地菩萨,能得法、义、辞、辩──「四无碍解智」324,在一切说法人中,为第一大法师,守护佛的法藏。菩萨能一音说一切法,为无量差别根性,一时说一切应机的法门,自然而然地不加功用。在十波罗蜜多中,九地能圆满清净一切「力波罗蜜多」。325
1、法无碍解:善能诠表、领悟法之名言章句,并能决断无碍。
2、义无碍解:精通于名句所诠表之义理、内容,并能决断无碍。
3、词无碍解:又作辞无碍解,精通各种语言、方言,以言辞分别庄严,能令人解通达无碍。
4、辩无碍解:随顺正理而宣扬无碍;或亦作乐说无碍,为随顺对方之愿求而乐于为之巧说无碍。
【十地】(p.412)
第十法云地,诸佛光灌顶,智增澍法雨,长善如大云。
一、第十地菩萨:法云地
二、第十地菩萨,如王子册封了太子,要正式登位,在印度要举行灌顶礼。取四大海的水,浇灌在王子的顶上,登位礼就告完成,这与近代的加冕326礼一样。菩萨到了十地,是法王子,『位居补处』,也就要圆满成佛了。这就有十方一切诸佛,放大光明,集合而流入菩萨的顶内。这是佛光灌顶,象征了一切诸佛的菩提智光,入于菩萨心中;菩萨的菩提智光,与诸佛无二无别;也就是菩萨的菩提心宝,圆满清净得与诸佛一样,这是成佛的象征。
三、为什么叫法云呢?
因为在十度的修学中,十地是「智波罗蜜多」增胜。327除佛以外,九地菩萨的一切智慧善根,都不能及。所以不但能自在说法,而且能遍法界而现神通,现身说法。降澍大法雨,如大雨滂沛328,无处不满;大地的一切卉329艹330树木,不问大小,都得到滋润而茁长一样。法雨从法云而来,十地菩萨是:『从愿力生大慈悲,福德智慧以为密云;现种种身为杂色云;通明无畏以为电光;震大雷音,说法降魔。一念一时,能于上所说微尘世界,皆悉周普,以雨善法甘露法雨』。331所以,十地菩萨的现通说法,能长养一切众生善根,如大云的时雨滂沛一样。
-----------------------------------------------------------------------------------------------------------------
(附录):「十住、十行、十向」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2〈4 释义品〉(大正24,1017a6-c20):
佛告敬首菩萨:汝先言义相云何者?所谓十住、十行、十向、十地、无垢地、妙觉地义相今当说。佛子!是金刚海藏璎珞经中释贤圣相义,义出体,体者菩萨体,义名功德如是二法。一切菩萨为体为义,故名体义。
1、佛子!发心住者,是人从始具缚凡夫,未识三宝圣人,未识好恶因之以果,一切不识不解不知。佛子!从不识始凡夫地,值佛菩萨教法中起一念信便发菩提心,是人尔时住前,名信想菩萨,亦名假名菩萨,亦名名字菩萨。其人略行十心,所谓信心、进心、念心、慧心、定心、戒心、回向心、护法心、舍心、愿心。复行十心,所谓十善法、五戒、八戒、十戒、六波罗蜜戒。是人复行十善,若一劫二劫三劫修十信,受六天果报,上善有三品,上品铁轮王化一天下,中品粟散王,下品人中王,具足一切烦恼。
集无量善业亦退亦出,若值善知识学佛法,若一劫二劫方入住位。若不尔者常没不出,住退分善根如上说。佛子!发心住者,是上进分善根人,若一劫二劫一恒二恒三恒佛所,行十信心信三宝,常住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一切行一切法门皆习受行,常起信心,不作邪见、十重、五逆、八倒,不生难处常值佛法,广多闻慧多求方便,始入空界住空性位,故名为住。空理智心习古佛法,一切功德不自造,心生一切功德故,不名为地但得名住。
2、佛子!治地住者,常随空心净八万四千法门,清净白故,名治地住。
3、佛子!长养一切行故,名修行住。
4、佛子!生在佛家种性清净故,名生贵住。
5、佛子!多习无量善根故,名方便具足住。
6、佛子!成就第六般若故,名正心住。
7、佛子!入无生毕竟空界,心心常行空、无相、愿故,名不退住。
8、佛子!从发心不生倒,不起邪魔破菩提心故,名童真住。
9、佛子!从佛王教中生解,当绍佛位故,名法王子住。
10、佛子!从上九观空,得无生心最上故,名灌顶住。
是故佛子,从灌顶心进入五阴法性空位,亦行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故名中十行。
1、佛子!就中始入法空,不为外道邪论所倒入正位故,名欢喜行。
2、佛子!得常化一切众生皆法利众生故,名饶益行。
3、佛子!法实得法忍心无我无我所故,名无瞋恨行。
4、佛子!常住功德现化众生故,名无尽行。
5、佛子!命终之时无明鬼不乱不浊不失正念故,名离痴乱行。
6、佛子!生生常在佛国中生故,名善现行。
7、佛子!于我无我乃至一切法空故,名无着行。
8、佛子!三世佛法中常敬顺故,名尊重行。
9、佛子!说法授人动成物则故,名善法行。
10、佛子!二谛非如非相非非相故,名真实行。
是故佛子,从真实心,入众生空无我空,二空平等无别。一观相一合相,学习百万亿般若波罗蜜空观故,回易前后心心,观唯明明寂灭,长养上地明观法故,回因向果。复以无量心不舍不受故,十向法如是。
1、佛子!常以无相心中,常行六道而入果报,不受而受诸受,回易转化故,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2、佛子!观一切法但有受但有用但有名,念念不住故,名不坏回向。
3、佛子!三世诸佛法,一切时行故,名等一切佛回向。
4、佛子!以大愿力入一切佛国中,供养一切佛故,名至一切处回向。
5、佛子!以常住三宝授与前人故,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6、佛子!习行相善无漏善而不二故,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7、佛子!以观善恶父母无二,一相一合相故,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8、佛子!常照有无二谛,一切法一合相故,名如相回向。
9、佛子!以诸法无二般若无生二谛平等,过去一合相、现在一合相、未来一合相故,名无缚解脱回向。
10、佛子!觉一切法第一义谛、中道、无相,一切法皆一照相故,名法界无量回向。
佛子是三十心义释无量无边,非一切凡智所能思量,十方诸佛一切菩萨之所游路。
丙三、大乘行位:总归纳
十信
信、精进、念、定、慧、施、戒、护、愿、回向。
胜解行地
十住
发心、治地、修行、生贵、方便具足、正心、不退、童真、法王子、灌顶。
初阿僧祇劫(凡夫)
十行
欢喜、饶益、无恚恨、无尽、离痴乱、善现、无着、尊重、善法、真实。
十回向
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不坏、等一切佛、至一切、无尽功德藏、随顺平等善根、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如相、无缚无着解脱、法界无量。
空、有不并
初地
于根本智得无相,后得智起又有相
布施、爱语
布施
布施
共五
乘法
见惑尽
(断三结)
二阿僧祇劫(圣人)
留惑润生
二地
离初地之微细戒垢
爱语
持戒
十善
三地
得闻持陀罗尼,勤修禅定
利行
忍辱
禅定
四地
习三十七品,息我见而生的我法执
同事
精进
道品
共三
乘法
空、有不二
五地
难胜的无相行今得。【始入大乘的无相行】(大小关)
禅定
四谛
六地
只要多修无相作意(灭尽定),即让无相现行,有间断
般若
缘起
七地
于灭尽自在,无间断让无相现行,有功用
方便
八地
纯无相现行,无功用,得无生法忍【完成无相行】
愿
不共
二乘
修惑尽
三阿僧祇劫
留习润生
九地
自证及利他均无功用,得四无碍解智
力
十地
诸佛灌顶、位居补处,智胜前九地
智
丁二、随机顿渐(p.412)
菩萨所修道,三祇历十地。顿入与渐入,随机有差别。
一、菩萨的内容与行位
1、菩萨所修的内容: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六度,四摄。
2、菩萨经历的行位:约证入法界性来说,是经历菩萨十地。
二、菩萨修行历程的方便说
1、声闻佛教:菩萨修行一定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
2、《大乘起信论》抉择说:经说不定,是方便说;从信心成就到成佛,其实是一定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332
3、龙树论的见地不同:成佛或快或慢;慢的,要无量无数阿僧祇劫!333
三、这到底修行成佛,有没有顿速与渐缓的分别?
三大阿僧祇劫有二种解说:
1、时间劫
如多少时间是一小劫,八十小劫为一大劫。这样的大劫,依十十为百,十百为千的进数,数到阿僧祇大劫(意思是无数,但这实在是有数量的),再数到三阿僧祇大劫,经这么久的时间修行,才能圆满成佛。
2、德行劫:以功德来计算。
这如以工作的产量,作为一工作日一样,要有三大阿僧祇劫──德行劫的功德,就能成就。约德行说,成佛的时间迟速就不同。如以一人的手工产量为一工作日,那以一人管理多少机器,一日的产量,就等于手工者三十或一百工作日了,这可能是相差很远的。
所以,依功德来计算,三大阿僧祇劫,一切菩萨修行成佛,都是一样的,而约时间说,就大不相同了。
四、依龙树论意,一般(如释迦佛)是经三大阿僧祗劫的,有的时间更长,但特殊的利根,是不要这样久的。也许这样的根性太少了,所以马鸣、无著菩萨们,都没有说到。总之,顿入与渐入,随菩萨的根机不同,经说是有差别的。现在,依龙树菩萨〈往生品〉说(龙树又配合了《入定不定印经》的次第334),略为开示。
1
福薄根钝心不坚(乘羊)
发心修行无量阿僧祇劫或至或不至
2
少福德利根(乘马)
发心渐行六度或三大阿僧祇劫成佛
…
《成佛之道讲义 第五章、大乘不共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